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ABC孩子到底要不要學中文?

(2017-05-11 08:00:22) 下一個

微信群裏有老師征求大家有關中文教育的方法、經驗、體會,我趁機抱怨了一堆。老師很耐心,Email答複往來三個回合,現整理存檔,同時也想看看大家對海外孩子學習中文的想法。

如果有興趣聽這個老師的唐詩欣賞講座,請移步到:http://www.holisticedu.us/DrLanJiang/index.php

1 我

看到你收集華文教育的信息,我比較慚愧,我們隻去過三年的中文學校,後來孩子們不喜歡,沒有學習的主動力,都是家長在督促著,而且一周隻有一次的課,周間也還沒有抓緊時間複習,效果不是很好,孩子們漸漸地也產生了畏難情緒,不願意去。中文學校校長跟我也說過,學生分布是個金字塔,年級越高,人數越少。我自己的文學修養的素質不是很好,一直也不能體會到中文文學作品的好處,骨子裏沒有重視,所以督促也不是很賣力,孩子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我在中國沒有讀過什麽課外書。到了美國,發現艾米的博客,就是寫《山楂樹之戀》的作者,我比較喜歡她的寫作風格。後來我看英文的作品時,才發現艾米的寫作方式與美國作品的寫法很相似,不論斷、有細節、符合邏輯。再看看中文讀物,我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時常發現裏麵描述的有些東西不但不符合邏輯,而且還妄加論斷,讀完後,要囑咐孩子們 “不要這麽做”,覺得很是無奈。有一年暑假回國,偶爾看《三國演義》裏曹植寫七步詩的那一段,很奇怪小說裏怎麽描寫得那麽簡短的,實在是不過癮。我還讀了一些中學生的課外讀物,作者的主觀論斷讓我覺得很不舒服。對我來說,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所以當看到書中的論斷不是很合適的時候,會導致的逆反,以至於最後讀不下去書。真的不是誇張,當我看到作者說故事裏的一個女學生“又醜又蠢,誰願意和她一組學習?”的時候,我就把書放下了。注意,不是故事裏的一個人說的,是從作者的角度說的。

還有許多的文學作品,把社會狀況分析得非常透徹,但缺乏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可以用於實踐的具體步驟。你能看清楚問題,可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我一直對文學修辭抒情,不是特別感興趣,我覺得這些東西是屬於錦上添花。比如這次唐詩欣賞講座中,曹操的詩、毛澤東的詩,還有些積極向上的義氣,多少能夠給大家鼓鼓勁。但是看那些抒情的,描述思念呀、傷感的詩句,盡管寫的也震撼感人,但不能夠幫你做什麽。如果你有過類似的感受,或當時正處在這種情緒下,這些作品不僅不能幫你從這種氣氛中解脫,可能反而會陷得更深。

這是我的真實想法、真實感受,我也不知道中文教學應該是朝哪個方向走。我曾經看過幾本複習考試的材料,對美國的教育理念還是覺得蠻認同的,多注重應用,少注重情感。

2 老師

看了你的郵件,我覺得你提出的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麽要督促孩子學中文。首先,孩子能不能學下去,能學到多少,到最後不是我們能強迫的。其次,我們的孩子學中文和非華裔學中文的意義並不完全一樣。我的兩個孩子,老大的中文能讀會寫,老二就隻會聽說。我認為學中文於她們而言是一個接受中國文化熏陶的途徑,能掌握多少隻是一個技術性的結果,而我並不預設,也不追求這個結果。這裏聯係到下一個問題,我為什麽如此看重對她們的文化熏陶?那是為了她們成長在這樣一個多元多民族的社會裏,將來自己安身立命,確立自己的Cultural Identity. 成為“香蕉人”,或者“夾縫人”,對於她們而言都是痛苦的。我希望她們給自己確立的定位,就是“美籍華裔”,對自己血統裏承繼的文化充滿信心的同時,對周遭的社會環境有足夠的應付能力、適應能力和判斷能力。漢語教學現有的通用教材,以及我們過去用過的教材,其中的種種弊端,是另外一個一言難盡的問題。

