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大道的幼年記憶

(2007-07-26 13:51:09) 下一個
樓下帖子貼的天津五大道最佳遊覽路線,居然發現這個路線跟小時候陪爸媽散步的路線非常接近,勾起了不少回憶和感慨。樓下帖的路線,基本上是在五大道的東頭轉,其實那個區域最舒服的時候,是傍晚,最好的地段,也不是在那裏,而是沿中間的睦南道或者大理道,從民園到昆明路這一段走走,很幽靜,那裏沒有公共汽車,據說就是為了避免嘈雜(嗯,唯一例外是小時候有一度26路汽車是沿著大理道開的,後來改道了)。

從小到大基本就沒離開過這個區域:76年地震的時候,我剛記事不久,住在馬場道,家裏臨建棚就搭在旁邊22中操場上,還記得餘震來的時候,看著旁邊一棟大樓的斷壁在那裏搖晃。幼兒園在重慶道民園體育場旁邊的長沙路上。小學在五大道西頭的昆明路,家在一街之隔的大理道。後來搬家到睦南道東頭,初中在五大道區域最東麵邊界的20中學,高中在馬場道上的新華中學。老爸上班在大理道。

上中學直到大學的時候,爸媽喜歡吃完晚飯在傍晚散步,帶著我也天天跟著他們散步,一走就是兩個小時,十年幾乎天天如此。現在想起來也奇怪,我從來寫作業竟會沒有因為散步而耽誤過。他們談單位裏的事情,要麽就跟我嘮叨“好好學習,考個好名次”,我呢,就自己背書,想自己的事情,要麽就聽他們嘮叨,左耳進右耳出。不過父母嘮叨時間長了,潛移默化也有不小作用。最起碼我後來的人生道路,還真跟他們規劃的差不離: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研究生,出國讀博士,當教授。

五大道這裏最好的是幽靜,而且周圍學校是真好,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天津排名前幾位的學校,上學走路從未超過12分鍾,小學和高中,更是隻需要走一個路口。很可以自豪的是,這些學校,除了幼兒園和小學,都是我憑分數考進去的,一次後門沒走,家裏一分錢沒花(well,我們那個時候,也沒有交錢自費借讀這一說啊)。

直到大學三年級搬離這個區域,現在回過頭來看,才覺得自己實在是非常非常幸福的,尤其是父母創造了這麽好的條件。進那樣的幼兒園和小學,不容易啊。80年代後期,生活還很拮據的時候,就擠出錢來給我請家教,而且不是補課,是別人看來超前的托福,英語口語和高數。結果,我中學6年有8個半學期從未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周末,也從來都是頂尖的學生。上學以後,父母散步時一天到晚對我說“要做人上人”,還拿一中校長韋力先生的話提醒我“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這才有後來自己也知道要上進,要努力。小時候總覺得父母怪煩的,可是一個人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常常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已打上了人生的烙印。老爸老媽分別是5、60年代上海“三校”其中之二的學生(複旦,同濟,交大,這三個學校在外地的校友會常常是在一起的,一般合稱三校校友會。當時天津的校友會會長是副市長李嵐清)。父母層次如此,自然對子女企望殷殷,希望兒子比自己要強,要有出息。拿現在話來說,他們給我從小灌輸的那些觀念,都是中國傳統的讀書取仕加上西方個人奮鬥的路子,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人上人”之類,跟老爸那個“軍人高幹老黨員”的身份,實在顯得不怎麽協調。其實他們的觀念,也不是受共產黨教育出來的,而是秉承中國傳統儒家的價值觀念,再有少許西化的東西,比如說愛出風頭,個人奮鬥,可能跟他們老上海的背景有關係吧。同時,還教會我一件事情:人在單位裏學校裏的表現,跟在家裏對自己人的表現,實實在在是兩碼事情。他們那一輩老上海人麽,“對外” 和“對內” ,是一定要“拎得清” 的。這個教訓,一輩子受用無窮。

人總要在長大以後,才能真的體會到父母的苦心,為自己所做的有多少,所付出的又有多少。現在想起來,比較欣慰的是,我小時候並不怎麽叛逆,起碼能讓父母省一點心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yaohua 回複 悄悄話 顧劍,你是我崇拜的旅行家,但我不是很喜歡旅遊,隻是很喜歡你的遊記。你的遊記曾經幫助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成功旅遊,非常感謝。今天偶爾發現我們是老鄉(當然都不是祖籍地)兼鄰居。我家從50年代初住在馬場道230號(昆明路和西康路之間,靠近西康路)。但是我隻幼兒園是在昆明路上的燕達上的。其餘小學在實驗,中學在16中(現在叫耀華),離家都很遠。03年的時候,我曾經回去看了一下故居,已是麵目全非。當年一模一樣的兩座洋樓(意大利設計),隻有市委買下的那座還基本保持了原樣。
顧劍 回複 悄悄話 噢,剛想起來,其實小學還不是我最早的早教,我上小學之前就會1百多個英文單詞,那是70年代,什麽orange, apple之類的。不過不是我爸媽教的,是暑假在姑父姑媽家學的,他們是武漢大學的教授。我自己完全不記得了,隻是聽我爸媽這麽說過。
然並卵,我後來上了小學,那些單詞全忘了:-)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又是重新學的。
顧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28' 的評論 : 我有點特殊,因為爸媽都是60年代大學畢業的,一個同濟一個複旦,而且後來都在研究所工作,一個是軍隊的一個是地方的,所以小學的時候我媽媽會在家教我數學。後來初中到高中,是我媽媽研究所的幾個同事一起,商量著給我們4,5個孩子(差不多年齡,父母都是同事)周末請家教,辦了個班,額外學英語。
lu28 回複 悄悄話 80年代後期就請家教,比較少見的,應該是我都木有聽說過哈。我感覺自己那個時候就是做做學校教材後頭的練習題,顆外輔導書都沒有。還好,最後也算混進革命隊伍,大學時候同宿舍的室友,基本上是南開,耀華,新華,還有什麽塘沽一中之類畢業的。
yeg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你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時候,你父母有輔導你讀書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