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軍事紀念地遊記續篇 (4) (5) 從新奧爾良到德克薩斯

(2007-07-26 13:51:09) 下一個
美國軍事紀念地遊記續篇

顧劍


2. 海軍篇

2.1. D日與太平洋戰爭


去年在新奧爾良開會的時候,順便去參觀了國家D日博物館。新奧爾良是個很有個性的城市,炎熱潮濕的氣候,擁擠而充滿活力的法國區,口味辛辣的美食,很多貧窮但是逍遙自在的當地居民,狂歡之城,“欲望號街車” 的城市。最有意思的是它那種法國和加勒比黑人相混合的文化。可惜,這次的颶風過後,也不知它還能不能恢複元氣了。不過最近聽說城裏最精華的旅遊熱點法國區,所受的損失不大,花園區泡水比法國區嚴重一些,Audubon動物園的動物絕大多數也安然無恙。所受損失最慘重的,是城東南Canal街盡頭沿河的商業區。這樣說的話,起碼城裏的旅遊業熱點地區還是保全了。我這裏要說的,是與軍事有關的部分。

其實所謂D日,並非僅僅指諾曼底登陸。在英語裏,任何重大行動的開始時間都被稱為D日H時,因為D是日的字頭,H是小時的字頭。在軍中,任何一次兩棲登陸的行動開始日,都叫作D日,所以D日博物館,實際是兩棲登陸作戰博物館。那麽為什麽兩棲登陸的國家博物館會建在新奧爾良呢?因為這裏在二戰期間,是希金斯艇的發明者和最大生產商所在地。所謂希金斯艇,是一種改良了的兩棲登陸艇,登陸作戰的主角。作為國家博物館,這裏的建築物規模比那些屬於軍隊的博物館要大多了,但是沒有前麵幾處那麽精彩。颶風前這裏還在施工建造一個新館舍,預計會把麵積擴大一倍,颶風之後,現在他們的網站上還沒有報告損失情況,今後一段時間恐怕能恢複就不錯了,擴建勢必要拖延很久。

從新奧爾良,我開車去了德克薩斯。在德州的幾個著名城市中,聖安東尼奧比休斯敦和達拉斯都小很多,但作為旅遊城市卻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這次先直接去聖安東尼奧北麵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弗雷德裏克斯堡,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茨的家鄉在這裏。尼米茨被稱為“山裏來的海軍上將” ,的確,這個地區幾乎處於德州正中心,周圍丘陵起伏,哪裏有大海的影子?戰後德國人寫的書有時會把這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稱為“馮-尼米茨” ,因為尼米茨的祖上是德國移民,而且是貴族,所以會有“馮” 的頭銜。這裏是一個德國後裔移民的聚居區,直到今天還保留著濃重的德國文化色彩,現在你在這個小鎮的街上走走,去看看店裏的手工藝品,品嚐一下德國風味的香腸和酸蘿卜絲,小店的招牌和菜單上還有德文。據說德國後裔在美國的歐洲移民裏麵為數最眾(如果把蘇格蘭裔和英格蘭裔分開計算的話),還要多過愛爾蘭人和意大利人。尼米茨呢,當年他的爺爺曾經是水手,退休以後在這山裏小鎮建造了一個別具特色的艦船桅樓形狀的房子,開起了旅館,這個旅館,就是尼米茨度過童年的地方,而爺爺講的那些神秘遠方的航海故事,也讓小朋友開始向往山外麵的廣闊大海。

不過尼米茨考大學的時候,本來是要報考陸軍軍官學校,可是剛好超過招生年齡限製,所以轉而報考安納波利斯的海軍軍校。幸虧如此,否則也許未來的美國海軍會少了一位偉大統帥。不過這種事情也很難說:在那同一年,來自堪薩斯州的另一個德國裔孩子,本來是要報考海軍軍校的,也是因為一些陰差陽錯的理由,結果進了西點的陸軍軍官學校。

這個德裔孩子的名字,叫作艾森豪威爾。這麽說,陸軍和海軍,不是扯平了麽?

尼米茨爺爺的這個奇特旅館,現在還保留著,而且修繕得很好,作為國家紀念地。這就是它的照片。



另外,因為尼米茨是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美國國家太平洋戰爭博物館,也建在這裏,就在尼米茨家的旁邊。這裏頗有一些有趣的文物,很值得專程探訪。博物館前的這輛M3斯圖亞特式坦克,並非保養不善,它根本就是一輛在戰鬥中被日軍炮火擊毀的澳大利亞坦克。那是在新幾內亞島的布納戰役中,它和其他兩輛坦克進攻日本海軍的一個機場,全被一門日本3英寸高射炮擊毀,大家可以看到,炮彈從車體前方穿入,貫穿前後,坦克兩側履帶也都壞了,駕駛員和炮手當場身亡,車長的一條腿被打斷,從車後麵的彈孔中爬出幸存了下來。更有意思的是,那門擊毀它的日本海軍3英寸高射炮,後來被繳獲,現在就放在這輛坦克的對麵。





