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紀念地遊記 終結篇
顧劍
5. 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和萊克星頓號
以前的遊記說過,現在美國大型的二戰水麵艦艇裏,總共有7艘戰列艦和5艘航空母艦作為紀念地向遊人開放。我以前寫過登上全部7艘戰列艦和3艘航空母艦的經曆,兩周前剛剛去了最後一艘航空母艦,德克薩斯州聖體城Corpus Christi的萊克星頓號。在寫這篇遊記的時候,才剛剛發現以前沒有詳細寫過舊金山附近的另一艘航空母艦大黃蜂號。終結篇查漏補缺,這次一並把這最後兩艘航空母艦寫出來,這樣7艘戰列艦和5艘航空母艦就齊全了。
大黃蜂號,萊克星頓號和以前寫過的約克城號一樣,都是美國第一批最著名的航空母艦在戰爭初期被日軍擊沉以後建造的第二代同名艦,也全都趕上了太平洋海戰的後期戰役。最初的萊克星頓號航母沉沒於珊瑚海海戰,約克城號沉沒於中途島海戰,大黃蜂號沉沒於1942年10月瓜達卡納爾島的聖克魯茲海戰。第二艘大黃蜂號現在停在舊金山區域,但具體地點在海灣東麵的Alameda,那裏是個工業碼頭,並非旅遊區,有點偏僻,所以最好開車去,碼頭有充足的免費停車空間。如果坐公交的話,從舊金山市中心坐地鐵到奧克蘭,然後還要換將近1個小時的63路公共汽車向南,並不方便。從舊金山中心的42碼頭,有藍金公司的輪渡直接去航空母艦,但是輪渡比地鐵貴,又比開車慢。
大黃蜂號Hornet跟紐約的無畏號和聖地亞哥的中途島號相比,保養得並不好,甲板上飛機也相對較少。這是靠岸一邊的右舷。
當年第一艘大黃蜂號航母是一代名艦,運送杜利特爾中校的陸軍轟炸機首次空襲東京,並參加了中途島戰役。這第2艘大黃蜂號比她的同名前任幸運:從1944年2月參加戰鬥到戰爭結束,CV-12受過59次空襲,從未被一顆日本炸彈魚雷或自殺飛機擊中過。而艦上的飛行員聲稱擊落或炸毀了1410架日軍飛機,這個戰績在所有美軍航母當中僅次於埃塞克斯號。按照通常的標準,擊落5架以上敵機的飛行員稱為空戰王牌,大黃蜂號上總共42名戰鬥機飛行員有30名是王牌,其中有10人次居然在一天之中就擊落5架以上敵機。
這是飛行甲板上的美軍60年代A-4天鷹式攻擊機,從照片背景可以看到這裏的環境是個工業港口,海灣對麵是舊金山市中心的天際線,大橋是奧克蘭海灣橋。
這是飛行甲板上的F-14雄貓式戰鬥機,80年代開始成為美國海軍主力艦載戰鬥機,在湯姆-克魯斯的電影成名作Top Gun裏大出風頭。這種飛機的可變後掠翼跟翼根形成的角度,如果從正麵看,飛機翅膀彎下來,好像一隻大母雞蹲在那兒使勁想要飛起來一樣,每次看見它我就忍不住想笑。
如果去舊金山玩,而且有時間去大黃蜂號看看的話,我建議用一天的時間:上午去航空母艦,下午可以順便去加州伯克利大學校園,伯克利就在奧克蘭北麵,大黃蜂號在奧克蘭南麵,都在海灣東岸。也可以考慮上午在舊金山的pier 42趕去Alcatraz島的第一班船,就是電影“石破天驚”The Rock裏麵那個監獄島,看完以後下午坐船去大黃蜂號,5點以後走陸路回程,順便坐地鐵在伯克利看看校園和吃晚飯。我自己是走的前一種行程,後一個行程更緊湊,但是時間比較趕。
萊克星頓號航母就在Corpus Christi城市中心北麵很近的地方,就城市的位置而言,德州的Corpus Christi自然不象加州舊金山那麽交通便利,可是在城裏的相對位置,萊克星頓號方便多了。它旁邊是一帶海灘,那裏緯度靠南,一年裏春夏秋三季都是遊泳休閑的好地方,我是11月初冬去的,雖然下水遊泳已經太冷,但氣溫仍然有華氏80度的樣子(攝氏25度多一點) 。這個位置的好處在於,如果是兩個以上的人結伴去那裏,而各人興趣又不同的話,喜歡打仗的可以上軍艦,喜歡休閑的,可以躺在沙灘上遊泳曬太陽,各取所需,互相還都看得見。這是從軍艦飛行甲板上拍的海灘。
