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青衫磊落險峰行——瑞士阿爾卑斯行記

(2008-09-29 16:21:53) 下一個

青衫磊落險峰行——瑞士阿爾卑斯行記

 

 

春天來臨,人坐在家裏也開始呆不住了,總想出門踏青。美國的學期結束得早,此時剛好兩門課的期末presentation都已經做完,學生要交一個長篇的期末paper,要求我放他們一個星期寫文章,我是假作為難,心中竊喜,順水推舟地就答應了大家的要求。然後開始盤算,去哪裏春遊呢?綠卡去申根國家還要簽證,隻有瑞士不需要,於是匆匆計劃了一個8天的大圓環路線,用航空公司裏程訂了張免費機票,直奔蘇黎世。

 

1      蘇黎世

 

瑞士的德語區占絕大部分國土麵積,象巴塞爾Basel,蘇黎世Zurich,伯爾尼Bern,盧塞恩Luzern這些名城,都在德語區。蘇黎世的國際機場和火車站,就象每個沒有去過瑞士的人事先想象的一樣:井井有條,一塵不染,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再多的客流量,都沒有擁擠的現象。從機場一出關,下樓就可以買到火車票,轉身上火車,從機場直接奔赴瑞士的各個角落。而從機場進城的火車,更是不到半小時就有一班,車程10來分鍾,我在火車站存包,取錢,買明信片,喝杯咖啡吃點早餐……到我一切料理停當,空身步出火車站,沿河走向舊城開始遊覽的時候,看看表:10點半,離我飛機落地的時間,不過一個半小時。

 

真是經典的瑞士效率,德國式的嚴謹啊。

 

今天的安排比較緊,我隻在蘇黎世盤桓了約3小時,春雨有一搭無一搭地下著,心情也悠閑自在,慵懶地走在舊城的小街上,也不用認路,從火車站沿著河,就可以一直走到蘇黎世湖邊,隨著地勢有時上山有時下山,一不小心就順著哪條路過河了,等一會再走回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我很難得不去看地圖,就那麽信馬由韁地流浪,認路幹什麽?get lost不是更有味道嗎?

 

這次可能也是因為來瑞士之前忙得厲害了,兩個月的時間,幾乎天天都在辦公室呆到晚上810點之間回家,包括周末。為了擠出時間出這次遠門,很多事情要拚命趕在前麵做完,昨天去機場之前10分鍾還在辦公室裏幹活呢。所以到了蘇黎世,整個人鬆懈下來,已經懶得象以往那樣,周詳地計劃路線。走到哪裏算哪裏,反正也丟不了。

 

這是雨中所拍的蘇黎世河邊舊城。對岸的半山上,座落著聯邦理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出過25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巍巍學府,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和倫琴。不過可能我在蘇黎世遊逛得太隨意了,沒有記下這座城市更多的景點名堂,屬於驚鴻一瞥,浮光掠影地飄過。

 

 

2      伯爾尼 

 

從蘇黎世湖邊,沿河流走回火車站,取了行李,1小時火車就到瑞士首都伯爾尼Bern 存好包,雨逐漸大起來。伯爾尼的舊城,建築在三麵環河的狹長半島上,半島是高聳陡峭的狹長山脊,僅有兩三條主要道路縱貫。從半島根部的火車站沿這樣的石頭老街走去,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又回到幾百年前的歐洲。

 

周圍的人很少。打著傘,走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從瑞士議會大廈的背後平台,和伯爾尼大教堂的背麵,都可以俯瞰深深的峽穀。居高臨下,看大河奔流,湍急的河水拍打在陡峭的岩壁上,驚起點點白浪。"金沙水拍雲崖暖"。可是峽穀兩岸,那些紅屋頂的歐式小樓,卻讓人覺得那麽溫暖,那麽潤澤。看見這些小樓,我就全沒有了那種在大峽穀和三峽俯瞰大河的感覺,總覺得,那每一幢小樓裏,都有一個壁爐,裏麵熊熊燃燒著,躍動的爐火,幹燥,溫暖,讓人想在某一個夜晚,推開其中一扇屋門,坐在壁爐前,端起一杯茶,或者一杯熱騰騰的紅酒Gluewine,和心愛的人圍爐夜話,一夜不眠,聽一夜雨聲風聲。