第二,我們要文學來做什麽?你提的問題很尖銳。既然文學無法解決我們生活中現實的任何問題,這個東西為什麽會存在?而且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它從古到今都存在。這也是一個一言難盡的問題。我們留著在講座裏慢慢展開吧。

3 我

聽你這麽一分析,我又有更多的自己想法,再囉嗦一下啊。

對我來說,語言最初隻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隻有聽和說基本上就可以了。後來有了讀和寫,是為了更廣區域、更長時間的交流。從這個交流工具的角度上講,學中文或學英文其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都可以交流。我當時想讓孩子學中文,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對他們說教的時候比較方便,所以沒有堅持讀和寫,也的確是我的責任。女兒聽和說基本上沒有什麽問題,即使是討論問題,交流思想,也都還好。兒子可以聽懂日常用語,稍稍深刻一點就聽不懂了。他也不怎麽說,最近偶爾也試圖著說中文,但是真的隻是偶爾。

但如何才能使孩子坦然從心底接受這個定位,我不認為說中國話、讀中文書、吃中國飯就能實現。人,總需要別人的認可,當孩子們的理念得不到足夠的認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就會迷失自己。我們是 “美籍華裔”,但這僅僅是外表定位,在內心世界裏, 為了讓孩子對社會環境有足夠的應付能力、適應能力和判斷能力,我恰好不想讓他們把自己定位在某一個文化上,我想讓他們 open mind,能集百家之長,定位在某一些原則上,就是《7 habits...》 書中寫的,Live with principles。有了內心的穩定基礎,就不容易被外界忽悠,隨波逐流了。 我希望他們得到別人的認可,不是因為中國文化多麽曆史悠遠、豐富多彩,也不是因為中國國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有自己的待人處事原則,能夠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可惜的是,這些理念在中國的文學作品裏好像不是很多,當然也可能是我沒有讀到很多。

到目前為止,兩個孩子的定位還好。女兒的朋友圈是一個混雜體,有白人、黑人、日本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信仰上有基督教、穆斯林,也有不信教的,但她們都是自尊自愛、積極向上、彼此包容的女孩子。剛剛結束的上周五晚上,九年級的畢業舞會,女兒說她們這一群最後成為舞會上最熱鬧、最受關注的一群,平時的那些 popular kids 反而不明顯了。兒子,比較宅,對朋友相當的挑剔。他不怎麽得罪人,很多孩子都願意和他玩,但他真正喜歡的朋友不多。最要好的是個印度孩子,其餘的白人、華裔都有。以前大家說美國是個大熔爐,現在終於明白其實美國是個色拉盤,但是即使是色拉盤,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隻要我們是新鮮、無毒、有營養的健康美味蔬菜,就會被放到盤子裏麵。所以,還得 “主要看氣質” 啊!

至於要文學來做什麽,我想起易中天老師的一段視頻,他說:文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行為,的確在生活中看不出有什麽用,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穿,不過它們卻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東西。你看住在岩洞裏麵、守獵采集的原始人,他們也會在石壁、瓦罐上雕刻繪畫,也會做項鏈裝飾,也會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盡管都沒有“用”,但這些藝術形式一直和人類並存。藝術是人精神世界的表象,也是人類靈魂的營養。我比較認同易教授的說法。不過,唱歌、跳舞、畫畫、寫作這些靈魂的糧食,好像跟學中文和不學中文也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中英文都可以唱,都可以寫。我比較喜歡道家的理念,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們想學中文,我就教;想理解中國曆史,我就講;想吃中國飯菜,我就做。這次聽詩詞欣賞講座,在家整理文字,女兒也好奇地過來問問,我趕緊現學現賣,也給她塞點兒。如果像兒子那樣,不想學,那就用英文好了。

