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提綱
釋題
第一章“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
第二章保加利亞:玫瑰之國
第三章羅馬尼亞:追尋吸血鬼的蹤跡
3.1布加勒斯特
3.2吸血鬼的蹤跡:特蘭西瓦尼亞山區小城
第四章摩爾多瓦
第五章匈牙利
5.1城堡山
5.2河東佩斯老城
5.3英雄廣場和塞切尼浴池
5.4城裏的其他景點
5.5革命雕像紀念館
5.6餐館與咖啡館
5.7邊境小城埃格爾
第六章波蘭
6.1克拉科夫舊城
6.2奧斯威辛集中營
6.3華沙
6.4北波蘭之但澤:意外的驚豔
6.5北波蘭之馬爾伯克城堡,格隆瓦爾德,元首大本營
尾聲:東歐推薦路線
為什麽起題目叫“真正的”東歐?
90 年代冷戰結束,東歐各國融入歐洲秩序最徹底的國家,非前東德莫屬,人家已經是統一的德國了。其次是捷克,其實捷克人對於外界至今把自己算作“東歐國家”感 到委屈,曾經有捷克朋友跟我抱怨,“捷克怎麽能算作東歐呢?布拉格比維也納的地理位置更靠西,從來沒有人把奧地利算作東歐!”。確實,捷克給我的感覺更像 德意誌文化,而不是斯拉夫的,拜戰後多年缺少現代化基建改造資金所賜,捷克的古跡保存得比很多德國本土城鎮更完整,更原汁原味。從湯姆·克魯斯的電影碟中 諜以後,布拉格對西方遊客早已不再陌生。所以,我個人從沒把捷克真的看作一個東歐國家。
其實我走遍歐洲所有國家之後,反而特別喜歡去東歐 各個前鐵幕國家遊覽,物價比西歐北歐便宜很多,教育普及,大多數地方說英語也還暢通無阻。景觀方麵,雖然東歐缺少柏林,維也納那樣明星級別的必看城市(更 別說和巴黎羅馬相比了),但任何一個東歐城市,隻要不在二戰中毀於戰火,冷戰那半個世紀,一般都缺乏現代化改造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反而因禍得福,很多地方 對古典風貌的保存,甚至比西歐更好。對於象我這樣熱衷歐洲文化的遊客,“真正的東歐”絕對物超所值,而且至少十年之內都會是這樣!
“真正 的東歐”各國中,前蘇聯的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前南斯拉夫各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我都已經專文寫過遊記,所以本篇“真正的東歐”,專寫阿爾巴尼亞,保 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匈牙利,和波蘭六國。把以上這幾篇遊記合起來,整個東歐庶幾一網打盡了吧。(外高加索三國算不算東歐可以爭議:如果從俄國大 陸的烏拉爾山算歐亞分界,那外高加索算歐洲,可是從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算起呢,外高加索還在土耳其,敘利亞以東,根本屬於亞洲了。我自己是把外高加索 算作亞洲國家的,不過無論如何,外高加索三國我今年會單獨寫一篇遊記)。
1。“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
起意去阿爾巴尼亞, 完全是因為走前南斯拉夫各國,既然順道,就抵不住好奇心,去看看這個“山鷹之國”,前“社會主義的明燈”,現在是什麽樣子的。阿爾巴尼亞對外交通不算方 便,東北南三麵和鄰國希臘,前南斯拉夫的關係都不算好,又是山地國家,鐵路基本沒有,西邊背靠大海與意大利相望,理論上應該有來往意大利的航線,實際上沒 有什麽遊客走海路來的。如果要飛進首都地拉那呢,又隻有去科索沃和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的直航航線。我自己最初對著地圖想當然,準備從波斯尼亞首都薩 拉熱窩直接南下阿爾巴尼亞,結果發現根本沒有直達汽車,必須從黑山轉幾次車才能到。
