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推薦:《The Glass Castle》

(2019-05-20 10:13:36) 下一個

對我來說,作者是繼《Hillbilly Elegy》之後的又一個Outlier。讀書推薦:《Outliers》

書中記錄了作者的成長過程,生活在我完全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家庭環境中。

爸爸的家在廢棄的礦區,諸多因素,17歲離家參加了空軍。媽媽倒是富人家的孩子,但從小不被允許自己做決定。兩人一見鍾情,墮入情網,6個月後閃婚。婚後生了大女兒Lori,一年後又生了Mary,但Mary 9個月大時,爸爸發現她死在自己的小床上。據媽媽說,爸爸從此就開始酗酒,再也不能穩定在一個工作上。一年後又生了作者,比Lori小3歲。弟弟Brain比作者小1歲,最小的妹妹比Brain小5歲。網上找到一張作者小時候的照片,Jeannette Walls (far left) with sister Lori, their parents and brother Brian in 1961.

媽媽喜歡說笑唱歌,在孩子們小的時候,表現得極為樂觀。家人不開心、不愉快的時候,大多是通過唱歌說笑來解脫。她是個自由浪漫的藝術工作者,靈感隨時有,隨時畫,牆上的作品掛了好幾層。但不願意按時按點的工作,沒法給孩子提供穩定的生活資源。喜歡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不接受任何救濟,哪怕是來自女兒的。

媽媽有極強的信仰觀點,自己居無定所、翻垃圾度日,也照樣能坦然評論女兒世俗的價值觀。坐擁價值百萬的土地家產,但從不上心,堅信不能動用,任憑孩子們挨餓受凍。教育孩子自由、平等、博愛,那是頭頭是道,一直在精神上努力關愛著孩子,她相信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關愛,長大了容易酗酒、罪犯。

爸爸經常不在家,說走就走。為了買酒,哄騙家裏的生活費,竟然還盜用孩子們辛苦攢的錢。不過他在言語上表現得非常自信,無數次表達對作者的信任和自豪。

爸爸有著浪漫的精神關愛,玻璃城堡(Glass Castle)就是爸爸給孩子們描述的夢幻家園,作者小時候蠻憧憬的。全家為了躲避債務棄家而逃,爸爸還有心有查地編故事,說自己是個大英雄,FBI在追蹤他。印象很深的是爸爸帶著作者在家裏打怪物。他拿著刀子,很認真的幫著女兒去找怪物,一邊找還一邊罵,幾角旮旯翻個遍也沒有找到。然後他很認真地告訴女兒:“所有的怪物都是膽小鬼,當你盯著找它們時,就嚇得跑掉了。它們隻是在你看不到的時候才嚇唬你。”我覺得對想象力比較豐富的小孩來說,這個處理方法還是蠻有效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爸爸絕頂聰明,天才級別的人,精通數學、物理、化學、能源、電器、天文、航空、曆史、宗教......古今中外,無所不曉。媽媽說他可以找到任何他想要做的工作,他也的確能夠找到,隻是不能長久。作者4歲的時候,全家開車去拉斯維加斯,爸爸在賭場裏賺了很多的錢,全家享受了非常豪華的飲食和住宿,但好像很快就被賭場拒之門外。作者大學的最後一年,缺$1,000注冊費,爸爸得知後在流浪的街頭玩玩撲克,一個星期便湊齊了女兒的學費。

作者早年全家居無定處,媽媽教他們閱讀,爸爸教他們其餘的所有。一旦有機會進入學校,孩子們的成績都是絕好的。成年後媽媽評價孩子們:Lori是最聰明的,Brain是最勇敢的,Maureen是最可愛的,而作者是最努力的。