這裏除了很多尼米茨當年的個人物品以外,還有一些日本人的個人物品,也很珍貴。這是山本五十六當海軍中將時的軍服。





這是阪井三郎的飛行帽和護目鏡,他是日本第4號空中王牌,擊落67架敵機。注意護目鏡的右眼碎掉了,因為這就是1942年8月他在瓜島被美軍擊落時候戴的原物。他那次死裏逃生,右眼傷勢使視力受損,所以後來再也沒有上天,倒成了活下來的頭號日本王牌飛行員。他後來寫了本回憶錄,十年前我讀過英譯本。最近聽朋友說,有人冒我的筆名向國內某家雜誌社投稿,內容就是這個阪井三郎的訪談。反正我從來沒寫過關於他的文章,所以也不算抄襲,也許就是碰巧了姓名相同?一笑。




別小瞧照片上方的那塊廢鐵,那可是山本五十六被擊落身亡時候座機的殘骸呢。下方的這個飛行帽,是參與伏擊山本的4名飛行員之一當時戴的帽子。




國家太平洋戰爭博物館在距離陳列館步行5分鍾的地方,還有一處室外陳列,不要錯過。那裏是展示太平洋戰爭中大型設備的地方,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們搭建了一個模仿太平洋島嶼登陸的戰場:一邊是椰樹,沙灘,和灘頭上美軍登陸艇,吉普車,榴彈炮和坦克等裝備,另一邊是叢林中的日軍陣地,工事,大炮和輕型坦克,場景做得相當逼真。當然,裝備都是真的。這裏室內還有美軍魚雷艇基地,航母機庫,和日軍潛艇甲板等仿真場景。這張照片上,是入口處放的原子彈外殼。這是當年原子彈轟炸日本時候的真貨,當時做了二三十個外殼,這是其中的一個,隻是有殼無蛋。





在太平洋戰爭博物館我還巧遇了館長Cavanaugh博士。那天我剛到,在尼米茨旅館問那裏的導遊去博物館怎麽走,一位50來歲穿導遊製服的大胡子先生出來說,正好他也去那裏,幹脆帶我到門口,我們邊走邊聊,後來我提起我在新英格蘭教書,他以為我是一周前在這裏參加一個研討會的曆史學者,講起他自己畢業於田納西大學曆史係,我暗暗驚訝:這小地方的導遊素質夠高的。後來我進陳列館,他辦別的事情去了。一小時後我去室外陳列區,帶我們這批遊客講解的導遊是個年輕人,這位老先生也在旁邊跟著,不時補充一些東西。我落在隊伍後麵,就跟他繼續聊,越聊我越吃驚:看到日本坦克的時候,我隨意提起一句日軍最輕型的坦克太脆弱,連重型卡車的攔腰撞擊也經受不起,他馬上說,是緬甸的戰例麽?他連鄧賢的報告文學都能說出名字,沒評論什麽,隻是好象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他告訴我這裏陳列的日軍坦克上兩處彈孔,是什麽口徑的穿甲彈打出來的。我想這位絕不可能是普通的導遊。參觀將近結束的時候,在野戰醫院陳列處,我們十幾位遊客坐著,他老先生來了個十分鍾的即興講演,主題是關於日本人質疑投擲原子彈的必要性和人道性,他顯然是鷹派觀點,跟我不謀而合,他在上麵講得慷慨激昂,我其實懷疑其他人是否聽得懂,不過我自己是聽得興高采烈,時不時在下麵接兩句。直到這時候我才知道,他就是館長Cavanaugh博士本人,今天湊巧來驗收培訓的新導遊,所以出來跟團,怪不得比我厲害,人家是專業研究太平洋戰爭的博士麽。大家交了個朋友。

2.2. 從聖安東尼奧到休斯敦

聖安東尼奧市本身,也是個非常好玩的地方。這裏有海洋世界主題公園,我還非常喜歡郊外Natural Bridge的岩洞和野生動物園。在這裏,你可以淘金淘寶石,也可以開車進野生動物園給動物喂食(食物是動物園準備的,經過允許的),因為這裏沒有猛獸,很安全,喂食的遊人一多,搞得這裏的動物刁鑽得很。你信不信,我還真的被鴕鳥咬了一口呢。當時是早晨,鴕鳥還沒吃早飯呢,胃口比較好,它把頭湊進來。我從手裏給它喂食,後來手裏沒吃的了,它一口咬在我右手食指上,不過我反應還挺快,把手往回抽,沒有咬實,所以沒有咬破,就是牙在我食指從指根到指尖上留下一條泥土的痕跡。我能感覺到,鴕鳥的牙是平的不是尖的,挺大挺鈍,象人的門牙,咬勁也不大,所以不會被咬破,等於是我的手指給鴕鳥當了一回牙線。

