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遊記 (5/5)克裏米亞

(2014-04-01 18:51:30) 下一個

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遊記

顧劍

6。克裏米亞半島上的大汗宮和山間修道院

我從敖德薩坐一夜火車,清晨到達克裏米亞半島靠近北麵半島根部的辛菲羅波爾Simfiropol,它是克裏米亞半島上的中心城市,到各地都有很方便頻繁的直達中巴。本身有機場,我遊覽完克裏米亞半島之後,就是回到辛菲羅波爾,坐飛機直飛莫斯科,轉機回國。

克 裏米亞半島是前蘇聯,今天的烏克蘭,最著名的黑海度假地,天氣比前蘇聯絕大多數地方都暖和。半島上好玩的地方不少,1850年代英法聯軍在克裏米亞登陸, 圍攻俄國黑海艦隊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那場克裏米亞戰爭,其中有個著名的”巴拉克拉瓦輕騎兵旅衝鋒“,英軍輕騎兵旅直對著俄軍的排槍就衝上去了,結果死 傷慘重,此後在英語裏留下這個諺語,形容英勇但魯莽的自殺行為。今天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和巴拉克拉瓦,都可以去旅行。還有二次大戰將近結束時,英美蘇三巨 頭雅爾塔會議,劃定了戰後世界政治秩序,今天在雅爾塔還能看見當年開會的地點。再有克裏米亞韃靼當年的蒙古大汗宮。

我呢,這次旅行的時間 有限,塞瓦斯托波爾非去不可。雅爾塔隻能看見當年開會的地點,但海邊沙灘和城市沒什麽可看的,我又不為海灘度假而去,就從行程中舍棄了。巴拉克拉瓦的交通 不太方便,而且古戰場是荒郊野外,又不在城裏,我不自己開車,也不去了。大汗宮正好在辛菲羅波爾到塞瓦斯托波爾之間中點,從辛菲到塞瓦斯托波爾每小時都有 車,兩段車程都是1小時,所以我最終選定的路線,是從辛菲羅波爾清晨南下,路上遊覽大汗宮,和附近的山中Uspensky修道院。下午繼續南下,到塞瓦斯 托波爾住宿。

我們知道,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西征,征服了俄羅斯一直打到波蘭匈牙利,建立起世界曆史上最龐大的帝國。成吉思汗把中亞以西的土 地,包括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封給他的大兒子術赤。(《射雕英雄傳》裏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王子都是真實的曆史人物,不過華箏公主和郭靖就沒有 了)。術赤汗國,就是金帳汗國,到1393年,金帳汗國在中亞的瘸子帖木兒的攻擊下崩潰,俄羅斯仍然由幾個強大的蒙古汗國統治,它們都是金帳汗國的繼承 者,主要是喀山汗,阿斯特拉罕汗,和克裏米亞汗。16-17世紀莫斯科公國崛起,發展到沙皇俄國,就是跟這幾個蒙古韃靼汗國不斷鬥爭的結果。克裏米亞韃靼 人,就是居住在這裏的蒙古征服者的後代,克裏米亞汗國在三個蒙古汗國之中,第二個被滅。

所以直到今天,在克裏米亞,你能看到和斯拉夫-東正教文化截然不同的韃靼文化。大汗宮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克裏米亞韃靼汗真實的皇宮。

從大汗宮附近的巴克薩瑞汽車站,有直達大汗宮門口的公共汽車,每半小時一輛,1路或者2路,當地人都知道。這部車從大汗宮接著開往終點站,山間修道院Uspensky。 所以把兩個景點串在一起,再接著前往塞瓦斯托波爾,行程特別方便,也特別合理。

大汗宮建在一個鎮子上,門前有護城河,這是大汗宮的門口



跟波斯和中亞撒馬爾罕的建築相比,這裏並不能算特別宏偉,但是在烏克蘭或者俄羅斯境內,看到如此不同的建築樣式,還是令人耳目一新。宮裏能夠參觀到的辦公場所,後宮,花園等等,加起來也不算大,大約1個小時足夠看完了。大汗宮裏最美,也最著名的地方,是這兩座噴泉





