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君士坦丁堡遊記 (3/4)

(2010-09-17 05:23:14) 下一個
歐洲帝都係列之二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遊記


4.羅馬地下儲水庫Cistern

出索非亞大教堂正麵,右側Sultan Ahmet大街開始的路口,有通向羅馬地下水庫的入口。我覺得這是我遊君士坦丁堡的一個額外驚喜。因為它的名氣並不響亮,可是進去看看,覺得氣氛意外的好,建議大家去伊斯坦布爾旅遊的時候,一定要下去看看。

這裏原本是君士坦丁堡城的地下儲水庫,土耳其人占領城市之後,這個水庫被忘卻了幾百年,有時候地麵上的住戶會發現,地下室地板破損時會有空洞, 有的人家發現,地下會有取之不盡的淡水,大旱的年景,放下吊桶能打起水來。但是數百年間,從未有人探根究底。當這處隱秘的古跡終於露出廬山真麵目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羅馬人用了各種各樣從世界不同地方搜羅來的石柱,來支撐這個地下湖,結果使這裏變成了一個不同柱式的建築博覽館。



我深入地下,紅色的燈光打在這些石柱上,水麵倒映著槳聲燈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令人有種迷幻的感覺。這是最特殊的兩根石柱之一,柱礎上有顛倒的蛇發女妖 Medusa像。



這是另一根相當罕見的孔雀翎石柱。



5.藍色清真寺

我從羅馬地下水庫出來,大約在下午3點半左右,大道對麵,就是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其實大名叫作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由艾哈邁德一世蘇丹始建於1616年。它所處的地點,就是原來拜占庭帝國皇宮的舊址。



一般情況下,穆斯林清真寺會有一個或者兩個宣禮塔,供毛拉在上麵呼喚信徒按時做禱告。寺院規模越大,級別越高,宣禮塔也越多,但最多是四個宣禮塔,象開羅的薩拉丁城堡清真寺,伊斯坦布爾的索非亞教堂,和蘇萊曼大帝清真寺,都是四座宣禮塔。按照土耳其人的說法,這座清真寺居然有六座宣禮塔,和當時麥加最神聖的大清真寺一樣,蘇丹被指責為僭越,於是,艾哈邁德蘇丹命令在麥加大清真寺,又增建了一座宣禮塔,變成七塔,這才擺平。但是,我後來查了一下維基百科,說是麥加清真寺在藍色清真寺落成之前一百年,就已經是七塔了,所謂僭越的故事,並非真實。

從照片上看出,這座清真寺的外表和其他清真寺一樣,也是灰白牆,那麽,為什麽叫作“藍色”清真寺呢?那是因為,它的內部,用了兩萬塊產自伊斯坦布爾附近Iznik城的瓷磚作裝飾,全部是藍色作地,手繪的各種鬱金香花苞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部一片藍色,故此得名。



說起伊茲尼克Iznik城,還有一段故事:這裏在土耳其統治期間,以出產手工製作的瓷磚天下聞名,在國家考古博物館,還有收藏和展覽古代Iznik瓷磚精品的專門展館。但在此之前,伊茲尼克城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尼西亞Niceae。基督徒朋友們,都知道“尼西亞信經”吧?基督教第一次宗教大會在尼西亞Niceae召開,確立了基督的神格,而不是神人兩重性,會後形成的決議,就是“尼西亞信經” 。787年第七次宗教大會又在這裏召開,討論了反對偶像崇拜問題。這麽一個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對後世影響舉足輕重的地方,現在是以出產瓷磚著名了,有點讓人歎息。

我這次本來很想去尼西亞看看,從伊斯坦布爾出發,一天來回足夠。可是實在抽不出一整天的時間,何況,在穆斯林統治了好幾百年以後,我估計那裏也隻能看到瓷磚,見不到什麽尼西亞公會會址的紀念建築了,因此作罷。實際上,按照拉丁語發音,Niceae的c應該讀k的音,是尼開亞,而非尼西亞。就象Caesar拉丁語應該讀“凱撒”,而不能象英語讀“西薩”一樣。可是既然國內以訛傳訛,都說“尼西亞”信經,我也隻好跟著“尼西亞”了。

6.羅馬大賽車場 Hipperdome

當年拜占庭帝國皇宮的遺跡,就是今天的藍色清真寺,而皇宮建在大賽車場邊,當年的賽車場,今天就是藍色清真寺門前的那片長方形廣場。

說起這片Hipperdome的遺跡,普通遊客可能隻會在意廣場上的兩座方尖碑,而我,卻特別去看這個廣場本身,對我來說,這個廣場本身的故事,比廣場上的紀念建築,精彩得多,這是片浸透了鮮血的土地,冤魂無數,上演的卻是一出悲喜劇。