 

"小樓一夜聽春雨"

 

 

 

怔怔地在這裏站了很長時間,雨中舊城,再加上這些早春的花樹,讓我真真切切的有江南的感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半島的盡頭有高架橋通往對岸山坡,橋對過有一處熊窩,裏麵正有兩隻可愛的棕熊,很多遊人在那裏喂它們,熊坐在地上,隻需要張開嘴來借住丟下來的食物,時不時地作個揖或者敬個禮,憨態可掬。和小時候在動物園看到的熊,幾乎一模一樣。因為伯爾尼的城徽是熊,這些棕熊,都是城市的吉祥物。

 

 

伯爾尼地勢險要,三麵河穀,古代隻需要在橫貫半島的地方築起一道城牆,就易守難攻。今天,這些城牆都拆了,但是沿舊城牆有這麽一座好玩的彩色卡通噴泉。為什麽要塑這麽個可怕的惡魔吃小孩呢?據說是嚇唬小孩,不讓他們瘋玩,逾越到城牆範圍以外。

 

 

其實伯爾尼全城有十幾處這樣的彩色噴泉,塑的有仙女,也有頂盔貫甲持長矛的吉祥物黑熊。

 

3      盧塞恩

 

傍晚,我從伯爾尼坐1小時火車到達瑞士的盧塞恩Luzern。這個城市號稱瑞士的旅遊首都,的確不同凡響。我在盧塞恩住上兩天,然後再進山。

 

 

中午飯沒來得及吃,白天又山上山下地奔走了一天,晚飯可以放心大膽地無視卡路裏限製,肆無忌憚去大吃瑞士的巧克力火鍋了。起碼今天我不用控製體重。我在美國第一次吃fondu05年暑假在佛羅裏達的Tellahasse郊外,一家挺有名的連鎖店Melting Pot,要了單人份的奶酪火鍋,沒想到吃不了一半就沒法咽下去了。除了奶酪吃多了容易膩,我自己本身就一向不喜歡吃奶酪。可巧克力就不同了,我大概36個牙都是sweet teeth,所以巧克力,冰激淩,蛋糕這些,向例來者不拒,照單全收。這次大快朵頤,一直吃到胸前和褲子上都是漏下來的巧克力斑點,幸虧沒有認識的朋友一起吃飯,否則把那天的形象貼出來,一定很搞笑的。

 

晚上,我不是象白天所想的,躺在壁爐邊"小樓一夜聽春雨",而是在監牢裏聽了一夜春雨!

 

盧塞恩的這家旅館很有意思,它本身直到20來年前還是監獄,後來開作旅館,客房完全保留了監獄的樣子,牢門現在是從裏麵打開,沒有人能把你從外麵鎖起來而已。看看,這是我旅館的走廊

 

 

這是我的號子,看看,牢門夠厚,夠結實吧?

 

 

把門一關,我就真的坐牢了。注意床單和枕頭還都是囚服的灰色條紋。真夠地道的。

 

 

什麽叫"鐵窗風味",真的是窗戶上有鐵條的哦。

 

 

沒想到我這麽個從小老實巴交的好孩子,這輩子也會有坐牢的時候,而且還是倒貼錢,哭著喊著非要去坐牢不可。哈哈,顧劍哪顧劍,你也會有今天!

 

盧塞恩最著名的景點,一是河上16世紀的曲折木橋,一是石雕獅子紀念碑。盧塞恩湖由周圍阿爾卑斯山的積雪融化匯集而成,這條河,是湖水的出口,而不是匯進盧塞恩湖。在湖水進河口的地方,有一道很長的古代廊橋,當時還兼做防禦湖上戰船攻擊城市的水上要塞使用。其中每一個橫梁上,都有古代繪畫,有點象頤和園的長廊。橋在中間彎折了一下,拐點有石頭的水塔。從橋裏看兩岸的古城,河裏自在遨遊的天鵝,象一幅幅水墨畫卷。

 

 

這是河上不遠處的第二座古橋Mill Bridge,坐落在水壩上,也建於古代,橫梁上也有繪畫。

 

 