金 的噴泉比較美,白色大理石鑲嵌金箔花紋。但是素的那座更著名,普希金為它寫過長詩,《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前蘇聯國家的人們,對普希金作品都耳熟能詳, 所以人人皆知這座象征愛情的噴泉。傳說是末代克裏米亞汗,全身心投入地愛上了他的波蘭女奴。但是這位波蘭女郎很快就逝去了,大汗終日哭泣,為了緩解他的哀 傷,工匠製做了這眼噴泉,紀念美麗的波蘭女奴。普希金不僅據此傳說創作了長詩,還開創了一個傳統:在噴泉的大理石壁上,敬獻一支紅玫瑰象征愛情,敬獻一支 黃玫瑰代表哀傷。愛和憂傷總是相伴而生,形影不離的。你看,照片上噴泉上麵,也有一紅一黃兩支玫瑰,是這兒的傳統了。

從大汗宮繼續坐公共汽車,到終點進入一條山穀,你下車之後,跟隨很多很多當地朝聖的人,從山穀開始沿山壁走上坡的石子路,上到一定高度,就看見這座建造在半山崖邊的Uspensky修道院教堂,它半是鑿壁而建,半是人工建築。



Uspensky修道院是當地人朝聖的地方,外來遊客倒是很少,建在半山腰山崖上的金頂教堂,地勢有點象恒山懸空寺,隻不過它底部不是用木柱支撐的罷了。


7。英雄城市塞瓦斯托波爾

俄 國黑海艦隊,以塞瓦斯托波爾為其最主要基地已逾兩百年,這座城市的曆史和現實風貌,亦深深打上了軍港的烙印。但它同時也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港口小城。 1854到1855年,英法聯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349天,曆時將近一年,最終攻克的時候,全城幾乎被夷平。二戰期間的1941-42年,德軍圍攻這 座要塞城市250天而克。兩次攻城戰,塞瓦斯托波爾的守軍都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抵抗。這是一座有著英雄曆史的城市。前蘇聯時代,政府下大力量對城市建設投 資,整座城市封閉,完全不對旅遊者開放,包括蘇聯國內的遊客。城市的老百姓多多少少都和艦隊,港口有關係,生活非常富足,城市麵貌也建造得特別漂亮。直到 蘇聯解體後的1996年,烏克蘭才對國內外遊客開放了塞瓦斯托波爾,一時間遊客蜂擁而至,多數是來度假的俄羅斯富人,來這裏的外國遊客,則絕大多數都對戰 爭有或多或少的興趣。

塞瓦斯托波爾的火車站和汽車站在一起,每半小時就有一班火車或者汽車去辛菲羅波爾,中間經過大汗宮。從首都基輔,也 可以坐火車直接來這裏。城市中心,坐落在擁抱南港灣的長條形山岬上,南北向,高出海麵甚多,而火車站就在南灣的底部,所以下了火車汽車,還有3-5公裏的 路,要打車才能到市中心。整個塞瓦斯托波爾城背後的陸地都是高山,地勢險要,所以很難從陸地攻占,可是一旦攻占,從山上架起火炮,港灣裏的艦隊就完全成了 甕中之鱉。所以曆來進攻者會不遺餘力,不惜代價從陸地攻占這座港口城市。

我訂的旅館叫Hotel Olympus,離開城市頂點的水邊有一定距離,不過從火車站或者從市中心,還都能步行過去。(隻是從火車站要登山上來,所以我到達的時候打車,離開的時候,自己拖著行李步行下山就行了)。這兒挺幹淨,77美元一晚,性價比不錯,值得推薦。

我住的旅館離開紀念1855年克裏米亞戰爭的圓形全景畫紀念館很近,全景畫在小山頂上,一座圓形建築的內壁上,內側周圍放置大炮,工事掩體等實物,跟畫麵連接,人在圓形中心位置360度看畫,有立體感。這是以前時代的球幕全景立體電影。

這是360度全景畫的一部分



這裏在1854年克裏米亞戰爭期間,本身也是港口要塞防禦體係的一個製高點炮台,今天在建築物頂上有紀念碑,在周圍有青銅古炮。

從全景畫下山,向北走向市中心的水邊,一路都可以在右手邊居高臨下俯瞰腳下的軍港。走到一半距離的時候,馬路右麵有這樣一座古典建築



這是黑海艦隊博物館,當年的黑海艦隊司令部。博物館外陳列古代到現代的各種大炮,導彈,內部是兩次圍城戰的遺物,紀念品,黑海艦隊曆史上著名軍艦的模型等等,館不大,比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海軍博物館小多了,但是挺有看頭。