聊到Hipperdome的掌故,不得不說查士丁尼大帝即位初的尼開暴動Nike。以下段落,節選自我自己的長篇網文“羅馬英雄傳之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其中第三章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尼卡暴動,Nike,沒錯,就是Nike暴動,當今世界最大體育用品公司的品牌,“耐克”暴動。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公元532年發生在帝國京城的這場暴動,本就是兩群體育迷的暴動。尼卡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主掌戰爭和體育競技的勝利,那麽古代體育迷暴動和現代的體育用品公司品牌恰巧用了同一個典故,也可以理解。仰仗電影“斯巴達克” 還是“角鬥士”之功 ,現在大概是個人就知道,古羅馬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通俗性娛樂活動,就是角鬥。其實同時賽車也很流行,看電影“賓虛傳” 就知道,其中的賽車一段是經典鏡頭。在查士丁尼大帝的時代,角鬥早已絕跡,賽車就更加流行。當時君士坦丁堡裏兩支車隊,藍隊和綠隊,就象現在F1的法拉利,邁凱倫,各自都有自己的讚助者和車迷。但羅馬時代藍黨綠黨跟今天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可不同,那是經常有暴力衝突的,也許更象足球流氓,再作時髦一點的比方,好比超級女聲在台上PK,台下的粉絲團打起來了,而且從場內打到街上,再打到酒館,旅店,甚至打到宮裏,連皇帝和皇後也卷入,你可以想象嗎?到最後,幾乎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分藍綠陣營,在街上看見不同陣營的人拔刀就可以砍,而如果法官跟你是同一陣營的話,你還會無罪釋放。這是種可怕的,泛社會化的政治傳染病。

“----一切開始於公元532年1月11日,君士坦丁堡當時人口60萬。那天是本年度新任執政官就職慶典, 照例又發生了藍黨和綠黨之間的體育流氓鬥毆事件,君士坦丁堡市長出麵彈壓,逮捕7名暴徒,倒也公平,綠藍都有,經審判罪名成立,判處絞刑。第二天行刑也是合該有事,吊死了5個,還有兩位命大,居然絞索斷裂,人掉下 來了,於是兩個囚犯趁官兵驚愕之時抱頭鼠竄,逃進教堂尋求庇護。那個時代的教堂是神聖的,任你是大奸大惡之徒,隻要有本事逃進教堂,當局就不能抓人(大家看過“巴黎聖母院” 吧?)。巧的是這兩位幸運兒一個藍黨一個綠黨,於是兩黨聯合向皇帝求情,要求特別赦免這兩位。查士丁尼起初 隻答應赦免死刑,暴民不答應,非要皇帝答應完全赦免。僵局維持了到13日,大競技場又舉行比賽,暴動發生了。

”----君士坦丁堡的大競技場始建於203年,可以容納6萬觀眾,跑道長639步,大約合100米的樣子,寬79碼(25米),就建在皇宮旁邊,皇帝可以從宮殿裏他的包廂出麵,接受競技場看台觀眾的歡呼(又一個不可理喻:皇上住處緊鄰6萬人體育場,就象把工體建在中南海邊上,不嫌吵嗎?) 。舉行大型比賽的慣例一般是一天24場賽車,幕間休息加演鬥獸,這天查士丁尼皇帝也在包廂觀看比賽,看台上已經不時響起對皇帝不敬的大聲呼喝。比到第22場,看台上“藍” “綠” 加油的呼聲,漸漸匯集成同一個聲音“尼卡,尼卡” ,全場觀眾聯合起來,衝倒警衛,放火焚燒競技場,然後衝出競技場,暴動瞬間波及全城。在我的想象中,這個場景就象電影《勝利大逃亡》結尾那個法國人民起義的情節一樣。

“----當時君士坦丁堡是個大城,人口60-100萬,暴亂來勢洶洶,而皇帝手中隻有3500禁軍,而且這些禁軍平時在城裏呆長了,本身就跟藍綠兩黨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皇帝也不敢完全信任。暴民們這時提出了政治條件,罷免皇帝,提出推戴前皇帝安納斯塔西斯的侄子海帕提斯(Hypatius)登基。皇帝對付突發事件 信心不足,在諸將領,元老,大臣的會議上,提出離城暫避風頭再做打算。這時,意誌堅強的提奧多拉皇後起了決定性作用,她堅決反對皇帝動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我相信皇權是最好的墳墓” 。

”----說起這位提奧多拉皇後,也是個令人難以置信 的人物:她出身寒微,父親Acacius是君士坦丁堡大鬥獸場的動物飼養員(喂熊的),後來她當了女演員,演出過很受歡迎的喜劇和馬戲,屬於演藝圈明星一流的人物,要說這也不算怎麽丟人的事情,江青也當過電影明星的。不過在古時候,演員並不象現代是高等的職業。真正令人驚訝的是,提奧多拉還在亞曆山大城當過妓女,而且很有名,而且從亞曆山大城一路高張豔幟經過敘利亞到了君士坦丁堡,換句話說,東羅馬帝國最強大的皇帝的皇後,曾經是國際級的名妓。這羅馬帝國的社會風氣是不是太開通了一 點?皇帝頂戴無數綠帽居然滿不在乎,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唯一的解釋,也許是她比皇帝小20歲,青春魅力不可抵擋吧?