著名的獅子紀念碑,一隻力戰疲憊,身被無數創傷,即將死去的獅子。19世紀的作品,瑞士雇傭兵獻身精神的永恒豐碑。那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巴黎平民起義攻占王宮,法國王室的瑞士衛隊為保護國王路易十六而戰鬥到最後一人,全體陣亡。要從我們以前所受教育的觀點來講,這是紀念"反革命"的東西,是"反動"的。但無論意識形態政治觀點如何,這個紀念碑紀念的是人類的勇氣,知事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還有職業精神。這象一首悲劇的交響樂,象貝多芬的"英雄"。何況,我本來就是保王黨:可能中學時候看《九三年》,《紅屋騎士》,《朱安黨人》這類的小說太多了,我從小就對法國大革命沒有什麽好感,反而喜歡那些保王黨的貴族騎士。

 

 

盧塞恩城一處不那麽有名,卻非常漂亮的地方,就是它的古城牆。我清晨冒雨登城。

 

 

從城塔登上城牆,這裏是不收費的。從盧塞恩城牆上,能看到城市的全貌,和平靜的湖水。今天下雨,雲很低,如果是晴天的話,周圍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和藍天,都倒映在湖水中,更加美麗。

 

 

我出門旅行特別喜歡水。喜歡看瀑布和湖泊,在去過的天下所有著名的河流上,都留下我泛舟暢遊的帆影,長江,泰晤士,塞納,波爾塔瓦,萊因,多瑙…… 這次在盧塞恩湖邊也坐了船,從盧塞恩到Weggis往返。這是湖邊的Weggis小鎮水邊。如果天氣晴朗,會更加漂亮得多。這次有點遺憾,留遺憾也好,以後可以找借口再來嘛。

 

 

4      少女峰

 

去瑞士的遊客,都會上阿爾卑斯山。少女峰Jungfrau,是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聞名遐邇的勝景。但是去那裏要多住幾天,以防在一兩天之中陰雨連綿,見不到少女峰的真麵目。我這次去瑞士的前幾天一直下雨,幸虧在少女峰多呆了數日,才在最後等到一個晴天。

 

其實這個地區不僅僅隻有少女峰,整個區域的中心城市是Interlaken,字麵直譯就是between lakes,它兩側的雪山融水湖泊也非常美麗。從Interlaken進山,走Lauterbrunnen山穀,山穀兩側,一邊是少女峰,上少女峰的路上,還會路過埃格爾峰EigerMonch峰。另一邊是Schilthorn峰。在兩側的山穀坡地和絕壁上,有GrindelwaldWinteregg等瑞士山間小村,也獨具風味。作為中心城市的Interlaken以瑞士的標準來說,算個中小城市(以美國的標準來說,也就是一個town,中國的標準,不提了吧)。我不願意住在城市裏,這次選擇了位於山穀的Lauterbrunnen村,從這裏,無論上左側的少女峰,還是右側的Schilthorn,都是直接坐纜車或者齒輪火車,上兩側絕壁上的村莊,也是如此,軍事術語,叫做"占據內線優勢"

 

這是我所住的Lauterbrunnen小村,從小木屋旅館一出門,正對著一麵絕壁山崖,山崖上一掛瀑布日夜不停,這幾天下雨水的時候,絕壁上會出現數不清的小型瀑布。

 

 

我原計劃一天上左邊的少女峰,一天上右邊的Schilthorn峰,左擁右攬,享盡齊人之福。可惜事不湊巧,當時是淡季,Schilthorn峰的纜車整個一周都在維修,隻好作罷。Schilthorn峰海拔2971米(9748英尺),當年007電影"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中文翻譯成女王密令,喬治•拉讚貝主演的唯一一部007),就是在這裏拍攝的。我從小就很迷00780年代中後期國內還看不到007電影的時候,就看過不少翻譯過來的007小說。說起來,我的英文名字還是這麽起的:我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天津市有個英語口語競賽,在參賽培訓班裏每個同學都要自己起個英文名字,我就按007的名字叫James(最開始想叫Lawrence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後來一想Lawrence多用作姓,象Lawrence Oliver那樣作名字的是少數,於是改了James)。直到今天,我在辦公室一拿起電話,習慣性地說"This is James James Gu",就是從007著名的台詞"My name is Bond, James Bond"變化出來的。論壇上有個朋友打電話到我辦公室,聽到我拿起聽筒煞有介事的來這麽一句,笑得要死。