這是軍艦右舷中部的兩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塔,遠處是Corpus Christi市中心,這座城市中心最熱鬧的一麵臨水。
這是艦島指揮中心和折起機翼的A-6入侵者式攻擊機。就保養而言,比大黃蜂號要好。
這架AH-1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從正麵看,高大狹長,看起來相當凶猛,我覺得象個兩隻手都端著機槍火箭筒的瘦高個子,有點減肥版施瓦辛格的味道。
在我登上過的所有7艘戰列艦和5艘航母當中,這艘萊克星頓號和戰列艦阿拉巴馬號,是參觀路線設計得最好的,從機庫甲板出發,總共有4條不同的參觀路線去艦上的不同部分,每條路線都是單向,最後回到機庫甲板,這樣就避免了在軍艦上的狹窄空間裏遊客雙向擁擠。艦體內部頗有些很有趣的展覽,這是機庫裏的一艘戰列艦模型,注意它的舷號居然是72。BB-72,那是什麽軍艦?要知道,美國二戰中建成的最後一艘戰列艦才是BB-64威斯康星號,算上計劃建造,已經有了艦名但是戰後取消未建成的戰列艦,也才到BB-71路易斯安那。那麽BB-72是什麽呢?這麽大尺寸而且細致的模型,總得有所根據,不會完全空想吧?
這是軍艦上艦長室外間的客廳,看看這個空間,戰列艦航母這類大軍艦就是舒服,跟潛艇上的空間相去簡直不可以道裏計。
這是現代的東西,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用於水下輸送蛙人的潛水車,據說明牌講,這是前兩年剛替換下來的現役裝備,盡管送給博物館之前拆除了內部的所有敏感設備,但在記錄上仍然不能說是海軍贈送的,因為在公開場合,這個設備是“不存在的”。
這張照片有點幽默感。這是沉沒在珊瑚海海戰的第一艘萊克星頓號航母當年建成下水的新聞照片,那艘艦的綽號叫Lex 夫人,這張照片居然拍到了“Lex夫人” 的正臉--兩個招風耳朵,大鼻子,兩個小圓眼睛,這副尊容可真的不敢恭維呢。
雖然本艦是第二艘萊克星頓,隻趕上太平洋海戰的後半段,但她的戰功相當卓著,尤其是參加第一次菲律賓海戰役(馬裏亞納海戰) ,萊克星頓號上的飛行員們風頭甚勁,將日本艦隊的菜鳥飛行員切了個落花流水,那次戰役“火雞射獵” 的綽號,就是萊克星頓上的一個飛行員首先叫響的。這是艦上展覽的馬裏亞納戰役美軍艦隊編隊示意圖,美軍向東迎戰,萊克星頓號屬於米切爾中將第58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的第3戰鬥群,是圖中第一線中間的那個環形編隊。戰鬥群包括4艘航空母艦和其他護航艦隻,萊克星頓號是戰鬥群裏最大的軍艦,其他三艘航母是企業號,普林斯頓號,聖傑辛科號。
萊克星頓號是美軍服役時間最長的航母:從1943年2月服役,到1960年代改為訓練艦,直到1991年才退役。據美軍飛行員自己聲稱,萊克星頓號上的飛行員總共擊落372架日軍飛機,在地麵炸毀475架。不過也付出過代價。1944年11月5日,一架日本神風自殺飛機撞上萊克星頓艦橋,殺死50人,傷132人。這是那架神風特攻機留下的殘骸,旁邊那個身份牌則屬於當時陣亡的美軍水兵之一。
當時撞擊的地方,就是照片中艦島上層那個塗日本海軍旗的地方。(有趣的是,日本太陽旗在中國的貶稱叫“膏藥旗” ,美國人則稱為肉丸子旗Meatball flag) 。
6. 華盛頓海軍陸戰隊博物館
也算湊巧,就在本文剛剛寫完的時候,我偶然看到電視新聞說首都華盛頓附近新的海軍陸戰隊國家博物館落成開放。新博物館開放的時候是11月11日(美國兩個主要的軍事性節假日,11月11日是紀念一次大戰勝利,5月底是紀念二戰歐洲戰場勝利),我3個星期以後就去參觀了。我猜網上中文論壇裏,也許我是最早專門寫這個地方遊記的吧?
