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凡是“邪惡”的都是好地方
“邪惡”,是打了引號的,語出2002年初布什總統國情谘文裏“讚助恐怖主義的邪惡軸心”,當時包括伊朗,伊拉克,北朝鮮,外圍的“邪惡”還有敘利亞,利比亞,和古巴。我呢,則是借用這個名詞,來寫一些被西方大國目為“邪惡”的國度,組成一個很特別的遊記係列,在這個係列裏,不僅要寫自然風景和文化曆史,更要寫我去這些地方和當地人的接觸,對他們生活狀態,世界觀,政治體係的感知,嚐試像新聞記者一樣寫一個係列的深度報導。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越來越覺得,那些被認為“邪惡”的國家,作為旅遊目的地,都是好地方:你想,外來遊客少,物價便宜,人民純樸熱情,你又能滿足自己好奇探險的心理,去人所不能去,這輩子都有吹牛的資本了,是不是?
其實,你想想,“邪惡國家”這個標簽從來不是小布什的發明,我們小時候就宣傳有邪惡的國家,一曰蘇修,一曰美帝。也有邪惡的邊緣,那時候叫做“腐朽沒落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比如英國,法國。對於很多穆斯林國家而言,“邪惡”國家,自然非以色列莫屬。我呢,從小到大都不信“邪”。從那時的蘇修美帝,到今天的邪惡軸心,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凡是被貼上“邪惡”標簽的,全都是好地方!
2009年我去過第一個“邪惡國家”北朝鮮,當時貼出過詳細的遊記,就作為這個“邪惡係列”的第一篇。第二篇是伊朗,第三篇敘利亞。第四篇是緬甸,因為它的軍政府被西方社會所抵製。當然最近出現了根本轉折,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對世界開放旅遊,那就更有必要詳細寫寫這個引人入勝的佛教國度了。雖然有法律麻煩,我還是有不久的將來去古巴的想法,可以作為這個係列的第五篇。伊拉克和利比亞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但最近幾年時機並不成熟,就作為將來第六篇和第七篇的規劃。所以,這個“邪惡係列”將包括七篇遊記:北朝鮮,伊朗,敘利亞,緬甸,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則不在規劃之內。
----顧劍縱橫天下,
“邪惡”何懼之有?
1。伊朗-波斯的曆史文化背景
要了解西方文化,必須首先了解其兩大淵源:希臘羅馬的曆史傳承,和基督教的宗教傳統,而這兩者之間經常並不兼容,所以才有“黑暗時期”和“文藝複興”麽。要懂得伊朗人的民族性,一樣要了解兩大要素:對古波斯文明曆史的自豪感,和什葉派伊斯蘭的宗教心理。這兩者也經常並不兼容。
先說波斯民族:千萬記住,伊朗人絕對不是阿拉伯人!我們一般人總想把中東北非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統稱阿拉伯人,這在北非基本正確,因為阿拉伯人在曆史上通過移民,征服和教化,把原住的古埃及人,柏柏爾人等等民族,不是殺絕就是同化了,所以今天北非的主體民族確實是阿拉伯人。但土耳其就是突厥人,並非阿拉伯民族。而在伊朗高原,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古波斯帝國,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這就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它和古希臘爭霸,打希波戰爭,最終被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大帝平滅的時候,阿拉伯民族還處於蠻荒狀態呢。對於自豪的波斯人來說,北麵亞洲草原上的突厥-蒙古各部,南麵沙漠裏的阿拉伯民族,那時都是野蠻民族,隻有希臘和後來的羅馬帝國,才是勢均力敵的文明對手。
第一波斯帝國滅亡之後,從兩河流域到北印度的廣闊地區,因為亞曆山大大帝的征服,有一段“希臘化時期”,雖然馬其頓帝國本身,隨著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很快分崩離析,但“希臘化時期”的文化影響持續了很久。後來在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興起帕提亞帝國,和強盛的羅馬相抗衡。帕提亞帝國在3世紀分解,被伊朗高原新興的又一個波斯帝國所取代,這就是“薩珊波斯”,或者叫第二波斯帝國。薩珊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幾百年不分勝負,打得天昏地暗,在公元7世紀,被南麵沙漠裏新興的阿拉伯帝國漁翁得利。阿拉伯人滅亡了薩珊波斯,同時也極大削弱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所以,把伊朗人叫做阿拉伯人,他們肯定會不高興,對於一些民族自豪感特別強的伊朗人來說,阿拉伯人的征服,甚至曆史上波斯皈依伊斯蘭教,都被看作是異族的征服和文化侵略!