走到城市最北端海邊,廣場中心,矗立著海軍中將納希莫夫紀念碑



他 是克裏米亞戰爭期間的黑海艦隊司令,俄國海軍名將,之前指揮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大勝土耳其艦隊,但也引起英法聯軍介入戰爭,站在土耳其一邊向俄國宣戰,登 陸克裏米亞半島。所以英法聯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時候,納西莫夫自知,他的黑海艦隊無論如何不是日不落帝國天下第一海軍的對手,在港灣入口處主動自沉戰 艦,堵塞港口,不讓英法聯合艦隊闖進來。然後,納西莫夫擔任整個圍攻戰期間的陸地和海上行動總指揮,1855年6月,納西莫夫在視察前線陣地時,被聯軍狙 擊手擊中陣亡。他死後兩個月塞瓦斯托波爾陷落。

今天,在城市盡頭麵臨港灣的地方,有一座大公園,水邊的半圓形瞭望台非常漂亮,而在水中近岸的位置,當年黑海艦隊自沉的地方,水中岩石上,有一座紀念碑,碑頂是一隻黑色的銅鷹。



從這裏看海邊的景色非常漂亮



從 北海岸,坐22路公共汽車往西,有座叫做科爾鬆Kherson的古希臘時代城市遺址,也值得一去。它建於公元前400多年,是古希臘黃金時代,希臘人在黑 海商路上建立的殖民城市。對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人來說,這裏還有一層特殊意義:989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在這裏受洗,皈依基督教,從此才開始有了俄羅斯 教會。

這裏海邊的希臘廢墟挺上相的




那 年夏天我在學校要講半個暑假的課,所以去黑海沿岸的時間太緊,一放假就取道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這一路回國,趕 得連滾帶爬的,不但沒有來得及去看雅爾塔和巴拉科拉瓦,也沒有時間北上基輔。這才有第二年再進烏克蘭,從從容容地遊曆基輔附近和白俄羅斯的旅程。也許有人 對我前麵說烏克蘭比俄羅斯好玩持有異議。其實,莫斯科和彼得堡是舉世無雙的,基輔差得還遠,烏克蘭也沒有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那樣的壯闊。但是烏克蘭的景點, 可去的地方絕對比俄羅斯要多,而且比俄羅斯容易安排旅程,所以我說烏克蘭的旅遊資源比俄羅斯豐富,也算是平心之論。

我個人對各國旅遊的性 價比,曾經在新浪微博上寫過一段私人評估:不單說景點,而是說性價比,法德英等西歐和北歐國家就算了,俄國也貴。其實和西歐比較,南歐的意大利西班牙都不 太貴,景點就絕對超一流。性價比方麵,個人最推崇的是:希臘大陸的古跡,烏克蘭基輔和克裏米亞半島,克羅地亞的亞德裏亞海岸,馬耳他島,西西裏島,愛沙尼 亞,波蘭,和奧地利。如果不限於歐洲,就我去過的國家和地區,個人最推崇的旅遊目的地國家,首推土耳其和伊朗,然後是烏茲別克(就是簽證難點),烏克蘭, 緬甸。這三個都不貴,而且可看的東西特別多。我不評論中國,是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國內景點玩得多,對景色,門票,基礎設施,服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 法,身在其中,爭論起來很難做到客觀,尤其要和國際比較,更是吵架的熱點,我就不作評論。有一點是事實:我最近兩年,在全世界走過百來個國家之後,反而開 始在國內旅行得越來越多了。

(全文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南海峰 回複 悄悄話 克裏米亞的曆史宿命


新華網 ( 2014-03-14 16:27:54 ) 來源: 《環球》雜誌

  在相當程度上,克裏米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曆史命運。可以說,它的發展史就是不同文明、宗教、治理模式相繼主導和塑造這一地理樞紐的複雜過程。


楊成

  克裏米亞半島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亞努科維奇政府事實上被推翻,僅僅宣告了持續多月的烏克蘭政局動蕩第一階段的終結。克裏米亞的最終歸屬以及由此引發的烏國內外力量的複雜博弈,標誌著危機第二階段的高潮即將到來,這甚至有可能成為歐亞地區大國權力配置格局再度分化重組的另一個引爆點。

