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夜夜笙歌----文化倫敦
(本章提要:利茲飯店Ritz Hotel,邦德街名牌店Bond Street,音樂劇,科文花園Covent Garden,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諾丁山Notting Hill,海德公園Hyde Park,皇家醫院切爾西住宅區Chelsea Royal Hospital,溫布爾登網球場Wimbledon,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
上一章寫了倫敦周圍王室有關的景點,長篇的介紹性質文字,很少講到自己,看起來不象遊記,倒有點象旅遊手冊,那是因為王室的紀念建築和宮殿,跟自己個人息息相關的東西畢竟不是很多。這一章,來講講人性化的主題,藝術氣息的倫敦。倫敦就象個千麵女郎,有各種各樣的側麵可以令到所有的人神魂顛倒,我麽,作為旅遊者的我,仿佛是懂得欣賞優秀女人的善解風情者,懂得欣賞並崇拜她的每一個側麵。
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拿倫敦跟紐約相比,在幾乎所有方麵不但毫不遜色,且猶有過之:紐約有出色的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全是世界級的,倫敦的大英博物館,Tate Modern,國家畫廊,V&A,隻有更好,而且這些博物館全部都免費;紐約有百老匯,倫敦有西區,劇目毫不遜色;紐約有布魯克林橋,倫敦有塔橋;紐約有世貿中心和帝國大廈為代表的摩天樓,倫敦的樓沒有那麽高,但比紐約的還怪,還新潮,象瑞銀大樓,巴比肯中心,勞埃德大廈,外形看起來匪夷所思;紐約有蘇霍區和格林威治區,倫敦是科文花園加上諾丁山;紐約有中央公園,倫敦有海德公園;紐約有聖帕特裏克教堂,倫敦有聖保羅和威斯敏斯特;紐約有廣場飯店,沃爾道夫-阿斯托裏亞飯店,倫敦曆史性豪華飯店裏則包括利茲,克拉利奇Claridge,和薩伏伊Savoy這樣顯赫的名字;紐約有華爾街股票交易所,倫敦有英格蘭銀行和倫敦股票交易所;紐約有第五大道,倫敦有邦德街,都是名牌薈粹的地方;紐約有自由女神像,倫敦有特拉法爾加廣場的納爾遜石柱,份量不夠的話,還有蘭恩爵士的倫敦大火紀念碑,埃及方尖碑,維多利亞,安妮女王等一係列王室紀念碑。此外,倫敦有一堆的軍事博物館和王宮,這個紐約沒辦法相比:紐約的軍事博物館也就是炮台公園和突擊者號航母,弱了許多,王宮則完全沒有。沒辦法,曆史形成的。但倫敦的也有她致命的短處:紐約是世界美食之城,倫敦呢,在全世界都是著名的美食乏善可陳的都市。
上麵這一長串比對,好像兩位絕代風華的美女在選美才藝大賽上一樣,倫敦比紐約年紀要長,但由歲月積澱下來的高貴氣質和典雅風度,是對方所不敵的,可是她也有唯一的弱點,是廚藝不佳,不會做菜!
因此,我寫文化倫敦這一章,就偏偏要從吃開始,從最難處下筆開題。
第一節 英國下午茶
首先告訴我,什麽叫美食?應該不光是菜本身的味道好吃吧,還要講究色香味俱佳,此外,“美食還要美器” ,更高一層,還要講究環境,氣氛----外灘三號外灘十八號之類地方所以貴,不是因為食品本身多麽出眾,而是因為那個地段,那個氣氛,那個環境,“酒不醉人人自醉” ,此之謂也!以此標準觀之,還有什麽吃飯的場合,比下午茶更英國,更文化,更英國文化呢?下午茶要去倫敦最有曆史感的豪華飯店之一,其他地方的茶食也許更好,但環境和感覺,要弱很多了。倫敦的曆史性豪華旅館不少,在我個人評價,最有份量的隻有利茲,薩伏伊,和克拉利奇,這是看多了寫英國生活的小說以後得來的個人印象,就象紐約的旅館裏我隻崇拜瓦爾道夫旅館和廣場飯店兩家一樣(雖然這些旅館沒有一家我能住得起)。三家之中,據著名的Fodor’s旅遊指南上講,在倫敦,除了你能被女王本人邀請,去白金漢宮“Have a cuppa” 以外,利茲飯店Ritz的下午茶是倫敦最好的,我看到網上也是利茲飯店的下午茶最貴,36英鎊,每天下午三場,如果是晚上7點半的香檳下午茶的話更貴,好像是將近60英鎊的樣子。豪華旅館這個檔次上的服務,真正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我相信,就去這裏了。我選擇的是下午5點半的第三場,為的是不占用白天遊玩的時間。午茶在一樓的Palm Court進行,富麗的巴羅克風格的進餐環境,這是照片。