現在說點和華文教育沾邊的。孩子學中文時有個不方便:英文書有閱讀 level,適用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各種級別的書,都可以在圖書館借到很多。但是中文的課外讀物裏好像就沒有這個分級,沒有一定的識字量,孩子根本就沒有辦法自己讀書。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把中文的閱讀材料也分分級?或者配合教學進度,重新編寫些故事。不過好像的確是挺難的,我也覺得沒有什麽招數。隻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孩子們難免會逐漸失去興趣,這也是孩子們輟學中文的一個外部因素。咱中國聰明的人多,又肯幹,閱讀材料分級有沒有點可能性?

老師

看到你的來信,覺得在文化定位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看法並沒有實質上的不同,隻是我先前可能沒有表述得很清楚。我希望孩子們能有的文化定位,既不是白種的”美國人“,也不是”中國人“,而是”美籍華人“。在這裏長大的孩子們,其實麵臨的文化差異比我們深刻,也比我們複雜。在他們幼年時期不明顯,年紀越大越容易困惑。我也是接觸到很多有色人種的大學生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世界的文明與文化都有其燦爛的一麵,都值得我們去了解。隻是對我們的孩子而言,中華文明是與他們有親緣關係的。他們終身都不能脫離這種親緣關係對他們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也不能擺脫旁人因此而附加於他們的標簽。所以,他們必須以一種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礎上麵對這些標簽的能力。而他們的文化自信,又來源於在美國文化的生存環境裏對中華文化的基本了解。不管美國文化被描述成什麽,就說沙拉好了,他們也應當知道自己是胡蘿卜還是白菜,然後才能安心去做一個胡蘿卜或者白菜,這是你說的欣然接受,也是我說的文化定位。對於其他文化的吸收和學習、借鑒,有一個”有容乃大“的心態,就是你所說的集百家之長。而所謂”有容“,需要先有一個足夠大的容器。

關於教材,閱讀分級的書其實不是一般的多。但是這些書總有問題,包括台灣出的。最根本的就是說教太多。說教太多也不是現在才有,從來如此,要改變恐怕很難。因為做到這種改變先要改變編教材的人,情況複雜。

5 我

對於 “不能擺脫旁人因此而附加於他們的標簽” ,女兒已經有所體會,她最近稍稍閑點,又催著我教她中文呢。還有一個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女孩,剛剛9歲,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也跟我學習過一段時間的中文,後來她太忙,暫時停了。兒子盡管年齡也不太大,但似乎比較有主見,一副 “我是中國人,我不會說中文,關你什麽事?” 的大無畏氣概,也許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我尚需努力,

6 老師

這裏麵還有一個具體操作的問題,怎麽教?誰來教?其實很關鍵。我們為人之母,肯定要教。但是,我們的教,和老師的教不能是一樣的,因為對於他們而言,我們的角色不是老師。如果不想要搞得孩子逆反,最好不要給他們“上課”,不以傳授他們任何具體的“知識點”為目的,而隻是和他們“聊天”,聊到哪裏算哪裏,聊到什麽算什麽。耐心,堅持,總會收到效果的。至於“知識點”,比如中文,也不要逼太緊,凡事總是水到渠才成。

==========================================
總結:
讓孩子開開心心、自覺自願地學中文,不強迫、不誘惑。如果實現不了,就等等,不要把孩子逼迫得討厭中文及中國文化。

 

