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軍第一戰將孫立人:曾為中國男籃主力後衛,被喻東方隆美爾

(2009-02-10 19:08:48) 下一個
孫立人, 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一生孤高自傲,非國民黨籍,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係將領格格不入。1949年,中共在大陸奪得政權,蔣介石兵退台灣,美國政府當時曾打算“棄蔣保台”,並由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兼保安司令孫立人主政。盡管美國盟軍遠東統帥麥克阿瑟屢次遊說,但均遭孫立人拒絕。蔣介石迫於當時的形勢不得不“韜光養晦”,一麵支持美國,另一麵又防著孫立人,直到1955年鞏固地位後,遂製造了震驚島內外的“孫立人兵變冤案”,將孫立人囚禁了33年。

孫立人,於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預備訓練。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北京高等師範學院,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1921年入選中國男籃代表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區運動大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當時隻有菲律賓、中國、日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以30-27擊敗菲律賓,又以32-28擊敗日本,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

孫立人曾休學一年,後於1923年畢業,同年赴美留學,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工程學士學位畢業。眼看自己的國家內憂外患日漸加深,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逐鹿中原。尤其日本和俄國對中國的鯨吞蠶食,預料中國不久將兵連禍結。所以要救國家必須要飽學中西文韜武略,孫將軍毅然投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之軍事教育,因其已有學士學位,故直入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遊曆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任中尉軍訓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接受德械裝備與訓練。在孫立人的訓練下,其所屬部隊官兵教育水平、以及學科、術科和緝私方式的水平都遠高於一般部隊。孫立人兼任的第四團在華東射擊比賽中名列第一。

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第四團參加淞滬會戰,在周家橋成功擊退日軍渡河。此役孫立人身受十三處創傷。傷愈後,孫立人任財政部緝私總隊少將總團長,規模3團,後擴至六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1941年12月應戰事急需,以一半緝私總隊兵力組建為新38師,任少將師長,隸屬於第六十六軍,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精銳部隊之一。次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同年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於抵達緬甸。

第一次中印緬作戰

當時,英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4時趕到巧克伯當。經過整整一天一晚的悉心準備,18日向日軍攻擊,至午即攻克陣地,殲敵一大隊,解救七千英軍之圍,並同時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也是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勳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勳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麵決定棄守緬甸。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關於一同撤往印度的指示,決意執行蔣介石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不可行,獨自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於日軍被杜聿明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比較順利地打垮日軍的阻擊,並在撤退途中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愈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第二次中印緬作戰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反攻。

孫立人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穀。10月占領新平洋,12月攻占於邦,1944年2月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聯手,攻克孟關。3月9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克瓦魯班。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穀。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穀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製、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麵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中國駐印軍攻占胡康河穀後,3月乘勝向孟拱河穀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回敵後,和新二十二師兩麵夾擊,29日攻克天險堅布山。4月,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向孟拱前進。5月,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日軍王牌第18師團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坐守空城。孫立人見機而行,改變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迂回後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惶南逃。孫師114團也隨即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克複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

是役,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曆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後經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南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連續攻克緬甸八莫、中國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收複中國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史稱“芒友會師”。隨後,孫立人新一軍3月8日攻克臘戍,3月23日占克南圖,24日占克細胞,27日攻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隊,勝利結束第二次中緬印戰役。

孫立人將軍指揮所屬新38師,戰術運用靈活,戰力勇猛,在曆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三個聯隊長以下3.3萬餘人,傷日軍7.5萬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裏,獲譽“東方隆美爾”;日軍在緬甸戰後史料上,稱他為“戰神”。

1945年7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戰後曾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是唯一被邀請的中國高級軍官。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將軍率新一軍進入廣州,經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藍鷹部隊”。

國共內戰

1946年3月,孫立人赴美參加聯合國參謀總長會議,由於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5月15日,孫立人指揮新一軍,進攻四平,瓦解了杜聿明五個月來與共產黨東北民主聯軍林彪的對峙僵局,林彪被迫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命令,退到公主嶺,孫立人一路前進,親率新五十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被迫北撤,孫立人五日內攻克長春,隨後克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6月4日,孫立人沒有聽從長官杜聿明的命令,親率新五十師渡過鬆花江,隔日攻克陶賴昭堡,距哈爾濱僅60公裏,位在哈爾濱的中共東北局黨政軍組織均已做撤退準備。在孫立人即將攻進哈爾濱之時,由於中原戰場國軍不利,經馬歇爾的調停,東北同時退兵休戰。林彪逃過一劫。

1947年孫立人陸續瓦解林彪五度下鬆花江的攻勢,德惠之役後,新五十師149團因堅守德惠,被蔣介石賜名“中正團”。此時林彪部隊流傳“隻要不打新一軍,不怕國民黨百萬兵”。但隨後,杜聿明屢次向蔣介石批評孫立人不服紀律,蔣介石不得已,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虛職,解除兵權,由嫡係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後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此消息傳出,毛澤東道:“我們唯一的敵人被杜聿明趕走了,東北將是我們的天下了。” 隨後蔣介石親信陳誠赴東北,拆散新一軍組成新一軍、新七軍、並把新一軍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黃埔係部隊。孫立人成為國民黨軍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將領。

11月,孫立人將自己主管的陸軍訓練部遷到台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在台灣建立新軍。

歐美之行埋下隱患

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給孫立人頒發豐功勳章。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戰後曾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威爾也對孫立人頗為敬佩。6月17日,孫立人應邀到英國訪問,英國女王授予孫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以答謝新38師114團在緬甸孟拱郊區援救英印軍第3師77旅的友情,表彰孫立人將軍在北緬橫掃日軍5個師團的卓越功勳。

