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13年9月份開始查經學習,11月份開始讀書,幾年時間,生活變化巨大,應該算是所謂的靈命成長吧。
有了好的體驗,禁不住要和朋友分享,尤其這種一分錢都不用花就能有收獲的好事兒!我一邊讀書,一邊向朋友們推薦自己受益匪淺的書籍。
一次偶然機會,和朋友互助學習討論了一段時間,倆人都覺得挺受益,我便招呼了一個小的讀書俱樂部。後來又參加朋友、社區組織的讀書群。有些朋友羨慕我們的讀書活動,可居住較遠,不方便來。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組織自己的讀書俱樂部!介紹讀書活動之前,先說說我的一些讀書體會。
讀書目的
不同人的閱讀目的不一樣。有的可能就是打發些時間,有的可能是享受文字語言的優美,也有的人是通過讀書來平靜自己的心緒。不過我覺得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從書中尋找一些信息,比如學習寫作技巧,獲取領域知識,至少可以增加娛樂八卦的交談內容。
我最初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日子過得快樂些,隻要有助於我減少憂慮、困苦的認知和觀點,我都拿來試試,篩選有用的。
讀書兩年以後,我已經體會到精神獨立的喜悅,再讀書,已經沒有那麽在意目的性了,更多的是在體驗故事,分析書中人物的三觀,體會他們的成長過程,也會想象如果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麽做。剛剛在讀科幻小說《Scythe》,覺得其中的哲學思想架構非常符合中庸均衡、互製互助的觀點,再加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看得我很興奮,心也隨著書裏人物的上上下下而起伏,又因他們的迂回成長而喜悅,真真享受閱讀的快樂。順便推薦一下:
讀書方法
我基本上是從圖書館借CD聽書,所有聽到結束的書都應該算是讀得蠻認真的。但根據自己的喜好、認同程度不一樣,我的反應也不一樣。
精讀
對於那些非常喜歡的書,我會買來,和朋友一起學習分享,反複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的認知。而且,我的記憶力有限,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反複澄清一些與通常認知不同的觀點。這種書並不多,目前隻有兩本。
細讀
有些很喜歡的書,我會認真聽讀,最近的幾本我還做了筆記,寫個讀書推薦、讀後感什麽的。書中有些印象深刻、但不是很確定的部分,我會聽兩遍。
泛讀
大多數的書,特別是小說類都屬於泛讀,聽一遍CD就夠了,圖書館借不到CD也不會強求,反正還有其他的書可以聽。讀書到2018年初,我體會到,其實掌控這個世界的道理並不多,隻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裏,由於對世界規律、人生哲理的認知程度不同,過著不同的生活而已。
不讀
還有些書,根本不是我的菜。有的進程太緩慢,很多和情節無關的描寫;有的調理不清晰,不知所雲;還有的非常情緒化,讀完後沒什麽印象...... 有時硬著頭皮聽完,不想半途而廢,過後又後悔浪費了時間。現在我一般聽開頭一兩盤,一旦發現不能入境就停了。有時也會在網上查看一下書評、簡介再決定要不要借。好書有的是,沒有必要在不喜歡的書上浪費時間。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做會丟失很多信息。的確會丟失很多信息,但我要這麽多信息做什麽?對我來說,讀書是為了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我希望能通過清晰的論理來理順自己的頭緒,或通過欣賞那些在逆境中不為所難、努力奮爭的強者,來認知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沒有必要去體驗那些因不懂這個世界而隨波逐流、盲目度日,進而引發的怨恨惱怒情緒。
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並不是所有的“開卷”都“有益”,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麽,針對性地開卷,我可不想浪費自己的生命喲!
讀書活動
雖然不是所有的“開卷”都“有益”,但如果有時間,“開卷”可能還是比不開卷“有益”。說說“開卷”對我的“有益”:
下麵是我參加過的讀書活動,有過去時,也有現在進行時。
自己讀書思考
從2013年11月份,一直到現在,還在進行當中,估計有生之年,應該不會停。靈命成長需要不斷精進,況且身體、環境一直都在變化,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才能有不斷的成長。不過我最近體會,年過半百以後的成長是在生活中做減法喲!
