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推薦:《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by Yuval Noah Harari

(2019-07-10 20:17:00) 下一個

幾年前讀《人類簡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當時還沒有開始寫讀書報告,隻在書單裏做了個簡單的推薦:《書單(1):改變我的生活的書

最近讀了另外兩本書,《未來簡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和《今日簡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先讀的《未來簡史》,一邊讀一邊做筆記,於是有了這篇總結。再讀《今日簡史》時,覺得概念和觀點有些重複,不打算多寫,大家可以到網上查看。我比較喜歡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的寫作風格,事實描述+問題設想,不做什麽確鑿的論斷,給讀者留有足夠的想象和思考空間。

攻克死亡

書中首先討論目前世界範圍研究的第一大項目--攻克死亡。

人類自古就花費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力、物力來研究如何避免死亡,現在更有無數的醫藥組織集中研究終結性疾病的治療,沒有多少人在乎如何克服過敏。

饑餓、疾病、戰爭,曾經是不可避免的天災人禍。進入21世紀,都已變成了可以掌控的挑戰。因吃得過多而導致死亡人數比餓死的多;無疾而終,老死的人數比因病早夭的人多;2013年,自殺的人數比戰爭、犯罪和恐怖襲擊導致死亡的人數總和還要多得多。

即使人類沒有及時克服死亡,隻是延長了壽命,活到150歲,社會生活會變成什麽樣子?結婚、生子、工作、換工作......早已習慣並接受了的時間排布都會大變樣,家庭關係又將如何呢?

全球快樂

如果艱辛地活很久,可能還不如早點解脫!所以我們需要快樂!很多很多的快樂!

1、物質與快樂

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並沒有給人類帶來成比例增長的快樂。日本50年代到90年代,國民生產總值(GDP)增漲了6倍,但是日本人的幸福快樂水平並沒有增長6倍。快樂是一種感受,它取決於我們的期望值--隻有當物資擁有滿足了我們的期望時,人才會感受到快樂。

每個人的世界認知和價值觀不同,期望值也不一樣。現代科技發展造就了豐富的物質世界,但也隻能暫時滿足人們一時的期望。長期來看,反而引出人們更多的貪欲。現代人的期望值遠遠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沒災沒病。物質越豐富,欲望越強烈,壓力也越大,快樂感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再加上機遇、地位、天賦的區別造成越來越懸殊的貧富差距,難怪這麽多的人會選擇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2、藥物與快樂

化學藥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實現快樂!通過服用治療抑鬱症或ADHD的藥物,人們可以提高體內多巴胺的基礎水平,能夠讓人感到一時的滿足。我在《掃盲-多動症孩子的培養》裏也說過,人類已經從努力創新教育方法來提高教育水平的年代,過渡到通過改變人體本身來提高教育水平了。

由此作者進一步引深,很多醫療產品最初都是用來治愈殘疾和不足的,但沒法阻止健康人運用同樣的產品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整形手術。書裏還講,健康的孩子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會私下買多動症的藥來吃,加強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力。阿富汗前線的美國士兵,有17%的人服用合法興奮劑類的藥物來抗擊恐懼。全世界都在打擊販毒,但在另一個方麵又在利用毒品來改變人的精神狀態,培養更好的學生和更勇敢的士兵。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相信還是不相信,認同還是不認同,全球快樂是目前世界研究的第二大項目。

3、電激與快樂

通過藥物來提高人的興奮狀態是生物體對藥物的反應,直接電激大腦皮層的興奮區域則是純粹的物理療法。幾個實驗挺有意思,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找一下科技文獻。

給一個小老鼠提供兩個摁鍵,一個摁了以後會讓大腦產生興奮的感覺;另一個摁了以後會掉出來一塊食物。結果這個小老鼠竟然不停地摁那個興奮鍵,最終饑餓勞累地倒在摁鍵上。不禁想起以前的新聞, 年輕人連續玩二十幾個小時的遊戲而導致死亡。

紐約大學有個機器鼠實驗室,在小老鼠的大腦裏植入一個芯片,通過遙控讓小老鼠產生愉悅的感受,以此來控製小老鼠的行為:向左走、向右走,甚至做是他們通常情況下不願意做的事,如爬樓梯、從高處跳下來等。軍方對這些實驗特別感興趣,希望可以用這些小老鼠去尋找埋在地下的人、物,或繪製地下管道分布圖。

有人認為這個實驗對小老鼠太殘忍,但教授回應說:並不一定!對這些小老鼠來說,隻要提供適當的愉悅刺激,它們並不覺得自己在做什麽痛苦的事情,反而很可能是開心高興地做呢!

如果還是可憐這些小老鼠,那就看看人類自己的感受吧!