給有小娃的父母們:
一個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孩子小時候,她給孩子讀中文故事書時,一個字、一個字用手指著讀,小孩子慢慢地就會認識一些簡單的字,進而越來越多,不需要專門教認字。一旦可以讀,就可以維持一門語言了。我見過一個同事用讀小說的辦法來維持日文水平。
孩子學語言要趁早。女兒兩歲去幼兒園時,中文已經說得很好,所以一直到現在,聽、說都沒有問題。兒子兩歲去幼兒園時,中文還話不成句呢!一天近十個小時的英文環境,回來也沒有時間和他說中文,結果中文就一直沒有提起來,現在聽、說都有問題。有條件的,一定要讓孩子的中文聽、說穩定了,再送幼兒園。
幾年前,我碰巧知道一個富人群體,他們的孩子從2個月大就開始學習中文或其他第二外語,一天至少4個小時的外文環境。長大開始上中文課,每周還需要12個小時的中文交流。
一點小小的經驗,覺得有點道理,我準備保留這個經驗給孫子輩用了。

更多:微信問答:ABC孩子中文的自主閱讀,怎麽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2)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jszh' 的評論 :
說得太好了,謝謝你的例子,給我又添點希望。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完全同意!我知道一個富人群體,他們的孩子會學習中文,而且從2個月大就開始,一天至少4個小時的中文環境。而且不同的孩子專注不同的第二語言。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reamstory'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回訪,看得出,你也是認真生活的人。
看來我們的認知還是蠻像的。給你推薦劉誌雄的《按照神經孝敬父母》:http://www.jidujiao.com/jiangdao/liuzhixiong/azsjxjfm/index.html
中國文化裏的糟粕的確是不少,所以姒玉明老師自己從新編寫教材《整全的教育》:http://www.holisticedu.us/
我倒是覺得不能因為有糟粕,就全部倒掉,取長補短也是將生活過好必須的技巧。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mrock100' 的評論 :
非常感謝你的經驗分享!認識四五百字的確可以閱讀啦!
我覺得從小開始學,可能要好得多,可惜我已經錯過這個階段了。而且也要看孩子的成熟程度。我女兒19個月就認識了一到十了,兒子三歲半還認不清楚方形、圓形呢,一說都是淚。
不過學習語言,從小介入非常重要。女兒兩歲送幼兒園時,中文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她後來她的說一直不是問題。兒子兩歲送幼兒園時,還話不成句呢!天天聽英文,難怪中文跟不上。
你的這個經驗太關鍵了,我到微信群裏呼籲一下去!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戚然2' 的評論 :
宗教的力量的確不可以忽視。不過我聽說猶太教的後期的教義更接近道家學說。所以他們有信心、肯自律,並且遵循世界運行規律,的確強壯!
bjszh 回複 悄悄話 樓主下了功夫,探討深入。在我看來,能多掌握一門語言隻有好處,更別說是自己祖先的語言。但我要加上一點,還要看孩子的語言能力如何。移民到此,最重要的語言肯定是英語。有的孩子輕輕鬆鬆就學會幾種語言,有的孩子卻很難真正掌握第二語言。我一位朋友的兒子就屬於後者。他們除了在孩子小時候的家教以外沒有強迫他去過一天中文學校,以至於他們之間基本沒有中文交流。朋友遺憾嗎?當然!但朋友說如果強迫兒子去學,挫折感一定會毀了他的自信心。現在朋友的兒子高高興興地掌管著自己的公司,雇員各族裔都有,白人為主。對他來說已不僅僅是融入主流的問題,而是進入社會中堅階層了。所以我覺得,因人而異,能學則學,不強求。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這個世界的大人物,有識之人都在注視中國,讓孩子學中文,多一條出路。隻要多一種語言,就多一扇窗口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華人讓孩子學中文的目的主要還是“孝,那麽誰來為“孝做出付出和犧牲?犧牲當然是孩子。難道和父母聯緊孝算犧牲嗎 答案是 小時候不是,越長大就越成為犧牲,因為孩子越長大就越要為自己今後新的家去準備付出和犧牲。老的家多半成為負擔,參與新家的事務也往往導致暫時不穩定的新家離婚,特別是在國外。 孩子也許顯得聽話了些,但不知背後犧牲了多少創造力? 中文大量的教條文化的目的就是強迫孩子聽話,說穿了就是犧牲孩子的人生為父母老人服務。因為教條文化最害怕的就是提問,不再提問就是對孩子創造力的直接扼殺。
此外,學中文所帶來的文化糟粕是不被西方尊重的文化所接受的,如中文動畫片宣揚的盡是小聰明,詭計,陷害,欺騙甚至暴力,幫幫忙,能不能來點光明向孩子宣揚誠實,開朗,幫互他人,自然科學知識。。
不讚成孩子學中文並不代表不支持孩子學第二語言,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印度語都是可以的。不必強求他們學中文。此外,下一代的上億中國孩子都在掌握全球普通話-英語,使用全球普通話毫無障礙是大勢所趨,孩子學了一口四川話回到四川發現人人都懂普通話,類似沒人學德語因為德國人人人都會英語,除非去德國生活。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今天正好跟別人討論學中文的貼, 貼到這裏。

