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戰後的軍隊整編-----國民黨兵潰大陸的重要原因

(2009-05-05 07:47:22) 下一個
一、國民黨內哄與各派係的混戰
  
  國民黨失掉大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黨爭嚴重,在軍事方麵更因此而爆發了幾次大混戰。
  
  1927國民黨軍隊打敗北洋軍閥,東北易幟,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為鞏固其領導地位,1928年7月11日接受楊永泰的“削藩”建議,8月初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縮編方案。宗旨為“破除軍人擁兵據地之惡習,樹立全國建設之始基,使國家軍隊真正黨化,完全為人民之武力。”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國民黨四大軍事集團都希望藉編遣方案擴大實力,削弱異己,結果矛盾惡化。次年3月蔣介石和李宗仁便為爭奪兩湖而爆發大戰。蔣介石憑美英和江浙財閥的支持,重金收買,分化瓦解,從而獲得最後勝利。馮玉祥與蔣介石豫西之戰,中原大戰,蔣介石部隊屢受馮部重挫,後因張學良支持,獲得最後勝利。國民黨新軍閥內戰規模遠較五次剿共戰爭激烈,顯示國民黨內反蔣勢力龐大,足以威脅蔣的地位。故蔣把國民黨軍隊分為嫡係的中央軍與非嫡係的雜牌軍,嫡係部隊獲蔣特別照顧,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麵都得到無限製的補充,雜牌軍的軍需糧餉則常被克扣。並驅遣收編的雜牌軍往剿共、抗日,俟其傷亡殆盡後乘機裁撤其番號,或將餘部遣散、改編歸並其它部隊。
  
  日本全麵侵略中國,國民黨新軍閥暫停內鬥,推戴蔣介石為領袖,團結抗戰。但蔣介石並沒改變其對雜牌部隊的敵視態度,不斷找機會消滅雜牌部隊,雜牌部隊遂小心謹慎,力圖自保。1944年12月底,國民黨陸軍兵額約600萬,到1945年底,縮編為89個軍,兩個騎兵軍,253個步兵師,共約400萬。其中約有百多師,雜牌軍仍有200多萬。
  
  許多論說蔣介石兵敗大陸的觀點,都著眼於國共鬥爭,忽略了蔣介石除了中共之外,還有其它心腹之患。即,統一國民黨軍事力量之戰,蔣計劃先清除國民黨內的異己,才調轉槍頭對付中共。抗戰勝利前夕,中共和雜牌部隊問題重新成為纏繞蔣介石心頭的兩件大事。況,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國民黨軍事集團,對蔣的威脅不下於中共。如,蔣介石與史迪威矛盾惡化時,美國曾考慮找龍雲或李濟深取代蔣的地位。蔣明白到雜牌軍在一場外國力量支持的政變,便可以輕易推翻他;而中共領導武裝革命來推翻他,非血戰數年不可,且成敗尚是未知之數。
  
  日本投降時,當時中共問題已不單純是國內的事,而是美蘇關注的國際問題。蔣與中共重慶談判是有雙重目的,若毛澤東不來,就可以宣傳是共產黨拒絕和平談判,把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如果來了,就可以用“和平談判”來麻痹共產黨和雜牌部隊,在和平氣氛之下,整編不了共軍,也可以整編雜牌軍。如,蔣利用重慶談判,先把龍雲主力部隊調往越南受降,再密令杜聿明在10月2日圍攻昆明,隨即撤去龍雲的雲南省主席職位。另一方麵,蔣又派高樹勳前往劉伯承的解放區受降,圖借刀殺人遂使高樹勳在10月30日率部起義,投了共軍。這都是日本投降後不到兩個月的事。
  
  二、軍隊國家化與軍隊整編
  
  抗戰勝利,當時輿論都主張大量裁軍,節省軍費,以舒民困。但國共雙方便因受降問題爆發衝突,內戰更有蔓延全國之勢。美國總統杜魯門擔憂中國內戰全麵爆發,將會導致美蘇分別支持一方,而惡化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延續1942年孫中山和林肯的“龍鷹握手”支持“抗戰建國”的方針,派遣馬歇爾來華調處,共商“建國”。
  
