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軍事紀念地遊記續篇 (1)

(2007-07-26 13:51:09) 下一個
自從2004年1月份我寫出第一篇“美國軍事旅遊散記” 之後,不經不覺之間已經過去一年半時間了。人總是“學然後知不足” ,或者幹脆就說“貪心不足” 吧。總覺得有些地方想去的還沒去,有些想看的,還沒有看到。因此,年來又出門跑了不少地方。跟上一篇一樣,原則上我是僅限於寫現代軍事的紀念地和博物館,不涉及美國內戰和獨立戰爭。為了方便組織素材起見,本文中提及的18到20處軍事博物館,按照陸軍,海軍,空軍的大致順序,而不是地理位置的順序來編排。

1. 陸軍篇


1.1. 兵器愛好者的聖地阿伯丁


促使我寫續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馬裏蘭州阿伯丁的美國陸軍武器試驗場。說句實話,我自己既不是兵器專家,甚至算不上愛好者。我喜歡的是軍事理論和曆史,記得初中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喜歡“航空知識” “艦船知識” 之類兵器類讀物,我呢,就抱著大部頭的名將回憶錄嘲笑他們:“真正的軍事家研究怎麽運用兵器打仗,工程師才注意兵器的細節” ,那種自以為是的勁頭,今天想起來不禁啞然失笑。可是象阿伯丁這樣的兵器聖地,任何寫美國軍事博物館的文章,又怎能忽略?

阿伯丁說起來神秘,其實就在費城和巴爾的摩兩座大城市之間95號交通幹線下來不遠,開車很容易到達。那裏作為武器試驗場,當然是軍事禁區。他們的兵器博物館座落在禁區裏麵,進入的時候,要停車對守衛說明是去博物館,他們會給你一張通行證,不過這裏沒有象上一篇提到的進布雷格堡那樣搜查車輛的麻煩。博物館的建築並不大,僅僅兩個小展廳,主要展出輕型武器。比較有意思的,一個是一門原子小炮,還有是一挺槍管會彎轉的機槍。前者代號“大衛-克羅克特”( 阿拉莫的英雄) ,是60年代產生的一種相當變態的武器:它用一門127毫米無後座力炮,發射280毫米核炮彈。它的射程隻有2公裏,可是你想一顆1千噸級的原子彈殺傷半徑有多大?換句話說這是自殺武器,打炮的人自身也活不了。這讓我想起在珍珠港看到的同樣變態的武器:馬克45核魚雷,它也是殺傷半徑大於射程。什麽人能設計出這樣的武器,又是什麽樣的白癡決定列裝這種武器作標準裝備呢?



那挺槍管轉彎的機槍,卻讓人覺得人類的急智和創造性真是了不起。那是德國在戰爭末期專門為巷戰發明的玩意,因為槍管扭轉90度,槍手可以躲在牆角後麵不必暴露自己就射殺敵人,我小學時候就從解放軍報上麵讀到過關於這種發明,沒想到在這裏見到了。但我還是不明白,那子彈怎麽在槍管裏轉彎呢?不過這挺彎管機槍並不全,至少還缺了一個反射鏡,否則射手怎麽能看見轉彎角的敵人?




還有這挺二戰前的丹麥輕機槍的形狀,是不是很好玩?它能夠反坦克呢。




就連這個博物館的廁所也值得參觀:我去衛生間的時候發現,這裏的衛生間居然有特殊的塗裝,洗手台的鏡子上還煞有介事地告訴你,廁所的色彩塗裝是有講究的,那是德國非洲軍1942年的迷彩偽裝色。這是男廁所的照片。這個博物館的管理人員真的很有幽默感。




阿伯丁最精彩的地方是室外武器陳列,在廣場上停滿了7大排重型裝備,包括坦克,大炮,自行火炮,裝甲車等等,除了美軍各個時期的坦克大炮,這裏二戰德軍的各個型號坦克,比現在德國本土能看到的,還要全,它的來源除了當年戰場繳獲之外,很多是戰後從德國工廠裏搜羅,都被運到這裏研究借鑒。這是二戰時期德國的280毫米列車軌道炮,當年在安奇奧戰場大顯神通,德國代號利奧波德,美國人送綽號“安奇奧安妮” ,美軍繳獲以後送來這裏研究 。而另一邊停放的美軍280毫米原子加農炮,就明顯是仿製德國的大炮。




日本97式中型坦克,後麵還有一挺機槍。機槍向後,難道是設計來逃命時候用麽?




