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1) -認識自己
養娃(2) -養娃如種樹
養娃(3) -孩子成長形式-台階~斜坡
養娃(4) -人的硬件
養娃(5) -人的操作係統
養娃(6) -人的衍生軟件
養娃(7) -孩子到底要不要“管”?
養娃(8) - 怎麽“管”孩子?
養娃(9) - “管”孩子什麽?
養娃(10) -“管”孩子成啥樣?
自修,這個就以我自己為例子啦!我是從2012年開始查經學習,2013年年底又開始讀各樣的書,一直到現在。
從最初對孩子的嗔怒打罵,到現在逐漸尊重信任,不敢說是否在別人眼裏“成人”,至少倆娃覺得還行。女兒16歲,說過很多次:“我真的很幸運你是我的媽媽!” 或者 “你是我認識的朋友的媽媽裏最好的!”(徹底忘了她小時候我怎麽整治她)
兒子14歲,要求比較高,還是覺得朋友A的父母最好(非華裔,極有耐心,兒子也喜歡他家的夥食)。不過他時常會過來給我個擁抱,也曾說過:“我覺得你從來沒有強迫我們做什麽。”(還真沒有怎麽強迫過他,不敢呀,生怕他停擺)
50年的生活、十多年的子女論壇潛水,再加上最近些年的查經、讀書學習,靈命成長的種種體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楚的,還是給大家推薦讀書吧。我建議懂點英文的,還是盡量讀原版,自修的書一般不用很複雜的詞句,而且讀這種書也不求快。翻譯失真太大,簡寫本大多著重道理,削減實例,就更不必看了(道理誰不懂?)。
如果隻推薦一本書,我推薦《The Road Less Traveled》- 《少有人走的路》, by M. Scott Peck
書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生活是艱難的”--Life is difficult, 緊接著又說:當人一旦接受這個說法以後,就會將集中精力在如何過生活上,少專注艱難辛苦的感受,就會覺得生活沒有那麽難了。
把生活過好需要我們持續地自律。自律包括延遲享受、責任心、致力於現實、迎接挑戰、保持平衡......
自律的動力來自愛。愛是行為,是我們主動的選擇被愛對象,進而自願付出愛的行動。具體的愛的行動就是花時間陪伴、欣賞和尊重被愛的對象,並培養他們最終獨立。愛的感受其實是在享受別人對自己行動上的愛。帥哥美女養眼,是對方的美對自己的感官刺激,也是來自別人。
作者利用愛寵物和愛人的區別,分析總結說:“真愛隻能是針對人而言”。愛寵物時,我們與寵物之間並沒有真正的交流,而是利用想象力,將我們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寵物。如果我們的理解和寵物的意願、行為長期不符,大多數人會選擇拋棄寵物,而且我們也不希望寵物獨立於我們之外。而愛一個人和愛寵物恰恰是相反的,“愛人”需要有大量的陪伴和交流,要尊重對方不同的性格和意願,小心提醒,最終達到愛的目--使對方獨立。愛花、愛草、愛車、愛寵物,作者將它們都歸於對自己的愛,使自己的內心滿足充實。
愛的源泉是神的恩典,是神在每個人心中播下的種子。這個說法和我們的俗語“人往高處走”,以及莊子的“人有向善的本性”其實是一個意思。
這本書中對“愛”的分析非常透徹,改變了我對人的認知。比如:“因為愛你,所以我在你麵前展現真實的自我。” 說這話的人,其實是在肆意蹂躪對方的愛,還披上“愛你”的華麗麗外衣,讓真正默默努力付出愛的人有苦難言。
---------------------------------------
如果推薦兩本書,我加上《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by Stephen Covey
從這本書裏,我學到的、並在生活中真正用得最多的,是其中的兩個基本原則--按原則生活、專注自己可以改變的,和第五個習慣--理解別人(作者承認這是最難實現的習慣)。
“按原則生活”,就是要遵循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建立自己的三觀,不能人雲亦雲,讓別人來控製自己的生活,就是我前麵講的“修改自己的軟件”。每個人選擇的原則都不一樣,如果原則方向有誤,還堅持按原則生活,可能會很恐怖的,比如希特勒。好在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那麽大的能量。
作者在最後分享了他自己的原則,就是“Natural Laws Created by God.” --神創造的世界規律。我具體化後的原則就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如守信用、說實話、有勇氣、有擔當,不損人利己......