去阿爾巴尼亞的唯一捷徑,倒是從科索沃首都普利斯提那 過來。我在《前南斯拉夫七國走遍》一文中,詳細解釋過科索沃問題的來龍去脈,在此不贅述。簡言之,因為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實際上想要獨立之後再並入阿爾 巴尼亞,所以今天在科索沃和地拉那之間,新修了高速公路,把原本需要7小時的車程,縮短到三個多小時,而且車次非常密,到達地拉那的車站,就在中心廣場上 國家曆史博物館的背後,非常方便。從地圖上看,地拉那向東,到科索沃或者到馬其頓首都Skopje的距離相等,我計劃從科索沃西進地拉那,然後地拉那東返 Skopje走一個不回頭的三角,實際上,因為地拉那隻有到科索沃的高速公路,去馬其頓仍然要7個小時。所以,目前交通條件下,陸路我實戰中的的走法最現 實了:來回都從科索沃走,然後再從科索沃南下馬其頓,隻要1個半小時車程而已。
你知道嗎,當代聖人,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sa of Calcutta,中文也有譯成德蘭修女),就是出生於當時科索沃省Skopje城(今天馬其頓首都)的阿爾巴尼亞人,信奉天主教。在這一個人身上,體現 了三個國家,兩種信仰,巴爾幹這塊地方的複雜性可見一斑。
因為這次去阿爾巴尼亞屬於順道遊的性質,我的興趣更多在觀察那裏人民的生活狀 況,這次就隻去了首都地拉那Tirana,古都Kluj和Ohrid湖沒有去。曾聽上點年歲的朋友說,毛曾把阿爾巴尼亞稱作“歐洲社會主義的明燈”,兩國 蜜月期的時候,還有首歌叫做“北京地拉那”。這些,我當時都太小,完全不知道。阿爾巴尼亞山地遊擊隊抗擊納粹的故事,我倒是看過小人書,記得他們的象征是 山鷹。再古早一點的曆史,我能看書,反而更清楚。
今天阿爾巴尼亞族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給人的感覺似乎和土耳其人是近親。其實完全不是那 麽回事。阿爾巴尼亞人在羅馬帝國甚至之前很多世紀,正宗是巴爾幹半島本地的“伊利裏亞人”,在凱撒-奧古斯都那個時代被羅馬征服。和伊利裏亞人相比,“南 部斯拉夫”人各部,全都是後來遷徙過來進攻羅馬帝國邊境的蠻族,而土耳其人來得更晚了。到了近代,土耳其帝國征服之後,阿爾巴尼亞人才改信伊斯蘭教。
我 總以為阿爾巴尼亞交通不便,閉關鎖國,肯定是貧窮落後,沒準還象朝鮮一樣,今天仍然堅持信奉“純正的”共產主義。到了那邊一看,滿不是那麽回事。其實人家 1991年就已經是議會民主製了,現在地拉那的生活水平肯定比克羅地亞差得遠,好像也不如薩拉熱窩,不過還是挺愜意的,夜裏在廣場上走走,街邊咖啡館吃正 宗的意麵,喝咖啡吃蛋糕,夜裏熙熙攘攘的,當地人生活得還挺滋潤。
我下車的地點,就在地拉那的中央廣場,相當於我們天安門廣場的地位,時 值7月,鮮花盛開,我在廣場側麵找到的旅館,Star Hotel,很幹淨的地方,雙人間單人用,帶衛生間和空調(實際用不著開空調),平板大屏幕電視,無線網速度快得象閃電,每晚才25歐元,是不是特便宜? 值得推薦。出門上廣場,北側是國家曆史博物館,東側是國家大劇院,我的旅館就在東北角向外30米處。這是廣場當中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貝格騎像 Skanderbeg
Skander 是亞曆山大在當地語言的轉音,Beg是土耳其“頭人”“老爺”的意思,就是“亞曆山大老爺”。這個廣場中心位置,原來是霍查同誌的雕像,就像我們當年各地 的主席像一樣,1991年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下台,霍查像被推倒,換上了這位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貝格是1440到1460年代率領阿爾巴尼亞人民,獨 力抗擊土耳其大軍入侵的英雄,早年出身基督教家庭,被土耳其軍隊虜走,加入土耳其精銳部隊“新軍”Jenissary征戰20年(“新軍”是土耳其蘇丹親 自掌握的精銳步兵軍團,成員來自基督教家庭的兒童,從小培養,但是並不強迫他們改宗伊斯蘭教,差不多是羅馬帝國皇帝近衛軍的性質)。後來斯堪德貝格逃離新 軍,領導本族人民抗擊土耳其大軍,差不多是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20多年以弱敵強幾乎戰無不勝,有效阻止土耳其帝國西進亞得利亞海岸,與意大利本土直接 麵對。直到斯堪德貝格死後十年,全盛期的土耳其帝國才最終並吞了阿爾巴尼亞。