海軍陸戰隊博物館在華盛頓以南20英裏的Quantico陸戰隊基地範圍內,從95號州際高速的150號出口下來,在1號公路的路口就是,交通很方便。因為我轉的各種軍事博物館已經太多,再看任何地方,已經不是看熱鬧,而是自然而然會有個橫向比較,希望能找出這個地方的特點:它有什麽特點值得你專門跑一趟呢?在所有的軍事博物館中,有些地方是以裝備取勝,象阿伯丁,代頓,這都算武器愛好者的聖地,能看見許多全世界隻存一件的飛機坦克。有些地方是以曆史文物見長,象諾克斯堡的巴頓裝甲兵博物館和諾福克的麥克阿瑟紀念館。還有些地方本身就具備超常的吸引力,象密蘇裏號戰列艦自身就是文物,象布雷格堡軍事禁區是特種部隊的大本營。還有些頂級的國家博物館兼具裝備和文物之長,象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我有時候拿航空航天博物館開玩笑,講它的名字Air and Space Museum,意思就是“空氣和空間博物館”,所以這個博物館裏麵應該什麽也沒有,展示美國各個地方的空氣) 。
海軍陸戰隊博物館呢,它展示的裝備並不豐富,就曆史文物的價值而言,我也不覺得它有特別珍貴的名人物品。它的特點是仿真的戰鬥場景。作為新的博物館,它在陳列設計上非常有獨到的心思,從建築本身到各個展廳的戰鬥場景,力圖給人身臨戰鬥之中的體驗。這組照片是越戰廳裏麵的一個小空間,你從運輸直升機敞開的機門走進這裏,好像是直接從直升機降落進美軍一個環形防禦陣地,遠處的山巒田野是壁畫,沙袋工事和武器是真的,人自然是蠟像。在你和工事槍炮之間沒有欄杆隔著,人就在工事中。背景有槍炮和直升機的嘈雜聲,入口的直升機艙地板還會震動。這是做的最好的場景之一。
這是另一處較小的越戰場景。那個6門大炮的怪物看起來夠威夠勁吧?那是越戰時期陸戰隊近距離炮火支援的利器,Ontos M50裝甲車,裝備6門105毫米無後座力炮。
這是太平洋戰爭瓜達卡納爾島上死守亨德森機場的陸戰隊1師炮組。
這架吊在空中的A-4天鷹式攻擊機,機腹上裝了電視屏幕,講述越戰中的對地支援。
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的謝爾曼坦克,坦克故意擺成傾斜的角度,履帶正對門口,造成的效果是讓你體會出坦克履帶向步兵頭頂上碾來的恐怖氣氛。
這是朝鮮戰爭仁川登陸以後美軍占領漢城時巷戰的場景,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根據當時隨軍記者拍的一張照片還原的。坦克是M-26潘興式,那個牆上寫著“聖運社” 掛金日成和斯大林畫像的建築物確實出現在照片中,盡管在我看來“聖運社” 這三個字根本不通。
在展品之中,這幅畫有點意思:在911世貿大廈的廢鋼梁條(還是廢紙條) 上站起來的正義女神,拔出複仇之劍。我看了有點想笑,美國人有時挺可愛的,這是典型的牛仔愛國主義,美國式的簡單,直觀,強烈,估計小布什會特別喜歡這幅畫。
同樣的牛仔愛國主義宣傳畫,看看這個攝影展的標題:“沒有更親切的朋友,沒有更可怕的敵人” 。古羅馬偉人蘇拉墓碑上的名言,給用在這兒形容伊拉克美軍了。無語中。
其實我自己既不算左也不算右,911事件我絕對是站在美國這邊,但伊拉克戰爭我是反對的。美國有它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對世界事務的看法,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反正我也不是美國公民。在我看來,布什的強硬政策自然有他的理由,但他是個蠢貨:如果他在伊拉克打個勝仗以後漂漂亮亮的轉身,為美國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那跟以前美國在利比亞,巴拿馬,前南斯拉夫,科威特沒什麽兩樣,很多人會為他喝彩,包括我自己。國際事務中大家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家謀求利益最大化,正義與否其實關係不大,“勝利者是不受批評的” 。可是打了勝仗以後卻惹一身麻煩脫不了身,發動戰爭之前不去想政治後果,這算哪門子的政治家?