開篇作者燒傷住院那一段表述裏,可以察覺到作者有著很強的天賦,能夠理解她為什麽能夠成為一個Outlier。

  • 獨立:三歲已經登高,在爐子上煮熱狗香腸,關鍵是她覺得這是簡單常事。
  • 樂觀,心理強大:被燒傷進了醫院,身上纏滿繃帶,笑著說自己是半個木乃伊。護士安慰她別害怕,她反過來安慰護士,相信自己會好的,而且即使好不了,自己也可以接受。
  • 開朗大方:回答護士的各種問題,清楚明了,一點兒都不抱怨父母。
  • 敢於挑戰權威、挑戰自己:不聽從護士的要求,揭身上燙傷的死皮。而且動作很小心,為的是盡量保持揭下來的痂最大。盡管被火燒傷,並沒有因此而害怕火,反而是更加變著花樣地玩火。
  • 感情豐富:輕撫傷痕,跟傷疤談話交流,關愛自己。
  • 觀察力、記憶力強:對口香糖的好奇、問詢、接受、品嚐等等一係列的細節描述,三歲的事兒竟然能記得如此清晰,描述得畫麵感極強。(我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摔折過胳膊,一點兒都不記得怎麽和醫生護士打交道)
  • 若人同情和喜愛:護士給她口香糖,還保證一直無償提供;護士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作者第一次吃口香糖的體驗,給了這個三歲的小孩巨大的關注。
  • 情緒調整能力強:燒傷還沒有完全好,被爸爸從醫院裏偷出來,隨後匆忙棄家而逃,沒有來得及拿她最喜歡的玩具小仙女,貓也被爸爸途中停車扔出去了,但她很快在爸爸媽媽的歌聲裏,平複心緒,找回自我。

在後麵的描述裏,可以繼續看到作者極強的求生能力。

4歲時被甩到車外,爬起來哭過後,自己清理傷口,很明智地決定在原地等家人回來尋找。同齡和爸爸學手槍射擊,可樂罐命中率高達60%。

6、7 歲時媽媽當老師,作者幫媽媽批改學生作業,並讓姐姐幫媽媽寫教案。

8歲時被一個大男孩霸淩,拿了爸爸的手槍回擊,子彈打到男孩的腳下,但也因此失去了居住環境,全家移居到Welch, West Virginia,爸爸的老家。

剛入學就被一群黑人小孩欺負,她沒有嫉恨,硬挺著。後來從狗嘴裏救了一個黑人小男孩,並背著送回家,從此贏得了黑人社區的接納;家裏的房子太破舊,她自己粉刷,還試圖做梯子,可惜梯子不夠結實,沒法用,隻刷了下麵一半的圍欄;為了造玻璃城堡,動員弟弟一起挖地基,結果被爸爸用來堆放垃圾,慢慢開始對爸爸失去了幻想,更加直麵現實;冬天家裏太冷,她和弟弟一起到街上撿散落的煤塊回來取暖;稍微大一點,幫別人帶小孩掙點兒午飯錢,通常她都是躲著等沒人看到時,翻學校的垃圾桶找食物吃......

12歲自己用鐵絲、橡皮筋做牙套來矯正自己的牙齒。政府福利部門有人來訪,被她敷衍了回去。不過她利用這個機會來要挾媽媽出去工作,因為父母不想要政府部門介入而接受救濟。

13歲,媽媽辭職出遊,留下的錢被爸爸揮霍,無奈被爸爸勸誘去酒館兒應酬的男人,使得爸爸小賭賺錢。後來又冒充17歲到珠寶店去打工,掙錢養家。一次挑戰父母權威被爸爸打,暗自決定要離開這個家,去紐約市,並說服姐姐和弟弟一起努力:給做姐姐的經紀人,招攬生意、商議價格,利用姐姐的繪畫天賦給同學設計海報掙錢,曾經一度讓姐姐忙不過來;鼓勵弟弟去做雜工,一起攢錢。

