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
2009 (63)
2015 (1)
By海棠花飛
跟風看了好萊塢今年呼聲較高的大片“植夢人” “Inception”, 感覺還不錯。雖然剛開始看時真得感覺是在雲裏霧裏繚繞,回家後細細琢磨後卻覺得趣味橫生。原來此電影的精妙之處不在於看時的熱鬧,而是看後的回味。就像老牛反芻,方得食物之真味。 尤其是最後那個在桌上旋轉的小陀螺,在似停非停的當口,影片嘎然而止,讓人遐想萬千,不知不覺中,那陀螺就神秘地旋進了自己的夢裏,一覺醒來,讓人有種說不出的驚怵感。
裏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 扮演的Dom Cobb是個職業偷夢人(extractor),他能潛入別人的夢裏,誘導他人說出秘密後,他就能拿這些秘密來換錢生存。他同時也是個植夢愛好者,就是自己創造夢境,在夢裏遊蕩,自得其樂。他把他心愛的妻子帶進了他構建的夢的世界裏,一層一層地深入,越深層的夢裏,時間也會過得越慢,兩人在最深的夢境裏(limbo) 一起幸福地牽手生活了五十年,最後在Dom 的堅持下,在夢裏製造死亡,通過夢裏的死,才能回到現實。可是妻子因為在limbo裏待了太長時間,無法分清哪個是夢,哪個是真。執意要回那個她認為是現實的limbo去。因害怕Dom爽約,不與她前往,她在自殺前還寫信給警察說是Dom殺了她。沒法勸留妻子的Dom 隻好帶著滿腔內疚,遠走他鄉躲避美國警察的追捕。恰好遇上一日本企業巨頭Ken Watanabe,希望Dom能幫他化解他企業麵臨的競爭危機。要Dom做的就是給他競爭對手植夢,並在夢裏,引導他的競爭對手自己一步一步做出解散公司的決定。Ken給 Dom開的價是讓他回美國。因為分外思念在洛杉磯的一對幼小的兒女,Dom接下了這宗很棘手的生意。他的梯隊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夢來解決這個難題。可是每個夢裏都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挑戰,讓他們臨時還必須做很多改動,為了延時,不得不進入到沒有計劃的第四層夢裏。最後,因為與他做交易的Ken在夢中的行動中遇難而死,為求能回美國, Dom 沒有隨他的夥伴一起及時趕回到現實,而是選擇了去更深的 limbo找Ken。很多年過去了,他找到了垂老的Ken. 他倆一起回來了嗎?還是 Dom 仍活在他自己的夢裏?陀螺一直就這樣轉著,轉著,把觀眾轉暈乎了。
看完後,好幾天,居然讓我覺得周圍也是似夢似真,分不清自己到底活在夢的那一層了。每一層自己好像都有個特定的角色,一進那環境,自然而然相應的角色感就來了。回到家,係上圍裙,很自然的就是媽的樣子;裙裾飄飄的到公司,儼然一白領鳥人樣;去打球會友,臭汗淋瀝,胡侃亂吹時,好像又是另一番場景;晚上外麵大街華燈沒有,臥室裏倒是春色無邊,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此也變得相當的曖昧。。。。。。一天下來,好像已是大夢一場。在不同的夢裏,見著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似有關聯,又各有各的邏輯脈絡,回味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細細想來,其實我們也時不時地在 limbo裏徜漾,樂而忘返。Limbo就是我們的網絡,他的亦夢亦幻,似真似假的魅力,早已讓網戀難以自拔的人掉進了這個廣袤的夢之最裏麵去了。帶上一個馬甲,在鍵盤的滴答聲中,就可以享用美食,電影,可以聽八卦,看體育,可以與心儀的馬甲套瓷,林林總總,比你實際去做這些不知要省下多少時間。所以,用一下相對論的話,在網絡的limbo裏,你我的實際壽命相對延長,這點與電影中的假設也是吻合得很巧妙。
現實與夢,到底那個更有活頭?我也說不清楚,因為自己早已分不清夢與現實了。看完電影,順手塗鴉,就當是癡人說夢吧。
在哪層夢裏,俺欠你的了?:)) 拿著了,就好~~
去看一下也好,反正是消遣,消遣和被消遣是一個意思,就看從什麽角度來看了:))))
人用感知來感知自己的感知,便是一個本質意義上的大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