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6年的旅行:世界上那些絕美的犄角旮旯 (7/10) 歐洲夏季尋幽探秘之旅

(2017-04-28 07:41:26) 下一個


2016年的旅行:世界上那些絕美的犄角旮旯

7. 歐洲夏季尋幽探秘之旅

上麵說過,2016年夏季歐洲之行的主旨是“世界最美圖書館”,在此之外,我還順便把德奧捷三國一些曆史名城和古戰場也串聯起來,這個以圖書館為骨幹做出來的行程,如果不是曆史界或者圖書館界的同好的話,看起來絕對是一個稀奇古怪,毫無意義的行程。但這個行程對我來說絕對有意義。我今年所去的歐洲城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目的地了。德國奧地利捷克,順便再加上波蘭的布雷斯勞,這些地方的主題,是德意誌文化圈的曆史。另外,再加上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多洛米蒂山Dolomites,還有法國北部諾曼底海岸的象鼻山,還有布列塔尼海岸,這些主要是自然風光之旅。

6月11日飛往巴黎,參觀了國家圖書館的大閱覽室,又去看過盧浮宮和奧賽,還找一天晚上和同學在國家歌劇院加尼埃宮看了一場歌劇《李爾王》,居然是現代版的德語歌劇,英語字幕,也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之後從巴黎租車一路北上,經過魯昂,以前來過莫奈喜歡反複畫的魯昂大教堂,但是沒有找到聖女貞德被燒死的紀念教堂。這次找到了,在老城的市場旁邊,聖女貞德就是在這裏的舊城廣場被火刑燒死的,現在在原址上有一座現代風格的紀念教堂

從魯昂繼續向北開到諾曼底海岸,1944年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戰場,還有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我之前都來過,這次專程為了看Etretet海岸的象鼻山,在海岸的懸崖頂上有很長的步行道,可以走到象鼻山頂上,橫向看海岸線的話,有3-4座象鼻山,山上野花盛開。

這天晚上住宿在海邊的港口小鎮Honfleure,它在塞納河入海口上,雖然不著名,但是Rick Steves的法國指南極力推薦,是個非常寧靜的港灣小鎮。這是市中心的小港,港口周圍一圈都是餐館和咖啡館

在Honfleure港口吃海鮮,其中灰色的小蝦、海螺和一種很小的田螺特別鮮美

第二天,從諾曼底開車到布列塔尼半島根部的迪南Dinan。布列塔尼是最後一個我沒有到過的法國的大區了。這裏在中國的旅行者裏不算熱門,但它是法國旅行者的度假勝地。從諾曼底大區的Honfleure早晨開車到達布列塔尼半島根部東邊的海岸,這是海邊的孤島,在聖馬洛以東 St. Malo

中午到達聖馬洛城吃午飯,這是聖馬洛的古代城牆

從聖馬洛出來,沿著海岸向西北方向開車,這一路的海邊風景都很美,聖馬洛城外可以看看Alet小村,然後沿著海岸不到10公裏是Dinard城,再從Dinard城向西北,海邊的Latte城堡不可錯過,我到達的時候正好下大雨,但仍然非常漂亮,它坐落在伸進大海的山岬上

這是我進入城堡以後,站在城堡最高處的塔樓,回頭向下看來時的路,可以看出城堡所處的地勢

從聖米歇爾山到聖馬洛這幾十公裏風景絕美的海岸行車路線,我完全是按照Rick Steves法國指南上麵的介紹開車的。我上麵隻是寫了大概的行車路線和時間,具體的介紹,如果有興趣的,可以找Rick Steves的法國那本書,或者地圖一看就明白了。因為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是法國旅遊的象征性地標之一,很多人會去,所以從聖米歇爾到聖馬洛這一路,還是很方便的。我遊覽完附近的海岸線以後,再駕車到迪南城Dinan住下。迪南城以前做過布列塔尼半島的首府,現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小城,有保存相當完整的城牆,我的住處就在城牆外,是一座石頭的老房子,爬滿常青藤,開滿鮮花。它的名字叫做Chambre d'hote Priory-View,我在booking上麵訂的,60歐元一晚,而且6月中旬算是旺季價格,院子裏可以免費停車,步行到城門口5分鍾。值得推薦。