 

既然沒法上Schilthorn 峰,就留些遺憾等待下次再去了。這裏就放一張網上的照片吧。

 

 

在頭兩天陰雨連綿的時候,我不想強行上雲遮霧繞的少女峰,於是改為遊湖。從Interlaken坐船到達湖邊的 St. Beatus Hoelen Cave,這是湖邊半山腰懸崖上的一處溶洞。其實洞裏麵的石鍾乳和石筍,也隻能算是平平無奇,但洞外的景色簡直象人間仙境。從懸崖峭壁上搭出亭台樓閣,有兩股瀑布分左右從洞裏流出來,在靠近山腳的地方匯合成一股水量極大的瀑布,而上山的小路和木橋,就架在這瀑布之上,激濺的水花,歡唱著從腳下流過。從半山腰的樓閣裏眺望對麵的湖光山色,雖然是陰雨天,照片反映不出當時的景色,但雲霧時刻橫在對麵的山腰,令對山若隱若現,再加上湖中輕舟,簡直就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

 

 

 

等到第三天,終於放晴了,從Lauterbrunnen坐齒輪火車,直上上女峰。

 

 

少女峰頂海拔4158米(13642英尺),齒輪火車從峽穀底部的Lauterbrunnen站爬上半山,再從3970米(13026英尺)的Eiger峰和4107米(13475英尺)的Monch峰山腹隧道裏爬上去,最終到達少女峰觀景台,3454米(11333英尺)的Top of Europe歐洲之巔。整個用時兩小時,中間在Kleine Schedegg站轉一次火車。從山下看,山峰籠罩在白雲之中,還擔心山上的能見度如何。而山頂完全在雲層之上,一片萬裏晴空,腳下是雲海和冰河,明淨之極,燦爛之極。

這是從少女峰觀景台俯瞰萬年冰河。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冰河底部有一道道滑雪的痕跡,正有人從左麵的冰河邊緣,向河底滑雪前進。

 

 

觀景台並不在少女峰頂,除非你是專業登山隊員,否則山頂是上不去的。這是從觀景台仰望少女峰頂峰。

 

 

少女峰最令人震撼的,是雪山冰河的純淨景色。除此之外,在觀景台還有幾處人工景點,比如冰雕。但是無論規模還是工藝,都並無出奇之處。倒是這個從觀景台走向冰雕的地下冰洞,讓我很是好奇了一陣子。從這個冰凍走過,好像非常非常寒冷的樣子。事實上,我覺得還可以,那天我隻是穿了件毛衣,一件夾克就上去了。在冰洞裏,我會有點哆嗦,但還並不覺得冷得受不了。

 

 

在山頂大約呆一個多小時,也就足夠了。沿原路坐齒輪火車下山,這是少女峰下的青山翠穀。我最喜歡看瑞士的山,從雪線以下,永遠那麽蒼翠欲滴,整麵整麵的山坡,就象有人常年割草維護一樣。再點綴一些小木屋,和星星點點的乳牛,整個一幅田園牧歌的畫卷。

 

 

這是少女峰山下的村莊,映襯在雪峰藍天之下。怎麽樣,有點象小時候看的電影"海蒂"裏麵的場景吧?仿佛小海蒂和她的長胡子老爺爺,隨時會從哪個小木屋的門後走出來一樣。其實,這是我住的旅館小木屋。

 

 

5      馬特霍恩峰Matterhorn

 

第一次知道馬特霍恩的名字,其實和山無關,那是大戰期間美軍從成都起飛,用B-29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的行動代號。後來知道,這是瑞士的雪山群峰中,外形最獨特,最容易辨認的山峰。

 

 