  1945年12月20日馬歇爾抵達中國,先後拜訪蔣介石和周恩來,奔走調處。1946年1月5日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與國民政府代表張群、王世傑、邵力子商談擬定《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議》。協議內容三項,除同意停止國內各地一切軍事衝突外,並規定國共各派代表一人,會同馬歇爾組成一個小組,後定名為三人會議,負責商定停止國共衝突、恢複交通、接受日偽投降和遣送日俘等辦法。
  
  1月10日達成協議,國共雙方立即向所屬部隊頒布。雙方部隊雖暫時停戰,仍處敵對狀態。結束內爭,與國民黨開放政權、結束一黨專政有密切關係。早於1945年12月18日,周恩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停止內戰、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的主張,指出這種希望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周恩來的主張,得到了各政黨和社會人士的響應。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政府組織案、國民大會案、和平建國綱領、軍事問題案、憲法草案等五項議案。和平建國綱領和軍事問題案均強調了“軍隊屬於國家”這一原則,希望透過軍隊國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途徑能使中國和平統一。
  
  馬歇爾根據政協通過的議案,草擬了《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以下簡稱為《整軍方案》),提交由他和周恩來、張治中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會議討論,逐條通過。2月25日下午4時在重慶中山四路堯盧國府參軍處主任辦公廳舉行簽字典禮,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中共代表周恩來、顧問馬歇爾先到樓上會議室,在《整軍方案》的英文本簽字。隨後到樓下大廳正式舉行中文本簽字儀式。
  
  馬歇爾把美國黨政分開、軍政分離的理想引入中國。他不斷向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傳達一個訊息:“我們美國最反對黨政不分,軍人幹政。”中國應該遵循西方傳統,建立一支國家的、不幹預政治的軍隊;用以作為一支民主的軍隊,而不是爭權的工具,更不應成為獨裁者的武器。
  
  輿論對《整軍方案》表示讚許,香港華商報社論認為這方案是:軍隊國家化之一大成功,同時是和平統一,民主建國之一大保障。這方案之最大意義之一是保障政治不受軍隊幹涉;其次是保障軍隊不為一人一係一黨所利用;最後就是盡量減輕國家對於軍費之負擔,使有餘力以從事於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建設。這都是符合國情,滿足人民的願望的。為甚麽整軍會成為蔣介石軍事力量崩潰的其中一個原因呢?
  
  1946年1月25日,張治中把馬歇爾提出的整軍草案交給蔣介石,其中最關重要的三點,內容如下:
  
  1、中國陸軍應編成野戰部隊及後勤部隊。野戰部隊應包括由三個師組成之各軍,再加不超過總兵力百分之二十之直屬部隊。各軍軍長應經由軍事委員會報告於最高統帥。至各條款所定複員時期結束之時,作戰部隊應有二十個軍,包括六十個師;每師人數不超過一萬四千人。六十個師中二十個師應由共產黨領導。
  
  2、中國空軍應編於一個司令官之下,經過軍事委員報告於最高統帥。空軍將接受來自共產黨領導部隊之官兵,使受飛行、機械及行政之訓練,其比率至少占實力百分之三十。
  
  3、中國海軍應編於一個司令官之下,經過軍事委員報告於最高統帥。中國海軍將接受來自共產黨領導部隊之官兵,其比率至少占實力百分之三十。
  
  這等於說,改編之後,準予中共陸軍和國民黨陸軍成一與二之比。而海、空軍是中共當時所沒有的,中共也從未提過這種要求,現突然取得了百分之三十的兵力,當然為蔣介石所料想不到的。此外草案主張甘、陝、寧、綏、晉、豫各省民團皆由國共各派二人共同處理,蔣介石認為過份偏袒中共,十分憤慨。到《整軍方案》獲致協議,正式簽訂公布,蔣介石再詳細研究條文,認為不妥之處甚多,大罵張治中誤事。蔣說:“整編時期定為一年半,乃全照共黨之意見而定,又華北五省,政府隻可駐七個軍,而中共反可駐四個軍,初尚以為隻限於冀魯兩省,殊不料其所談者係指華北五省也,甚矣!文白之足以誤事也。”
  