說起來,東歐和巴爾幹半島的幾個大英雄,象阿爾巴尼亞的斯堪 德貝格,匈牙利的洪雅迪Hunyadi和烏鴉王,羅馬尼亞的吸血鬼原形德拉庫拉伯爵Dracula,斯特凡大公,差不多都生活在同一時代,互相之間還有恩 怨情仇,都是在抗擊土耳其大軍西進北上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我後麵對這幾位的故事,和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會一一道來。
這是廣場上國家大劇院旁邊的清真寺夜景。
阿爾巴尼亞人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不過和波斯尼亞一樣,畢竟是歐洲人,畢竟經過共產黨多年無神論灌輸,要說他們對宗教有多麽虔誠,我看也未必----至少正統的穆斯林禁酒,而地拉那的露天咖啡館和酒吧,一到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喝得挺痛快。
在清真寺旁邊的小廣場上,有一尊遊擊隊員像,紀念二次大戰中抗擊納粹的鬥爭。
阿爾巴尼亞民風強悍,羅馬帝國,土耳其帝國,納粹,全盛時期在這裏都碰到不少麻煩。當然,我想抵抗運動的成功,跟當地多山,經濟又不發達有關。地形險惡,就不容易征服,加上經濟不發達,征服了也是雞肋,所以幾個大帝國在這裏都不會下太大的本錢,可能覺得得不償失吧。
從廣場向南走,跨過Lana河橋,大道左手有座被廢棄的金字塔型方錐體建築。
今 天這座建築挺破敗的,玻璃都碎了,牆壁上亂塗亂畫,周圍雜草叢生,側麵的斜坡成為滑板少年一顯身手的地方。但是從地理位置和周圍留出的空地,依稀可以看 出,當年肯定是座宏偉的紀念碑建築。還真是這樣:這座建築的設計師,是霍查的女兒和女婿,霍查死於1985年,1988年這座建築落成時的用途是霍查紀念 博物館。可是沒多久東歐政治形勢巨變,1991年阿爾巴尼亞也變了天,這座建築就被廢棄了。
其實,我看以這座建築在中央大道的地理位置,還有當初花了這麽大精力和金錢建造的沉入成本,完全可以利用來幹點什麽別的,因為政治原因就廢棄了太可惜,無異於因噎廢食。
----咱們中國的有錢人去抄底不好嗎?
再沿著大道向南走,下一座建築是阿爾巴尼亞總理府,當年霍查的辦公大樓。右手一大片花園式的街區很幽靜,綠化非常好,在霍查時代,這片區域有哨兵,普通人不得接近。這是阿爾巴尼亞當年領導人的住宅區。出於好奇,我還專門過去給霍查當年的住宅拍了張照片。
這 座小樓看上去一點也不豪華,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別墅而已。其實一個人權力再大,物質方麵的享受能有幾何?對於獨裁者來說,追逐權力本身,生殺予奪主宰別人命 運的影響力,那才是上癮的快感源泉。在這方麵,霍查同誌在阿爾巴尼亞這四十來年,做得一點也不遜色於金家三代在朝鮮,那時候的阿爾巴尼亞,“光榮地“孤立 於全世界,何等特立獨行。
說起來,二戰結束,霍查同誌在蘇軍的扶持下剛上台的時候,還沒後來那麽與全世界為敵。40年代末,阿爾巴尼亞很 親南斯拉夫的,當時阿爾巴尼亞的霍查,南斯拉夫的鐵托,保加利亞的季米特洛夫,甚至一起策劃過,共同組成新的巴爾幹邦聯。阿爾巴尼亞還有過加入南斯拉夫成 為第7個加盟共和國的動議。很快,斯大林和鐵托分道揚鑣,霍查本質上是個機會主義者,馬上轉身180度,跟斯大林保持一致,處決了國內親南派的政治局成員 (其實這些人親南不可能沒有他的支持)。阿爾巴尼亞的陸地鄰國就是兩個:南斯拉夫和南邊親西方的希臘,這樣一來,在陸地上徹底孤立了。
