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波羅的海三國遊記 (中)

(2011-07-13 02:33:57) 下一個

2.拉脫維亞首都裏加

我去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比去愛沙尼亞晚了將近一年。但是這三國地理和文化很相近,所以放在一起寫。

先 說說旅遊資料的問題:愛沙尼亞塔林,有Rick Steves的指南,我認為足夠了,不需要看任何別的資料。但是Rick的書沒有寫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當然,你可以去找Lonely Planet,他們最全了,全世界哪裏都有。另外,DK Eyewitness係列也有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指南,他們的書以印刷精美,圖文並茂見長。Lonely Planet以外,如果你在東歐任何城市旅遊,甚至德國的很多城市,可以找 In Your Pocket指南。這套英語指南可以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免費下載PDF版本。www.inyourpocket.com/。這套指南很實用,甚至連很多東 歐和巴爾幹城市的旅遊信息服務中心,也會把這本小書作為他們城市的免費官方發放材料。它的好處,一是免費下載全書,二是對東歐的國家和城市覆蓋得特別全。 很多在其他指南找不到的小地方,他們也有書。缺點也有兩個:一是既然免費奉送,他們的收入來源就是廣告。所以指南裏餐館和旅館部分,廣告太多,這個避免不 了,可以理解。免費的麽,你能期待怎麽樣?二是覆蓋範圍問題:東歐之外,僅德國和少數歐洲城市有這本指南。

還有一個免費來源,是wiki travel。www.wikitravel.org。那上麵都是大家集思廣益湊起來的信息,不但全麵,最新,而且免費。

在 實用信息方麵,我去裏加坐的是Air Baltic,機票很便宜。裏加到維爾紐斯之間的航班,有時候甚至有1歐元的促銷。裏加機場設施嶄新,也很全,一切都閃閃發光。從機場到市中心,可以做小 巴,出了候機樓停車場對過的公共汽車亭子那邊就是。也可以坐22路或者22A Express公共汽車,都到舊城旁邊的汽車總站和火車站。

長 途交通呢,輪渡可以到德國的呂貝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愛沙尼亞的塔林。汽車到塔林4個半小時,每天15班,到維爾紐斯4小時,每天12班。汽車時刻表和 價格,可以查www.1188.lv。火車也可以坐,不過火車沒有汽車快,而且不見得便宜。關鍵是,火車有可能會經過加裏寧格勒,就是原來的柯尼希斯堡, 二戰以前,是東普魯士,德國的地方,二戰後,蘇聯占領了,現在屬於俄羅斯領土,是一塊飛地,插在波蘭和立陶宛之間。你別忘了,無論波蘭,德國,還是波羅的 海三國,都是申根國家,而俄羅斯是要簽證的,就算你是美國公民,也要俄羅斯簽證。所以,如果你的火車汽車經過加裏寧格勒,那就非常麻煩。

在拉脫維亞,注意他們的郵局:拉脫維亞語郵局居然叫做 Pasta----意大利麵條!

裏 加舊城臨著Daugava河,舊城裏麵不走公交,所有公交都停在城外。不過這沒有關係,舊城很小,完全適合步行遊覽。汽車站和火車站緊挨著,也在舊城旁 邊,走到舊城中心不過十分鍾。我這回的旅館訂在Hotel Forums,就在汽車站和舊城之間,很好找,地點也極方便,單間帶衛生間,很幹淨,包早餐,才22歐元,夠便宜吧?這個值得推薦。

我大約中午到旅館,放下行李,走到市中心的廣場上。這是廣場上的聖彼得教堂,它的青銅尖頂有好幾層,高124米,上麵有瞭望台,是裏加中世紀建築的最好代表,1209年的文獻裏,就提到有這座教堂了。