我座位正對麵的雕塑噴泉
屋頂天花板
利茲飯店下午茶要求正式著裝,這一點事先要特別注意,男士必須穿西裝打領帶或領結,牛仔褲和旅遊鞋不能入場,對於遊客來說,是很不方便,我自己就不得不白天拎著盛西裝領帶的購物袋在倫敦玩,去喝茶前在飯店裏臨時換正裝。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保證一種上流社會鄭重其事的氣氛,其實來喝茶,不就是為的這種氣氛來的嗎?每個桌子是同樣的一套三層茶食,上層四種水果甜點,好像蛋撻一類,中層Scones,下層三明治,包括熏三文魚,炒蛋,火腿,雞肉蛋黃醬,黃瓜五種,每種兩份。我是一個人去的,根本連一半也吃不了,有的桌子四個人,但是也不用擔心不夠,有侍者隨時會來添上。茶有很多項選擇,我們中國人的口味大概對茶單上的綠茶,花茶,烏龍比較習慣,但是我建議你選印度茶或者摩洛哥薄荷茶,既然來了這裏,自然就要找點不一樣的感覺,對不對?我選的是味道比較重的印度大吉嶺茶葉,然後加上全套的牛奶方糖,要在會品茶的國內行家來說,這大概得算是不可想象的野蠻方式,在英國,這就是三百年來上流社會的喝茶方式,入境隨俗吧。
說句實在話,雖然我自己是一個人去喝茶的,但是我不建議別人也一個人去,這種場合,要麽一群朋友一起去,大家熱鬧,要麽最適宜是兩人世界,電影虎口脫險裏麵那首鴛鴦茶怎麽唱的來著?“Tea for two and two for tea” 。單獨前往,就算象我這樣習慣了背包獨行的老家夥,還是會有點傷感的。
真正好看的是那套茶具,美食美器,細瓷的茶杯茶碟,盛黃油和果醬的瓷器也很講究,果醬是用無汙染無農藥的生態水果自製的,奶油是德文郡產的cream。還有茶壺,牛奶壺,方糖罐,過濾器那套銀器。這張照片就是我自己桌子上的那一套,架在茶杯沿上的是過濾茶葉的銀器,旁邊台燈裏麵不是燈泡,是蠟燭。
於是,我們可以說倫敦這位不善烹調的美女,聰明地用環境格調上的優雅細致,彌補了廚藝上的不足。
利茲飯店座落在Green Park地鐵站,離開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和白金漢宮都不算遠,步行10到20分鍾的樣子吧。但午茶前後,最好是就在飯店門口拐進邦德街,去逛名牌店。倫敦兩條著名的購物街,牛津街Oxford Street和邦德街Bond Street,彼此直角相交,比較起來,我覺得牛津街比較大眾化一些,可買的東西更多,而邦德街,尤其是南段與利茲飯店相交的舊邦德街,完全是走高端的豪華路線,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世界名牌奢侈品店一家連著一家,大款的天堂。我自己呢,本來對購物沒有興趣,而且又不是有錢人,當然隻有window shopping的份兒了。不過window shopping也不錯啊,這些真正的世界名牌店,櫥窗設計方麵,無論燈光,陳列,顏色搭配,都有獨到的藝術品味,就當藝術博物館欣賞也無不可,很多時候看那些陳列品,還能給我自己穿衣搭配提供參考呢。其實我去的一月份,倫敦很多店都是傳統的一月大減價期間,有不少著名品牌是對折減價的,不過倫敦的物價就是貴,我這一趟逛下來,感覺好像打了對折的價格,折成美元還是比美國要貴。
第二節 倫敦戲劇
作為藝術之都,倫敦西區的舞台劇之劇目豐富,製作精良,絲毫不比紐約百老匯遜色,而且很多百老匯上演的熱門劇,象歌劇院幽靈,悲慘世界,芝加哥,音樂之聲,Mama Mia,Evita,Spamalot,Marry Poppins,這裏一樣上演,就演員來說,我們知道好萊塢在文化上是有點崇英的,英國舞台劇的成功演員在好萊塢拿奧斯卡獎項司空見慣。我這次在倫敦抓住機會,一口氣前後看了六場音樂劇,說是“夜夜笙歌” ,一點也不過分,基本上在倫敦的每晚不是看戲就是去泡吧了。
倫敦的所謂“西區” 劇院,集中在Leicester廣場到科文花園Covent Garden附近一小片區域,萊斯特廣場是中心,看戲最好的辦法,是去那裏買當天的半價票,就象紐約時代廣場46街那家著名的半價票售票中心一樣,倫敦也有這麽一家,在Leister廣場西南角,非常醒目的大字TKTS,這是倫敦劇院聯合會的售票亭,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7點專門賣當天各個劇院演出的半價票,售票亭門前的電子顯示屏會顯示哪些戲還有票,大約都在20-40英鎊一張票,有時可以趕上非常好的座位,一般情況座位都不會太差。這家是最有信譽保證的。其實Leister廣場附近還有很多很多票房,標榜出售打折戲票,有些很不錯,有些折扣不象他們說的那麽深,一般情況下都還可靠,有時候TKTS沒有的熱門票,在別的售票亭能提前買到,象我去買“音樂之聲” 的票,TKTS那裏根本沒有,就是提前兩天在Leister廣場另一家售票亭早上9點剛開門的時候去買的,也打了折扣。
