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抱怨另一半在養育孩子上與自己唱反調,並振振有詞、引經據典,書上都是這麽說的--父母要統一戰線,否則會導致孩子頭腦混亂。我倒是很想問問相信這些話、寫這些書的人,當初自己的父母是否一直完全步調一致?是否從沒有過任何異議?如果有過,那麽這些“反調”最終導致自己的頭腦有多混亂?
父母意見不一致的好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認知和價值體係,父母雙方,兩個獨立個體,不可能意見總是一致的。孩子學校舉辦“如何養育青少年”的係列學習班,我看到了一個說法:討論爭吵,表明父母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孩子從這些爭論中聽到不同觀點、意見、主張,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己的認知和價值觀。後來讀了《道德經》,再結合《易經》的陰陽二元論,更是相信這個理論。萬事分陰陽,好壞對錯都是相對而言,二元矛盾磨合、糾結所產生的能量,恰好是萬物生長變化的驅動力。
認知這個道理之前,我和老公也曾經爭論不休、互不相讓。我家老公一般不去管孩子,在孩子眼裏是好爸爸。一旦發現看不慣的事,他會和我說,希望我去按照他的觀點來管教孩子。如果是我不信服的觀點,我們會爭吵得非常激烈。?
比如我覺得孩子要學會團隊合作精神,而老公覺得應該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還有,他認為生活就得要吃苦,這樣才能成功。而我認為生活中不需要吃苦,而是要接受骨感的現實,朝自己的目標行動,學會以苦為樂。如果真覺得苦,那就別做。
我倆針對這些觀點擺事實、講道理,爭吵過很多年也沒說服彼此,倒是旁聽的女兒有了些思考。女兒說:“競爭意識不需要培養,這個天生就有,我自己非常明顯,總是希望比別人好。”至於吃苦還是不吃苦,女兒是這麽說的:“你們吵來吵去,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隻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理解、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她還加了一句:“其實人們在努力說服別人的同時,可能更是在試圖說服自己。”這句附加的話對我蠻有啟發,爭來辯去,很可能隻是自己的不確定而已。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還會充分利用父母之間的不同觀點來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我家倆娃如果想要做點什麽出格的決定,一般都會向我要特許。但如果需要花大價錢買娛樂設備,肯定是利用生日、節日之際跟爸爸要。這種鑽空子的小伎倆如果不太過損害他人的利益,其實也是一種必要的生存能力。不知道變通,難免將來碰南牆撞得頭破血流。
還有,父母親意見不一致,又不能夠說服對方,隻得退一步而求同存異,試著接受彼此。這也給孩子樹立了另一個榜樣--遇到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學會尊重對方,接受對方的選擇,以平常心對待。
父母意見一致的壞處
如果父母的觀點一致,但跟孩子的意願不一致,父母利用的家庭主導地位,雙方一起對孩子采取高壓政策,強迫孩子必須遵從自己的觀點、達到自己的要求,對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來說非常不公平。孩子們無處可逃,長期處於這種弱勢地位,肯定會影響心智成長,導致心理創傷,造成現在非常流行的說法--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我見過父母雙方都是虎爸虎媽的,也見過父母雙方一起用“愛”來約束孩子的。好在父母的毅力沒有那麽強,孩子們也都挺聰明,美國教育體係恰好又崇尚、引導獨立自主的評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孩子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被壓倒、被綁住,但的確小有問題。反觀大多數父母意見不一致、吵吵鬧鬧的家庭裏,孩子們似乎更靠譜些。
父母意見不一致時怎麽辦
成年人有自己固定的理念,爭吵並不一定能改變對方,反而傷害彼此的情感。如果打鬧太厲害,上行下效,對孩子們的成長肯定有影響。
讀書思考中,我逐漸領會到陰陽平衡的這個觀點。既然好壞對錯都是相對的,那老公的觀點可能也並不是不可救藥,何不就讓他按自己的觀點來教育孩子!於是和老公商量:“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看到問題的反應也都不同,最佳方法就是自己親自上陣來解決遇到的問題。You can,you up!你能你上!從今以後,你負責教育孩子競爭、吃苦,我來教育孩子協作、娛樂。”
雙管齊下,孩子大腦真的會混亂?其實多慮了,親生的孩子,再亂也不會比我們自己亂多少。
小孩子多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他們喜歡誰,就會聽誰的話,被誰影響得多!老公曾經跟我抱怨過:“孩子不聽我的呀!”我回他說:“如果我用你的這種方式方法來對待孩子,孩子現在也不會聽我的。”
父母想要把自己的觀點洗到孩子的腦袋裏,那得多陪孩子玩,多遵從他們的決定,真心信任、喜歡他們,孩子才可能信任、喜歡我們,一旦有問題,才可能主動和我們交流探討。而且還要注意,孩子更多的是效仿父母的行為,不是遵從父母的說教。嚴格自律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自律,不善的行為也同樣會影響到孩子。“父母是什麽樣的人”遠比“父母讓孩子做什麽”更重要!
放下顧慮,接受自我,按自己的意願培養孩子。如果發現另一半做得太過嚴格,我們就及時安慰一下孩子。如果發現另一半太自由散漫,我們可以收得緊一點。
人生多變,及時調整,保持中庸是正道。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