當 然,阿爾巴尼亞還可以依靠蘇聯的強力援助。後來斯大林一死,赫魯曉夫清算斯大林路線,社會主義陣營分裂,阿爾巴尼亞又和蘇聯決裂,和中國一道罵蘇聯是修正 主義。那時候咱們中國喜歡無私援助一些社會主義小兄弟和第三世界窮國啊,於是來自中國的大規模無償援助取代了蘇聯援助。這就是“歐洲社會主義的明燈”和 《北京地拉那》的由來。
後來阿爾巴尼亞索性跟中國也鬧翻了,還真不是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的事兒,而是遠在70年代初,在毛周主持下,中國戰 略大轉變,為了平衡來自北方的戰爭威脅,打破孤立狀態,中國聯美抗蘇開始玩戰略大三角關係。霍查強烈反對中美建交,那時候中阿關係就冷淡下來了。1976 年以後霍查開始罵中國修正主義,1978年中國邀請霍查的死敵鐵托訪華,於是中阿徹底決裂。
祝賀霍查同誌成了和老金一樣“最最純正”的共產主義者。
霍 查同誌純正到什麽地步呢?1967年,阿爾巴尼亞政府聲明國內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又一個偉大勝利”,標誌就是消滅了宗教,並且在法律上禁止一切宗教。 1980年霍查安排身後接班事宜的時候,禁絕一切民間對外貿易,並寫入憲法禁止阿爾巴尼亞接受資本主義外國援助。無論是當年的中國還是蘇聯,誰也不敢這麽 胡來吧?人家霍查同誌就有這個魄力。霍查連自己多年的副手謝胡也不放心,謝胡從戰後建國起就是霍查的親密助手,當了40年第二把手,當然的接班人,並且多 年執掌國家安全和秘密警察等強力機構,霍查安排接班之前,逮捕並處決了謝胡和他的大批追隨者。霍查病逝於1985年,阿利雅接班。1991年,阿爾巴尼亞 和東歐前蘇聯所有國家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政治劇變肯定會帶來經濟上的陣痛,據說1993年前後,阿爾巴尼亞經濟動蕩嚴重到崩潰邊 緣,政治形勢一直也不穩定,但是議會民主製這些年算是堅持下來了,經濟也在慢慢恢複,對阿爾巴尼亞經濟的發展程度,我聽到不同看法,地拉那人聊天的時候抱 怨工作機會太少,工資太低。而我在科索沃聽到很多人說,阿爾巴尼亞最近幾年經濟發展很快,很令科索沃居民羨慕。我估計是跟科索沃對比吧。我自己所看到的情 形沒有那麽好也沒那麽壞,首都的情況肯定好於外省,當年霍查住所行人禁足的街區,現在是地拉那最時尚的酒吧街,完全是西歐範兒的露天咖啡館和餐廳,有好聽 的爵士樂,東西不貴,傳統上阿爾巴尼亞文化受意大利影響很大,在這裏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意大利菜。其實阿爾巴尼亞的國際遊客很少,每天夜裏酒吧區熙熙攘攘 的時尚男女,絕大多數都是當地人。現在讓我感到,阿爾巴尼亞畢竟還是歐洲!
地拉那也不僅僅是中央廣場和大道這條中軸線可看。中軸線以東, 至今還保留著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城堡遺跡,夜裏通向查士丁尼城堡的梧桐大道,地麵鑲嵌有紅藍黃多種顏色的射燈照明,再向東是地拉那老城殘存的街區。地 拉那的古跡不多,不象古都克盧傑Kluj,至今還較完整地保存著斯堪德貝格抗擊土耳其大軍的堡壘城牆。
今天的阿爾巴尼亞,早已不再是當年 “歐洲社會主義的明燈”了,它最近幾年一直在積極爭取獲得歐盟成員國正式申請人資格,可能是前幾年科索沃戰爭的原因吧,當我沿著一條交通主幹道(和中央大 道平行),從查士丁尼城堡走到Lana河上的“染匠石橋”Tanners Bridge的時候,抬頭看見這條大道的街名,居然叫做“喬治·W·布什大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