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何讀自己不怎麽喜歡的書

(2019-07-05 19:01:02) 下一個

朋友Jennifer Zhao在微信群裏分享如何閱讀自己不怎麽喜歡的書,我整理一下收藏。(括弧裏的藍字是我的分享)

看書是好,但有些書實在不好看,不過對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文化參考(cultural reference),對寫作、談話都有好處的。今天談談關於如何分析、理解書,包括不喜歡的書。

首先需要強調,我們並不是要強迫孩子讀這些書,我們提供的書單隻是建議,勸解不成功就再等一等。(我看書速度也慢,多數時是孩子們推薦書給我。我目前推薦給他們成功的書隻有兩三本,都是孩子們自己需要、詢問時推薦的。)

不管中國還是美國,學校都安排必讀的課文或閱讀書目。學校選擇教材讀物時,一般會考慮以下的原因:
1、詞匯和語言用法 
2、曆史背景
3、作者的價值觀和理念 
4、社會傳統
5、學生的興趣和體會

每個人的興趣都不一樣,通常大家會選擇情節跌宕、言語幽默,主人公的愛好、性格、觀點與自己相似的書來讀。如果學校教材讀物滿足學生的喜好,那是最好的。但如果是學生不喜歡的、甚至是讓學生生厭或覺得枯燥的話題,讀這樣的書是否有價值?有意義?有收獲?(我家女兒對學校的閱讀教材意見多多,讀《傲慢與偏見》時,抱怨看得頭痛。)

還是先說說為什麽要學習吧。
學校必修課包括數學、曆史、化學、物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等等,這些課,不一定全部用在以後的專業上,但目前的教育係統認為學生應該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就算職業上用不到,作為一個現代人,也需要有這些基礎。當然,這也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嚐試機會,萬一有孩子喜歡,以後可以繼續深造。

讀書也是一樣的。有些經典書,有極大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甚至影響過曆史事件,也繼續影響著世界的運行和理念。所以學校拿它們當教材,由老師引領學生一起閱讀、分析、理解。盡管這些書不一定很“好看”,但希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到一些知識和理念: 

1、學習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技巧,以及詞匯、語言的應用。
2、加強對曆史時代的感受、看法、和經驗。
3、了解、理解不同的世界觀和理念,或肯定、或否定,盡量求同存異,逐步建立自己的獨立思維模式。
4、學習基本的文化傳統認知,熟悉習語、俚語的使用,恰當運用引語,有助於在社會交流上與別人產生共鳴。
5、體驗主人公的感受和對待問題的思考、處理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維方法,建全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不斷挑戰自己的價值評估體係。

看經典、讀名著,一般會有以上說的好處。當然,時代發展了,世界變化了,過去的經典名著可能也會被重新認知。不過對還在學習和成長的孩子們來說,還是應該先從學校定義的”經典書”下手,逐步建立、發展、完善出自己評估、喜好,再找更多的好書來讀。
(學區曾經有人推薦新書《The Little Bee》,結果被學校給否決了,女兒作為先鋒閱讀學生,在英文老師的鼓勵下給學校寫了這本書的閱讀感受,極力爭取,最終進了選讀材料。不過,我並不喜歡《The Little Bee》,結局太晦暗,看不到一點兒亮色。)

當然讀興趣書(read for fun)也不可缺少,比如漫畫、曆險記等等。這個好比吃飯,經典書可以算是正餐,興趣書就是甜點,尤其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時間寶貴,需要合理高效地運用。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呢?用哪些方法幫助我們理解難度高的書?怎麽分析書?

1)了解一下書的背景。推薦book review,可以看GoodReads.com 或 Common sense media,看看別人為什麽覺得這本書重要。
2)了解作者。Google 或 Wikipedia 看看書的作者的生涯,特別是作者的價值觀和人生經曆,以及作者想要在書裏表示什麽理念。
3)按計劃讀。為自己設計好每天的讀量,一個章節,或多少頁數。也可以按時間計劃,每天讀15~30分鍾,甚至可以固定好特別的時間段,把讀書當作習慣、作業,努力遵守計劃。
4)做讀書筆記。寫下來生字,讀完了再查生詞的意思和用法,利用機會增加詞匯。
5)讀書小結。每天讀完,簡短總結一下閱讀內容的大概--發生的事件、書中人物的感受和行為...... 幾句話就好。然後寫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哪些地方精彩、悲傷、或讓人迷惑?
6)讀書完成以後做個小小慶祝。根據自己的喜好,看電影、冰淇淩等等。
7)有些人喜歡用顏色圖表記錄閱讀進程。


8)讀完以後,參考一些書的分析文章。Spark notes,Cliff Notes,YouTube 都有分析文字和視頻,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也很棒。這些資源最好是讀完了以後再用,以免影響自己對書的體會。
9)如果需要,回去讀第二遍,第三遍,或挑選特別的段落重新體會。尤其要是有生字的情況下,多讀兩、三次會更深地了解書的意義。
10)跟別人討論書。可以跟同學、朋友、老師、家長交流書裏的內容,探討故事的意義,很可能會發現新的理解。(我讀了很多女兒推薦的學校閱讀材料,很多都很不錯,的確開闊眼界。)
11)寫關於書的文章。這個比較難,但可能是最有價值的。選擇題目,針對所讀的書寫篇分析文章,這是美國高中英文課必須做的。如果覺得太難,可以選擇寫書評(book review),告訴讀者為什麽推薦或不推薦這本書。

再次提醒,使用這些方法的前提條件是孩子自己有欲望要讀,可又一時苦於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才能比較容易地堅持讀完自己不怎麽喜歡的書。如果孩子非常不願意去讀,則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成熟程度從培養興趣、講道理開始了。

一般小學生是從興趣出發,先培養閱讀習慣。喜歡某一類的書可以,隻讀《Harry Potter》也OK,鼓勵孩子和同學朋友交流,相互推薦不同的書,鑒於同伴壓力,似乎比父母推薦好使。《養兒育女:讀書!讀書!讀書!

還有就是在家裏擺放很多不同種的書。研究分析過,家裏擁有超過500本書的家庭,孩子學位和工資是有超過平均的水平的。500本存書的建議來自長期調查結果,調查者發現家裏書的作用可以替代父母的文化水平和收入的影響。比如,貧困家庭要是有500本書,與家長是大學畢業生的家庭一樣,對孩子升學有著同樣的效果。家裏買書也是一種價值觀,家長把時間、金錢放在讀書上,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如果經濟條件困難,也可以買2手書,或接受一些募捐。
(孩子小的時候,營造一個書香環境,應該有助於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大了以後,尤其是上了高中,讀書已經成為習慣,這個就沒有那麽關鍵了,還是到圖書館借書更合算,不但省錢,而且選擇範圍更廣,家裏也容易整理。過去女兒吵著要買書,現在也漸漸淡漠了,基本上都從圖書館借。兒子從小就沒有主動買過什麽書,他比較簡單,天生自足。我前幾年讀了《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以後,整理了自己的書架,最後真正想留的不過五、六本而以。)

家有藏書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多讀書、多想考、多交流,以身作則來帶動孩子們一起讀書學習!

朋友趙閾,Jennifer Zhao,是專業教育谘詢師,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關於私立學校申請、中學課程考試安排,以及大學申請的材料準備、注意事項,請與她微信聯絡:ecalpon1
她的網頁:
http://www.collegecoachjenn.com/

更多有關大學申請的信息......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觀帖!:) :)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