這是迪南舊城的老城牆,古屋,和Basillica St. Savior教堂的尖頂。

迪南的地勢很有意思,從大陸過來的話,它是平地上的城市,但是城市另一麵下臨深深的Rance河穀,從河穀來看,迪南城在陡峭的高山頂上。Rance河穀在古代是交通要道,迪南城在山上,而河港在山下,中間由一條完全中世紀風格的古街相連,這條街道的坡度非常陡,而街道盡頭的城牆有堅固的防禦工事。這是從老城下山去河邊的古街rue Jerzual

這是Rance河邊的港口

聖馬洛和迪南城都在布列塔尼半島根部的東海岸,第二天我再驅車去西海岸,本想從Quiberon坐輪渡去海上美麗島,一天來回。Belle Ile en Mer 是布列塔尼地區最大的島,在大仲馬的小說火槍手三部曲的第三部,《布拉熱洛納子爵》裏,奸臣富凱擁有這座島,意圖謀反,趕在陰謀被揭露之前主動把島獻給了國王路易十四。Belle是美麗,ile是島嶼,Mer是海的意思,所以書裏麵翻譯成“海上美麗島”。可惜每天的輪渡班次太少,一天來回趕不及,需要在島上住一晚,我沒有那麽多時間,於是最終沒能上島。還好,Quiberon鎮坐落在半島的盡頭,這裏本身的海邊景色就很美。

6月份的法國意大利之行算是查漏補缺之旅,布列塔尼半島是我沒去過的最後一個法國大區,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Dolomites也是我沒去過的最後一片意大利的大區。這裏德語叫南蒂羅爾州,原來一直是奧匈帝國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陣營,在這裏的阿爾卑斯群峰上,跟奧地利打了17次伊鬆佐戰役,好幾年都相持不下。海明威的小說《永別了武器》就以其中一次伊鬆佐戰役為背景。一次大戰德奧戰敗,這片地方割讓給意大利,所以傳統上,這裏是說德語的,每個城鎮都有一個德語名字一個意大利語名字。多洛米蒂山區雖然屬於意大利北部,可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不是從意大利過去,而是從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坐火車南下,穿越勃倫納山口(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總是在勃倫納山口開峰會),到達地區的首府Bolzano,德語叫Bolzen。這個小城是整個地區的交通樞紐,本身的海拔不高,算是平地,市中心廣場很漂亮

城裏有一座“冰人博物館”,陳列了1991年從附近山峰上挖掘到的被凍死在冰川中保存完好的遠古獵人的屍體,這個遠古獵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也就是埃及法老的時代,從服飾來看還是一個酋長,他死的時候大約45歲,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高壽了。因為屍體被凍在冰裏,所以隨身的獸皮服飾、弓箭、手斧,甚至胃裏沒有消化的糧食,都保存完好。博物館的陳列說明不僅詳細,而且有很多互動,做得非常好,一點也不枯燥,還能學到很多考古知識。

在Bolzano火車站沿鐵路線往回走大約700米,有一座纜車站,坐纜車一下子抬升1千米上到城邊的高山,在纜車上站有幾個村莊,纜車站外還有一條小火車線路,車廂隻有一節,是完全木製的,半個小時發車,非常好玩

這是Bolzano的纜車上升過程中拍的

當然,來多洛米蒂山區絕對不能隻呆在首府Bozano,必須上山。我的上山路線完全按照Rick Steves的意大利指南,從Bolzano坐長途汽車上山到Siuis鎮,再轉纜車更上一層樓,來到山裏最高的居民聚居地Alpe di Siuis,我的旅館訂在這裏,會在山上住幾個晚上。Alpe di Siuis的海拔已經在2千多米,在Bolzano那裏看到的很多高山,已經在腳下了,而這裏的地勢相對平坦,有一大片40公裏長,10公裏寬的草地,草地在夏天開滿了野花,周圍擁有更高的群山,群山峰頂因為遠古冰川的切削而象狼牙一樣鋒利,直插天際。多洛米蒂山區是歐洲最好的步行遠足的目的地之一,步道四通八達,夏天是喜歡爬山的人的天堂,冬天則適合滑雪,所以從這裏還有很多更高的纜車上山。對於我這樣隻是喜歡觀光的人來說呢,最好是夏天6-7月份,在野花最盛的季節來