我以前在紐約百老匯看過少數幾部戲,多數情況是在波士頓和紐約聽音樂會去了,這次因為有好朋友熱衷此道,給我推薦哪部好哪部好,就看了很多,把倫敦和百老匯所看的幾個熱門戲綜合起來評價評價:我覺得倫敦看戲的瘋狂勁比紐約厲害,有時候一票難求,我的親身經曆,象音樂之聲和悲慘世界,倫敦劇院門口爆滿,拿著票擠進門都不容易,紐約倒沒有這麽瘋狂,應該是紐約劇院多的原因吧。從布景道具設計上,獅子王絕對是冠軍,對動物造型和大場麵的處理(比如舞台上如何表現牛群踩死老獅子王) ,舞台設計極具創意。音樂上,不容易比較,因為音樂之聲裏麵的歌曲我們已經耳熟能詳,首首都是經典,實在很難跟其他幾部在同一基礎上相比。單曲我最喜歡的,還是歌劇院幽靈裏麵的主題旋律。另外,歌劇院幽靈裏那幕地下湖,滿台燈影霧氣造出來的湖麵星海場景,真是美輪美奐,讓我目眩神迷。要講到編舞,我喜歡芝加哥,裏麵的現代舞不同凡響,而且很幽默。要講究感染力,(說白了就是煽情啊) ,首推悲慘世界,畢竟是雨果的名著,(附帶說一句,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兩個人,從大學時代直到今天,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 ,音樂劇上半場還看不出什麽太多出彩來,越到後麵越煽情,街壘的犧牲達到高潮,真的很感人,怪不得連我這個從小意識形態都是保王黨的老頑固,看完這場戲,都對法國大革命產生出幾分同情來。如果換個評價標準,要看異域風情,那首推阿伊達,古埃及的經典故事,威爾第的原作,埃爾頓-強的作品。最近在倫敦和百老匯很火的Spamalot我不太喜歡,因為那是個惡搞類型的喜劇,拿亞瑟王的傳說開涮,而且很多笑料跟Monty Python其他喜劇作品有關聯,很多外國人喜歡,象我這樣沒有看過他其他作品的,沒有reference,很難完全領會,就象外國人很難喜歡周星馳的喜劇一樣,況且我本來就厭惡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風格。其他熱門音樂劇當中,Mamma Mia留著暑假回上海看,美女與野獸和貓,2月中會去看,大河之舞三月中去看,票已經買好了,現在沒法評論,Evida,Mary Poppins,天鵝湖我沒看過,西貢小姐是已經停演了,現在找不到機會看。
第三節 科文花園,諾丁山與海德公園
在萊斯特廣場劇院區附近,步行不到十分鍾的地方,是另一處風情十足的休閑所在,科文花園Covent Garden。這裏有小小的,古舊的餐館和小吃排檔,有幾十家連排的舊物店和工藝紀念品店,有名牌專營店,還有數不清的酒吧。科文花園很象波士頓的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舊金山的漁夫碼頭,或者西雅圖的Pike Place Market,是個讓人放鬆的好地方,在中心food court經常有街頭藝術家表演,在這裏可以看到嚴肅音樂,爵士樂,戲劇片斷,雜耍,就我看到的幾次來說,水平相當不錯,而且街頭藝術家的熱情和與觀眾互動不是劇院裏能看到的。從科文花園向北走,鑽進了倫敦的小胡同,古舊狹窄的街道邊一棟棟連排舊房子背後,連綴起另一片市場,比科文花園還要古舊,也更有趣,這就是Neal’s Yard,屬於七麵鍾地區Seven Dials,這是真正的老倫敦,大概莎士比亞時代的街道市場就是這個樣子的,經過90年代重新規劃,這樣的舊城區現在成了吸引遊客的觀光點。Neal’s Yard相鄰的兩三條街道上,夜裏會亮起巨大的燈籠,很漂亮,也很東方。
科文花園到七麵鍾(那是7條街道的交匯點) 附近的路很不好認,但是距離並不遠,迷失在這裏的狹窄街道,其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這裏是晚上泡吧最好的地方,隻是到夜裏和周末,人會很多,每家酒吧間都會很擁擠,尤其是有足球比賽的日子,我可是見識過酒吧裏人山人海的情景。挑個非周末沒有比賽的日子,晚上去科文廣場附近轉轉,隨便踱進一家酒吧,不經意地要一品脫英國啤酒,放鬆奔波了一天的身體和心情----誰知道呢,豔遇就最可能在這時發生?