  問題在於,為什麽克裏米亞問題會在烏克蘭當下的重重危機中成為焦點?俄羅斯和西方為何都將克裏米亞作為壓製對方的一張戰略牌?克裏米亞的政治力量和普通民眾為什麽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選擇對統獨問題作出抉擇?嚴格來說,克裏米亞局勢之所以出現前所未有的動蕩,除了烏克蘭危機的後續影響外,其自身的曆史問題也是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後裔奠定文化基調

  克裏米亞半島位於黑海東北部,毗鄰近東地區兩大洲的咽喉,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曆來處於各種文明、宗教以及大國利益匯聚與衝突的關鍵場域,有著極其複雜的曆史脈絡與文化構成,見證了多次重大的種族及政治歸屬的興衰遞嬗。

  在相當程度上,克裏米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曆史命運。正如研究克裏米亞問題的著名學者薩斯(Gwendolyn Sasse)指出,這實際上構成了克裏米亞自治或獨立的最關鍵因素。可以說,它的發展史就是不同文明、宗教、治理模式相繼主導和塑造這一地理樞紐的複雜過程。

  古希臘詩人荷馬在長篇史詩《奧德賽》中,曾提起過黑海北部居住著西米裏人,這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對克裏米亞地區人類活動最早的文獻記載,盡管當代學者對於西米裏人到底是外來移民還是本土居民尚有爭議。

  公元前七世紀,斯基泰人將西米裏人趕出了半島,開始在此長期活動。約200年後,希臘“曆史之父”希羅多德將這些人描述為說印歐語的遊牧者。

  隨後的近兩千年時間裏,克裏米亞半島先後經曆了希臘人、哥特人、匈奴人、可薩人及拜占庭帝國的征服和占領,而1237年,主要混合了蒙古和突厥血統的金帳汗國的征服,真正奠定了克裏米亞今天的文化基調。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克裏米亞獲得了今日的地名。至1783年並入沙俄前,克裏米亞主要處於自稱為金帳汗國即成吉思汗後裔的韃靼人的統治之下。

  最早管理克裏米亞的是禿花帖木兒。1430年,成吉思汗的十一世孫哈吉·格來正式建立克裏米亞汗國,定都巴赫切薩拉伊。哈吉·格來統治期間,致力於推動與當時不斷向東擴張的波蘭-立陶宛公國發展友好關係。1460年,哈吉·格來突然病逝,使得克裏米亞汗國內部圍繞王權展開了激烈爭奪,直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取得政治霸業,才終結了汗國的內鬥——土耳其人占據了半島的部分領土並成立了行省。

  1475年,克裏米亞汗國大汗、哈吉·格來六子明裏·格來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俘虜,兩年後獲釋。1478年,奧斯曼當局與克裏米亞汗國簽署了一項重要條約。根據該條約,克裏米亞的統治者成為奧斯曼蘇丹的封臣,蘇丹統管汗國的對外事務,後者則參與前者的軍事行動。

  此後,克裏米亞甚至一度成為莫斯科公國的噩夢之一,這個強悍的穆斯林韃靼人國家曾攻占莫斯科,屠殺了那裏的15萬居民,以至於莫斯科公國在幾十年時間裏不得不在其南部駐紮數萬大軍,準備與克裏米亞汗國進行生死決戰。

  有學者認為,即便是這一時期,克裏米亞也絕不是像後來蘇聯史學家宣稱的“韃靼人成為奧斯曼的提線木偶”,相反,克裏米亞汗國總是試圖在波蘭-立陶宛公國和莫斯科公國之間尋求平衡,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麵,克裏米亞與波蘭-立陶宛公國共同對付莫斯科公國,另一方麵,它又與莫斯科公國結盟對付喀山韃靼人。而與奧斯曼土耳其的關係,克裏米亞汗國並沒有超出1478年條約的框架,始終參與土耳其帝國的對外軍事行動。

  克裏米亞汗國當時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捕捉斯拉夫人與羅馬尼亞人為奴隸,並販賣給南部的土耳其人,韃靼人將這一奴隸貿易稱為“草原民族的收成”。這種情形持續了很長時間。