學中文初始階段認字最重要是重複和閱讀。 俺家三歲開始教認字, 每天認兩個新字, 複習二十個舊字, 現在快四歲認得六百多個了。 認識四五百字就可以上閱讀, 推薦四五快讀。 我們現在四五快讀學到第五冊, 可以 讀四五百字的短文。 四五快讀學完認識九百字, 就可以通過閱讀繼續認字和保持了。 現在國內童書又多又便宜, 一箱一箱往美國運吧, 喜歡的就留下, 不喜歡的就丟掉。 不信孩子愛不上中文閱讀。 有人說語文學得好不好之間的距離就是一本好書

另外就是生活中學, 聽故事, 看動畫片,回國。

最近還上了我們這裏的中文經典讀經班, 每天與孩子共讀誦讀點中文經典, 對提高語感和了解文化很有幫助。

至於為什麽, 無非是這幾點吧, 身份認同, 與父母保持交流暢通,價值觀念認同, 一般學中文的孩子叛逆的少些, 離家後與父母的關係也緊密些, 外加多一種語言多條路, 尤其是現在中國這麽多機會。
心戚然2 回複 悄悄話 華文教育不是小問題,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文化自身的定位。為什麽東南亞的華僑那麽認同中文教育,而在歐美留學的精英不這麽想?骨子裏,就有一種文化自卑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中文是唯一能聯係華人群體的紐帶。歐美的華人移民,由於來源地和信仰原因,很難像別的種族那樣團結對外。隻有中文和語言才能區別華人與其它種族。實際上在我看來,ABC已經不是真正的華人了,為什麽稱香蕉人?心已經變了。所以那位百人會長才會寫那樣文章指責新移民。這方麵最好的榜樣就是猶太人。為什麽猶太民族在滅國那麽長時間還能存在。宗教和語言文字是其核心。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麽美國那麽多有錢有腦的華人精英不能學學陳嘉庚,在美國創立真正的華文學校。不要看現在中國移民多,不當回事。一旦移民二代壯大起來,就是美國文化最好的代言人。所謂披著羊皮的狼也。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生活中遇到問題,“If...” 語句沒有用。做人要對自己有擔當,什麽時候都不晚。我的孩子沒有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但的確有不少的朋友提醒我說:“將來小孩會埋怨你的。” 所以我現在就已經把答案想好了,如果我的孩子對我說這樣的話,我會回答:“如何當年我逼你,你現在可能已經不會再坐在這裏和我說話啦!” “If...” 語句誰還不會說,又不用負責。實話說,我覺得說這樣話的孩子好像還不夠自信呀。:(
還有,小孩對學中文也不一定反感,我一個鄰居的白人小男孩,十歲開始跟我學中文,已經三年了,就是自己想要學的。