15歲,姐姐還差兩周高中畢業,他們攢的錢被爸爸偷了。憤怒無奈但不放棄,勸說自己的雇主雇用姐姐照看孩子,暑假結束把姐姐送去了紐約市。

接下來的兩年裏,作者成為學校報社的記者和編輯,工作非常努力,有時頭版就有她4篇文章。做校報記者的過程中,她以工作名義坦然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大家都想要在報紙上露個麵,爭先主動和她套近乎,一躍成為學校裏最受歡迎的人。為了把報紙賣得更多一些,她不停地想辦法增改內容,後來添加了每月生日人名單,校報銷售量一下子翻倍。

17歲,高中畢業前一年暑假,自己買票到了紐約市,第二天便到漢堡店打工。後來又找到一家報社工作,一邊讀高中,一邊編輯寫稿,每周可以拿回$120。老板見她勤奮好學,建議她去上大學。她反問道:“為什麽需要上大學,我和那些大學畢業生不是在做同樣的工作嗎?”老板說:“信不信由你,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更好的工作。即使你上了大學,我們也歡迎你隨時回來,但是我知道你不會再回來了。”

高中畢業,作者申請到了Barnard College,同時把17歲的弟弟接到了紐約。6個月以後,又把12歲的妹妹接了過來,由姐姐Lori 照顧。雖然作者的爸爸抱怨作者偷了他的孩子,而我則是極為佩服和欣賞作者的主動性和行動力,的確是她把兄弟姐妹從貧苦的生活環境中偷走了,沒有她,大家的命運肯定不一樣。

姐姐Lori後來成了藝術創作者,作者自己是報社雜誌編輯,弟弟一直想要當警察,現在是警察局裏專門偵破團夥犯罪的領頭人。小妹妹Maureen有些磕絆,她比哥哥小5歲,從小若人喜愛,基本上生活在朋友家裏,到了紐約又被姐姐照顧著,沒有機會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高中畢業不上大學,也不找工作,一度跟著爸爸媽媽,除了抽煙什麽都不做。一次媽媽強迫她獨立,情緒激動的Maureen用刀子紮傷了媽媽,被警察帶走,禁錮在監獄醫院裏強行接受精神治療。一年後出來,她買了張車票去了加州--她出生和一直向往的地方。

我非常奇怪世界上竟然有作者父母這樣的人,能力極強,就業機會也無數次,但他們就是要選擇在街上流浪。一次爸爸生病住院,醫院的人喜歡他,留他在醫院維修電器,包吃包住。深秋天涼,媽媽勸他一起來抱團取暖,結果爸爸真的把工作辭了到街上流浪。大學課上老師講授社會福利的重要性,作者辯解說,其實有些人流浪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結果老師走到她麵前質問,“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們!”作者沒有勇氣跟老師解釋自己的父母就流浪,而且以接受救濟為恥,隻是小聲說:“是的,you make the points. ” (我們了解什麽?我們知道多少?真相到底是什麽?)

爸爸59歲時病毒感染,很短的時間內便去世了。隨後的一年裏,作者不能抑製內心的躁動,一刻不閑地做事,能夠體會到爸爸對她的影響。後來離婚再嫁,在第二任老公的建議下,買了個小農場,文學創作的間隙,收拾院落、種菜養狗,內心得以安歇。

爸爸去世5年以後,作者邀請媽媽、姐姐和弟弟一起來農場過感恩節。晚餐上媽媽舉杯向天:“和爸爸一起生活,永遠都不會枯燥乏味!”感恩節過後不久從媽媽那裏得知,小妹妹要來紐約看望他們。書裏沒有表述小妹妹在加州怎麽過的,不過既然她能夠獨自生活這麽多年,應該也算是獨立了吧。

有評論說作者父母親太殘忍,我當時也這麽認為,直到讀了另外一本自述--《Educated》,豁然體會到,《The Glass Castle》裏麵的父母對孩子們物質生活上的虧欠給孩子帶來的隻是肉體上的一時痛苦。而《Educated》裏麵的孩子們從來沒有缺少過吃喝,但父母對孩子們在感情需求上的否定和信仰觀點上的壓抑給孩子帶來的則是精神上的一世摧殘,窮盡一生都不一定能改變。

我讀《Educated》時也感到比較壓抑,沒有任何閱讀記錄興趣,就不專門寫讀後感了。推薦《The Glass Castle》,作者盡管幼年生活極度艱苦,但語言文字中沒有表露多少,反而常常流露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讓我欣賞,讓我佩服。

後話

最近讀了作者的另一本以外婆為主角的家庭故事,讀書推薦:《Half Broke Horses》

有朋友問:這樣說來作者媽媽是正常、溫暖、有愛的家庭出來的,後來怎麽變的那麽奇葩的呢? 