這是山上Alpe di Siuis再往上的幾條纜車索道之一,如果喜歡登山,可以自己走上來,如果象我這麽懶,可以坐纜車上下。遠處的大薩索山Sasso Lungo海拔3181米,比我站的地方高將近1千米。

看山間野花,還有“白雲出岫”,我站的地方雖然是城鎮平地,但海拔已經在2千米以上,遠處那片白雲,位置比我站的地方還低

雖然下大雨,但多洛米蒂山的野花和山峰在照片上還是很漂亮

生活在這裏的牛多幸福啊。別說是牛,就連我,都想在這片草地上打滾呢

更多野花和山峰、草地,有沒有想起三十年代電影《海蒂》裏麵的阿爾卑斯山,《海蒂》在國內放映的時候我還小,記得有一版是30年代德國電影,還有一版是童星秀蘭·鄧波兒主演的美國電影

在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和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區之後,法國和意大利的各個大區我也去全了。我第一個走遍所有省區或者州的國家應該是德國,然後走遍了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港澳台),之後幾個月把美國的50個州也走遍了。現在,再加上法國和意大利。

布列塔尼半島和多洛米蒂山區,一是山一是海,主要看的是自然風景。但是6月份這次其他的行程,就以曆史文化為主了,圍繞要看的幾個“最美圖書館”展開行程,把附近有意思的歐洲國家景點加進去。所以,行程順序上非常亂,但也非常豐富。

前麵說過,我的第一站是巴黎,從巴黎租車北上魯昂和諾曼底象鼻山,再開到布列塔尼,回巴黎還車。然後從巴黎直飛瑞士蘇黎世,在蘇黎世機場地下的火車站坐車直接到瑞士聖加倫,參觀修道院圖書館。從圖書館出來,坐汽車到臨湖的德國境內,上萊歇瑙島Reichenau,整座島以"Reichenau修道院島”的名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個修道院在8世紀建立,屬於本篤會(Benedict,本尼迪克特修會),比查理曼大帝還早,所以它留下來的建築風格是羅曼式的Romaneque,比後來中世紀的哥特式更早,是早期中世紀加羅林文藝複興時期流行的樣式,現在的歐洲各地,完整保留下來的哥特式教堂建築很多,而更早的羅曼式已經屈指可數了,在德國境內,我記得自己看到過的比較突出的代表,是海德堡附近施佩厄Speyer的皇家教堂,還有特裏爾Trier的主教教堂。這是修道院的房子,中間鍾樓牆麵上有一個日冕

萊歇瑙的本篤會修道院鼎盛時期是750年到1050年,相當於我們自唐至北宋的時代,但是萊歇瑙修道院教堂的內部,經過後來的翻修,完全變成17世紀(明末清初)巴羅克式的了

離開萊歇瑙島之後,這裏離開康斯坦斯湖畔的奧地利最西部城市布雷根茨近在咫尺,我到布雷根茨轉車一路向東,到達因斯布魯克,然後火車向南穿越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區,在山裏玩了幾天,火車回到因斯布魯克,接著坐火車向東走,到達奧地利的林茨,以林茨為基地又住了幾天,不但遊覽林茨城,還坐火車到附近德國奧地利邊界的帕紹城Passau。帕紹坐落在三條河的交匯口,尤其是因河Inn流入多瑙河的地方,河口小城在兩條河的中間,側麵高山上有一座城堡,可以登上城堡俯瞰小城

帕紹老城中心,市政廳旁邊,有一座波希米亞玻璃博物館,裏麵展出的很多玻璃工藝品美輪美奐。另外,這座博物館當年是一家旅館,奧地利皇後伊麗莎白(就是茜茜公主)曾經在旅行中下榻於此,她的房間還保留著

