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 把雙方將領對調, 結局會是
(2008-09-06 12:26:44)
下一個
一樣的....
任何一個集體, 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 毛的武裝也是一樣, 甚至有時更突出 (曆次內部政治鬥爭就是例子)...
但雙方領袖的能力和個人魅力上的相差, 常常決定很多...
況且, 毛和他的共產黨死死地抓住了人民, 軍隊都是人民子弟兵, 無論將軍士兵, 都來自老百姓, 都是同誌關係, 毛教導他們為了一個解放事業而戰, 當有矛盾時, 個人服從集體, 集體服從全局, 故無各自為陣, 反而甘為犧牲的, 舍小我, 取大我, 形成一個龐大而有效的戰爭機器, 滾滾而來, 勢不可擋 ...
張靈浦就是最好一例, 最能說明問題: 本來走的一步好棋, 十幾萬共軍全力圍住張靈浦, 自己也被日夜尋求共軍主力決戰的四十幾萬國軍反包圍!
結果呢, 一方麵國軍對共軍, 根本是圍不住(共軍調兵遣將如願以償) 打不動(援軍根本靠不上去) 拖不垮(共軍被迫兩麵作戰卻能有條不紊), 另一方麵共軍卻能眾誌成城, 進攻打援固守都堅決無條件執行, 加上老百姓的因素, 對一方層層設阻遲滯, 打槍放炮騷擾, 對另一方傾囊相助, 拆了門板運傷員, 婦女奶水喂傷兵 ...最後這被團團圍住的十幾萬共軍, 硬是吃掉了中心張靈浦這個硬骨頭, 不僅如此, 全身而退之前, 還從容打掃戰場, 抓了近一萬俘虜!
粟裕張靈浦都是行軍打戰的高手, 都是集中兵力, 以多擊少, 尋主力圍而殲之的作戰意圖, 結果一個成就一世英名, 一個成孟良崮上的孤魂野鬼 ....
毛軍事上靈活的用兵遣將, 政治上堅持人民群眾的路線, 是毛的將領受益匪淺的原因, 他們對毛的無比佩服, 也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