我也很奇怪。外公可以說是沒有缺點的大好人。外婆能幹、勢強,有著強烈的自主和反抗精神。不過外婆從來都沒有接受自己的女兒,一直想要教育她、改變她,管得比較嚴。但本性難移,作者媽媽也是自主、強勢、反抗,但似乎缺乏外婆和外公的動手能力,可能是遺傳了外婆的媽媽的軟弱。再加上得不到媽媽的認可,青年人的強硬反抗使得她堅決不聽媽媽的話,不但沒有找個anchor,反而非要嫁給這個在天上飛的老公,崇尚所謂的“自由”。《The Glass Castle》裏提到一句,戀愛時的媽媽和爸爸抱怨,外婆不讓她自己做任何決定。

不過我仍然覺得作者爸爸媽媽在物質世界上的忽視,給孩子們帶來無數的痛苦,恰好導致三個大孩子都非常獨立,盡管早期很艱難。當然,這些孩子們的能力也是相當強的。即使是作者姐姐,也是藝術個性的人,但不堪於現狀的痛苦,配合妹妹的努力,一起站穩了腳跟。

作者的小妹妹似乎和媽媽的性格類似,貪圖安逸,不肯動手勞作,沒有吃過什麽苦,靠自己的美貌和可愛吸引家人和朋友們的關懷和照顧。但人都是需要長大的,一輩子生活在想象的世界裏,而現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卻全全依賴別人,不能獨立,最終丟失的還是自己。小妹妹小時候一直和幻想的朋友一起悲歡玩耍,精神健康嚴重被忽略,我讀書的時候已經覺得她將來可能會有問題。我在文章最後猜測小妹妹“算是獨立”,其實更多的是我的願望而已。 聽網友說作者妹妹陷入毒品的捆綁,至今仍在掙紮。

再多說一句:《Half Broke Horses》裏有更多關於作者爸爸的描述。看著外婆和爸爸過招,真的很過癮!我覺得爸爸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如果他娶了外婆這樣的anchor,可能又是另外一番精彩人生!

盡管隻是我的猜測和揣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基因強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環境、機遇、習性,最終造就了各色的人生......

後話 2

多說兩句,我為什麽不喜歡《Educated》。

每個人的認知和價值觀都不一樣,觀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喜好的東西肯定也不一樣。

我一開始聽《Educated》的時候,就對其中作者大段的心理想象描述很不喜歡,覺得她太過情緒化,可以這麽長時間地沉浸在自我幻想之中。隨著更多的描述,我覺得作者記憶裏的事件,大多是負麵情緒,的確如她爸爸所說,生活在恐懼當中。一直到最後,也還是糾結不清。相對顧慮未發生的事,我更喜歡專注解決已經發生的現實問題。

看完了書,我還到YouTube上看了兩個作者的一些視頻,《The Glass Castle》的作者雖然沒有很漂亮,但總是滿臉笑容,語氣溫和,內容積極、樂觀、友善,充滿對家人的理解。而《Educated》的作者很漂亮,打扮得也很性感、時尚。但視頻中,麵目表情相對來說更冷漠、高傲,更多的是抱怨不被理解和接受。可能是因為她年輕,還沒有沉澱出歲月的醇香。真心希望她不會就這樣一輩子糾結,在痛苦、恐懼、和被家人拋棄的失望中生活。這就是我為什麽說,“父母對孩子們在感情需求上的否定和信仰觀點上的壓抑給孩子帶來的則是精神上的一世摧殘,窮盡一生都不一定能改變。”