在科文花園北麵,Neal’s Yard附近,有家很有名的色情咖啡館,除了經營咖啡館生意之外,會有很多畫展,賣很多色情主題的咖啡杯,紀念品,明信片之類,不是很露骨的色情,更多是性為主題的藝術和幽默,這家咖啡館在很多旅遊指南上都特別提到過,叫做 Coffee, Cake, and Kink,地址是 Endell Street 61號。
我自己在倫敦那幾天,一般是下午5點來鍾去萊斯特廣場買晚上的戲票,步行到科文花園吃點東西,看看街頭表演,逛逛店,有時是去酒吧或咖啡館消磨一個來小時,6點半到7點之間,就步行到附近的劇院,匆匆來去,泡吧的時間也不對(6點太早,等看完戲10點半,酒吧基本都擠滿了,而且必須回旅館睡覺,明天還要早起去玩) ,所以豔遇什麽的,也就無從談起了。
跟科文花園有點類似,但更加“文化” 得不得了的,是諾丁山Notting Hill。看過朱莉婭-羅伯茨和休伊-格蘭特演的同名電影吧?那個著名的小房子和書店是真的有這個地方,不過現在不容易找到了,因為太多電影的粉絲去那裏找,主人不勝其煩,把電影裏那個著名的藍色門賣了,換了扇了跟其他房子一樣的黑色門。休伊-格蘭特在電影裏開的那家書店也有,門臉是橙色的,玻璃櫥窗上有大字寫著“We are almost famous now” 。不過真正的主人當然不是格蘭特。其實我自己不是那個電影的粉絲,第一遍看那個電影是在越洋飛機上,看了一半睡著了,這次到倫敦之前看那麽多旅遊手冊都提到那個地方,這才看了第二遍電影,總算看全了。
諾丁山出名其實遠在同名電影之前,從地鐵Notting Hill Gate出來,走10分鍾,沿著路牌找“Portobello Road Market” ,Portobello路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諾丁山,倫敦最好的古玩舊物市場,尤其周六人山人海,平時人也不少,周日相對冷清一點,真正要找好東西,最好是周六早上9點之前來淘,無論你想找的是什麽,這裏一家連一家的老古玩店舊書店和小攤,一定會給你驚喜,很多我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玩的東西,隨處可見。隻是別輕易相信人家告訴你,這是維多利亞時代,甚至伊麗莎白時代的真品。跟北京的古玩市場一樣,真的古物,這裏肯定是有,但你自己一定要懂行才行。一般遊客如你我者,在這裏買些稀奇古怪的紀念品,是再好不過。
海德公園是另一處著名的文化現象:大家都知道它有個speaker corner,任何人可以就任何話題發表演講,除了兩個禁例之外:詆毀英國王室和號召推翻英國政府。海德公園算是言論自由的一麵旗幟和一個象征吧,馬克思和列寧都曾經在這發表過講演,不過有多少人聽,我倒沒有見過記載。其實我挺懷疑:平時這裏人並不多,任何人講演都可以,但不一定能有什麽人聽你的。這裏比較熱鬧的時候是星期天,所以要是有人想看看真實的言論自由,最好星期天來。如果來看Speaker’s Corner的話,千萬不要在地鐵海德公園角下車,那是公園的東南角,Speaker’s corner在東北角,地鐵是Marble Arch站。這個大理石拱門,也是倫敦一景,用意大利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建成,設計者是1828年的約翰-納什John Nash,在倫敦曆史上的建築和規劃大師裏麵,納什的名望大概是僅次於蘭恩爵士的了,他是改建白金漢宮和規劃The Mall旁邊的Carlton House Terrace的主持人,白金漢宮,攝政公園區域,特拉法爾加廣場,聖詹姆斯公園,都是他的作品,可以說基本上整個皇家倫敦區域的規劃,都出自納什的手筆。拱門和演說角座落的地方,最早是倫敦城搭絞刑架公開處決犯人的所在,相當於北京的菜市口,不過別想歪了,時間上並無因果關聯:在這裏處決犯人的行為終止於18世紀末,拱門是50年之後挪到這裏,19世紀末海德公園允許自由發表講演。
(未完待續)
Most of Andraw Webber's musicals were opened in London, not NYC. Such as The Phantom of Opera, Cats, Evita, etc.
The Phantom of Operawas opened in 1987 in London (I have a sound track of the original cast), leading roles were Mike Crawford and Sarah Brightman -- she was so beautiful back then, and she was Andraw Webber's wife, and Webber wrote that role, Christine, especially for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