這 座教堂在曆史上幾毀幾建。有個傳說,講每次這個聖彼得教堂重建完成的時候,有個儀式:登上塔頂,從上麵扔下一大塊玻璃,玻璃落地碎片越多,於是這座教堂的 壽命就越久。1667年,教堂又一次重建,建造者又一次重複這個儀式,結果無巧不巧,玻璃掉下來,落到一輛路過的幹草車上,根本就沒碎。結果,第二年教堂 就毀於一場火災。1721年又一次大火燒毀了教堂,傳說當時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正好在這裏,他本人也親自參加撲救行動,都沒有能撲滅大火。這座教堂二戰期 間,又一次毀於盟軍轟炸。戰後,1973年重建完成,再重複那個扔玻璃的祈福儀式,這次,玻璃落地摔得粉粉碎。

整個裏加,最漂亮的建築,就是市政廳廣場上的這兩座連體樓,“黑頭大樓” House of Blackhead。荷蘭文藝複興式。



這 麽漂亮的豪宅為什麽叫“黑頭”呢?我們知道,中世紀裏加是漢薩同盟城市,商業貿易非常發達,很富有。最富有的,當然是那些來往做生意的德意誌商人。“黑頭 協會”是住在波羅的海城市的德意誌商人的行會,入會者不但是商人,而且必須年輕未婚,既是商人也是戰士,這個行會有半軍事化的味道,稍微有點象騎士團。所 以這座樓這麽漂亮。愛沙尼亞塔林舊城的Pikk大街上,也有黑頭協會的大樓,也是一棟富麗堂皇的建築,隻是沒有這棟那麽出眾。

現在,這兩棟樓是博物館,這是大廳裏麵“黑頭行會”的紋章徽記。



至 於“黑頭”的來曆,那是3世紀羅馬帝國的底比斯軍團軍團長,聖莫裏斯 St. Mauris,也可以拚成Mauritius (就是毛裏求斯,不過非洲的毛裏求斯島,是跟從瑞士莫裏斯親王得名,而瑞士莫裏斯親王家族的名字,又來自古羅馬的聖莫裏斯)。那時候離開330年羅馬君士 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已經不遠,基督教在帝國軍隊中的影響力很大,盡管它本身還是受迫害的非法宗教。底比斯軍團是帝國駐紮埃及南部的軍隊,多數是黑人,包括 軍團長莫裏斯。整個底比斯軍團都秘密地皈依了基督教。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從埃及調動這個軍團到瑞士作戰,並命令軍團屠殺當地的基督徒,軍團拒絕服從命 令,287年,在瑞士,皇帝命令處決了整個軍團的6千6百名官兵。

今天,瑞士的這個地方,就叫聖莫裏茨。軍團長莫裏斯成為殉教的聖人,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室的主保聖人,也是這個德意誌商人/軍人聯合會的主保聖人。因為他是埃及南部的努比亞黑人,所以這個行會叫“黑頭會”。順便說一句,聖莫裏斯在埃及科普特教會裏麵的地位也很高。


黑頭會門口的天文鍾



行會大樓入口,富麗堂皇



屋頂上的風向標,鍍金的鐵工很精美



內部,黑頭會的聚會大廳。



你 知道嗎,聖誕樹就起源於裏加,具體地說,就是黑頭會興出來的。這幫有錢的商人,又都是年輕單身,僑居國外,肯定喜歡玩,玩起來也很瘋。1667年的聖誕 節,這幫人喝醉了胡鬧,砍來一棵樹,拉到廣場上點著了玩火。從此以後,聖誕樹就成了慶祝聖誕的一項傳統。最初聖誕樹都是點火燒掉的,漸漸地,大家都知道玩 火不但危險,而且會尿炕(well,這個是中國老輩人的說法,估計歐洲人不懂哈),於是就改成了用彩燈裝飾,樹下放玩具和禮物。