  然,政協已開,政府五項議案已通過,《整軍方案》已簽。於是,蔣也隻有先選擇對他有利的部份先行予以實施了。
  
  三、國民政府整軍概況
  
  《整軍方案》簽署後,國民政府迅速進行整編複員,擬定保留軍隊的表冊,和最初兩個月部隊複員的次序,並將表冊送達軍事小組。為有效率地進行整編,編製了《三十五年度國軍部隊整編實施方案》,計劃將現有步兵89個軍,239個師(青年軍三個軍八個師在內,中共部隊除外。)騎兵2個軍,13個師,在1946年3月起至明年2月止,整編為步兵30個軍共90個師,編餘官兵,分別退伍或轉業。
  
  整編的第一個步驟是各軍一律縮編為師,裁減三分之一;各師選留二團,裁減一團,縮編為旅。把原三師九團之軍,縮編為三旅六團之師;原二師六團之軍,縮為二旅四團之師,各獨立師一律縮為二團製之獨立旅。分三期進行,每期約二個月。第一期自3月開始,至4月底完成,整編隴海沿線及西北部隊(新疆河西除外),共27個軍,66個師。第二期自5月開始,至6月底完成,整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部隊,共32個軍92個師。第三期由7月開始,至8月底完成,整編東北、華北及新疆部隊,共25個軍,67個師、2個旅。
  
  第二個步驟照軍事三人小組所簽訂的《整軍方案》實施,各步兵師均須按照正式編製,整編為90個步兵師,每師兩旅四團約14000人,每軍部及直屬部隊約1400人。預定整編第一個月(即1946年3月)為準備時間,第二至第十一共十個月,每月各編成九個師,第十二個月為檢討時間。其整編方法如下:
  
  1、美械部隊之新1軍及新6軍兩個軍,每軍整編為二師。新6軍之第207師改為預備軍官訓練機構,另由他軍撥一師加入整編。其餘11個軍,除每軍已縮編為三旅六團製之師,再按二旅四團之正式編製整編為師外,其餘之一旅則抽出與其它美械師剩餘之一旅合編為師,共計美械部隊13個軍,整編為20個師。
  
  2、國械部隊原為二旅四團者,即照正式編製編師;原為三旅六團者,須裁編一個旅。
  
  3、第22、67、82等三個軍改師後,所保留之一旅,即撥改為地方保安團隊。將其應改之第22、67、82等三個師番號撥給美械部隊,分編成立。
  
  編餘軍官送到軍官總隊接受轉業訓練者共161,660名,士兵第一、二兩期共受轉業訓練者53,125名,士兵經各部隊送補給區與供應局者共有32,091名,由各機關直接送複員站者有4716名,到複員站遣送回家者有2787名。1946年7月,國民政府已將54個軍整編成師,複員軍官達144,608人,其餘36個軍因正在戰鬥中,無法整編。另外國民政府原有遊擊部隊203個單位,官兵72萬餘人,自新部隊(即偽軍)51個單位,約60餘萬人,均被編遣完畢。總計已複員之軍官約14萬人,士兵約200餘萬人,整編後之軍力僅餘180萬人,為抗戰末期(1945年底)的四分之一。
  