克裏米亞戰爭決定沙俄命運

  奧斯曼帝國式微後,沙皇俄國的影響在克裏米亞急劇上升,並利用汗國內部的不穩定竭力插手。

  1774年,俄羅斯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克裏米亞獨立,從1777年起,克裏米亞汗國成為俄羅斯的附庸。1783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幹脆直接兼並了克裏米亞半島。她回顧自己的成就時曾說:“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終於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克裏米亞和波蘭。”從此,克裏米亞半島就成了崛起中的沙俄帝國與占據了半島南部、龐大而孱弱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角逐舞台。

  此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沙皇陸續發動了多次俄土戰爭,搶到了西起巴爾幹、東至高加索,包括多瑙河出海口在內的大片領土。沙俄頻頻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戰,主要目的是借黑海打通進入地中海的通道。

  沙俄在近東的鯨吞蠶食,引來西方列強尤其是英法的強烈不滿。它們擔心沙俄徹底控製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此將勢力深入地中海,並威脅英國通往印度的航路以及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於是,英法暗中支持土耳其對抗沙俄,克裏米亞戰爭因此於1853年爆發。

  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沙皇俄國宣戰,雙方在克裏米亞進行了慘烈戰爭,以長達一年的塞瓦斯托波爾圍攻戰最為著名。沙皇俄國最終大敗,其海軍的光輝時代也因此宣告落幕。正因為戰事不利,當時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55年鬱悶而死,而新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則不得不接受登基不滿半年就遭遇一場大敗的結果。

  1856年3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沙俄、撒丁王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簽署了《巴黎條約》,正式結束克裏米亞戰爭。俄羅斯被迫把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主要對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者對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的宗主權獲得了列強的共同保證。作為對戰敗者的一項懲罰,黑海被規定中立化,俄國則被禁止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也不得部署黑海艦隊。

  克裏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它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俄羅斯的曆史:一方麵從軍事上和政治上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係,限製了之後數十年沙俄勢力向南部的拓展,迫使俄國不得不實行戰略退縮;另一方麵,由於戰敗在沙俄內部激起的農奴製變革與軍事、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俄羅斯的未來走向。


“雅爾塔體係”影響世界格局

  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發,同樣給克裏米亞半島帶來了巨大影響,當地的韃靼人公開提出了“克裏米亞人的克裏米亞”的口號。布爾什維克最初在此地影響並不大,但在1918年至1921年的內戰中,克裏米亞再次成為紅軍和白軍爭奪的一個焦點地區。1920年10月,布爾什維克最終取得了克裏米亞半島的控製權,直至1941年被德國法西斯占領。

  蘇聯時期,克裏米亞獲得了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地位,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權管轄範圍。克裏米亞實際上在教育、衛生等領域擁有自主權,塞瓦斯托波爾等軍事要塞因為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由莫斯科直接管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裏米亞半島除塞瓦斯托波爾堅持到1942年7月才失陷外,其餘領土從1941年至1944年一直被德國、羅馬尼亞和意大利占領。在此期間,部分韃靼人或主動或被動與法西斯占領當局合作。1944年,蘇軍重新解放塞瓦斯托波爾後,斯大林以此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強行流放到中亞,約46%的被流放者死於饑餓或疾病。1945年,克裏米亞改自治共和國為州,行政上仍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令克裏米亞載入史冊的當代國際史重要事件,莫過於二戰結束時在此舉行的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此會晤,並達成了著名的《雅爾塔協定》。這一國際文件對緩和反法西斯盟國間的矛盾、加強統一戰線、協調對德日法西斯的作戰行動、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會議上製定的列強利益分配方針,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構成了“雅爾塔體係”。


赫魯曉夫“送禮”留下隱患

  1954年,為“慶祝”烏克蘭的哥薩克人與俄羅斯“結盟”300周年,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主導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稱“鑒於克裏米亞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經濟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經濟和文化關係密切”,將克裏米亞作為“恒久友誼的象征”劃歸烏克蘭。

  這一舉動在當時看來,也許就是個“肥水不流外人田”或“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遊戲,畢竟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屬蘇聯。但赫魯曉夫絕對想不到,30多年後蘇聯這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會分裂成15個國家,他的一時興起事實上奠定了克裏米亞成為當前烏克蘭政治衝突重心的曆史根源。