我遊覽完林茨和帕紹之後,從林茨租車,先開去附近的St. Florian聖弗洛裏安修道院圖書館,然後,在林茨附近,還有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毛特豪森集中營。

毛特豪森Mauthausen小鎮本來是一座山林裏麵河邊上非常寧靜和平安詳的城鎮。集中營也並不在鎮子上,而是在城外幾公裏的山上,所以必須自己開車前往。毛特豪森集中營建立於1938年德國奧地利合並不久,其用途一直是關押和消滅被納粹征服的各國知識分子的地方,同時還是強迫勞動營。毛特豪森是奧地利境內主要的集中營,它代管奧地利境內幾十個級別較低規模較小的集中營。在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時候,毛特豪森集中營本身的規模是關押8萬5千名囚徒。但是從1938年到1945年,這裏到底死了多少人,從來沒有過確切的統計數字。大約的估計,是處決了12萬到32萬人之間。當然,比起波蘭奧斯維辛-伯克瑙處決110萬人的規模來說,還是小得太多了。

這是毛特豪森集中營的毒氣室

這是焚屍爐

到此為止,我已經看遍了主要的納粹集中營紀念館,包括柏林北郊的薩赫森豪森、漢諾威附近的伯根-卑爾森、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魏瑪附近的布痕瓦爾德、奧地利的毛特豪森、波蘭克拉科夫附近的奧斯維辛-伯克瑙。另外,四個元首大本營我也都去看過:柏林總理府地下指揮所的地上遺跡、東普魯士拉斯登堡狼穴(在波蘭的馬祖裏湖區)、巴伐利亞的伯希特斯加登鷹巢、烏克蘭文尼察的狐穴大本營。我有計劃把這些地方,加上慕尼黑啤酒館政變,還有紐倫堡的納粹黨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加上紐倫堡軍事審判紀念館,合在一起,將來寫一篇專門的《歐洲納粹景點》的專項旅行指南。

在林茨租車,參觀完附近的聖弗洛裏安修道院圖書館和毛特豪森集中營以後,我駕車沿著多瑙河一路向東,開向維也納方向。但是在到達維也納之前,還要看三個以前遺漏的景點。其中之一,是奧地利南部山區的Admont修道院圖書館,上麵提到了,第二處在瓦豪河穀,也就是維也納西麵“藍色多瑙河”的經典段落。我早在2008年第一次來維也納的時候,就去過瓦豪河穀,當時不租車,跟著旅行團一日遊藍色多瑙河,去的是Krems鎮和Melk修道院。Melk修道院的圖書館,是我看到的第一座真正的巴羅克-洛可可式的修道院圖書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想要看遍世界上最美的類似圖書館。到今年,差不多完成了。不過所有跟團走藍色多瑙河的行程,都隻能遠遠眺望一下河邊山上的Durnstein迪恩施泰因城堡廢墟。所以我在2008年沒有機會專程來迪恩施泰因Durnstein好好玩,留下一個遺憾,這次補足。

Durnstein本身,是下臨多瑙河的半山小村,隻有一條公路穿過村莊。在村背後的小山上,有一座早已成為廢墟的城堡,所以對旅行團來說,這裏沒什麽可看的。但是我對這裏仰慕已久,因為這座城堡有段傳奇故事。在中世紀英國“獅心王”理查德一世遠赴聖地,領導第三次十字軍,那次十字軍陣容鼎盛,三位領導人分別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特、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德一世,而他們的對手是阿拉伯曆史上的大英雄薩拉丁。第三次十字軍結束之後,獅心王在返回英國途中,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抓住,囚禁在Durnstein城堡,英國國內攝政的太後埃莉諾,還有王弟約翰(後來的英國國王約翰一世,“失地王”,他簽署了《大憲章》)急著尋找獅心王的下落。圍繞著籌集贖金的問題,英國國內展開過一係列鬥爭,這就是小說和電影《羅賓漢》的故事背景。有一個中世紀的傳說:當時英國宮廷的大臣和騎士們在歐洲大陸四處尋找獅心王的下落,但是找不到。獅心王是中世紀最勇敢的騎士,也是出色的行吟詩人,他作過很多歌,其中一首行吟歌曲是他出發去十字軍之前剛剛完成的,歌詞和曲調隻有他自己和宮廷裏的少數親信知道。某一天,某一位英國大臣騎馬經過城堡山下,彈唱起這首歌,聽到山上的城堡傳來應答的歌聲,終於確認國王被囚禁在山上。當然,以上純屬傳說,正史上沒有記載。正史上,理查德一世被囚禁於多瑙河畔的Durnstein城堡,這是有記載的。他後來被贖出來了,繼續在法國南部攻城略地,最後陣亡於法國南部。我去年(2015年夏天)去法國盧瓦爾河穀的索繆爾附近修道院裏,還看過亨利二世、阿奎坦的埃莉諾、理查德一世這一家三口的墓,因為我很久以前就想自己寫這一段中世紀的曆史傳奇。無奈總是找不出時間動筆。