  根據《三十五年度國軍部隊整編實施方案》,三個時期共整編84個軍,蔣介石嫡係部隊占34個軍,其它50個軍為雜牌軍。從數字表麵看,國民黨各派係軍隊均被整編。
  
  四、蔣介石整軍複員的真相
  
  中國八年抗戰中,征發兵員1664萬人,傷亡官兵320萬人,支出軍費共法幣14643億元,國家元氣大傷。經曆多年戰亂,軍隊複員還鄉,減輕人民負擔和國家財政的重荷,重建經濟,是符合國情需要和人民願望的。因此國民黨隆而重之地進行整軍複員,宣稱把軍隊整編為90個師和騎兵10個旅,將數百萬編餘的官兵“轉移到平時的社會各職業部門去”。許多冠冕堂皇的複員條例和整編計劃,後來也為國民黨史提供了一個解釋他們失掉大陸的借口──他們遵守整軍協議,削弱了兵力;中共卻沒有遵守協議,反而大事擴軍,兵力此消彼長,所以戰敗。把國民黨戰敗的原因歸究整軍,從而推掉蔣介石兵敗的責任。
  
  這裏值得思考的是:整軍複員對蔣而言,實際上包含整軍和複員兩個意思。整軍是對自己的嫡係部隊而言,把部隊整編合並,汰弱留強,補足實額,裝備美式化,加強戰鬥力。複員是對非嫡係部隊而言,總兵力硬裁三分之二後,沒收剩餘的軍械,然後調往內戰前線,與中共部隊互相殘殺,使之兩敗俱傷。
  
  蔣介石擴充軍力的方式分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方式有兩個方法:
  
  第一、加強“黨化”的教育訓練。國民黨對複員軍官與士兵進行黨化訓練的方式,約略分為三類:(1)編餘軍官方麵,以中央訓練團為總機構,舉辦各種訓練班,分別在四川、貴州、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河南、陝西、雲南、江蘇、河北、山東、新疆分設二十個軍官總隊和七個直屬大隊,集中訓練20萬編餘軍官。(2)青年軍方麵,在每師組成一個幹部教導隊,訓練留下士兵。(3)青年學生方麵,實行高中學生集訓,教授軍事技術,培養國民黨幹部。
  
  第二、選拔幹部、秘密擴軍。蔣介石派軍訓、軍令、軍政、政治四部部長和銓敘廳長為委員組織“優秀軍官考選委員會”,負責培訓“中央軍校各正期畢業,受兩年以上之養成教育,且須有畢業證書及登記證書”的嫡係軍官。這辦法確保部隊軍官全是“正途”出身,絕對向他效忠。兵源方麵放棄有戰鬥經驗的雜牌部隊,寧願在廣州、貴州、成都和西安等各地硬拉壯丁入伍,每日訓練三小時,成為預備兵,隨時調動。戰車部隊原有6個團,後擴充至23個團4個獨立營。
  
  蔣介石在軍隊大量複員的同時,另辟途徑,直接擴充軍隊。這個途徑就是收編偽軍。日本投降的時候,蔣介石嫡係部隊遠在西南省份,若偽軍與日軍同時放下武器向鄰近的雜牌部隊和中共部隊投降,則日偽的軍事物資和占領地區立即落入雜牌部隊和中共部隊手裏。為了與中共和雜牌部隊爭奪受降果實,蔣介石不但不可能解散偽軍,反而必須借用他們堅守原處,保護交通戰略要地,直至他的部隊來到接收。國民黨收編加委的偽軍共有68股之多,50萬人之眾。重慶談判時,中共主張“嚴懲、解散偽軍”,經國民黨代表同意,寫進了《國共會談紀要》,政治協商會議和整軍方案均通過迅速解散偽軍的規定。但國民黨不但沒有實行,反而因為偽軍言聽計從,全心全意與中共為敵,便千方百計的保存偽軍,利用偽軍作為內戰的急先鋒,派他們進攻解放區,以帶罪立功。
  
  複員方麵蔣派陳誠負責,確實執行《整軍方案》,大量裁減雜牌部隊。1946年陳誠在重慶召開軍事會議,會中就整編雜牌軍問題展開激烈爭辯。有人主張:雜牌軍應整編納入中央軍係統,認為這些人手上有槍,如不給予適當安排,將遺禍無窮。陳誠認為雜牌部隊太多,如一一將之編入中央軍,補給及職務的安排都有困難。又說:這批人是害群之馬,我們固然不要,共黨要了亦倒黴。當時不少人都不知道蔣介石仍視雜牌部隊為心腹之患,對蔣在國共內戰的時候仍然堅持整軍大惑不解。不知道蔣是借用《整軍方案》來裁減雜牌部隊,以統一國軍,清除黨內的異己;同時顯示他在積極裁軍,向美國和中國同胞表示他愛好和平的策略。
  