“----但也正因為提奧多拉皇後在社會底層曆練過多年,見過生活的困苦,所以意誌非常堅強,比皇帝本人還強。因為皇後的力主,大家決定抵抗到底。這是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第一次合作,也典型地反應他們兩人不同的風格:27歲的青年將軍貝利撒留,提寶劍出宮召集城裏各處衛戍部隊和近衛軍,54歲的老總管太監納爾西斯拎著錢袋出後門,去收買藍黨領袖作分化工作。這兩位還真是配合默契,等納爾西斯離間了兩個黨派,讓藍黨的一部分人從風暴的中心大競技場撤出去(那個時代的天安門廣場) ,貝利撒留一馬當先衝進競技場,大開殺戒,據說那一天在大競技場殺了3萬人之多。1月18日,尼卡暴亂平息。”




這就是我想看看這個大賽車場遺跡的原因:在這裏發生過這麽精彩的故事,集體屠殺過這麽多人。看到這裏,我相信讀者一定能理解我為什麽成為業餘的曆史迷:曆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永遠比任何戲劇電影更精彩,更曲折—而且,那不是虛構的。

今天的Hippodrome,已經是一片花園廣場,絲毫看不出曆史的肅殺之氣。這是廣場起始點,1900年德國贈送奧斯曼帝國的禮物,十邊形噴泉亭子,為了紀念德皇1898年訪問伊斯坦布爾。




這是本城最古老的紀念碑了:古埃及圖特摩斯三世法老方尖碑,原本立在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比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希臘城市拜占庭的曆史,還要古老很多。羅馬皇帝迪奧多西把它從埃及運來,加了個大理石底座,立在這裏,底座上刻著提奧多西皇帝的文治武功。其實,今天這塊碑的高度,僅僅是古埃及原件的三分之一而已,羅馬皇帝把它運來的時候,截為三段,這才是其中的頂端那段。



在圖特摩斯三世法老方尖碑後麵,還有一座更高的方尖碑,是十世紀羅馬皇帝造的,不是古埃及原件,本來碑身上覆蓋青銅裝飾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不但沒有幫助基督教兄弟拜占庭帝國去抵抗阿拉伯人,反而翻過身來,把拜占庭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給連鍋端了,攻陷城池,大肆搶劫。那次搶劫中,方尖碑外麵的青銅裝飾被盜走,據說,數百年之後,土耳其近衛軍在這裏訓練的時候,把徒手攀爬這個方尖碑凸凹不平的表麵,作為顯示個人勇氣的手段。

和兩座方尖碑在一起的,還有這個青銅絞柱的柱身。



這座青銅紀念碑,原本是古希臘人為紀念最終把波斯侵略者趕出希臘本土的普拉提亞戰役勝利而立,(Plataea戰役發生於公元前479年的希臘波斯戰爭,經過溫泉關戰役三百壯士殉國,薩拉米斯海戰擊敗波斯海軍,這場普拉提亞戰役,希臘人以十萬對三十萬,最終把波斯軍隊趕出了希臘本土。這就是漫畫電影《斯巴達三百壯士》結尾的那場希臘人的勝利),紀念碑身是青銅絞柱,上麵有三個青銅蛇頭,三個蛇頭作為三角架,托著一個純金盤。這個紀念碑立在希臘的阿波羅神廟,羅馬皇帝提奧多西有破壞古跡,掠奪古物癖,也把它運來放在君士坦丁堡賽車場上。也是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劫掠中,蛇頭和金盆被搶走。今天,在附近的土耳其國家考古博物館,隻能看到其中的一個青銅蛇頭。



現在我們明白,打著“為上帝而戰”幌子的十字軍,在世俗利益的誘惑麵前,是多麽野蠻和貪婪了。況且,就算十字軍不對同樣信奉耶穌基督的拜占庭拔刀相向,而是真的打穆斯林,那麽伊斯蘭教,不也信奉同一個上帝耶和華(安拉)麽?同樣道理,今天的伊斯蘭聖戰,Jihad,不也是同樣狹隘愚昧無可理喻的一群極端狂熱分子麽?

真理啊,有多少罪惡因你之名而施行!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