聖安東尼奧市中心的River Walk非常著名,很窄的一條小河,河道比周圍街道要低,沿河的石頭岸邊,排滿了各種風味餐館咖啡館的桌椅,密植花草綠樹,河裏有小船載著遊客倘佯。市中心還有一樣軍事曆史遺跡全美聞名,就是Alamo修道院。去年4月份有個好萊塢的大製作同名影片,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當初德克薩斯州屬於墨西哥,他們搞武裝鬥爭鬧獨立,1836年在這個廢棄的修道院,約2百名德州佬和美國誌願者憑險據守,被1千5百墨西哥政府軍包圍(墨軍總人數約5千,但是實際參與圍城戰的約1千5百人,更多的人在這小小修道院周圍也施展不開),堅守14天以後全軍覆沒。從此,Alamo就成了美國人尚武精神的代名詞,跟中國成語的“寧死不屈” 同義。大家記不記得電影“拯救大兵雷恩” 裏麵,湯姆-漢克斯演的上尉,在布置跟德軍反攻部隊最後決戰的時候,在橋邊劃了個範圍,說“這,就是我們的Alamo” 。在這裏,我不禁沉思,中國曆史上也絕不缺少這種事跡,宋末的崖山可能遠了一些,可是抗戰的四行倉庫、狼牙山呢?什麽時候也能象這裏一樣成為民族精神的聖地,成為千千萬萬國人自發的朝聖之地,就象西湖畔的嶽廟那樣?你別看美國人從小學到大學沒有“政治思想教育課” ,也不關心政治,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比中國成功得多。

Alamo再傳奇,再感人,說到底那還是一場敗仗。好萊塢的戰爭大片怎麽能以一場失敗告終呢?於是,電影Alamo結尾就添了一場複仇之戰,以“墨西哥壞蛋” 全軍覆沒,“圓滿完成英雄們未竟的事業” 而皆大歡喜。俗套歸俗套,這場聖傑辛科戰役,倒並非是好萊塢導演憑空瞎編出來安慰觀眾的,它不僅發生過,而且是決定德克薩斯命運的最後一戰。它發生在休斯敦郊外。

聖安東尼奧向東南方向開車3個小時,在美國第4大城市休斯敦的東郊海邊,建有聖傑辛科戰役紀念碑。在阿拉莫的小股孤軍被殲滅以後,德克薩斯獨立軍隊總司令休斯敦(這個城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帶領主力謹慎地後退,墨西哥獨裁者聖塔安納在追擊過程中分兵冒進,自己將阿拉莫之後的4千墨西哥主力分成三股,結果在這裏被休斯敦殺了一個回馬槍,不僅墨軍主力全麵崩潰,而且自己也當了俘虜,被迫簽署和約。這場聖傑辛科戰役,墨軍1千5百多人,德州獨立軍9百人,雙方打了18分鍾,德州佬隻陣亡9人,充其量是一次營級規模的小仗,用20年前歐洲拿破侖戰爭的標準來看,簡直微不足道。此仗規模雖小,影響卻不小,不但德克薩斯獲得獨立(不久後加入美國) ,而且導致日後的美國墨西哥戰爭,其結果,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亞曆桑那,猶他,內華達,加州6個州的全部,外加懷俄明,堪薩斯,科羅拉多,俄克拉荷馬的一部,今天整個美國西部南部的半壁江山四分之一的國土,當時都是墨西哥領土,此後全並入了美國。美國的邊界一下子從密西西比河,擴張到浩瀚的太平洋邊。有了兩洋為界的廣闊領土,美國才能上升為二十世紀的世界第一強國。從這個意義上,甚至說聖傑辛科戰役影響世界曆史進程,都不算過分。這麽少的兵力,這麽少的犧牲,換取如此廣闊的領土,這個損益比,也是世界曆史上不多見的。

聖傑辛科戰役紀念碑是休斯敦市郊外一處高大的埃及式方尖碑,頂上有一顆星。在紀念碑旁邊,停泊著德克薩斯號戰列艦。全美國一共有7艘退役戰列艦成為開放博物館供遊人參觀,我登上過所有7艘戰艦。在上一篇“美國軍事旅遊散記” 裏,我提到過5艦:密蘇裏,威斯康星,新澤西,馬薩諸塞,北卡羅萊納,後文將要提到阿拉巴馬。這6艘,都是二次大戰中最新最現代化,也是最後一批戰列艦。這艘德克薩斯號不同,它屬於一次大戰的“無畏戰列艦” 時代,如果你是內行看門道的軍艦愛好者,那麽你在這裏會注意到一些與其他戰列艦不同的細節。

這是德克薩斯號的側影全景照片。




軍艦的副炮很有意思,現代化的戰列艦的副炮都是單獨的炮塔,可是德克薩斯號的副炮,就在側舷甲板上,搭一個裝甲蓬子。這是從主甲板右舷蓬子裏拍的兩門副炮。




順便再提一句,在休斯敦還可以參觀約翰遜航天中心。NASA兩大航天中心,佛羅裏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中心管發射,這裏休斯敦的約翰遜航天中心管任務控製。“Houston, we got a problem” ,這是電影阿波羅13號的經典台詞。我這次也去參觀了這個航天中心。因為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過肯尼迪航天中心,這裏就不再費筆墨贅述。

(下節預告:戰列艦,航空母艦,和潛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