  五、軍隊整編與蔣軍事力量崩潰的關係
  
  複員還鄉是久戰之後軍人應有的共同願望,眾將士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反生怨恨?事情的關鍵在於國民政府沒有妥善安排退伍軍人的出路,被裁汰的士兵立即失業,成為難兵。
  
  軍事三人小組會議曾討論軍人的複員就業問題,整軍方案計劃在一年之內把200餘萬將士複員,平均約每天7000人。這個複員速度比美國為慢,當時美國人民和輿論要求迅速複員,杜魯門總統順應民情,宣布到1946年1月,每天的複員人數將在25,000人以上。並指示幫助中國為退伍軍人提供120萬所房屋。馬歇爾向國共代表介紹美國安置編餘人員的方法,是轉移其到工業去。國民政府代表郭汝瑰表示中國安排複員十分困難。因為中國工商業落後,士兵來自民間的,尚易解決,而長官都是職業的軍官,第一次裁撤下來的已有10萬人,部份轉到警察,其餘的軍官已很難找到安置,工業隻能安插很小的數字,其餘沒法轉移的人,隻好訓練他們轉移到教育或者別的工作。第二次整編估計也有10萬軍官編餘,其中最多留一萬人深造,經過教育後充當軍官,其餘都要經過訓練,才能轉移出去。
  
  而實際困難其中比郭汝瑰所說的更為嚴重,當時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興,工商農業殘破,社會根本無法汲納這龐大的失業大軍。再加上國民政府複員計劃欠佳,表麵上冠冕堂皇,但實際上徒具虛文。大公報批評一年來的複員工作,“始終慢吞吞,始終亂糟糟,始終在無計劃無效率的迷途中瞎撞亂碰。”真是太不成話!例如《複員條例》規定所有複員軍人都可以領取退役金和旅費,實際的情況是許多複員軍人所領得的旅費根本不夠還鄉之用。如編餘的282名四川軍人“5月1日起發給旅費一萬元,薪餉兩月,二等兵得二萬七千元,自揚州購船票(每人五百元)至南京搭船還鄉,至沙市宣告斷坎,宜昌縣政府捐助每名二千,25日抵渝,……至此已身無半文,無力還鄉。”編餘軍人連還鄉的路費都領不足夠,更不要奢望像美國退伍軍人可獲房屋安置了。
  
  編餘軍人的苦況普遍見諸當年的報刊,如1946年11月16日重慶失業軍官三千餘人以不被中央訓練團取錄,公開質問國民黨:“如果政府不要我們,我們究竟應到那裏去?” 1947年5月13日,編餘軍官一千餘,包括退役軍官中央訓練團的將官級團員四百,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前痛哭,涕淚滂沱,以抗議國民黨政府罔顧他們的福利。這些退役軍官全部失業,而且大多數無法過活。他們在向國父致祭的時候,哀訴他們對革命和抗戰的貢獻都給國民黨當局忘個一乾二淨。他們哭訴:“如果我們的中央要我們活,他們應該賞給我們一碗飯。如果他們要我們死,他們應該給我們一口棺材。”
  
  當時的國民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也認為這樣整編部隊將會嚴重打擊士氣,“整了軍,投了共,被裁的沒戰意,沒被裁的情緒也受影響。”蔣緯國也說:“當時國軍被編餘之各地軍官總隊,曾經流傳一些順口溜:‘此處不養爺,還有養爺處;處處不養爺,爺去當八路!’;‘老蔣不要,老毛要;歡迎你們整批來投效!’”;“當年由於這批龐大數目的編遣官兵一時未及加以妥善安排處理,亦無法還鄉複員,結果都投向共軍。”陳誠知道大批編餘雜牌部隊投奔中共後,不認為雜牌部隊可增加中共實力,考慮慎重處理整軍之事,自負地說:“他們要到共產黨那裏去,我求之不得,正可一鍋煮熟。”
  