  1976年,韃靼人獲得平反,但並未獲準重返故土。蘇聯當局在驅逐韃靼人的同時,動員和組織大批俄羅斯人移居至此,俄羅斯人開始超過烏克蘭人,成為克裏米亞半島最主要的居民。從這時起,韃靼人在克裏米亞總人口中的比例大概在1/4左右。


分離運動的興衰起落

  在蘇聯當局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指導下的曆史書寫、記憶書寫及象征符號工程,不僅沒有消解各民族間的矛盾和分歧、完成“蘇聯人”的認同構建,相反催生了三種不同的克裏米亞認同:對於直至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才得以返回“曆史故鄉”的克裏米亞韃靼人而言,十五至十八世紀的曆史事實足以證明克裏米亞才是他們唯一的家園;對於俄羅斯人而言,克裏米亞先天就是俄羅斯世界的一部分,是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沙俄帝國的榮耀,韃靼人則是金帳汗國統治者的同族,是外來侵略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烏克蘭人而言,克裏米亞無論從地理還是從文化等角度看,都是烏克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上溯至中世紀的基輔羅斯時期。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最終激化了蘇聯內部被掩蓋的種種矛盾,最終導致了蘇聯的驟然解體。在15個加盟共和國中,烏克蘭被較為激進的獨立主義思潮左右。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發表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

  而克裏米亞在此前的1991年1月20日就舉行過全民公投,結果在81.4%的合格選票中,有93.3%支持恢複克裏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樣一來,克裏米亞就成了蘇聯最後一個成立的自治共和國,也是唯一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采用這種政體的地方主體。

  此時,其他原蘇聯框架內的自治共和國體製正在受蘇聯解體的牽連,幾乎分崩離析,而1944年被斯大林強製遷移至哈薩克斯坦等地的20餘萬克裏米亞韃靼人的回歸,以及克裏米亞的俄羅斯分離運動的逐漸壯大,都給這個半島的未來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蘇聯解體初期直至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西方政界、商界、媒體和學術界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克裏米亞勢必成為衝突之島。1993年7月,《經濟學人》雜誌甚至警告,一場圍繞克裏米亞的持久、劇烈、血腥及可以想見的核紛爭或會出現。悲觀主義者預測,克裏米亞在最壞的情境下將重複南斯拉夫的內戰模式。

  不同的分析人士列舉了諸多正在將克裏米亞引入萬劫不複前景的因素,其中包括諸民族對曆史和文化遺產的不同訴求、急劇惡化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在烏克蘭政治版圖中的邊緣地位、尋求獲得高度自治乃至分離的普遍要求及支撐能力、外部大國尤其是俄羅斯的深刻影響等等。可以說,蘇聯的解體為克裏米亞的認同重塑創造了最重要的外部條件,也使其自治或分離運動獲得了與其他獨聯體國家不同的特征。

  很多俄羅斯人至今仍把克裏米亞半島看作“自家地盤”,對赫魯曉夫昔日的決定耿耿於懷。一些俄羅斯政治家也不時提起將克裏米亞重新納入俄版圖的倡議,這進一步刺激了克裏米亞內部的分離運動。

  1993年7月,俄羅斯議會曾就是否賦予克裏米亞的軍事要塞塞瓦斯托波爾聯邦地位的提案進行表決,結果166票讚成,僅1票反對。此後,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俄政治家在多種場合都表示克裏米亞半島無論如何也不該成為烏克蘭領土。

  克裏米亞的分離運動在1994~1995年逐漸陷入低潮。主要原因在於分離運動內部——克裏米亞最高蘇維埃和總統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俄羅斯受製於國內轉型的多重困境而無法對克裏米亞分離分子予以實質支持。烏克蘭當局一以貫之的強大壓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外生變量。


俄羅斯的戰略牌

  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的大國意識重新崛起,並首先將目標投向了整合後蘇聯空間。為此,俄羅斯試圖以俄烏特殊關係為核心,通過統一經濟空間等方式重組歐亞戰略格局。

  根據俄羅斯國防與外交委員會主席盧基揚諾夫等學者的研究,2011年以來,普京當局積極倡導的歐亞聯盟一體化方案的首要目標,並非哈薩克斯坦與白俄羅斯,而恰恰是烏克蘭。這一時期,克裏米亞的分離運動同樣受到俄羅斯的深刻影響,親克裏姆林宮的青年組織納什等參與了當地的反北約或反美遊行等活動,名為“突破”的青年親俄組織在後蘇聯空間其他幾個“未被承認的國家”,如德涅斯特河左岸、南奧塞梯等地甚至還設有分支機構。

