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國家任我行之五:探險伊拉克 (3/7) 巴格達掃街
顧劍
3。巴格達掃街
(因為伊拉克今天依然戰事不絕,本文的照片裏出現的伊拉克人,我都做了麵部馬賽克處理,以免萬一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認出來,曾幫助過西方遊客,有可能給他們帶來麻煩)
都 說古代巴比倫就是今天的巴格達,其實兩者離開30公裏,今天來講,也差不多,可是古代30公裏是段不短的距離呢,這是兩個城市。巴格達本身,在上古時代, 大約建成於公元前1800年,漢謨拉比王的時代,在兩河流域算是曆史很短的城市了,但仍然比我們的殷墟要早(商朝始於公元前16世紀,那就是前1500年 這個世紀,而且安陽殷墟是商朝中後期的首都)。但是巴格達在古代史上一直都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直到阿拉伯帝國的阿巴斯王朝建立,公元後766年,曼蘇爾 哈裏發Abu Jafar Al-Mansur把這裏建成整個帝國的都城,才成為曆史名城。
除了公元836到892年這將近60年的時 間,阿拉伯帝國的首都短暫地遷往北麵110公裏的薩馬拉城Samarra之外,巴格達一直是阿巴斯朝哈裏發的都城。前麵說過,哈裏發不僅是皇帝,而且是先 知的繼承者,有宗教教主的涵義,因此,即便後來中東世界被突厥所統治,象塞爾柱突厥王朝,或者來自埃及的庫爾德人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首腦,也隻是自稱蘇 丹,從來不敢稱哈裏發。蘇丹比哈裏發低一級,隻是王,沒有教主的含義,表麵上,仍然尊巴格達的哈裏發為名義上的伊斯蘭世界共主。在中世紀,蘇丹跟哈裏發的 關係,有點象日本的幕府將軍跟天皇,周朝的諸侯霸主跟周天子的關係。這五百年,巴格達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蒙古大軍西征,最終滅亡了 巴格達的哈裏發朝廷。從此,哈裏發頭銜才旁落到埃及的馬木魯克蘇丹。再後來奧斯曼突厥崛起,奧斯曼帝國的皇帝,是蘇丹,也兼任哈裏發,不過出於突厥傳統, 奧斯曼皇帝更習慣自稱蘇丹,而不公開用哈裏發的尊號。
我從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經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轉機,於中午到達巴格達機場。事先 安排好的伊拉克文化部官員已經等在海關以外,領著我辦好通關手續,我們的簽證是團簽,打印在一張16開白紙上,有所有團員的護照信息都在上麵,由官方蓋 章,然後團員每人一份複印件,在各自分散離開伊拉克的時候要用。
從飛機降落開始,我就非常好奇,仔細觀察這個國家日常生活的一切細節。比 如巴格達國際機場也是用廊橋,而不是舷梯加擺渡車來讓乘客下飛機,這一點比我想象的要先進。廊橋裏麵則是素白的牆壁,並沒有其他國際機場廊橋走道內部通常 懸掛的那些銀行廣告。機場入境大廳和提取行李處,有伊拉克旅遊的廣告,但是沒有更多商業廣告。
有專車送到市中心的旅館,並不非常高檔,大 概2星半3星吧,和先期到達的團友會合,寒暄一番,放下行李,天已傍晚,我們先步行到Kadhimain清真寺,它建於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代, 裏麵埋葬著先知默罕默德出走麥地那時,追隨他的三百信徒中的兩位,Musa Al-Kadhim和Muhammed Al-Jawad。所以現在也是一個小小的聖地,維修得非常新。
這是清真寺外的夜市,很熱鬧,街道兩邊4-5層的住宅樓,是巴格達市區常見的建築,整個巴格達的市容,基本由這類4-5層的水泥樓房構成,大家從《美國狙擊手》之類描寫戰時伊拉克的影片裏,也應該看到過不少了。
這是市場上賣吃食和麵包的,看上去麵包很軟很胖的樣子
全世界穆斯林國家的清真寺,如果很熱鬧的話,寺外基本都有市場,即便你隻去過土耳其,也可以仔細觀察:市場上的攤位有一定規律,離開寺廟最近的,一定是賣經書的攤子
賣 日用品的攤位比經書離寺院更遠一些,賣衣服的再往外圍。全世界清真寺外的攤位,賣書尤其是經書的一定在最中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伊斯蘭教尊重知識尊 重知識分子的傳統,這比中世紀野蠻愚昧的歐洲基督教要先進得多。其實,伊斯蘭教起於阿拉伯沙漠遊牧部落,文化上非常落後,先天不足,但是由於這種尊崇知識 的風尚,伊斯蘭世界卻能夠在短短的兩三百年間,兼收並蓄了兩河流域,波斯,東羅馬各種文明,甚至成為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傳承者,間接啟發了歐洲文藝複興運 動,當時伊斯蘭世界的文明程度,遠超歐洲,在全世界,也隻有東方的唐宋盛世能夠相提並論。
旅館在底格裏斯河畔,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窗外就是這條底格裏斯河。
其實看上去也並不特別宏偉壯觀,但是就這個名字--“底格裏斯河”,就像“尼羅河”,念著這個名字的時候,它就能給人異國情調,甚至我會有一種幸福感象電流一樣湧遍全身--你就在人類最古老文明的母親河邊!
