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雨春秋

Just a place to 癡語夢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海話 : 嘎姘頭(2)

(2014-11-21 19:25:52) 下一個

【接上篇】

由於過去上海屬於被強迫而為的通商口岸之一,國人沒有自主權,洋人就多。洋人多了,就有被洋人收買的中國人,亦稱“買辦”並經簡單快速的英語培訓,很快出道,替洋人跟國人打交道做生意。

因為買辦們大多不像現在,經外交學院或其它什麽外國語學院的正規教育,認真從口形舌位等基礎發音學起,同時還要讀煞士比雅什麽的以提高文化素養,所以這個英語從買辦們嘴裏一出,那就是洋為中用,或推陳出新,成了那類半洋不中的,就如前次我說的,“膩頭作”或“膩頭屎作” 等等。上海人齪刻呀,就將半洋不中洋為中用且推陳出新、膩頭作或膩頭屎作等等類似語言,叫作“洋涇浜英語”。

洋涇浜,估計就是買辦們聚集的地方。就像勤勞的阿米哥們,每逢周末就專門聚集在一個特定的地方,等待召見好再賺些碎銀養家糊口。但買辦們除了聚集這一點和阿米哥們相似,其它全然沒有類似之處;最重要的區別,就是買辦們有被叫做“寫字樓” 的兩層木屋可以進去坐坐喝喝茶,還有寫字台可以用來買辦地幹活。

說到“寫字樓,”我又要離題一句了。

寫字樓,就是現在說的辦公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買辦們多在洋涇浜的碼頭邊進貨出貨地忙著,也要寫單子畫押什麽的。這樣一來,就得有個地方寫字及文押存檔什麽的。所以洋大人通常就在碼頭邊用木料蓋兩層高的屋子,供買辦們寫字畫押。兩層樓,不能再高了。高於兩層的話,用料、結構、及施工的要求和花費就不同了。所以曆史學家們考證一個地方的生產力發展程度,就有一個考察當地的屋子建得有多高的辦法,借以推測當時的生產力;用這個辦法,一般就此都能估摸得八九不離十。

所以這個“寫字樓”隻有兩層高,省料也實惠。當有人上碼頭來找王姓買辦,而此時王買辦恰好在兩層樓裏簽字畫押,工人們就手指那兩層木屋,對來人說:喏,王西商勒勒迭格寫字樓裏廂。

王西商,就是“王先生”的上海話發音。整句話的意思: 王先生就在那個寫字樓裏頭。

當然,王西商屋裏的那口子找來了,工人們也是一指:喏,王西商勒勒迭格寫字樓裏廂。就這樣,寫字樓,通過工人及王買辦張買辦陳買辦等等買辦們的內人們,流傳開了。寫字樓,這個詞,也充滿了殖民色彩。

我最早讀到“寫字樓”一詞,是小時候看到的《舊上海的故事》裏頭提到的。當然也是講到資本家的時候提到的。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麽現在由其它地方去上海工作的年輕人,把現代化高聳入雲的辦公樓,愣是呼作“寫字樓?”

好啦,廢話少說言歸正傳。

嘎姘頭,首先就和“膩頭作”一樣,有其洋涇浜英語出典。但就其形象因素,卻是描述了婚外戀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姘頭的產生由來。換句話講,姘頭, 屬於男女婚外戀經過嘎姘頭過程之後的結果。姘頭,沒有個“嘎”的過程,是不成其為姘頭的。所以說一個“嘎(軋)”字,巧妙亦形象地說明了姘頭的由來。

嘎姘頭,有其洋涇浜英語出典,是因為“姘頭”,是個洋涇浜英語;下麵我會揭曉。但揭曉之前,要說說嘎姘頭的這個“嘎”字的由來或其行為及形象因素出典。

把姘頭的產生過程用“嘎” 或“軋”字來描述,就是把男女婚外情的發展過程說成“嘎姘頭,” 這個用語在上海,基本出自工人群眾之口。但其行為根本出典,據我初步考證,緣由煉鋼廠附設的軋(嘎)鋼廠。

致此,看官難免會問,明初你究竟有什麽理由,認為嘎姘頭的這個“嘎”字的由來,和軋鋼廠分不開呢?

由此,且聽我慢慢道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