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裏,朋友探討貧窮和富裕對人的影響,我借話題說說自己的體會。
網友1
我認同不刻意追求苦難。但是對感謝苦難和貧窮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小時候因為物質極度匱乏,生活教會我很多東西,似乎樣樣都要想方設法去創造,使我從小就會很多生活技能。也對“勞動創造了智慧”這句話深為認同。而這些是我兒子和他的多數同學們不曾涉及領域。因為他們想要啥會有啥,沒有必要去開動腦筋了。
苦難對人意誌的磨煉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貧窮和苦難能成就堅韌的性格,也能從中總結很多經驗教訓。 “失敗是成功之母”,“上帝關上了門,又打開一扇窗”都是這個意思的另種表達。
至於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教育成功率的比較,要看這個家長是否文化,有文化的家長就會成就有文化的孩子,即便像那篇文中的母親那樣根本沒上過學。當然,富人的孩子未必不堅強…… 但我更認同日本人對孩子的教育,不驕奢淫逸,不奢侈浪費。
網友2
極度貧窮家庭出生容易對人苛刻,因為不知道怎麽麵對更好一點的生活,看別人是惡,心理容易不平衡。反而是富裕點的家庭比較寬容,雖然可能對人有點挑剔,但是沒有壞心。
過於貧窮造成人的兩種宿命:
一種是什麽都用省錢、不花錢來解決,同時也沒有事業心,因為根本不用賺什麽錢,取個老婆最講究艱苦樸素、人老實。
另外一種是有強烈的奮鬥欲望,其根本目的是改善家庭生活,出人頭地追女神。我見過很多成功了的,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很難擺脫,最後帶著老婆孩子折騰一輩子,未必能享福。
我的體會
我也認同不該自討苦吃,生活本來就已經挺難的了!不過我不認同“苦難對人意誌的磨煉是必要條件”。苦難隻是個機會,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它的作用取決於經曆這個機會的人怎麽去利用它。網友2已經給出苦難對人影響的不同解疑。 同樣道理,“富裕”也隻是一個機會。
錢少是貧窮,錢多是富裕。但錢,畢竟隻是物質世界的東西。真正影響人精神世界的,還是來自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精神境界。
貧窮本身並不能夠使人苛刻,但因為貧窮而引發的強烈的不安全感,以及嫉妒和怨恨,這些對孩子的影響就大了,很可能導致挑剔、苛刻、等心理不平衡的行為。正在看的書《Grit》裏說,沒有掌控的苦難並不能讓人堅強,反而讓人絕望。同樣,在富裕家庭裏,也需要父母仁慈善良,養育出來的孩子才有可能寬容大度、沒有壞心。
所有的說法都不是絕對的,現實生活中什麽樣的情況都有,說幾個小例子。
1、我小時候家裏算是比較窮的,父母工資加起來每個月35塊,除去給姥姥和奶奶各5塊,剩下的養活我們一家五口。不過我們住在農村,比起村裏的家庭,我家算是有錢人啦!盡管一分錢的水果糖,也隻是生病打針不哭時才能獎勵一塊。逢年過節,爸爸喜歡給我們做些好吃的,都是原材料很便宜的那種。爸媽也從來不當著我們的麵討論家裏的經濟情況,更不會吵架拌嘴(教訓我哥哥除外),所以我們兄妹三人的安全感還是比較強的,比較享受生活。
2、老公家境條件要好些,爸爸大學畢業,再加上媽媽的收入,在當時應該算是小康了。但父母時常吵,周末為去哪兒玩也要若兩肚子氣。他4、5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睡閣樓,對當時“穿過黑洞洞的長廊,踩著咯咯吱吱的木質樓梯,自己一個人上閣樓”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我覺得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成年後缺乏安全感,經常擔心未來...... 所以他一直都還在奮鬥,為自己、為家人,忙碌奔波。
3、一個小留,家裏非常有錢,外貌長相、內在天賦都不錯。針對不同的人,說什麽、做什麽、到什麽程度... 尺度拿捏得很準。後來聊天得知,孩子從小是由保姆帶大的,可能內心缺乏被父母認可的感覺。能夠攀比的時候就炫示,沒什麽可比的就轉換話題。遇到強者變得自卑,若人愛憐;遇到弱者就隨時找機會,打壓對方。如果說寬容仁慈,也隻是針對自己不在乎的情況。當然,孩子還小,以後如何,還不一定。
4、還認識一個,家庭條件也不錯,媽媽愛孩子,但有節製。孩子在學習上肯鑽研,非常主動;在做人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我從側麵觀察,覺得孩子應該是沒有受過什麽苦難,可是很有毅力。
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善良還是刻薄,不僅有家庭教育的影響,好像還應該有天生的成分。有的人容易為別人著想,就可能會比較善良;有的人不容易為別人著想,就可能會比較自我。
查經四年,很大的一個體會就是我不是神。神都不能解救人今生的痛苦,我最為一個人,能做的就是接受生活的挑戰,改進自己的三觀,感恩日常的點點滴滴,喜樂平安地過好每一天。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半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