馬特霍恩峰在瑞士南部邊境,和意大利交界的地方,海拔4426米,比少女峰要高。坐火車到山腳下的策爾馬特村Zermatt並不方便:瑞士南部一列高山,火車線路很少,附近沒有太著名的旅遊城市,從最近的旅遊城市,少女峰的Interlaken坐火車去,單程2個半小時,中間還要在Visp轉一次車,而Visp到目的地策爾馬特Zermatt之間的鐵路,是一個死胡同,到Zermatt是終點,哪裏也不通,事後還要從Zermatt回到 Visp,才能去其他地方。但就是這麽一個偏遠的山峰,它的歪脖子似乎有某種魔力,吸引著很多人即便千辛萬苦地繞路也要來看看。這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上馬特霍恩的觀景台,有三條不同線路,能登上不同的觀景台,找不同的角度。據Rick Steves說,歐洲最高的一個觀景台,景色也最好,上山的時間也最常。我這次是做的最容易的一個:火車站出來,街道對麵就是齒輪火車的起點站。這條線路上山35分鍾,不用坐纜車。這是從齒輪火車上拍的山穀裏的策爾馬特村Zermatt

 

 

這是登上山頂的觀景台,遠看馬特霍恩峰的景觀。

 

 

我在馬特霍恩峰上

 

 

阿爾卑斯山上的山羚羊。這是野生的,特別善於爬山,也不怕摔下來。正在觀景台的垃圾桶那裏找吃的呢。

 

 

 

6.勃朗峰

 

從馬特霍恩峰坐火車退回Visp,在Matigne換車,出瑞士邊境進入法國。勃朗峰Mont Blanc在法國,海拔4810米(15781英尺),曾經被認為是歐洲第一高峰,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高加索山的厄爾布爾士峰才是歐洲最高峰,歐洲人傳統上不把高加索作為歐洲的一部分,所以有此一說。至少,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主峰,西歐最高。

 

我在山腳下Chamonix小鎮上的時候,就被勃朗峰的景色震撼了。瑞士阿爾卑斯的多數山峰是圓的,而勃朗峰附近,一列千仞壁立的峭壁,如刀似戟,直插藍天。那天傍晚我在旅館房間的陽台上,抬頭仰望被夕陽映成金紅色的山峰,一時渾然忘我,完全被陶醉在雪峰和夕陽的色彩中了。

 

 

第二天早上,在旅館餐廳用早餐,坐在落地大玻璃窗前,抬頭一瞥,發現天邊落下的殘月,仍然掛在勃朗峰頂的碧空當中。日月同輝。

 

 

上勃朗峰觀景台的纜車,就在Chamonix小鎮中,這是真正的纜車,和少女峰馬特霍恩峰的齒輪火車完全不同。這裏有很多人準備上山滑雪,幾乎人人都是一身滑雪裝束,扛著滑雪板和雪杖,象我這樣空身上山的觀光客很少。纜車車廂很寬大,定額可以坐75個人,索道幾乎直上直下,而從圖片上看到的纜車站,實際隻是個中轉站而已,它在較矮的一座山峰上,遮擋住了上麵的第二段其實第二段纜車索道,比第一段更陡,懸空更高。纜車終點站在3842米的Aiguille du Midi觀景台。山穀起點站的海拔是1035米,短短的20分鍾不到,你上升了兩千八百米高度,中間每過一個支撐塔,纜車都會有大幅度來回晃動。這多餘恐高的人來說,會是個嚴峻考驗。

 

 

我在勃朗峰觀景台上

 

 

這是從纜車中轉站,俯瞰山穀和Chamonix村莊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西歐最高峰的勃朗峰頂,腳下群峰朝拜,萬千雪山競折腰,這時迎風長嘯,豪氣頓生,"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昨日黃昏所見的那一列陡峭森然,如刀似劍的險峰,曾經在夕陽下紅得如此耀眼,金光璀璨,須仰視才見,現在都在腳下了。

 

 

勃朗峰上有滑雪道,我看不出滑雪道通向哪裏,總不會是沿萬丈懸崖跳下去吧。這些勇敢的滑雪人正排著隊,沿山脊小道走下雪道的起點。

 

 

 

 

阿爾卑斯山頂的鷹

 

 

 

7.日內瓦

 

勃朗峰離開瑞士名城日內瓦隻有80公裏,坐汽車或者火車,隻需要兩個多小時。從德語區那些整潔高效,井井有條的城市來到日內瓦,會覺得這個城市亂亂的,明顯比其它地方更"法國",甚至有點巴黎的感覺。其實這也隻是比較而言,日內瓦作為大城市,總比伯爾尼河蘇黎世更嘈雜,但是和巴黎,馬賽相比,還是好多了,畢竟這裏是瑞士 。我的旅館在火車站和日內瓦湖之間,比較靠近日內瓦湖,下了火車直接走過去就好。湖邊正是夕陽西下,整個人沐浴在金色的陽光裏,湖邊信馬由韁,走一路吃一路,還是很愜意的。

 

 

日內瓦湖最著名的景觀,Jet dEau,世界上最高的噴泉,140米高的衝天水柱,始建於19世紀末。當時因為臨近歐洲杯足球賽,而瑞士是主辦國,日內瓦市政府在噴泉頂上係了一個大氣球。

 

 

看見彩虹了沒有?

