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戰爭爆點或在朝鮮半島

(2009-03-13 09:26:49) 下一個
進入09之後,中國周邊潛在衝突的集中爆發,背後必然離不開對方的影子。而對於我們來講,盯緊頭狼,判斷其真實意圖,才是打狼成功的關鍵。那麽,對方真正的戰略方向在那裏?在未完全判定的時候,中國是不會出手的。謀定而後動,一擊必破其局。



筆者在三次對抗,四場戰爭一文中,重點剖析了對方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以色列與伊朗、東海方向與南海方向四場戰爭的可能性。今天看到,西線的對峙基本走向了平衡,而東線和南線的形式卻在惡化。最近,果然在中國不動的情況下,菲越馬印等在南邊攪起了很大的風浪,而對方的監測船也不失時機的火上澆油。一時間,南海方向風起雲湧,大的一戰之勢。而與之相對的是,東海方向卻在一步步的漸趨走向緊張。這種緊張,不是單獨因為釣魚島而起,潛伏在朝鮮半島上空的戰爭陰霾,正在一點點散發出來。



那麽,對方戰爭的賭注究竟會下在什麽地方?筆者試圖以細致的分析,提示其背後的東西。這關係到我們對戰爭的準備方向。從對方的戰爭規律看,利用其高技術武器的特點,打一場不對稱戰爭,打一場高價值戰爭,才可以真正打斷中國崛起所給對方造成的潛在威脅。那麽,對於中國來講,什麽才是高價值的威脅呢?以領土完整的價值看,台灣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核心利益,南海次之,藏南隨後。以對手的能量看,順次是台灣背後的美國、藏南的對手印度、南海諸國(別說打起美國會出手,南海那地理特點,適合於伏擊)。以戰略格局影響看,台灣、南海、朝鮮半島對中國的影響最大。以經濟基礎看,中俄日韓美利益焦點的朝鮮半島、中美日利益衝突的台灣、中美日東盟利益衝突的南海都是高價值目標。



在筆者所列的東、南兩個方向上,台灣走向冷卻,南海和東海走向升溫。對於中國來講,筆者所提出的東和、南下與西進戰略,其南下與西進,必然是伴隨文化及模式的輸出,而對於東和,則是壓力轉換下的妥協產物,在一定時期之內,從價值觀上是無法突破對方的防線。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東邊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壓力最重。而東和的主要方向是瓦解對方的政治、軍事、經濟聯盟,從而達到兵不血刃的解決東邊的壓力。顯然,對方也注意到了這個意圖。保持軍事上對朝鮮的壓力,就等於防止日本、韓國與中國之間達成妥協,將其擠出東北亞地區。



對於這一點,筆者在前麵分析過,一旦對方放開日本、韓國,就等於宣布自己拱手交出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權。隨之而來的就是其在南太平洋地區戰略後退。這兩個方向上的後退,等於宣布自1944年,美軍以軍事勝利在西太平洋地區所謀取的利益全部喪失。顯然,這個結果對方是難以承受的。何況對方的終極戰略目標是遏製一個出現在西太平洋地區與之抗衡的權力中心!



筆者在上篇中認為,中國要走向權力中心,必然要麵臨著經濟、文化、軍事、製度的崛起。建立健全一種為世界範圍所接受的成功模式——北京共識,是中國取得世界主導權的重要前提。在這一個進程中,任何以戰爭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於北京來講,都是雙刃劍。而如何玩好這把雙刃劍,則是對中國智慧的考驗。兵者,國這利器,用必果決。一擊而封其喉,切忌成為炫耀的手段。而以目前形勢看,不管是在南海或者說東海方向,想避免一戰,都必須做好戰爭的準備,才能真正的做到以戈止武。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第二次金融風暴衝擊波到來之時,把巴基斯坦和韓國列入了瀕臨破產的國家,而日本的經濟也不在斷的惡化之中。作為亞洲地區未來中心的東亞地區,如果說陷入危機之中,最少可以十到二十年內,保證西歐國家在歐亞大陸的主導地位。至少在戰爭選擇上,西歐國家不會持有反對態度。從曆史上看,對於日本,韓戰是其走上經濟崛起最好的時機。如果說重溫舊夢,其拒絕的可能不大。對於韓國來講,崩潰的經濟需要打雞血的方式來解決危機。這一點,從不斷惡化與朝鮮的關係就可觀其端倪。



對於朝鮮半島的局勢,其實最近以來,各方都有試探性的評論出來。譬如難民侵入中國、朝鮮極其殘酷的政治迫害、朝鮮破舊的戰爭機器、危險的核舉動等,都可以成為對方發動戰爭的理由。而類似於5027這樣的行動,從技術上講,是完全可行的。對於究竟會不會爆發二次韓戰,筆者從下邊幾個方麵作一分析:



第一點:發動第二次韓戰,對方在輿論上有充分的宣傳。以對方的手段看,不會有太多顧忌;

第二點:在戰術上講,有限作戰,可以達到分裂中日韓走向地區融合的速度,使東北亞地區陷入長期冷戰的不信任狀態,有利於維護其在這一地區的主導權;

第三點:經濟上,破壞了西太平洋地區走向世界新經濟中心的可能,使資本重新流回到大西洋周邊地區;

第四點:長期戰略看,由於朝鮮距離中國首都地區及重工業基地近(戰鬥機的打擊範圍內),中國國內受到的震動絕對大於邊遠地區衝突對中國的影響;

第五點:朝鮮是有核國家(不管真真假假),軍事打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核汙染,而這一點,對中國及周邊地區在心理上的影響遠大於在南海殲滅中國一支艦隊;

第六點:以朝鮮重炮部隊對漢城的威脅為由,進攻中可能首次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譬如核武,從而達到以核製核的目的;

第七點:有第一次韓戰的經曆,中國高層可能會在第二次韓戰發生時,產生戰略上的誤判。從而導致失去最佳戰略機遇;



所以,其於以上的分析,對方若選擇戰爭方式中斷中國的崛起,必然會在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地方下手,這個地方就是朝鮮半島。那麽,作為中國來講,應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中國必須作好準備,果斷出手,構建朝鮮半島的戰略新平衡。如果說38線是二戰後東西方戰略陣營的平衡點,那麽,第二次韓戰後的平衡點取在什麽地方,則決定了中國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調整中真正的位置。而作為高層,顯然也注意到了這場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胡總對軍隊的訓示性講話中,明顯透露出要求準備養兵千日,用兵千日,將部隊投入實戰中去的方向。



也正是基於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對方正運用孫子兵法的精髓,對中國分而製之。其在南海地區的對峙升級,不過是聲東擊西之術罷了。因為對方知道,如果說中國下手,必會陷入戰略泥潭。軍事上的勝利是必然的,失去的是真正的南下戰略方向。



以發展的眼光看,隨著中國海南戰略基地的完善,在南中國海地區主導權必不會旁落。而在這一地區實力增長,大型水麵艦隊(譬如航母)的入役,必然對這一地區幕後力量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南海三大金剛外出印度洋就可以看出,中國的這個地區的長遠目標是控製兩洋,為最終的戰略模式輸出提供軍事上的保障。菲越馬印之流,不過是立於牆頭之上的枯草,那邊風大倒向那邊而已。



對於陸軍實力,相信大多數朋友們都是有信心的,畢竟是保家衛國戰爭嘛!沒有一隻鳳凰不是浴火而生,沒有一個大國不經過戰爭就能得到尊重!



一怒衝冠於2009/3/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