“專注自己可以改變的”基本上就是改變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不要花太多的精力來幻想“如果...”,看看有什麽自己可以改變的,趕緊行動。
“理解別人”,作者先講的是“換位思考”,就是把腳放到別人的鞋裏走走,真實感受一下。最近我一直在想,覺得這樣做可能並不一定能真的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畢竟還是我的腳(大小不同),我的感受(冷暖自知)。其實我們真正能做的,是要傾聽對方講述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別人為什麽願意對我們說呢?情感銀行是關鍵。
情感銀行決定人際關係,我們在對方的情感銀行裏存的錢越多,就能贏得他們更多的信任,遇到事情,對方才可能跟我們訴說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怎麽樣才算是在情感銀行裏存錢?就是我們在 養娃(7) -孩子到底要不要“管”?裏麵講到的“順著對方說”。下班回來看見孩子在打遊戲,存錢的說法是:“玩什麽遊戲呢?我來看看。”、“這個遊戲有意思,我也試試。” 取錢的說法是:“還在玩?趕快做作業去!我都是為你好!”
有一次微信網友找我聊天,從沒有見過麵,第一次就談了三個多小時。朋友特地提到說,由於我先做了詳細的自己介紹,使得她自己也能暢所欲言,可見往情感銀行存錢並不一定很難,以真心換真心。
如果我們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喜愛,那麽我們的理念和觀點,也就能比較容易被孩子們傾聽和接受了。
“道可道,非常道。”智慧道理一旦落筆成文,就變成了信息,真正還得要靠自己的理解、認可、並接受這些道理,主動在生活中去應用。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來刻意地追求客觀層麵上的成功,多多提升自己,當你“成人”的路上努力前行時,孩子就在身後跟著呢!
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的朋友,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潛意識裏)已經這麽做了。讀書學習,更加確定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有意識地主動去做,效果也會更好。
長篇終於結束了,寫的過程中,發現無數的概念需要澄清,無數的觀點需要實例支持,以後再陸續分享。
16年養娃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我說得是不是好聽,但可以肯定地是--我做得還遠遠不如說的。 希望這堆碎磚能引出大家的美玉,為自己的娃找到適合的路,把孩子培養成他們這一代的穩固基石,不隨波逐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周圍的朋友做標杆。
有朋友問,這長篇大論的,沒有時間看,可不可以一句話概括一下?
一句話有點難,不過的確可以簡單化,就是給孩子洗腦,把這個觀點洗進去就可以了:
獨立自主,自食其力。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結果。如果結果不滿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抱怨外人和社會環境沒用!
大家共勉!
讀書推薦:《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
讀書推薦:《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
讀書推薦:《Being Mortal》-衰老和終結性疾病,生與死的選擇
讀書推薦:改變我的生活的書 - 又加了幾本
讀書推薦:最近讀的書 - Nov. 2017
段落翻譯:怎樣信--《The road less traveled》
段落翻譯:生活是艱難的--《The road less traveled》第一頁
有興趣關注我的微信號,請長按下麵的二維碼。
謝謝你認同我寫的文章!我的這些分享,其實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不過寫,永遠沒有說來的具體。
如何修補親子關係,這不是一兩句話、一兩篇文章能夠表達清楚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難以改變的,有的時候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改善。孩子越大,一般來說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給你回複了悄悄話。
謝謝妹妹光臨!我倆三觀比較一致。: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