在耶路撒冷的一個治療中心,已經開始試著運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戰後抑鬱症的士兵。醫生在士兵的大腦裏植入芯片,然後在胸部植入一個計算機控製器,適當刺激芯片使大腦產生愉悅的電信號。這個實驗性治療方法並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效,但的確有人表示曾經空虛無聊的感覺神奇地消失了。有個病人一直不錯,突然間抑鬱症複發,而且變得非常嚴重。結果醫生發現胸部控製器的電池沒電了,更換了新電池以後,抑鬱症狀瞬間消失。

如果害怕腦部芯片植入,帶頭盔也可以!頭盔發射的電信號來刺激大腦,使人心緒平穩,美國軍隊已經在訓練場和戰場上使用這種特殊的頭盔。

書中分享了一個記者的親身體驗。記者充當阻擊手,麵對20多個跑過來的敵軍士兵,慌亂中打了幾槍以後,緊張不已,槍也卡殼了,不可以再繼續,很難為情地敗下陣來。幸好,這隻是個視頻模擬訓練(simulation)。

然後記者戴上頭盔,她感覺頭上有點兒麻酥酥的,嘴裏有點兒金屬味(我估計是害怕頭盔的安全性)。裝備齊全,麵對跑過來的二十幾個敵人,記者端起槍開始向跑得最近的人射擊,一個接著一個,直到被喊停。這次戰績顯著,消滅了所有的敵人。

記者後來表示,整整20分鍾,她完全失去了時間概念,而且自己竟然不想要摘下那個頭盔,很想要停留在那種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狀態裏,繼續享受那個過程。要是孩子學鋼琴的時候有這樣一個頭盔,隻要一戴上,立馬迫不及待、享受其中地練琴,那得拯救多少親子關係、解決多少家庭糾紛啊!而且,不僅僅是練琴,還可以用於讀書、寫字、背單詞、做數學...... 這頭盔可能就摘不下來了吧。如果真的這樣,那人類的自由意誌又是什麽呢?還有清醒自由意識嗎?沒有了自由意誌,我們和計算機的區別又在哪裏呢?

人的自由意識

書中描述了一個實驗,針對一些問題,讓人通過左右手的不同按鍵來選擇答案。與此同時,用計算機和測試儀器來監測人的大腦電信號,以此來預測人們的選擇。實驗發現,計算機的預測比人的動作早很多,有時候甚至早幾秒鍾,而且預測結果相當精準。

結合前麵對老鼠和人的大腦的電刺激應用,不免讓人疑惑:人到底是怎樣做出決定的?我們的思維是生物屬性?還是邏輯概率算法?

談到人類對計算機的依賴,作者用了很多的例子,最明顯的就是GPS,我的親身感受也的確是這樣。我開始對GPS不屑一顧,繼續用打印的地圖。後來隨著手機的普及,Google地圖用得越來越頻繁,逐漸贏得了我的信任,現在我也變成是離開GPS就沒法開車了。

Google、 Facebook、Amazon等等網站,存儲著大量的個人信息,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如果未來法律允許自由使用這些數據,計算機將會考察每個人的性情特點,幫我們選擇更恰當的娛樂活動、職業方向、婚姻朋友......

Facebook做過一個實驗,誌願者在Facebook上給圖片文章點讚,計算機以此來考察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並根據考察結果做預測。如果誌願者點讚超10個,計算機的預測就比普通同事準確;點讚到70個,計算機的預測能夠到達朋友的水平;點讚150個,計算機的預測相當於家人的水平;點讚達到300個,計算機的預測會比誌願者的配偶還準確。到底誰更了解我們?

聽起來似乎蠻挺玄乎的,但其實人們早已接受數據分析的決定了。比說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為了預防癌症而決定做切除手術,就是純粹的科技知識加邏輯分析的結論。

超人

目前為止,從生物基體上講,富人和窮人的智力和體力水平沒有很大的區別,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升級為超人並不都是異想天開。現在的人類已經沒有耐心去等待漫長的演變了,我們可以自己操刀動手,利用藥物、電擊、機械輔助、基因選擇、基因調製,正在加速走在製造超人(Super human)的路上。

如果真的可以升級為超人,這些新生技術資源會被用在所有人的身上嗎?朱莉公開她的決定,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重視,挽回更多的生命,但基因測試需要3000美元,地球上10億人每天收入不過一、兩塊美元,他們就是工作到死也攢不夠3000美元來做這個基因測試,更不要談手術以及後期治療維護。

也許有人會說,20世紀的醫療和科技成果不是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嗎?但作者說,20世紀和21世紀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們需要大量的人來務農、工作、打仗。而21世紀,機器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導致我們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了,沒有必要去提升所有人的素質。科幻小說《The House of the Scorpion》描寫得就是這樣,有權勢的階層通過大腦芯片掌控來奴役絕大多數的貧窮人。目前62個世界首富所擁有的資產,是底層世界一半人口財產的總和,從經濟實力上講,超人已經出現了。

智力超人一旦出現,曆史會開啟一個嶄新的篇章,人類曆史將被撇在過去。超人的發展史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就像現在的動物不能理解我們人類在做什麽,或為什麽這樣做。

那麽超人和人類的關係會是怎樣?看看人類和動物的關係吧!麵對更聰明、更強大的超人,人類會成為寵物?牲畜?還是邊緣求生、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社科認知如果不能改變人的行為,那它是沒用的。不過一旦改變了人的行為,這個認知也就失去了相對的準確性。知識需要不斷更新,信息變化越快,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在一定程度上講,信息越多、越全麵,我們得到的認知會越準確。但是信息量如果超過了人腦的評估分析容量,反而會使得我們容易得出片麵的錯誤結論。

當馬車需要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再也承受不住時,我們並沒有去尋找或訓練更強壯的馬,而是把它丟棄,換成了汽車、火車、飛機。麵對龐大的數據係統,個體人腦處理有限,人類是否也會被放棄?AI,這個世界隻需要一個。誰擁有數據,誰可能將擁有世界。

這本書並不是預言,隻是概率。作者最後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生存就是邏輯算法,生活就是數據處理?
2、是清醒的意識重要?還是智力水平更重要?
3、沒有清醒意識的高度智力生物會做些什麽?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可取。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