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背圖》歸序全解 (第25象) (圖)

(2007-10-12 17:40:44) 下一個

第二十五象 戊子(艮下巽上 漸)元朝國運


讖曰

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斡離河水
燕巢捕「麥戈」


頌曰

鼎足爭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
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


金聖歎:「此象主元太祖稱帝斡難河,太祖名鐵木真,元代凡十主。斧鐵也,柄木也,斧柄十段即隱十主之意。」

一、眾解精華

1. 解讖

【北帝南臣】:蒙古忽必烈在北方稱帝,建立元朝,南方漢人稱臣。

【一兀自立】:「一兀」為「元」,指忽必烈改蒙古為元,建立元朝。

【斡離河水 燕巢捕「麥戈」】(陳曦試解)

「麥戈」:這個古字已失傳,故從句意破解。本句似指離開了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 ——會盟建國之後,就開始了四外的劫掠擴張,象捕燕巢一樣。

「斡離河」:斡:音握,指斡難河,1206年,斡難河源頭舉行庫裏台選汗大會,鐵木真被推選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本句並非對「斡難河」的名稱預言有失誤,而是刻意做些微改動以掩飾天機。正如第5象用「金環」喻指(楊)玉環。唯恐天機盡泄,讓當世人看破,這是預言之道。

「燕巢捕」:似喻蒙元攻滅他國,象捕燕巢一樣容易,戰術也是象捕燕巢一樣合圍攻伐。捕、端燕巢至少要從兩邊下手,成吉思汗確立的「大迂回」戰術,就是先不直接正麵作戰,而是通過遠距離快速包抄迂回,分進合擊來擊垮對手。

2. 解頌

【鼎足爭雄事本奇】

「鼎足爭雄」:蒙古、西夏、金國三國,如鼎的三足,鼎力「爭雄」。

「事本奇」:局勢出乎意料。弱小蒙古崛起,後來居上堪稱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指三國爭雄很快見了分曉,蒙古迅速滅了夏和金國。

「一狼」:指蒙古。「二鼠」指西夏、金。「須臾」:很快。

【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

雖然北國蒙古軍事強大,但是忽必烈建元朝後,隻能傳十帝。

「鎖鑰」:軍事要塞。此為借代用法,指元的軍事力量。「五五」:十。

二、文征解卦

卦為「漸」,下為艮,指山;上為巽,指風。

本卦為「草木漸茂之象,積小成多之意」,大象為「山上種有草木,逐漸生長,比喻循序漸進」,正合本象。

「草木漸茂之象」:喻指蒙古這個草原國家,漸入繁盛,欲「把天下都變成蒙古人的牧場」,四處擴張,版圖空前絕後。

蒙元的攻城滅國,也是有規劃的「循序漸進」。

三、陳曦解圖

本圖四層含義,前兩層意已基本由金聖歎解出。

其一:斧頭為「鐵」,柄為「木」,斧頭背很特別,兵器、工具中的斧頭背沒有圖中這麽平整的——形似鐵砧,「砧」、「真」同音,故這裏喻建立大蒙古國的「鐵木真」,他的孫子忽必烈建元後諡他為元太祖。

其二:柄為10節,喻忽必烈建元朝後,傳10帝。

其三:以「斧」預示,而不用別的兵器,是借成語「伐性之斧」,喻蒙元征伐屠殺,滅絕人性。「伐性之斧」出自《呂氏春秋.本性》,意指砍絕人性的斧頭。

這把斧的「鐵頭」,代表著蒙古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五位大汗。忽必烈滅南宋時,蒙元已經至少滅亡、征服了66個國家。他們破城之後常常是除了要掠走的年輕女子外,殺得一人不留,盡掠錢糧,有的民族被滅絕。蒙元的擴張屠殺了約2億人,其中殺「中國」人7000萬。元朝實行「四等人」製度[1],還保留奴隸製度[2],堪稱「伐性之斧」。

其四:為何以10節斧柄,比喻忽必烈以後的皇帝?因為忽必烈以後的元朝皇帝,和「斧的鐵頭」不一樣,他們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很少征伐外國。

忽必烈是從蒙古大汗到中國皇帝的轉折。忽必烈推行漢法,導致了後來蒙古四大汗國與他實質上的分裂。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元」,是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盡管元朝在一些形式上抵禦漢化,但實質上,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麵,被漢化是不可抗拒的。

四、征服者被文化「征服」

《推背圖》本象把蒙元喻為「狼」。自鐵木真建國開始,大蒙古國就成了一部戰爭機器。這個奴隸製的草原國家物產有限,戰爭不斷。鐵木真清楚地看到:如果不侵掠別國,又會陷入無休止的部落爭戰,於是開始了四外擴張。鐵木真一生征滅了40個國家,使大蒙古國的疆域擴張到約3000萬平方公裏,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印度洋的波斯灣。元朝時進一步擴大,雖然四大汗國各自為政,但形式上,依然尊大元皇帝為「共主」。

蒙元「狼」的戰爭是徹底的反人性。成吉思汗發起的「征服運動」,屠殺了各國共2億人,無數的城市變成了無人區,對東西方先進的文明都是空前絕後的災難,它所帶來的文明的傳播和民族的融合都是被動的副產品。前蘇聯稱成吉思汗使他們的科技倒退了一百年,巴格達人稱他們的祖先差點被滅種……南宋幾位名將頑強的抵抗,牽製蒙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西方。也正是漢文化影響了忽必烈,使他的濫殺和屠城有所收斂。即使這樣,元朝也是中國曆史上災難最深重的時期,7000萬「中國」人死在了蒙元的「鐵斧頭」之下,元朝統治期間的壓迫是曆史上最深重的,農民起義也就最頻繁,使元朝建國98年就滅亡了。

「征服運動」的祖宗成吉思汗,被當今紅朝冠以「一代天驕」的美名大加歌頌,對他反人性的暴虐諱莫如深——這是借古讚今的手段——紅朝在和平時期的各種運動,造成了8000萬人的非正常死亡。

當然,排斥蒙元,甚至認為蒙古帝國和中國無關之說,似也極端。畢竟蒙古曾是金的屬地,宋、夏、金、遼、大理、吐蕃都是中華民族在那個曆史時期演變的產物,蒙古也不例外——別忘了,割掉蒙古是一個曆史的錯誤,如果不是那個錯誤,恐怕很少有人會排斥蒙元了。任何掩飾曆史真相的做法,都不是在研討曆史,而是在「講政治」。

正視曆史,正視這段古代中國曾經淪為亡國奴的曆史,不難發現: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於她悠久深邃的文化——我們祖先博大的胸懷和先進的文明同化了蒙古,使這個古老的民族第一次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使大元也溶入了中華曆史文化之中。

回過頭來,再看看《推背圖》這一象,在中國的曆史上給予鐵木真的大蒙古國一個「狼」的預示,給蒙元一個「伐性之斧」的比喻,給元太祖鐵木真一個斧頭的畫謎,給元朝繼任者10段圓木的象征,都是恰如其分、毫厘不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四等人製度:將人分為4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西北的外族人)第二等,漢人(漢、遼、女真人)第三等,南人(南宋各族人)第四等。在各方麵歧視漢人、南人,甚至長期禁止他們有兵器,20家合用一把菜刀。蒙人殺死漢人,隻被罰杖刑、充軍而已。

[2] 元朝承襲了大蒙古國的奴隸製度,約有1000萬奴隸,占全國人口的1/6,主要是劫掠來的。主人可以買賣奴隸,殺死無罪的奴婢,隻罰87仗(私宰牛馬者仗100),奴隸控告主人要被官府處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