這是德國裝甲部隊早期的一型坦克,居然裝備兩挺機槍,沒有炮,真正的“雙槍老太婆” 啊。




這可了不起,這是德國人在虎式坦克底盤裝上128毫米反坦克炮做出來的自行反坦克火炮,叫作“獵虎” 。虎式坦克今天都已經不多見了,它的變形“虎王” 坦克,在美國隻在諾克斯堡可以看到,而“獵虎” 自行反坦克炮,美國隻有這裏有。(奇怪的是,美國境內沒有虎式坦克) 。另外,虎式坦克底盤上安裝380毫米超大口徑迫擊炮的自行火炮“突擊虎” ,這裏沒有,我查到全世界隻在德國Sinsheim的坦克博物館,和俄羅斯庫賓卡的坦克博物館,各有一輛而已。順便說一句,世界各個著名的二戰坦克博物館裏麵,數俄羅斯庫賓卡的網站最慷慨,提供的藏品照片最多了,而且他們的網站有英語。他們的德國坦克收藏品也比美國和德國豐富,象“鼠” 式坦克、600毫米口徑的突擊炮“Tor” ,都是全世界僅此一輛。我雖然沒去過俄羅斯,但神往已久。但是庫賓卡不象這裏,必須提前2-3周在莫斯科申請特別的通行證才能參觀。大多數朋友也隻能在網站上羨慕他們的收藏。




你別看法國人在二戰初期一敗塗地,他們製造出的大炮,硬是看起來威風凜凜:194毫米口徑的重炮,美國人從德國人手裏繳獲,德國人又是從法國人手中繳獲來。我就不明白,這麽長這麽粗的炮管裝在這麽小的車上,怎麽能不向前栽跟頭呢?



這枚大炸彈,是世界曆史上最大最重的航空炸彈,重4萬4千磅,二戰期間美軍研製來專門攻擊地下工事,一顆炸彈就能製造出地震效應,比英國專門造來鑽地攻擊德國V2火箭地庫的2萬2千磅“大滿貫” 炸彈(二戰投入實用的最大常規炸彈)更重一倍。





阿伯丁還有一件收藏珍品舉世無雙,絕對不可以錯過。這就是二戰期間美軍專門造來轟擊德國邊境防線工事的900毫米口徑迫擊炮“小戴維” ,這麽大的口徑,聞所未聞,是現代軍事史上口徑最大的大炮,要知道,日本“大和” 號戰列艦上的18英寸海軍主炮,也隻有460毫米而已。這門炮由阿伯丁研製,隻此一件,但是並不在武器廣場,而獨自停放在離博物館一個路口的草坪上。照片上炮口堵了一個橡膠輪胎,可能是防止蛇蟲之類爬進去,也可能是告訴遊客,它的口徑有多大。




阿伯丁的博物館也有他的問題:他們是軍隊科研單位,不是商業博物館,參觀和停車全部免費,也不考慮盈利,所以說明的工作很馬虎。武器廣場上的陳列,竟然全都沒有說明,就算你是精通兵器的專家級業餘愛好者,恐怕也分辨不出每一件陳列品的來曆,因為這裏除了坦克自行火炮,還有常規火炮,高炮,裝甲車呢,而且來自美德日意英法中等很多國家。象我這樣的兵器盲,就更看不出頭緒了。所幸在博物館的紀念品店,有陳列品說明CD出售,$10,我之所以能說出這些名堂,全賴這張CD。為了避免入寶山而空回,這$10是一定要花的。可氣的是,就連這張CD,也製作得馬虎之極,陳列位置圖是一張手寫的掃描地圖。邊角的陳列武器和室內的小武器都沒有說明,告訴你說“網站正在建設中” 。還有個別武器的說明和陳列位置錯位。另外,阿伯丁的保養大有問題,珍貴的重型陳列停放在室外,成年日曬雨淋,很多武器上的漆有意被刮掉,刷上了那麽一種保護色。在這方麵,他們不如俄羅斯的庫賓卡博物館,甚至不如我們的軍博。不過也有好消息,他們正在籌款建造棚子,把武器廣場變成室內,利於保養。幾年以後,可能情況會有改觀。這張照片就是著名的德國88毫米炮,大部份阿伯丁的德國武器,都被刮掉了原漆,就是這種很難看的顏色。



說實話,阿伯丁作為博物館的方麵,我要給它一個“不及格” 。可是盡管有種種不如人意之處,阿伯丁的內容實在是太強了:陸軍重武器收藏規模之大,質量之精,種類之全,恐怕可算舉世無雙,全世界範圍能與之比肩的,也許隻有俄羅斯的庫賓卡而已。一句話,那是兵器發燒友的天堂和聖地。我那次去的時候,帶足了相機記憶卡,可是沒有料到電池先用完了。所幸我還有CD。今後肯定會再去的。


(邊寫邊貼,下節預告:諾克斯堡巴頓裝甲兵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