美國海軍陸戰隊素來精銳,二戰至今打過不少著名的硬仗惡仗。瓜達卡納爾島是太平洋戰爭真正的轉折點。占領硫黃島在摺缽山頂升起國旗,是美國曆史的經典時刻,“令海軍陸戰隊名垂青史5百年” 。這就是當時升起的那麵國旗的原件。當然,這是專門為照相而第二次升旗的那麵比較大的國旗。我倒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仗是堂堂正正贏下來的,人也還是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那幾個人,勝仗沒有作假,還不允許人家擺個酷pose當回英雄麽?
朝鮮戰爭中陸戰隊也有名戰。仁川登陸就是陸戰隊1師。作為中國人,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怎麽說二次戰役長津湖那仗,因為那是個敗仗,他們會回避嗎?
當然不會,而且還是濃墨重彩的描寫,隻是描述的很有技巧:這是陸戰隊博物館裏做得最好的戰鬥場景之一,占了一整個封閉展室,室內幽暗,參觀者就坐在積雪和山石上,麵前是死守隘口的陸戰隊1師7團2營F連的迫擊炮組和步兵狙擊線。遠處微光閃耀的隘口,不時有成串的曳光彈飛過,連長在電話裏嘶啞著喉嚨呼喚空中支援,喊聲,炮聲,槍聲增添了夜戰的緊張氣氛。
長津湖之戰是敗仗不假,可是博物館側重反映的是在惡劣條件下士兵的勇敢精神,換了個切入點,聰明之處在於這絕對不是捏造史實:這是柳潭裏附近一場真實的戰鬥,7團2營F連220個人在接到突圍撤退命令的情況下選擇堅守,從11月28日守到12月2日,最後跟大部隊會合的時候隻有80人還能自己走動,但是他們帶走了所有的傷員和屍體,後來連長Barber上尉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平心而論,這場戰役雙方打得都極為艱苦,誌願軍是裝備火力劣勢,而且天寒地凍沒有冬裝,而陸戰隊那邊,麵對誌願軍第9兵團3個軍(20軍27軍為第一梯隊,26軍參加了追擊戰),一開戰就處於被分割包圍狀態,是人數劣勢,而且也是凍得夠嗆。這場戰役下來,敵對雙方的兩支部隊都被打殘了,9兵團和陸戰1師各自的凍傷減員竟然雙雙遠超戰鬥減員,休整了很長時間才恢複戰鬥力。
博物館對長津湖之戰的說明原文翻譯如下:“陸戰隊最偉大的戰鬥,發生在這個國家遭受最慘重的一次軍事挫折之際。The marine’s greatest battle occurred during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bitter military defeats.”“在一個大水庫附近,第一陸戰師發現自己在中朝邊境曆史上最冷的冬天開始的時候,被一個中國野戰集團軍包圍在離海岸78英裏的地方,受到成千傷亡士兵的拖累。Near a large reservoir, the 1st marine division found itself surrounded by a Chinese field army 78 miles from the sea, and burdened with thousands of casualties at the onset of one of the coldest winters ever recorded along the Manchurian border”“陸戰隊員從沒有在比這更加不利的地形和氣候下作戰. No marines ever fought under worse conditions of weather and terrain.” “在第1陸戰飛行聯隊的卓越配合下,這個師向海岸進行了一場史詩般的撤退戰,擊退中國軍隊的圍攻,帶出了他們的傷員和屍體. Superbly supported by the 1st Maine Aircraft Wing, the division fought an epic withdrawal to the sea, turning back the Chinese and bringing back their own wounded and dead” 。
這種宣傳方式,要比傳說中的“國軍殲敵一億,然後勝利轉進台灣” 高明得太多了。
最後,這是陸戰隊博物館外觀,它的中庭就是一個玻璃三角錐的形狀,象征硫黃島升旗那個曆史時刻的三角造型。
中廳裏的飛機:空中是鷂式俯衝近地支援,地麵上陸戰隊員正從直升機上著陸。
這是中廳裏太平洋戰爭塔拉瓦島登陸灘頭的場景。
寫到這裏,這個持續了3年的美國軍事旅遊係列也該結束了。以後當然還會有新的軍事博物館,不過在美國境內大的軍事紀念地,我已經寫得夠全了,下一個新出現的,應該是國家陸軍博物館,不過那要到2010年才能建成呢。以後如果去別的軍事博物館,我還會隨時寫些零散的文字以記之。今後幾年我再寫遊記的重點,應該是歐洲。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無論是書裏還是路上,永遠會有更多的精彩,有時也許是不期然的精彩。生命,豈非正因這些精彩而更加美麗?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