六天後,孫立人又應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邀請赴美訪問,與馬歇爾將軍等很多美國名將本是同學。孫立人的這次歐美之行,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為他以後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中共與國民黨之間的內戰到了1948年底時,美國政府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開始積極尋找可能的替代人選。1949年2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參讚莫成德向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報告:“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力強、做事腳踏實地的人,不必聽命蔣介石,亦毋須服從李宗仁聯合政府,而專為台灣謀福利。孫立人的經驗也許不足,但其它條件卻甚合適。”艾奇遜當即指示,可與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量,伺機向李宗仁(國民政府副總統)提出以孫立人代替陳誠(國民黨陸軍統帥)。

1949年5月,莫成德回國,向艾奇遜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由孫立人主持台灣政局,以此作為向台灣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6月23日,美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凱南向國務院和“國安會”提出處理台灣問題報告書。其中就有“邀請孫立人將軍加入占領軍的新政權,如孫願意接受,則美國分化國民政府駐台軍隊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蔣介石,如他願意留在台灣,當以政治難民之身份相待”。

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擬定了刺殺亞洲一些政治領袖的計劃,中國有兩人入選黑名單:一是周恩來,另一個則是蔣介石。後因擔心過分刺激盟國,改成以“西方公司”名義,協助逃入中緬邊境的國民黨軍李彌殘部騷擾大陸。

當時,美國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臘斯克與艾奇遜一樣,對蔣介石政權已不抱希望,一直積極推動倒蔣運動。同年秋,他派莫瑞爾去找孫立人,莫瑞爾以印緬戰場戰友的身份探孫立人的底,孫立人大發牢騷,但未正麵回答他的提問。

麥克阿瑟也發起對孫立人的遊說活動。1950年2月21日,麥克阿瑟竟然不與蔣介石打招呼,直接派專機去台灣接孫立人。孫立人為了表示“清白 ”,請求陳誠核準。孫立人到東京會晤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希望他負起“保衛台灣”的責任,並表示將盡力提供軍援。孫立人返台後向陳誠轉告他在東京的情形。

據美國後來揭秘檔案顯示,美國國務院當年曾擬頂了一項針對蔣介石的政變計劃,日前是6月份的最後一個周末,並決定:在政變前,蔣介石“必須被解除權力”。然而,讓美國人始料不及的是,6月25日晨,朝鮮戰爭爆發,為蔣介石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孫立人兵變冤案

蔣介石當然知道美國人的打算,但他既不能對美國人動氣,又還要對孫立人這位白宮紅人客客氣氣。

到了1953年3月21日,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蒂文森“訪問”台北,約孫立人會麵。據稱:“孫立人顯得不太自在,聲音壓得很低,顯係擔心房裏裝有竊聽器。”孫立人對史蒂文森說,馬歇爾1946年對國民黨貪汙腐化、沒有效率、眾叛親離的批評“絕對正確”,他表示:“國軍”仍然是不錯的,亦有望 “反攻”大陸,但其領導層不行。但是,孫立人的一番慷慨陳詞並沒有獲得史蒂文森的任何承諾,相反,卻為蔣經國的特務提供了“謀叛”的又一證據。

次年6月底,孫立人被調為“參軍長”,實際上脫離了軍隊。12月,美台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成為美國封鎖大陸和蘇聯的“環太平洋島嶼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蔣介石不再擔心會與美國決裂。於是,除掉孫立人的時機也就成熟了。

1955年5月25日,台灣陸軍少校郭廷亮被捕,經審訊,他承認,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指使他在軍中聯絡了大批軍官,並派人偵察台灣陽明山西子灣、“總統”官邸等敏感地區的地形,企圖以武力實行“兵諫”。

據郭廷亮供稱:“他(指孫立人)有他的意圖,就是利用我聯絡部隊學生,造成一股勢力,作為他兵諫的本錢;我有我的意圖,就是利用他的關係,達成我兵運工作和刺蔣的任務。”

陳誠後來向孫立人通報了“郭廷亮匪諜案”的大致情形。孫立人這時才明白,自己糊裏糊塗已成為這一‘演變”事件的核心人物。陳誠與孫立人的談話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致使他們兩人最後都未能參加當天舉行的一年一度的“擴大軍事會議”。也正是在這一天的軍事會議上,台灣當局向與會的高級將領們正式宣布了孫立人“兵變”案件。

5月28日上午,蔣介石召見孫立人,說:“你以後少跟政客們來往。”孫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蔣說:“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雙方不歡而散。 6月6日,蔣介石在孫立人等人陪同下,前往屏東機場閱兵。閱兵後立即產生流言,說有人企圖在現場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以排除腐敗,鞏固台灣。

1955年8月20日,孫立人將軍被正式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台北市南昌街自宅內,1956年6月被迫遷居台中市向上路一段十八號的宅邸,在美國軍方的壓力下,國民黨當局以“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軟禁代替刑罪。孫立人平時有空種種玫瑰,靠家人賣“將軍花”維生,直至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部長鄭為元來到孫立人家中,向孫立人宣布,從即日起“恢複一切行動、言論的自由。”軟禁達33年,有記者采訪孫立人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時,孫立人反問道:“從未‘反’過,何‘平’之有?”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中縣大裏市寓所(台中市前往私立立人高中的馬路右邊大宅院),享壽89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