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象 丁亥(兌下巽上 中孚)南宋滅亡
讖曰
山厓海邊
不帝亦仙
二九四八
於萬斯年
頌曰
十一卜人小月終
回天無力道俱窮
幹戈四起疑無路
指點洪濤巨浪中
金聖歎:「此象主帝昺遷山,元令張弘範來攻,宋將張世傑兵潰,陸秀夫負帝赴海:宋室以亡。」
一、 本象背景
南宋末年選擇了聯合蒙古,剿滅金國的戰略,結果重複了當年北宋聯金滅遼,隨後被金所滅的命運。
前一象已經說到1276年臨安被元軍攻陷,謝太後攜幼主恭帝趙隰(音:習)投降,皇室被掠去——重演了「靖康恥」的一幕。
好在恭帝的哥哥,9歲的趙昰(音:是),和恭帝的弟弟,5歲的趙昺(音:丙)被人提前帶出臨安。1276年五月,陸秀夫、張世傑等在福州立趙昰為帝,組建了南宋小朝廷。1278年趙昰落海,嚇病而死,諡為端宗。趙昺即位,退守厓山,以張世傑、陸秀夫為左右相,陸秀夫整頓內務,張世傑帶兵抗元,以20萬軍民建立了基地……
二、眾解精華
1. 解讖
【山厓海邊】:「山厓」:倒讀破解,指當時的厓山,「厓」:同崖。
厓山,南宋的地名,在今廣東新會縣南近海一個大島南端,西與湯瓶山夾銀洲湖對峙如門,今稱崖門。
【不帝亦仙】:指厓山海戰南宋全軍覆沒,帝不為帝,仙逝歸天了。
厓山海戰,元將張弘範率軍2萬兵抵厓山,南宋率20萬軍民決戰。張世傑錯誤的戰術導致全軍覆滅,陸秀夫背著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張世傑突圍後遇颶風而死,宋朝滅亡。
宋丞相文天祥在此戰前,兵敗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擒,被押到厓山。他在船上目睹了這次海戰,曾作詩悼念。
【二九四八】「二九」:指北宋九帝,南宋九主。
「四八」:40乘8為320,指宋朝國運曆經320年(960~1279年)。
【於萬斯年】:「斯」,此,在這裏。萬年:萬古,死了。
2. 解頌
【十一卜人小月終】:「十一卜人小月」為繁體「趙」,喻趙宋王朝終結。
【回天無力道俱窮】:再如何努力也無力回天了,特別是厓山海戰南宋的戰術,自陷絕路。
【幹戈四起疑無路】:指厓山海戰,宋軍民被圍,腹背受敵,出海口都被元軍封死。
「疑無路」:宋軍船陣大敗後,張世傑派人駕輕舟去救幼主。時近黃昏,風雨大作,陸秀夫怕奸細賣主邀功,也懷疑無路突圍,隧拒絕。
【指點洪濤巨浪中】:宰相陸秀夫背負著九歲的皇帝投海。
「指點」:陸秀夫為幼主指路:當為國死,不可再受他人淩辱。說罷,先催妻跳海,再以素白的綢帶將趙昺緊束在背,蹈海殉國。
楊太妃等大批軍民相繼投海,據《宋史》:厓山海戰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出海麵。悲壯至極!
3. 解圖
圖中,喻厓山海戰的結局。
海上一木,喻「宋」字。「宋」字的寶蓋兒頭「宀」,該部首有天穹如蓋的意思,和圖中的天相應。喻宋室亡沒於海上。
圖中的太陽,按地圖方位,是偏向西,故喻黃昏時分——正是陸秀夫負趙昺投海的時間。同時,幼主趙昺的「昺」字,古同炳,是光明之意。日落海中,喻趙昺投海。
三、文征解卦
卦為「中孚」,下為兌,指澤;上為巽,指風。
本卦的本意「風吹在澤水上」,正是本象預言的厓山海戰,海上風雲突變,風雨大作,最後張世傑突圍了,也死於海上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