  其實,對俄羅斯而言,克裏米亞的分離運動始終是一張壓製烏克蘭“西傾”的戰略牌。到底克裏米亞是獨立、維持現狀還是並入俄羅斯,更多會取決於其時俄的戰略需求,取決於烏克蘭能否保證俄的戰略底線不被突破。無論是葉利欽時代還是普京時代,俄羅斯的立場首先是要在保障烏克蘭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將烏克蘭納入自己的利益體係。一旦基輔在疏俄親歐的方向上漸行漸遠,俄羅斯就可以利用克裏米亞問題向其施壓,促使其作出符合俄羅斯利益的理性選擇。

  對包括歐盟和北約在內的西方陣營而言,為防止將俄羅斯逼入牆角,避免歐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板塊因烏克蘭危機急劇重組,讓烏克蘭保持亂而不倒、在現階段不完全“去俄羅斯化”,是一個最符合其利益的選擇。而一旦與俄正麵相撞,美國和西方也難以承擔其龐大成本和潛在損失。

  (作者係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羅斯研究》副主編)


配文:烏克蘭獨立始末

《環球》雜誌記者/趙嫣(發自克裏米亞)

  以“羅斯城市之母”基輔為首都的烏克蘭,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曆來是周邊大國爭奪的對象,以第聶伯河為界國家中西部為農業區,經濟落後,居民多數說烏克蘭語,對相距不遠的歐洲發達國家心生傾慕,一直追求脫俄入歐;而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工業化程度高,經濟較發達,是傳統俄語地區,與俄羅斯淵源深厚,在此次烏克蘭危機中扮演了脫歐入俄的急先鋒角色。

  在蘇聯風雨飄搖的1991年8月,烏克蘭宣布獨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主權國家,其國土版圖始得形成,包括了曾被波蘭、立陶宛等國占領、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西部地區和早已成為俄羅斯勢力範圍的東部地區。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包括武裝力量和重工業設施在內的大量遺產,同時也遺留了一係列棘手難題,經濟危機首當其衝。此前依附於蘇聯一體化經濟的烏克蘭工業體係瀕臨癱瘓,國家經濟政治轉型緩慢,國民經濟持續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經濟問題一直是烏克蘭困擾各屆政府的老大難問題,國家經濟不振,政府便寄希望於外界金援,曆屆烏克蘭政府都在利用手中籌碼尋求在歐洲和俄羅斯間達到平衡,使本國利益最大化,而導致他們下台的根本原因也往往是經濟不濟、俄歐失衡。

  蘇聯解體後,重工業集中的東南部地區受衝擊最大,而中西部原本就是農業區,影響不大,加之久已存在民族差異、宗教差異,本已對立的東西部地區對立加劇。

  另外,與昔日老大哥——俄羅斯的關係更是剪不斷理還亂,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克裏米亞歸屬問題。克裏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邊陲,臨黑海,扼咽喉,俄羅斯的海軍基地就位於半島最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此地曆史上與俄羅斯多有淵源,分分合合,現在說俄語的居民也占當地居民的大多數,對俄羅斯“向心力”很強,這一地區是俄烏關係演變的晴雨表,而黑海艦隊的部署也是雙方討價還價的一個重要籌碼。


來源:2014年3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6期


顧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海峰' 的評論 : 噢,12年7月份去敖德薩和克裏米亞,13年3月份去基輔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你的遊記發表得正是時候,這些城市的名字,天天在耳邊響,在這裏有了感性認識。
沉重的曆史,戲劇性的現實。
謝謝分享,真是很享受圖文之美。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證' 的評論 : 這個芭蕾舞劇拍成電影,由當時全球最著名的舞蹈家烏蘭諾娃主演······確實令人難忘。
南海峰 回複 悄悄話 Your article about Belarus and Ukraine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in Ukraine especially today Ukraine becomes the center stage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disaster in Ukraine probably largely due to Western and Russian politicians lack adequate knowledge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about Ukraine. I wonder whether you can put the dates of your trips to these countries.
數字證 回複 悄悄話 記得小時候看過電影芭蕾舞劇《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杯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