看了Yuval Noah Harari 的《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人類簡史》以後,我對文化的傳承也看開了,好的必定會流傳,壞的沒人能留得住。我對道家學說的認知,實際上是從兩個美國白人開始的。看,我們的文化已經走向世界啦!:D
c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alk' 的評論 : 謝謝你花了如此大精力回複。兩點:
1. 聽鄰居說,小孩也無意中流露,哎呀,當時小時候多打些基礎就好了雲雲。小孩對學中文反感是肯定的,家長需要一定的權威,他們長大後會感謝。當然這是一個度的問題,要需要管教的藝術,如果把小孩逼得反感中文就不好了。
2. 印地安人語言其實基本失傳了。native青年之所以問題多多,一個重要因素是文化迷離感挫折感。恢複他們的語言其實是人為的,強加的,但是對恢複他們的自信心和identity很有好處。在美國這樣的社會,華裔青年也許會有類似的問題(情況要好很多),但是我們有我們成熟的語言文化,如果不用,不傳承,太可惜了。
3. 又想到一個例子,白人家庭領養的華人小孩也大量去中文學校,學習效果如何不好說,但是“文化之根”“自我定位”的重要性,看來是全社會的共識。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非常感謝你分享的實例。道理好講,如何將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就沒有那麽容易了,我來試試用我的“道理”分析一下這兩個例子。

1. 我第一段原本是這麽開始的,結果網友說太囉嗦,我一刪減,就少了一個觀點,看來該囉嗦的時候就得囉嗦。
“看到你收集華文教育的信息,我這比較慚愧,因為我們隻去過兩三年的中文學校,後來孩子們不喜歡去,也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原因是孩子們沒有中文學習的動力,主要是家長在督促著,而且一周隻有一次課......”
注意這裏說孩子不願意學中文,就是因為孩子缺乏主動力,全憑家長督促。反觀你鄰居小孩,“上大學後反而主動修中文課,業餘時間學中文”,我希望的就是孩子要有這種主動力,早點學還是晚點學,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怕的是從小推壞了,孩子開始恨中文,可是又沒法擺脫這個“美籍華裔”的標簽,這才是真正的悲劇。如果你有什麽方法能夠使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有學中文的興趣和主動,請一定分享。

2. 文中第三節,第四段開始說:“但如何才能使孩子坦然從心底接受這個定位,我不認為說中國話、讀中文書、吃中國飯就能實現。人,總需要別人的認可,當孩子們的理念得不到足夠的認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就會迷失自己......” 對於印地安保留地的印地安青年來說,他們並不缺乏本民族語言,風俗和文化,他們缺乏的恰好是“別人的認可”,“當孩子們的理念得不到足夠的認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就會迷失自己”。當國家“教育機構給他們開設......課後”,這正好提供了“別人的認可”,所以孩子們就有找回了自我、自尊和自信。回到第一個例子,也是如此,中文學校是中國人辦的,而大學的中文課是國家辦的,也是“別人的認可”。