底格裏斯河給人的幸福感,不單單在精神上,更體現在腸胃中。底格裏斯河的鯉魚,跟黃河鯉魚一樣著名。我們平時在中國在歐美都不知道,其實在阿拉伯海灣國家的有錢人,尤其是有錢的伊拉克移民,會專程空運底格裏斯河鯉魚過去,引為珍饈美味。
我們的一頓團餐,就在底格裏斯河堤邊的一家烤魚餐館。照片上是架起木柴,明火烤底格裏斯河鯉魚。這兒的鯉魚和別處不同,魚肉脂肪很多,烤熟後魚肉一點也不柴,簡直是肥得流油,又香又糯,半條烤魚加上一些配菜,一頓飯吃得肚圓。
吃 飽喝足,該逛街了。短途散步倒是可以,但是在巴格達的大街上,經常有軍警設卡搜查,我們旅館門口是交通主幹道,大約每500米有一個軍警檢查點,所有車輛 必須停車檢查。所以,在巴格達的大街上,車輛根本開不起來。車上的警衛,伊拉克導遊一再告誡我們,停車檢查的時候,不允許拍照,其實偷拍他們也並不禁止, 隻是一定不能讓軍警看見,否則會有麻煩。這張照片,是我從車裏,越過司機從前車窗拍的哨卡。巴格達街上的檢查站,大抵如此,警察分兩種,黑衣的普通警察和 穿迷彩防彈衣的特警,兩種警察都戴鋼盔,都配衝鋒槍,從鋼盔和軍裝的製式來看,是學美軍,但是衝鋒槍卻是蘇式AK-47一類的,常常有雙彈匣。可謂武裝到 牙齒。
我在這篇遊記中,所有保護我們的伊拉克當地軍警的圖片,臉部都做馬賽克處理,因為伊拉克現在局勢仍然動蕩,我們又是西方世界的遊客,如果被伊斯蘭極端分子看到某一位軍警的臉,並在實際生活中辨認出來,可能會對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在 巴格達城裏的時候,我們團的保安措施,是兩位隨時佩戴手槍的現役警察上尉,全程跟隨我們活動,並有權根據某地的安全形勢,隨時更改甚至取消我們的行程。其 中一位瘦削的高個青年,據說他的父親還是伊拉克陸軍的一位將軍。另外一位特別魁梧,一看就是職業拳擊手或職業保鏢的架勢。出了巴格達城,我們的van會有 警車護航。
繼續逛街,這是伊拉克的一處市場,阿拉伯語叫蘇克souq,突厥語叫巴紮(土耳其,新疆都這麽叫)。
這張照片有意思:這是巴格達城裏非常少見的高層樓群住宅區,還有雙層巴士。巴格達的公共汽車很少,一般都是中巴,所以我在底格裏斯河橋上看到這種倫敦範兒的雙層巴士極為驚訝。但也隻有這裏,我才看到過一次,這個不是巴格達的普遍現象。
再看這幾張圖,既奇怪,也平常:平常,因為這就是普通的的購物中心而已,在紐約在上海都毫不出奇;奇特,則在於它的地點:巴格達。
巴 格達並非我們在電影裏看到的那樣滿目戰爭瘡痍,也不是我在很多不發達的中東城市看到的,全都是灰暗低矮的中層水泥樓房。那些的確是巴格達大多數城區的主基 調,但也有像這樣完全和國際接軌的高檔購物中心。購物中心外,甚至還有肯德基和必勝客!巴格達的確有富人區,而且是伊拉克自己的有錢人,不是green zone裏麵的外交官和跨國公司職員。把這個現代化購物中心,和前麵古色古香的傳統souq對比,巴格達的層次,逐漸立體起來。
這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巴格達的遺址,大概是一座神廟,這裏不是古巴比倫,相對來說,古代巴格達在兩河流域,還算不上一座曆史最悠久的古城。
這 是底格裏斯河畔的Munstansiriya College,是一座神學院,建成於蒙古入侵前不久的1234年,當時是伊斯蘭世界的學術中心。它不但教授伊斯蘭經學和教法,而且集中了很多古希臘羅 馬,東方的知識,它的圖書館藏書8萬冊,書籍涵蓋數學,建築學,醫藥等等門類。後來西方文藝複興,“重新發現”很多希臘羅馬的古典知識,其實是間接傳承自 伊斯蘭世界。
Marjan清真寺,以廟牆和宣禮塔上複雜的磚雕花紋著稱,建於1356年。
另外還有一座Suq Al-Ghazil清真寺,在市場大街裏,是公元10世紀建造的一個穆斯林學者的墳墓和清真寺,現在隻剩宣禮塔。
Sitt Zumurrud Khatun,是晚期阿巴斯哈裏發 Mustadhi Bi-Amrillah的皇後的墓,墓上麵的塔非常特別。這是從外麵看墓塔,可以登上塔基遠眺巴格達市容,但是有一個規矩:隻能朝三個方向拍照,第四個方 向是巴格達火車站建築,不允許拍照,塔下有士兵看守,如果我們在塔的這一麵朝著車站方向舉起相機,士兵會發出警告。
當然,我肯定是偷拍了。
這座塔最精巧的地方是從裏麵看,因為塔身露出很多天窗,這張照片的視角是從塔正下方的墓室向上拍,所露出的天光,就像夜空中點點星光。
我估計,在所有巴格達的景點裏麵,大家最想問的是伊拉克國家考古博物館:聽說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攻進巴格達的時候,國家博物館被洗劫一空,是真的嗎?今天還能看見什麽?
