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娃(9) - “管”孩子什麽?

(2018-05-03 10:15:59) 下一個

養娃(1) -認識自己
養娃(2) -養娃如種樹
養娃(3) -孩子成長形式-台階~斜坡
養娃(4) -人的硬件
養娃(5) -人的操作係統
養娃(6) -人的衍生軟件
養娃(7) -孩子到底要不要“管”?
養娃(8) - 怎麽“管”孩子?

前一篇講“怎麽管”,今天說說 “管什麽”。
繼續重複“管”的定義:任何讓人不開心、不高興、不滿意的語言或行動,都是“管”。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如果說“怎麽管”還有一定之規,“管什麽”肯定是因人而異,尤其孩子大點以後,硬件軟件的種種不同就都表現出來了,肯定不能一視同仁。

父母親能做的,就是要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言談舉止,同時審視自己的方式方法,按照前一講“怎麽管”的原則,不斷實踐,不斷修正,直到孩子能徹底獨立。做得不盡人意,也不要太自責,畢竟生命力是極強的。

我還是以自己的兩個孩子為例,簡單說說對他們不同的扶持:

0~3歲:
小樹苗,需要小心嗬護,讓孩子得以健康長大

孩子衣食上的三七分,我基本上是這麽做的。不過每個人對三七分的理解程度可能也不一樣,老公就說過我:“我看你明明是三分飽,七分凍。”幸好小孩吃喝自控係統挺好使,想吃就哭,吃飽了死活填不進去。穿多少,我是靠查看孩子們手的溫度。如果手比較涼,可能是穿少了。

女兒屬於小心謹慎型,學走路稍晚點兒,自然需要多扶、多抱幾個月。不過她比較穩重,坐、爬、走、跑、跳,一步步按部就班,別說管,教都不用。爬到樓梯口,自己就知道轉過來,腳朝下退著爬。坐在爐灶旁邊的台子上看我做飯,告訴她鍋很熱,會燙手,她從來都不去試,坐得穩穩的。因為這個,我沒少被朋友叨念。

兒子到是早早走路,不過他比較莽撞,需要多留意別讓他傷著自己。教他下樓倒過來爬,他也記不住,有一次真的頭朝下,一直滑了十幾階樓梯,把姥姥可嚇壞了。也管過兒子不能用手指頭捅電源插座,他發現手中太粗,還自己找來釘子,幸虧老公及時發現。

孩子這麽小,一般父母不舍得讓他們不高興,所謂的三分“管”,多來自他們自己缺乏表達能力而引起的不高興。當時美國正在提倡的“Cry it out” --“哭過去”的方法,我在女兒身上用過,看到女兒哭了半個多小時,睡著了還在抽噎,我不禁也哭了,於是很快就放棄了,不知道那幾次“Cry it out”對她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現在有些美國人也開始在反思這個方法是否夠人性。

3~9 歲:
小樹漸漸長大。父母一旁守候,看到孩子需要,該出手時得出手,同時也要小心不要把孩子壓歪了。

女兒是三歲時開始自己挑穿的衣服,天天要穿裙子,無論冬夏,一直到五歲。上學前班以後,開始在兒童遊樂場玩得多了,自己覺得穿裙子不方便,從此再也不穿了,除非正式場合。穿多少也沒有怎麽對抗過,她是蠻乖巧的。

學業上,女兒學前班開始就知道要好好學習(她現在說是因為爸爸曾經強調過),學校的各種製度、章程搞得清清楚楚。我幫她讀作業要求到一年級的一半,後來我很快就像那三年之後的竹竿,想扶也夠不上了。

兒子在這個階段好像並不怎麽在乎穿什麽、穿多少,對兒子的“管”基本上就是控製電子遊戲。兒子可能是從5、6 歲開始玩遊戲,最初是我說了算,後來從朋友那裏學來的規定,隻準周末玩兩小時,不過很快就放行到平時每天也可以玩半個小時。忘了多大的時候,給他買了個 Ipod,開始玩 Mindcraft,我覺得這個遊戲還不錯,就增加到每天最多玩一個半小時,朋友聚會不算在內。看他天天盯著屏幕,我是想管也找不到什麽好方法,不管心裏又擔心。可能這個時候應該不是扶持,得斷枝了。不過看看那些靠在YouTube上做遊戲視頻活著的人、專業打遊戲比賽養活自己的人,我又有點害怕,萬一這一刀把孩子今後可能的活路給斷了,也可能會後悔。推薦一下《養兒育女:遊戲和社交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 Screenagers》