你覺得我說得有點沾邊嗎?
我在回複你的問題時,才意識到自己的觀點沒有在文中明確表明出來,一會得繼續修改。
我不是說沒有必要學中文,而是希望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學,不能強迫。而且還得注意,也不能利用金錢物質誘惑。
cng 回複 悄悄話 知道兩個事例:
1 鄰居小孩,小時貪玩不喜歡中文,父母也隨便,但是小孩上大學後反而主動修中文課,業餘時間學中文
2 印地安保留地的印地安青年,抑鬱酗酒吸毒犯罪率高。教育機構發現給他們開設本民族語言,風俗和文化課後,方方麵麵指標有很大進步...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reamstory' 的評論 :
喜歡這種平和探討的認真態度!
我也很認可你的這些觀點,的確應該是“上什麽山,唱什麽歌”。但對於那些“高瞻遠矚” (“這山望著那山高,高山望著平地好” )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
我能做的就是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同的人選擇自己信的東西來信......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讚賞你對這個話題的深入見解。此話題情況複雜,涉及個人利益習慣尊重,文化融入等等足以讓討論陷入到汪洋大海。
但可以往另一邊看,網絡把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今天的世界語言以及移民情況和昨天的外地人去北京上海香港一模一樣,移民深圳還能繼續說四川話嗎? 也許第一代人在小圈子裏繼續說點四川話,第二代就會用普通話甚至說點深圳粵語。想要在深圳繼續保留四川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最好回四川生活。
此外,大家喜歡美國文化的尊重文化,但一旦讓犯罪人的權利大於受害者; 同性戀的權利大於異性戀;素食者的權利大於混食者的權利。就過頭了。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reamstory' 的評論 :
能夠體會你的意思。 不過歧視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沒有種族歧視,也有高矮、胖瘦、貧富、年齡、地域等無數可以用來歧視人客觀條件。如果越來越多的人能以平常心來看待人與人的不同,學會接受異己,不要去過份強調這些區別,歧視程度就可能會弱些了。正如道家所說:“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其實你所說的第一句話,本身就有標簽:"不會說英文的”、“中國老年移民父母”、“千方百計勸他人說中文”、“那些種族歧視的人”、“都是喜歡給人插上標簽”、“他們感覺自我良好”......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月前身' 的評論 :
推薦給你這個老師的唐詩欣賞講座。http://www.holisticedu.us/DrLanJiang/index.php

今天晚上美東時間九點,她會在微信群裏做第四講。如果你悄悄話給我你的微信號,我可以加你入群。這是個關於中文教育的群。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都是那些不會說英文的中國老年移民父母千方百計勸他人說中文,這樣他們才能在美國獲得到服務。 都是那些種族歧視的人喜歡給人插上標簽,因為他們感覺自我良好。不要被以上的人犧牲。
網絡使得全球越來越小,這類似當年外地人闖上海移民去深圳北京,誰也不再說外地土話,都用英文交流,第一代有口音,第二代都說移民地的話。
明月前身 回複 悄悄話 你不知道中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時常讓我淚盈於眶……這樣令人窒息的美,不是有沒有用可以解釋的。我願我的後代有此機緣。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地' 的評論 :
找不到工作,有很多的原因,不都是因為語言。不過我也要和孩子們講講,還是盡量希望他們多學點中文。
是金子總會發光,希望表弟早日如願!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露得'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認真回複!

針對語言的問題,的確有些ABC孩子嘲笑父母英語發音不標準,不尊重父母。我也是在子女教育論壇看到了這個說法,的確很有用:“我的中文比你的英文好,我的英文比你的中文或!” 既然比較,母語和母語比,外語和外語比。拿自已的強項與別人的弱項比,不公平。一下子就理直氣壯啦!
樹立父母的權威和說什麽語言應該沒有絕對的關係,而且,我也不想要使用權威,我希望與孩子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我一個表弟有好幾個美國一流大學文憑,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去中國找工作因為中文幾乎不會,還是找不到工作。其實他的專業中國很需要,經濟和法律方麵。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建議,是有點太長,我再改改看。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andax' 的評論 :
如果能夠誘導說服成功,的確很好。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身為美國高中老師,我有各族裔學生,可以說學父母的母語對他們來說好處多多,比如認同父母的文化不僅幫助他們解決自身identity的問題,還可以加強和父母的關係。小時候用母語教育孩子比較容易樹立樹立父母的權威。很多有問題的青少年是因為缺乏在家尊重父母這一環教育。學中文不一定要上中文學校,能在家堅持和他們說中文就不錯了,等到高中再學讀寫也不晚。現在很多美國高中都有中文課。
pandax 回複 悄悄話 華人的孩子滿嘴英文,一點中文不會,總感覺有點奇怪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CMbian' 的評論 :
的確如此,不同的認知,不同的預測,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行為......
沒有人能夠確定什麽,順著“道”走,及時糾正吧。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這句“隨便”就當作對我的認可啦!謝謝。:)
ICMbian 回複 悄悄話 這取決於如何看待未來的中國及文化背景。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隨便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