國家博物館是必去景點,我們當然也參觀了。但是內部不允許拍照,這裏沒法偷拍,因為整個博物館隻有我們一行參觀者,並不對外開放,陪同我們參觀的工作人員,比我們人還多。這是我在街上,隔著車窗所拍的國家博物館的外觀。
伊 拉克國家博物館,雖然一直都不對外開放,但是作為外國旅行團,隻要事先和政府打過招呼,預約時間,完全可以參觀。在我們去的2014年3月,據說博物館整 修工程已經差不多結束,準備好不久就會向公眾開放參觀。但是在阿拉伯國家,這個“不久”是什麽含意,----你懂的。兩三個月以後,伊斯蘭國肆虐,戰事吃 緊,我估計現在,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又是遙遙無期了。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現在有28個展廳,我們看了四個,從史前公元前1萬年的遺物,到阿拉伯帝國時代的藝術 品,在其他展館有象牙雕,我們沒看到,另外著名的亞述古都Nimrud所發掘出的黃金窖藏藝術品,一直封存在伊拉克國家銀行的金庫,肯定也無緣得見。但是 我們仍然見到了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物,包括兩尊極大的亞述帶翼獅身人麵雕塑,修複的程度極好。我們相當幸運,團裏麵一位姐姐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工作,她在那裏 認識的一個伊拉克朋友的哥哥,是伊拉克考古界數一數二的文物修複方麵的權威,這次她的麵子大,把考古學家給約來帶我們參觀,阿拉伯國家跟中國一樣,認識人 就好辦事,老先生屬於私人朋友,別的團可沒有這個待遇,所以我們看到的展廳和展品,相信比其他團多得多。因為老先生的麵子在,我們在館內不那麽重要的地 方,其實還是拍了一些合影照片的。我不貼出來,是怕給人家添麻煩,畢竟這是違反規定的事情。
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遭到劫掠的經過,我 在這方麵沒有做過細致的調查,所以不敢妄言“真相”二字。我們的旅行社老板,英國領隊Geoff老先生,和一位曆史學家合寫過一本書,《Iraq: Now and Then》,裏麵說得比較詳細。另外,BBC對此事曾經做過詳細的調查報導,相信Youtube上能夠找到那個報導的視頻。這些資料我沒有專門去查,我的 主要印象得自實地參觀和與考古學家及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交談。首先,博物館被劫掠的文物損失,的確是相當慘重,據考古學家說,有兩個事實值得注意,一是似乎 劫掠者知道很多內部信息,清楚他們在找什麽,而且拿得相當徹底;二是似乎這些人也並不了解全部情況,而且時間有限非常匆忙,因為博物館地下庫房過道兩邊幾 個最隱秘的儲藏室,裏麵最有價值的文物沒有被盜走,尤其是價值連城的一批亞述古都象牙雕刻,居然毫發無損。當然,鎮館之寶亞述王宮黃金窖藏,根本不在博物 館,而深鎖在中央銀行金庫,所以在戰時完整地被美軍接管,後來移交伊拉克政府,也沒有丟失。戰時伊拉克國家博物館被盜的事件,美軍的主要責任,在於監管不 力,甚至對犯罪行為置若罔聞,但是如果指責軍方有組織的盜竊,那是空穴來風,否則如何解釋時間倉促和最珍貴的一批文物的幸存?這也符合戰爭的常識:隻要不 是象柏林戰役那樣逐屋逐巷的城市攻堅戰,或者北平和平解放那樣有秩序的交接;那麽基本上在守軍放棄抵抗,和占領軍進駐接管之間,總有一個無政府時期,這個 時間段是最可怕的,大規模的混亂和劫掠往往發生於此時,而且扮演主角的是當地的亂民。客觀公允地說,我的推測未必就是真相,但這符合戰爭常識,和我在伊拉 克博物館的所見所聞。
巴格達城內另外一些我感興趣的地方,和現代伊拉克有關。這是1980-1988年兩伊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這是一處街心花園前麵的標語,注意看上麵的英文:“伊拉克拒絕恐怖主義”
這個水泥墩子,就是當年薩達姆的巨型銅像被用繩索拉倒以後,留下來的雕像底座,底座上還剩半隻靴子了。
記得2003年戰爭結束的時候,那個推倒薩達姆雕像的著名電視畫麵嗎?就是那座雕像,直到11年後的今天,地處通衢要道路口的這個雕像殘骸,還立在這裏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