再有就是什葉派穆斯林,和主流遜尼派穆斯林在宗教心理和感情上很不相同,給我強烈的感覺就是,什葉派有著極為濃重的悲情心理,因為他們曆史上長期處於被迫害被屠殺的境地。我曾經在土耳其,埃及,北非各國的清真寺見過很多次宗教儀式,第一次接觸什葉派的祈禱,是來伊朗之前一站,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座伊朗人出資重建的清真寺。什葉派祈禱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不是慷慨激昂,就是默默流淚,遜尼派主流的祈禱從來不會如此。這裏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伊斯蘭教分裂的曆史背景,否則很多古跡和文化現象,後麵都說不清楚。
先知默罕默德創教,他本身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領袖。他身後,沒有一個兒子活到成年,於是由他的親屬和親密助手通過選舉來繼承大位,哈裏發Caliph,既是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又是伊斯蘭教的最高精神領袖,哈裏發這個詞本身的意思就是“繼承者”。默罕默德之後的頭六任哈裏發,都由選舉產生,還沒有形成父死子繼的王朝,頭四位持續了三十年,第四任哈裏發阿裏,是默罕默德的表弟同時也是女婿,無論後來的遜尼或者什葉派,都承認其地位。可阿裏之後就亂了:
阿裏當初登上哈裏發大位的時候,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Muawiyah 就不服,雙方打了一仗不分勝負,穆阿維葉表麵上臣服於阿裏。僅僅5年之後,阿裏遇刺身亡。阿裏的長子哈桑繼位,很快和穆阿維葉簽訂協議,自願讓位給穆阿維葉,自己回麥地那隱居,沒幾年就被毒死了。穆阿維葉因為是以敘利亞總督身份登基哈裏發大位,他的宮廷就在大馬士革,統治了近20年。到此為止,阿裏長子哈桑,和穆阿維葉的交接都還和平,所以後世(起碼遜尼派)對這第五第六位哈裏發的合法地位也沒多大爭議。
穆阿維葉死後,他的兒子雅濟德Yazid登位,阿裏的小兒子,哈桑的弟弟,同時也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外孫(別忘了阿裏是默罕默德的女婿),侯賽因Husain前來爭奪。公元680年卡爾巴拉戰役Battle of Karbala,阿裏的兒子侯賽因戰敗被殺,穆阿維葉的兒子雅濟德Yazid坐穩哈裏發的寶座。因為雅濟德Yazid是父親穆阿維葉指定的繼承人,不是選舉出來的,這就是阿拉伯帝國第一個王朝,倭馬亞王朝的開端 Umayyad Dynasty。後來侯賽因的所有兄弟和兒子全都一一被倭馬亞王朝追捕屠殺淨盡。
後世承認倭馬亞王朝正統的是穆斯林主流,就是遜尼派Suni。而不承認倭馬亞王朝哈裏發,而承認阿裏及其子孫為默罕默德繼承人的少數派,就是什葉派穆斯林。傳統上,什葉派一直處於被屠殺被迫害的境地。所以他們的祈禱,包括哀悼被屠殺的侯賽因和他的後代,也就比遜尼派悲傷得多。什葉派承認阿裏的秘密繼承人,叫做伊瑪姆 Imam,總共有十二代伊瑪姆。現在的所謂伊瑪姆,比如伊瑪姆-霍梅尼,伊瑪姆-哈梅內伊這些,都是對什葉派宗教領袖的尊稱,並不是阿裏正統繼承人的那“十二伊瑪姆”。
俗話說,“剃人頭者,人恒剃其頭”,倭馬亞王朝的結果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因為阿拉伯帝國起於今天沙特半島的沙漠當中,一個封閉落後的文化,一路向北征服了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拉克),再征服波斯(伊朗),而當時波斯的文明程度高於阿拉伯甚多,不可避免地,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就會北移。僅僅70年之後,公元750年,以伊拉克和波斯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Abassid滅亡了倭馬亞王朝,阿拉伯帝國的首都,也由大馬士革,遷往巴格達。(中國史書中,大馬士革的倭馬亞王朝,叫做白衣大食,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叫做黑衣大食)。倭馬亞朝的皇室子孫也一個個被趕盡殺絕,隻剩下一位王子,隻身由北非逃亡西班牙,在科爾多瓦獨立,建立科爾多瓦的倭馬亞王朝。這就是今天西班牙南部城市科爾多瓦Cordoba,那座大清真寺的由來。
花這麽長篇幅寫清楚曆史背景,後麵伊朗和敘利亞的很多古跡和寺廟,就容易講解了,也更容易理解當地人對宗教,對曆史,對目前的政權和這個世界,是怎麽看的。
(未完待續)
美國人給中國人洗腦,已經不是一兩天了,“民主國家”也拿起老毛的玩具。
伊朗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文明,不是美國可以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