今天,Durnstein城堡隻剩下廢墟了,它在17世紀的德意誌三十年戰爭期間毀於戰火。現在仍然可以從村子爬上山去看城堡的廢墟。這是我從城堡廢墟俯瞰多瑙河----當然,河水不是藍色的

瓦豪河穀離開維也納已經很近了,但是我在到達維也納之前,開車先向北一拐,進入捷克境內,靠近奧地利邊界的布爾諾城Brno,布爾諾是一座捷克大城市,郊外有一個小鎮叫做斯拉夫霍夫Slavhof,沒有人知道斯拉夫霍夫這個名字,但是說起它的德語舊名,絕對是如雷貫耳:奧斯特裏茨Austerlitz。1805年奧斯特裏茨戰役,又叫“三帝會戰”,法國皇帝拿破侖以劣勢兵力擊敗了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二世和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聯軍。那是拿破侖整個生涯最精彩的一戰,除了三位皇帝以外,俄奧聯軍名義上的總司令庫圖佐夫,也是當世名將。

我當晚住在奧斯特裏茨鎮上,第二天駕車到田野間的古戰場,在普拉欽高地上,有一座奧斯特裏茨戰役紀念碑

普拉欽高地是整個戰場的製高點,也是戰役的關鍵所在。法軍先到達戰場,拿破侖在戰前主動撤出高地,讓給聯軍。在戰役進行期間,兩位皇帝強令高地上的庫圖佐夫撤下來,帶兵增援前線,拿破侖下令法軍突擊占領高地,一舉截斷了聯軍整個戰線。然後在普拉欽高地,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架起大炮,以重炮猛轟冰湖,通過冰麵撤退的俄奧聯軍沉入湖底。當年的冰湖早已幹涸,我照片上,高地下麵紅屋頂村莊背後的大片田野,就是當年的冰湖。1805年法軍炮兵陣地在我站的地方,轟擊目標就是照片上的冰湖湖麵。

從奧斯特裏茨,我開車回到奧地利境內,在維也納還車,參觀了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然後坐火車北上捷克首都布拉格,在布拉格參觀Clementium捷克國家圖書館,和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圖書館,上麵提到過了。此後,從布拉格坐火車向西,方向是捷克西部溫泉城市卡羅維發利,每年夏天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非常著名,今年的電影節正好在7月1日,我到達的第二天開幕。但是我的目的地卻不是卡羅維發利,而是到達卡羅維發利以後再過去,德國邊境的Cheb小城。這又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沒有多少遊客。為什麽來這裏呢?

1618年到1648年德意誌三十年戰爭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皇軍的組織者,瓦倫斯坦公爵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都是當世英雄。1632年呂岑戰役,瑞典軍戰勝了瓦倫斯坦的帝國軍,但是瑞典國王也在此戰中陣亡,此後瓦倫斯坦開始背叛皇帝,私自與敵對的北德意誌諸侯和瑞典、法國談判。1634年初,在波希米亞的埃格爾城Eger,在皇帝的指示下,帝國軍中的蘇格蘭和愛爾蘭雇傭兵刺殺了瓦倫斯坦。當年的埃格爾城Eger,現在叫做Cheb,在捷克德國邊境附近。其實在匈牙利還有一個埃格爾,Eger,那座城市在匈牙利抵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中也很出名,我在2010年1月專門從布達佩斯去過匈牙利的埃格爾。但這是兩座不同的城市,兩個不同的國家。