市政廳廣場臨河的那一麵,還有這座雕像。



這 是十月革命當中的拉脫維亞紅色步兵像。一次大戰之前,拉脫維亞在俄羅斯帝國中是個工業發達的地區,裏加的產業工人很多。一次大戰中,俄國征召拉脫維亞人組 建拉脫維亞步兵營和步兵師,在俄軍中作戰。十月革命期間,這些主要成分是產業工人的拉脫維亞部隊,是布爾什維克所控製的一支有力部隊,在布爾什維克一邊, 與鄧尼金,尤登尼奇等白軍作戰。拉脫維亞步兵師,還集體榮獲蘇聯早期的最高軍事榮譽,紅旗勳章。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一切都反了過來。就 連在今天的俄羅斯內部,也認為紅色拉脫維亞步兵,是被布爾什維克利用來,鎮壓俄羅斯本國人民的一支外國雇傭軍。拉脫維亞人,自然更反感蘇聯統治下的這段曆 史。這座雕像旁邊在市政廣場上的大樓,原先叫做“紅色拉脫維亞步兵”博物館,現在改成了“蘇聯占領與壓迫”博物館。有很多人主張毀掉這座雕像,也有人主張 保留。現在是個有爭議的事情。至少在目前,這尊雕像還立在這裏。

拉脫維亞舊城還保留有城牆,城牆上的瑞典門,和火藥塔,也是城市的主要景點之一。我去的時候是3月份,走到城牆的時候下起大雪來。



裏加整個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主要是因為它有很多新藝術風格的建築Art Nouveau。從整體上來說,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各有特色,塔林是中世紀之城,裏加是Art Nouveau之城,維爾紐斯是巴羅克之城。

Dom Cathedral廣場上的一棟Art Nouveau新藝術風格的大廈



另一處Art Nouveau的建築,小行會大廈。“大行會” Grand Guild是德意誌商人的行會,“小行會”Small Guild是住在裏加的德意誌藝術家的行會。



這棟樓非常有意思,它就在大小行會旁邊。注意樓頂上的黑貓。



有 個傳說:一次大戰之前,建造這棟住宅的主人是個成功的拉脫維亞富商。他申請加入大行會被拒絕,因為他是拉脫維亞人,不是德國人。一氣之下,這位商人在住宅 屋頂上做了這個黑貓的雕像,黑貓的背和尾巴,對這大行會那棟樓的出口。大家知道,西方人的迷信,說黑貓在你麵前橫穿過你要走的路,會帶來壞運氣。尤其是德 意誌人更信這個。這個雕像,就好像這隻黑貓剛剛從行會門口的路上橫穿過去一樣。為的就是故意惡心那些行會成員。

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行會終於讓步,接納這位商人作為成員。這位商人就把屋頂上的貓掉了一個個兒:變成麵向行會門口,就是說,黑貓將穿過,可是還沒有穿過這條路。這個,就不妨事了。所以,今天你看到屋頂上的貓,是麵對行會的。

關 於餐館,我推薦兩個。如果你在舊城裏暴走看景,沒有時間坐下來慢慢吃午飯,這家快餐非常有特色,而且便宜,叫做Pelmeni XL,賣俄羅斯大餃子。拉脫維亞曾是俄國和蘇聯的一部分,據說在蘇聯時代,政府和軍隊高級官員退休以後,最好的安置去處是莫斯科,其次,就是來裏加了。即 便今天的裏加,俄羅斯族比拉脫維亞人口還多,所以宗教習慣,語言,飲食方麵,有很多俄羅斯的特色。這家餐館是食堂式的,好幾種餡的餃子,熱湯,你自己取, 取完了以後稱重量付錢,既快捷,又好吃,還有特色。地址在Kalku 街(街叫做iela) 7號,在市政廳廣場到東城門(城門外有獨立紀念碑)的主街上,廣場到城門中點,步行離廣場5分鍾。

那天晚上,我就不會吃簡餐了。我去了市 政廳廣場南邊一點,Peldu iela 24號的Habibi。這個不是當地菜,是挺正宗的埃及阿拉伯風格的餐廳。為什麽來這兒呢?因為這裏能抽到正宗的埃及水煙。我在開羅Khalili大市場 的Fishawi咖啡館抽過水煙,感覺很好,來這裏複習埃及的水煙呢。Lonely Planet指南上推薦的許多餐館裏,我還記了兩家看起來比較有特色的:Nostalgia, Kalku iela 22號,俄國菜; Aragats,Miera iela 15號,高加索菜,有自釀的格魯吉亞伏特加。不過我隻在裏加呆一天,沒有時間去嚐嚐,不能說推薦與否。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