  蔣介石借內外戰爭消滅雜牌部隊的情況略。整編幸存的雜牌部隊,下場比被遣散的更不好過。部隊被硬性裁掉三分之二,由軍縮為師,師縮為旅。然後再被派往打內戰,充當第一線的炮灰,直至戰死為止。
  
  西北軍、東北軍,幾近消滅。抗戰八年,四川是全國出兵最多的省份,但日本投降後,川軍殘破不堪。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發動“昆明事變”,這是消滅雜牌部隊最明顯的一次行動。不過,滇軍拒絕當蔣介石的內戰炮灰,1946年秋60軍曾澤生部舉行反內戰起義,成立民主同盟軍,首先退出內戰。抗戰中,國民政府兼並桂軍,到抗戰終了,桂軍僅有3個軍8個師。粵軍幾乎已在抗戰和內戰中拚光了。餘漢謀、李漢魂、歐震等因所部傷亡慘重而成為無兵司令,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和李濟深早已被剝奪了兵符。張炎被殺,所部被剿滅。甘肅等省地方武裝調赴北線,中央軍即乘機進占甘肅等防地。受命封鎖邊區,嚴防共產黨當局,用此‘一箭雙鵰’。閻錫山的晉軍很清楚蔣介石“一石二鳥”、“借刀殺人”的手段,部隊雖然為勢所迫,不能不奉命跑上前線,可是誰都不拚命,一有機會便紛紛起義。周恩來說:“我們的戰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虜(投共)過來的,稱為解放戰士,有的部隊,解放戰士竟占百分之八十,少的也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約占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對於俘虜,我們實行即俘、即查、即補、即訓、即打的辦法,就是說士兵一俘過來就補充到部隊,經過訴苦教育,就參加作戰。”
  
  總之,為了抗戰,各黨派、部隊都支持蔣介石領導抗日,但蔣心胸狹窄,目光短視,沒有把自己升格成為真正的全國領袖,兼容全國各黨派,從全國長遠利益考慮。仍然獨裁如故,隻考慮如何維護個人和小集團利益。不但敵視中共,也排擠包括國民黨其它派係在內的一切異己,“整軍”的目的不是把“軍隊國家化”,而是“軍隊蔣家化”,結果眾叛親離,整掉了軍隊,也整掉了自己的政權。
  
  如,孟良崮一役,國民黨軍隊統帥部認為整編第74師雖被共軍包圍,但該師戰鬥力強,且與左右部隊相鄰,正是與共軍決戰的良機。於是下令該師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另一方麵們令臨沂、萊蕪、新泰、蒙陰等地的十個整編師分路向孟良崮馳援,企圖內外夾擊,聚殲共軍。這戰略構思雖然正確,但沒有考慮到其它國軍都是雜牌部隊,他們的軍餉裝備向來不及嫡係部隊,且向來受嫡係部隊的氣,實在沒有為他們拚命的理由。共軍看得明白,知道雜牌部隊隻要稍受牽製,都不會真心赴援。結果一如所料,整編第74師孤立無援,全軍覆歿。
  
