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雨春秋

Just a place to 癡語夢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無聊誌異 :殷汝耕 列傳 (上)

(2010-05-02 13:48:28) 下一個

殷汝耕,偽“華北自治政府政務長;” 我的《渾沌開竅 列傳》所引起有關三槍二槍拍案驚奇中的最後一位。之所以把他放在“列傳”最後,是因為前倆人均為鄉間潑皮外功精湛,比如都使得一手好槍,玩命;但殷,此人內斂、會陰功,又是同盟會老革命黨人。所以把他放在最後,壓軸。

要說殷如何與劉魁勝及高鐵杆兒搭夥,三人又一起成了黨國三大傑出青年,還是因了痞子章牽線搭橋。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他們都自認為是同一“圈子”裏被豢養的,都演過電影,是藝人。

殷等一類“圈子”裏的藝人,在毛先帝奪取政權之前都是受苦人。除了給地主老財唱堂會,還要沒日沒夜地陪喝陪吃陪睡,開展“三陪”活動。先帝建元三年鎮壓反革命,查獲地主老財變天帳上記載的“三陪堂會,”指的就是支付藝人們大搞“三陪”活動的開銷。其中花銷最大的是“包養”費。包養,是地主老財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出錢把藝人們包養起來,然後像體育場競賽一樣,拚命撒錢競相攀比看誰包養的藝人最“紅。”紅,在這裏的意思就是出名了,不是說唱堂會的被有錢人都包養成了共黨或紅軍。如果哪個老財在城裏有勢力,就會在報上或請作家替藝人們揚名。成功了,老財就會說某某或某某某是被自己“捧紅的。”其實,最精道的老財是鼓動其它中財和小財們相互競爭花錢去“捧。”等藝人被“捧紅”了,老財出手,從中財和小財們手中“橫刀奪愛。”比如天津衛的公俐,“紅”了半遍天之後就被南霸天在南洋的侄孫、一個“巨商”後代以“歪愛富”的名義包養,就是個典型。因為那些地主老財都是胸無斤倆吃喝玩樂的,所以“紅”或“藝人”這些個用詞,就代表了那個時代老財們的封建意識和低級的人生觀。

地主老財有錢人盡管在人前,都稱唱堂會的為藝人,背地裏卻貶之為下九流的江湖藝人或戲子。由於時代局限,藝人們唱堂會都是為老財們服務。沒有地主老財的資助堂會是唱不下去的,生活也會沒著落。所以藝人靠著地主老財們大多會淪落。有時候藝人們為了巴結更有錢勢的,往往會出賣豢養他(她)們的老財。藝人們這種貪圖錢財和享樂的特點,就是我上麵講的精道老財“橫刀奪愛”的用武之處,大家相得益彰。盡管自古無商不奸或無奸不商,經商有錢的人還是自高自大地將自己認作“上流”或“上層”社會的貴族,將藝人們看作“底層”社會一群無情無義的戲子(明初看,一個是半斤另一個是八倆)。藝人們如能潔身自好,可真是出汙泥而不染。當然,所謂“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則都是那個時代有錢人對藝人們的說法。總之,戲子藝人這些個稱呼,就和無情無義連在一起了。

後來毛先帝奪得政權,搞人人平等。但人們頭腦中對藝人的看法一時還難以清除,毛先帝就想方結合藝人的職業特點,把藝人這個稱呼改為演員或表演藝術家。為人民服務有成就享有盛譽的,也就是封建時代謂之“紅”了的,就叫人民藝術家。進而又把這個表演藝術領域稱之為“藝術界”或“文藝界。”這樣,才逐漸提高了“藝人”的社會地位。總之,毛先帝想盡一切辦法使人們不再把演員們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連在一起。

但不知咋的,自毛先帝駕崩,一切又倒過來了。很多中青年演員們爭先恐後地把自己又稱之為“藝人,”把文藝界或藝術界叫做“演藝圈,”簡稱“圈子。”然後再相互將對方和自己呼作“圈內的”或“圈子裏的。”這樣一來,想讓人不把這些“圈子裏的”和過去時代的戲子或藝人連在一起也難呢。但也有人把“圈子裏的”和牧民的畜牧業聯想在一起。他們認為隻有草原上被圈在圈子裏麵一起吃草的動物們,才會相互將對方認作是圈子裏的。這就使我分外覺得毛先帝眼光長,四十多年前就預見他們今後不注意思想改造,會把他們自己比作“圈子裏的。”所以他老人家當時就號召“藝人”們,當時叫藝術家,到廣闊的牧場草原去接受貧下中牧的再教育。如果這些“藝人”們能聽先帝的話,那他們一定會珍惜那來自不易的文藝界和表演藝術家的稱號,而不是將自己呼之為“藝人”即潛在的戲子或“圈子裏”的牛羊豬狗。

好,言歸正傳。為什麽殷汝耕中了兩槍才登門閻羅殿?

殷汝耕 列傳 (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