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ibelius 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

(2007-12-14 20:06:13) 下一個

這是我來美之後在Carnegie Hall聽得第一場音樂會,坐在很前的位子,一直仰視著舞台。那一次也是這首協奏曲的首聽,小提琴手好像是Hilary Hahn,當時還不認識她, 至於哪個樂團演奏的也忘了,但是在那天以後的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裏,我每天晚上都把這首協奏曲聽一遍,算是補償。來美後的頭三年時間裏,我沒有買過一張CD。而這場音樂會讓我重拾心情,煩躁的心又開始平靜下來。其實,人有時不要硬挺,不要擯棄一切,隻求當時的目標,完全可以給自己一些養分。唉,回頭說話總不腰疼。

第二天,我的同事就給我了一張Joshua Bell演奏此曲的CD Copy。我又買了一張Jascha Heifetz演奏的CD。據說,1987年,林昭亮錄製的此曲才是最完美的闡釋之一。當然,我這個偽票友也顧不得這麽多了。對我來說,最理想的聽此曲的環境是:窗外飄著大雪,這時,手握一杯熱茶,坐下來,翹著腿,聽吧。

對音樂的體驗是個人的,難以言傳beyond description, 任何語言也道不清當事人的真實感受,所以大家就放開自己,聽吧。我從來不看樂評。Sibelius曾說:你看有誰給評論家塑碑立傳的?以此來反擊那些GP樂評對他的攻擊。

Erik Tawaststjerna為Sibelius寫的傳記中描述了他對自然的熱愛:

西貝柳絲對自然界和四季變幻有著敏銳的觀察和反應:他會拿著望遠鏡追蹤大雁掠過結冰的湖麵,仔細聆聽白鶴的嘶鳴,還能聽見麻鷸的鳴叫聲回響他家附近的沼澤地上。他把春天的花瓣,秋天的氣息和色彩都放在他的記憶裏。

對他的死也有傳奇般的描述:

他走在清晨散步回來的路上,一下顯得很興奮,告訴他的妻子Aino他看見了一群白鶴飛近,快看,他們飛來了,我的青春鳥。突然,一隻白鶴離開了群對,在他家上麵盤旋了一周,然後飛走了。兩天以後,他去世了。那是1957920號,享年91歲。

一下是Hilary Hahn 演奏實況。從You Tube上搬來的lin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OlI0RLQJ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2tklQp2Cr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bsRTf1Eq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XYXUd_N2Y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