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歐洲大單 歐鋼盟卻籲對華製裁 總幹事嘲諷中國沒尊嚴

(2009-03-02 07:53:09) 下一個
商務部長陳德銘率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在柏林與一批德國企業簽訂總金額超過100億采購合同的當天,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呼籲對華鋼材製裁

2月25日,商務部長陳德銘率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在柏林與一批德國企業簽訂總金額超過100億采購合同的當天,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下稱“歐鋼盟”)公布了一篇長達166頁的報告,名為《中國鋼鐵工業中的政企關係——從國內外角度觀察中國市場的扭曲現狀》。

歐鋼盟憑此報告在24日的歐洲議會上呼籲:“歐盟委員會和相關成員國應該在采取措施加強執行歐盟貿易法律的基礎上,對此(報告)作出強烈反應。”

這份由德國一家名為THINK!DESK、專門從事中國事務研究谘詢的機構寫就的報告,內容包括從整個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到中國鋼鐵業發展對歐洲的影響,涵蓋對歐出口、市場、原料、產業等多方麵。

“該報告揭示了中國政府機構如何通過對中國鋼廠的成本和價格進行扭曲,導致國外競爭鋼廠處於不利地位”,歐鋼盟總幹事高登·莫法特(Gordon Moffat)說。有記者提醒他目前中國采購的事,他微微一笑,指出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和我們無關,隻是表示中國人向來這樣,有求於人的時候,就低聲下氣的,不再看重麵子。他還補充:“中國的鋼鐵業雖然來勢迅猛,但是質量很差,基本上不能用。而且我們在中國設的工廠效率都不高,中國員工生活散漫,每一個德國派去的本土男性員工都由於中國女性的介入而導致家庭出現了危機,這令我們很擔心。”

根據記者掌握的報告全文,其主要的著眼點在於:中國鋼鐵企業是如何根植於一個強大的“政府—企業”關係網中。沒有在一個以競爭為基礎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經營,相反卻與各級政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導致鋼鐵價格和生產成本的扭曲;中國鋼鐵企業的成本結構和銷售價格沒有反映真正的市場格局和供給情況,在人為壓低經營成本後,中國的鋼鐵產品並沒有真正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當中國企業向歐洲出售產品時,其實際成本要高於歐洲本地市場的供應,等等。

中國6.6億噸的超額產能,就像一把鐵鉗,箍緊的不僅是國內鋼鐵業自身調整的步伐,也造就了國際市場對華的緊張神經。正如歐鋼盟在報告中表示,“中國在歐盟鋼鐵總進口中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30%,其中高附加值扁平產品的比例越來越高。”

“報告稱,中國鋼鐵產業2009年又將有2000萬噸的新產能投放,在它們自身市場嚴重過剩的前提下,歐洲鋼廠的擔心很自然。”在上海經營鋼材出口貿易的王慶國對記者表示。作為燁貿上海國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這份報告引起了他的關注。

營業額過1600億歐元、直接雇員達44萬人的歐鋼盟,成員企業每年的鋼產量一共也就2000萬噸。

中國某大型鋼企駐德國公司的一位銷售經理2月26日告訴記者:“德國鋼鐵行業內已經傳出普遍減產60%的消息,失業開始嚴重。鋼鐵工業聯盟代表鋼鐵企業的利益,哪個國家的鋼鐵企業都不希望有外來競爭。同時,德國鋼鐵業的同行在嫉妒心的驅使下,排擠中國企業,稱中國人都是些低端的造假者,不會生產好鋼,而且經常在鋼鐵業聚集區滋擾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同事,幾乎都遭遇過,基本上都出了事,這令我們不是很愉快。”

聯係到出台不久的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或許中國鋼材的出口市場不容樂觀。該規劃第一條內容為:“一方麵落實擴大內需,拉動國內消費,一方麵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但國內鋼鐵資深專家、“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賈良群告訴記者,從2008年危機進一步蔓延、國際經濟不景氣開始,歐美方麵就認為2009年中國鋼材產品會大量湧入國際市場。“官司該打還是要打,產品該出口的還是要出口。中國通過關稅調整幹脆放開鋼鐵業,讓產品到國際市場上去自由競爭。”

武鋼集團黨委宣傳部主任白方則無奈:“在這萬花筒般紛繁複雜的情勢下,這樣的聲音有也不足為奇。他們對於中國鋼鐵工業這些年的發展,從貿易的角度顯然不希望看到中國競爭力的不斷升溫。”

麵對有可能發動的製裁和又一輪中歐間的貿易摩擦,王慶國認為,這已經不單純是某幾個個案所能引起的反傾銷案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