9~13歲
孩子逐漸成熟,父母逐漸放手,孩子尋求幫助時再幫。

女兒的衣食、學業我很早就不管了,不過她在做選擇和處理人際關係上,有時候會向我尋求建議,我都盡量幫她分析好壞利弊,給出適當的建議。《當孩子遇到“豬隊友”》有一個例子。

兒子到了10歲以後,才開始在乎穿哪件,對於穿多少,我覺得他到12歲才靠點兒譜。10~11歲,他耍酷不穿外套,冬天也如此,結果每隔2、3、4 周就感冒一次,學校缺課20多天。

不過兒子的邏輯分析和人際關係似乎處理得還行,就是玩遊戲停不下來。到五年級下學期,我看到有人說:“喜歡玩遊戲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玩夠。”(別真信這個,遊戲會讓人上癮的)於是我決定徹底放手,讓他自己掌控玩的時間。一直到六年級,兒子的所有業餘時間基本上都在玩遊戲。六年級末州考,英語五十幾分(數學99),我這心裏可是惴惴不安,咬著牙堅持著不管,當然,偶爾也喊一嗓子,抱怨幾句。現在想想,與其說是管他們,好像多的時候是控製自己放寬心、少發脾氣。再推薦《養兒育女:遊戲和社交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 Screenagers》

我好像是這個時候開始讓他們自己整理課外活動所需要的東西,比如跳舞的衣服、鞋子,足球的水、鞋子,都是他們自己整理好。開始學做飯,至少能煮方便麵。

13歲以後
小樹變大樹,盡量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能不幫就不幫。

女兒每次跳舞課需要盤頭發,多年來都是我在做。突然有一天她說自己要試試,從此一直都是自己做(又一次看到台階跳躍)。不過她的取舍決定仍舊糾結。她詢問時,我會幫她分析,但決定一定是她自己做。以後會寫些具體的實例。

兒子今年8年級,這兩年也懂事多了,至少學習成績有點兒長進。變化最多的是他開始做飯,有幾次按照菜譜做得相當不錯(廚房肯定要豁得出去)。

這個階段我已經讓他們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查看自己的活動時間,提醒我什麽時候開車送他們到哪裏去。現在我仍在尋找好的方法,讓他們能“主動”做家務,希望大家分享。

女兒今年16歲,生日一過就考了學車證,現在我們正在抓緊練車,希望八月份能夠拿到駕照!向著獨立的方向又邁進一步。

==========================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僅“管”的內容不同,“管”的具體方法也不一樣。女兒什麽都想要,讓她練習可以直接用威脅:不喜歡就停了!兒子什麽都不要做,好不容易答應做一件事,哪裏敢有一點兒威脅?一直小心翼翼地哄著,絕對的不公平對待啊!

不過他們也都清楚為什麽我會這樣,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公開和他們談的,大家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親子關係好,孩子們對這個三分的“管”,也比較容易接受。


培養親子關係:

五歲以前的小孩子:

  • 花盡量多時間陪伴,聽歌、跳舞、講故事、動手做遊戲...... 跟著孩子後麵,隨時扶持。(昨天在購物中心,看到一個2~3 歲的孩子遊走,拍拍桌椅、摸摸廣告牌、蹲在地上考察...... 他爸爸就一直跟在孩子後麵,默默關注,有點小感動。)

五歲以後的孩子:

  • 可以多和孩子閑聊,問問孩子喜歡哪個朋友?喜歡哪個朋友的爸爸媽媽?為什麽?
  • 如果親子關係好,可以直接問孩子是怎麽看待自己的。什麽地方滿意,什麽地方不滿意。
  • 問問孩子們,“你們覺得爸媽對你們了解有多少?” 讓他們給個百分數。小心問問哪些方麵他們覺得父母不夠理解自己。
  • 如果親子關係不夠和諧,父母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我看了一篇文章,裏麵說要對你們好點,要寵著你們,我想試試。你們希望我做點兒什麽?” 給個擁抱,挖勺冰激淩很可能管用。
  • 對青少年,父母親可能需要用道歉來開頭:“看了一篇文章,覺得過去爸/媽可能對你們管得太嚴了,實在對不起。我現在想改善一下我們的關係,你怎麽想?” (語氣要認真嚴肅。如果孩子的反應是覺得很奇怪,恭喜,我們向成功邁近一步。如果孩子的反應是不理不睬,抱歉,剛才說話的態度可能還是不夠真誠。)

透露一個小秘密:我人生的第一次道歉應該是對五、六歲時的兒子。到現在為止,我也隻跟倆娃道過歉。

連載還有兩篇,勝利在望!加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瀟瀟雨軒' 的評論 :
謝謝!現在說什麽都早,孩子將來能獨立自由快樂才行。
瀟瀟雨軒 回複 悄悄話 非常用心的父母,讚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