  六、中共部隊的整編
  
  中共時有127萬人,簽署了《整軍方案》之後,遵守協議進行了精兵簡政。不過中共不像國民黨的胡撤亂裁,而是有計劃的分期進行。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關於精兵簡政問題的指示》,以華東局、晉冀魯豫局和華中分局三處的兵額最大,百姓負擔極重,指示“第一期精簡三分之一,並於三個月內外完成。被精簡人員武器,有計劃的妥善的分配到農村生產中去。第一期完成後,取得經驗,第二期再精簡三分之一。”對於軍隊複員的工作,國民黨把部隊集中起來,發放了退役金、光榮退役章及書麵文件,便將之遣散,不管他們是否有足夠路費還鄉,也不管其以後的生活。中共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高度重視複員工作,指示各中央局、分局:“複員是我黨一個很大的群眾工作,必須慎重處理。”中共認為“複員人員”是“光榮的革命戰士”,十分尊重複員人員,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對複員軍人澈底解釋清楚複員的原因,並“必須對複員人員妥為安置,各得其所。”“各地應組織複員委員會等機關,認真辦理,不得敷衍塞責。”要求各局根據情況,照顧複員人員,供給糧食、衣物和安排工作,對老弱疾病殘廢之人員、烈士遺族,均有撫恤辦法。同是進行整軍複員,國民黨歧視編餘人員,沒有妥善照顧他們的生計,因此失盡軍心;共產黨尊重複員人員,推崇為“革命戰士”,盡力照顧,因此贏得軍心民心。
  
  中共向來很重視爭取和聯合一切反蔣的力量。抗戰開始後,1935年12月25日通過了洛甫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規定:“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並成立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專責統戰工作。1936年初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之間實際上完全停止了敵對狀態,甚至於東北軍在嚴密封鎖的情況下,從西安為共軍買運了40輛大卡車的軍用物資,解決了紅軍冬衣困難的問題。
  
  193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由周恩來負責成立白軍工作部。同馮玉祥、鹿鍾麟的西北軍;李濟琛、李宗仁的兩廣軍;龍雲、盧漢、張衝的滇軍;劉文輝、潘文華、鄧錫侯的川康軍,和程潛、衛立煌、張治中等部分中央軍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大量裁減雜牌部隊,使中共有機會大量汲納各種軍事專業人材。如,中共缺乏操作火炮、坦克、飛機等專業技術戰鬥員和特殊兵種,許多國民黨編餘將士具備這方麵知識,汲納這些人材有助提升共軍的戰鬥能力。故中共利用機會,積極收編編餘將士。1946年6月29日朱德在延安會報時提出爭取國民黨軍遣散官兵之辦法如下:(1)調查被遣散的或整編的軍隊番號集訓地點軍官佐姓名年籍出身。(2)找他們的社會關係及重要軍官之弱點以便心理上積極的爭取。(3)在這一分化未完全成熟前切忌於發生任何關係。(4)這些被整編的軍官大半出於農村,他們都是充滿了封建意識,我們初步隻可以用拜把兄弟方式或利用已有的封建組織如青紅幫這些方式去拉攏。我們的解放區都是他們的家鄉,積極歡迎他們還鄉團聚。
  
  中共在進行複員的時候,十分尊重退役軍人,下令熱情招待到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抗日複員者,不得歧視。所以許多國民黨雜牌軍隊飽受歧視、遣散失意之餘,自然投到禮賢下士的中共去。 總之,由於中共積極進行統戰工作,爭取了廣大的同盟者。在解放戰爭中各地起義投誠、接受改編的部隊,共1,773,490人,這些原國民黨部隊增強了中共部隊的力量,並很快投入戰鬥,為解放戰爭作出貢獻。
  
  七、“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綜上所述,抗戰勝利後,中國曾有過一次極好的局麵,終因蔣無意開放政權與國人分享,堅決用武力消滅異己。使內戰已不單純是國共之爭,而是蔣介石集團與中共領導下一切反蔣力量的鬥爭,國共雙方軍力的轉變與整軍問題有密切關係,決定勝負的就是誰得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軍人的支持。蔣介石擁有400萬美式裝備的陸軍,和海空軍的支持,無法消滅隻有127萬輕武器裝備的共軍,原因何在?答案是:獨裁。國共部隊有形的兵力和無形士氣於是此消彼長,蔣介石整軍整掉了軍心,把自己澈底變成一個獨夫,當然非敗不可!中共軍力本不如國民黨部隊,但經過有計劃的推行整軍複員,汰弱留強,部隊的數量和質素都大為提高。再加上中共當時禮賢下士,反蔣力量都投誠起義歸附使力量迅速壯大,結果在不足四年之內就打倒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這和整軍的成功,取得軍心有密切的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