查經小組學習
朋友召集的中文查經小組,研讀《聖經》並分享相關的教義。一周聚一次,每次有人帶領,可以是專職一個人,也可以大家輪流。每次聚會學習一章,逐段朗讀、分析、討論,由帶領人掌握進度。學習一個小時左右,前後有自由活動,一般總是需要2個小時,偶爾也會激烈討論到很晚。這種小組學習最好能召集10個人左右,比較能夠保證每次都有5~6個人參加,便於討論。
我和摩門教學習過兩年,純英文交流。和耶和華見證人學習過三年,半中文、半英文。他們比較積極,主動上門來傳講,可能不少的人都經曆過這兩個教派的拜訪,我也是偶然決定聽聽他們的解經。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也是一周一次,每次固定一個小時,相當嚴謹。同樣的《聖經》,不同的解讀,不同的認知,幫助我更加全麵地認識神、理解神、進而相信神。
精讀一對一
我召集過兩次,一個是和中國朋友說中文,一個是和美國朋友說英文,讀的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和《The Road Less Traveled》。我們都是私下閱讀,見麵後針對自己喜歡、或有疑惑的段落做詳細討論。一周一次,1~3個小時隨性,可以聊得很深入。
精讀小組討論
說中文,也是我組織的,三、五個朋友,一兩個鐵杆兒(現在鐵杆兒有3~4個),一周一次,2個多小時,讀的書還是上麵兩本。學《7 Habits... 》時,我們隻是聚在一起討論,但發現大家很少在家裏讀。現在學習《The Road Less Traveled》,當場一段段讀,然後針對段落內容分享不同的感受和實踐體會。這麽閱讀學習會很慢,需要誌同道合的人,大家必須都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否則容易被攪局而跑偏,也可能半途而廢。
閱讀微信群
參加過一個朋友組織的閱讀俱樂部微信群,說中文。群主和大家一起討論製定閱讀書目,大家一邊讀書,一邊在群裏分享體會,討論也蠻熱烈的。群主一個月組織一次聚會,咖啡、晚餐、遊輪,形式多樣。可惜活動時間和我家孩子活動衝突,還沒來得及參加,群主就搬家換地了。
社區閱讀俱樂部
我們的社區組織,20多年了,說英文,基本上也是一個月聚一次。我今年九月份才加入,恰好趕上擬定書單。根據書的篇幅長短,大家一個月讀1~2本。家庭聚會,自願做東,準備簡單的零食、甜點、酒水,也有人帶食物來分享。酒助人興,隨便閑聊,雖然有具體書目,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讀,話題很快跑到天邊。俱樂部人員一直都在更新換代,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我覺得蠻有助於了解鄰裏、幫助“融入”。最近我家閨女也跟我一起去,上次人少,就她一個人讀完了規定的書,分享了不少的見解呢!
總結
招呼幾個人,以書會友,不論是認真學習,還是隨性聚聚,都是不錯的社交活動。無論什麽目的,先讀起來。借用《The Fountainhead》裏麵的一句話:“There was no order in his reading, but there was order in what remained of it in his mind.”
讀書學習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觀點,盡量以平常心對待。不要因為不同的讀書喜好而太過區分高低貴賤、好壞對錯,反而傷了和氣。
朋友說:“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所以生命風景也會不同 。”
大家共勉!
讀書推薦:《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
讀書推薦:《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
讀書推薦:《Being Mortal》-衰老和終結性疾病,生與死的選擇
讀書推薦:《Outliers》
讀書推薦:《The Fountainhead》和《Atlas Shrugged》
讀書推薦- “別人家的孩子”也抑鬱 《What Made Maddy Run》
讀後感:《Grit》作者-Angela Duckworth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正確!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