生活本來就是充滿挑戰。看了哈佛的《幸福課》以後,我更傾向在真實、艱難的生活中尋找美好的事物,在困難、逆境中發掘一絲絲的希望。凡事有陰陽,取決於“我們自己”去專注哪一麵。發掘、欣賞生命中的亮色需要智慧,需要領悟,需要學習......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是可取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微笑微笑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在水一方3000 回複 悄悄話 借了書給兒子看了,我偷懶隻看了電影。電影看來改了很多呢。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在水一方3000' 的評論 :
她媽媽說她是最努力的,但我覺得她是最有行動力的,最有冒險精神的。她的性格更像他爸爸,但作為女性,責任心更強。
在水一方300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推薦。
真是傳奇人生。這樣從困境中出頭,以一己之力把兄弟姐妹的命運都改寫的人太給力了有木有。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ck86' 的評論 :
嗯,“作者很了不起”,我隻有膜拜。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eFei' 的評論 :
對我來說,《Educated》太過描寫自己的感受,作為讀者,我可以體會出作者的糾結,可惜也隻能心疼而無奈。

西方文學作品,大多都比較理性地講述事件,很少開道德法庭,論斷好壞對錯,這也是我最欣賞的一麵。
我在讀《A Long Way Gone》和《Bite of the Mango》時真的被震驚了,都非常年輕的人寫的。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pton' 的評論 :
記得你的ID和一雙可愛的兒女!:):):)

你說的這些,我都有印象,不過因為作者本身沒有表露出什麽恨意,我也沒有過多地強調這部分。

不過我仍然覺得爸爸媽媽在物質世界上的忽視,恰好導致三個孩子都非常獨立,盡管早期很艱難。當然,這些孩子們的能力也是相當強的。我一般多側重正向信息,怨恨、痛罵不能使我們得喜樂平安。

謝謝你補充小妹妹的現狀。小妹妹沒有吃過什麽苦,反而是被一直照顧著,不論是朋友,還是哥哥姐姐,再加上從小生活在夢幻世界裏不能自拔,精神健康嚴重被忽略,造就成為無法獨立生活的人。
我看到小妹妹小時候和幻想的朋友一起悲歡玩耍時,已經覺得她將來可能會有問題,看來真的如此。我在文章中猜測小妹妹“算是獨立”,其實更多的是我自己的願望而已。

如果你有時間看看《Educated》,可能會感受到我說的“精神上的一世摧殘”。

這家4個孩子,畢竟有3個算是獨立的,《Educated》裏麵7個孩子,可能也就兩個“半獨立”的,作者目前仍舊生活在恐怖和糾結中,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解脫。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看過,也是感慨萬分。作者很是了不起。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我非常喜歡“Educated",作者能那麽理性地講述她的童年和少年,非常了不起。你說的太對了:父母對孩子們在感情需求上的否定和信仰觀點上的壓抑給孩子帶來的則是精神上的一世摧殘,窮盡一生都不一定能改變。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的妹妹後來陷入毒品的捆綁,至今仍在掙紮中,就算不上是獨立了。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看得我無數次痛罵這對失職父母。爸爸酗酒賭博,常常失蹤好幾天,一回家就偷走全部家用,一次次傷害背叛家人,甚至卑鄙到利用13歲女兒去做引誘賭徒到拉皮條客。 媽媽比小孩更不負責任,不做任何家事,任孩子們自生自滅,整天沉溺於從來賣不掉的繪畫寫作,夢想成為知名藝術家。在一家窮的揭不開鍋的情況下,偷藏食物,寧願孩子們幾天幾夜餓著肚子,自己偷吃藏起來的巧克力。 父母的空想和自私,導致四個小孩饑寒交迫,衣不蔽體,躲在學校的廁所,翻垃圾覓食,被同學嫌棄。
這豈止是一時的肉體痛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