 

 

入夜了,噴泉在暮色中依然儀態萬方

 

 

日內瓦另一個城市地標,花鍾。其實這個花鍾既不是特別大,所用的鮮花也不是特別珍貴,我不知道為什麽日內瓦的大花鍾這麽有名。也許是因為這時世界上第一個的緣故吧。

 

 

日內瓦是個國際組織雲集的城市,象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紅十字會的總部都在這裏,聯合國駐日內瓦的機構,據說是四個聯合國主要駐地城市中,規模最大的,雇員數量還超過紐約。聯合國的四個主要駐地城市是紐約,日內瓦,維也納,和肯尼亞的內羅畢。我不知道內羅畢,但其他三個城市我都去過,知道聯合國機構都有tour可以參觀。紐約的總部我去參觀過,維也納的機構我沒去,在日內瓦,我也參觀了聯合國機構。

 

這是入口的萬國旗。

 

 

聯合國大樓的正麵。這個地方,原本是國聯的總部所在地,二次大戰的爆發證明國聯的機製過於軟弱,無法維護世界和平。戰後聯合國成為國聯的代替者,也繼承了日內瓦這裏的所有國聯財產。最早,這個地方是一位日內瓦富豪捐獻給國聯作為總部辦公地點的。

 

 

會議廳

 

 

日內瓦最美的地方,我認為其實不是湖邊,也不是城西北的國際組織辦公區,而是舊城。它坐落在湖邊的小山上,城裏的石頭街道,教堂,住宅,仍然保留了古代的風貌,在春日的和煦豔陽下,漫步街頭,會有種真正"舊歐洲"的浪漫情調,無論在美國還是國內,這種歐洲舊城的獨特氣質和感覺,是無法體會的。

 

日內瓦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公園,這是公園裏下象棋的人們,聚精會神,卻有悠哉遊哉。

 

 

這是舊城附近的一座東正教教堂。我喜歡這種洋蔥頭式的金頂教堂,看起來比新教的教堂要華麗得多。一般而言,我喜歡複雜而華貴的東西。這種東正教堂在美國和西歐都很少見。我計劃中明年要去俄羅斯,應該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真正宏偉壯觀,繁複華麗的洋蔥頭教堂吧。

 

 

這是在日內瓦湖邊的一個小島上,盧梭島,這裏比較僻靜,陽光暖洋洋的,一反剛來瑞士時陰雨連綿的天氣。在公園裏,很多的長椅可供休閑,可以坐在綠樹濃蔭下,也可以坐在陽光下曬太陽。這對青年顯然被小島上的浪漫情調所感染,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旁若無人。

 

真羨慕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顧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蘇黎士的評論:我的確沒在那時辦申根簽證。瑞士到法國的邊境基本不查。不過我也不是非法入境:年初德國給了我半年多次入境的簽證,當時仍然有效,所以查的話我也不怕。
TheQueen 回複 悄悄話 Fresh my memoires. Want to go back to Zurich again.
dongfangshaoer 回複 悄悄話 頂好帖;真棒
piroska984 回複 悄悄話 我是上個月去的,走的路線與你基本一致,不過比你多去了一個地方Montreux的Chateau de Chillon(西墉古堡)還是值得一看...
明年你去俄羅斯沒準我們可以相約同行,順便說一下,我生活在歐洲的布達佩斯。
蘇黎士 回複 悄悄話 你不是沒有辦申根國家的簽證嗎?到法國去看Mont Blanc 難道是非法入境? 不過,旅程計劃還是很周全,可以說你看到的都很經典.
泉水 回複 悄悄話 先到你這裏一睹為快,越來越棒了啊!

監獄號子和噴泉上係足球等都很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