Cheb的城堡

城堡並不是瓦倫斯坦公爵被刺的地方,他當時住在市中心的一座房子裏,就在主廣場和市政廳旁邊。現在Cheb還保留著瓦倫斯坦遇刺時的那座房子,還有他的臥室,在博物館裏有瓦倫斯坦的馬鞍、靴子、指揮刀等等文物。這是刺殺時候的複原場景

這是Cheb瓦倫斯坦博物館大廳裏的畫像。

關於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曆史,詳見拙作歐洲近古名將傳係列的第一篇,《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絕代雙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和華倫施泰因》

http://no1190.yjq.cc/thread-114167-1-2.html

在遊覽過捷克的Cheb之後,我回到布拉格,然後乘火車北上,到德國的德累斯頓,然後從德累斯頓轉車向東,到達波蘭邊境上的小城戈爾利茨Gorlitz。我想去戈爾利茨,是因為Rick Steves的德國指南中,專門提到過這個保存得非常完好的中世紀小城。

其實戈爾利茨原來並不小,它是舊德國西裏西亞省的第二大城市。在二次大戰之後,根據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上盟國達成的協議,整個波蘭國土西移,波蘭東邊一大塊割讓給烏克蘭,而西邊以犧牲德國為代價,把東德的西裏西亞省劃給波蘭。東德和波蘭以奧德-尼斯河為界。這個尼斯河邊界,正好從戈爾利茨的市中心旁邊劃過,戈爾利茨大教堂就在河的德國一側,整個舊城市中心也在德國,但是河對岸的郊區就是波蘭了。這張照片是我從較低的波蘭一側,拍德國那邊的戈爾利茨教堂

而這張照片,就是我站在德國的大教堂平台上,看波蘭一側

不過現在這個荒唐的邊界已經無所謂了, 既然德國和波蘭都是申根國家,兩國之間人員可以隨便往來,從波蘭到德國跨過這座橋沒有任何障礙,就和我每天上下班過一座小橋沒有什麽區別。歐洲的聯盟,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多少曆史上打得焦頭爛額的邊境領土爭端,到現在都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了。這就是人類大同的前景吧?

我在戈爾利茨Gorlitz呆了兩天一夜,然後乘火車繼續進入波蘭,去布雷斯勞城。布雷斯勞德語名字曆來是叫做Breslau,是西裏西亞的首府,二戰以後歸屬波蘭,現在叫做Wroclaw。其實西裏西亞原本屬於奧地利,也是普魯士(後來的德國)在腓特烈大帝時代18世紀的七年戰爭當中,從奧地利手裏搶來的。但無論歸屬奧地利還是德國,西裏西亞省和布雷斯勞城,起碼都是德意誌建築風格和文化的城市,這一點直到今天都有很深的烙印。1945年在二次大戰的最後階段,德軍被蘇軍四麵圍困,死守布雷斯勞城,整個城市全都被打爛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布雷斯勞,完全是戰後按照古代的風格重建的城市。布雷斯勞非常漂亮,值得我高度推薦

布雷斯勞市政廳

市政廳背麵

從市政廳去奧得河邊,河裏有一座島,島上有好幾座大教堂,在夕陽下非常美。這是上島的鐵橋和教堂鍾塔

夕陽下紅磚的教堂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幻,簡直象有魔力。多放幾張照片

這次歐洲之行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行程依據要看的幾個圖書館展開,所以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感覺,它反映了我目前在歐洲旅行的階段:已經不需要跑那些著名景點和國家了,隻是依據個人興趣,找那些鮮為人知的特別的地方,進行專題旅行。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女 回複 悄悄話 顧教授的片子拍得非常美。色彩看上去很舒服。紅教堂中一張裏,有兩隻大雁正衝著教堂的尖頂飛過來。
因為沒有機會去那麽多地方。就看您的遊記了。真羨慕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