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智庫納悶:全球經濟危機 中國嗓門何以越來越大?
(2009-02-17 08:22:26)
下一個
2009年新春帶給全球的仍然是愁靄一片。整個西方罷工、政府倒台、騷亂、大規模失業漸次浮上台麵。就在全球都開始討論新資本主義、甚至美國《新聞周刊》以我們都是社會主義者做為封麵標題和壓題文章一刻,中國卻罕有的強勢出擊,不僅從硬實力,而且從軟實力開始打破西方壟斷,力圖建立自己的話語權。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第二天,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開始了新春外交的第一擊。不僅以更大的力度繼續敲打法國、與所訪各國簽訂各種經貿合同,更在西班牙最為著名的塞萬提斯大學發表演講,暢談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精神及現實意義,實際初步展示了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溫總抵達英國後借《金融時報》主編巴伯專訪,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論,明確表達了中國對民主的態度。
隨後不久,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訪拉美,在墨西哥再次一語雙關直指西方: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麽好說的。隻所以一語雙關,一是為中國辯護,為中國發展模式的正當性辯護。二是斥責西方向外輸出革命(美國用武力輸出自己的價值觀民主,其行為模式和當年蘇聯用武力輸出共產主義如出一轍),並利用向外輸出革命(顏色革命)方式對其他國家製造對立和動蕩,進行折騰。至於輸出 饑餓和貧困,則應是指西方把民主和自由貿易兩個條件做為解決非洲等落後國家問題的方案。豈不知, 這些落後國家,工業基礎薄弱,根本無力在自由貿易下與西方進行競爭,結果隻能淪為原材料輸出和西方製成品接受地的命運。至於民主造成非洲等國家政治紛爭、甚至演變為武力衝突和軍事政變,哪就不是貧困和饑餓的問題了。就是被英國殖民一百多年、然後走向民主六十年的印度,直到現在都無法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當然,考慮到有關西藏的幾個敏感紀念日臨近,中國也有敲山震虎的用意。不過事實求是的說,習主席如果再加上一句話,將會更有份量:我們不但不責怪你們製造經濟危機,還協助你們度過難關。你們真的毫無國際關係倫理嗎?
除了中國政府主動的出擊外,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一個魯莽的發言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意外的成為中國再次發聲的機會。蓋特納的話音剛落,全球立即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大大出乎美方的意外。在市場的這種力挺下,中國政府十分強硬,高分貝反駁。蓋特納不得不收回講話,剛剛宣誓就職的奧馬巴予以否認,並打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化解危機。
盡管中國也受美國引發的這場全球經濟危機拖累,但兩相對比,無意增加了中國的自信力。就在西方全力收縮的情況下,中國居然還有能力多方向外出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場經濟危機對中國影響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如果再換一個角度,中國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反而借力發功,將過去可能外在成本很高、國際壓力和反彈很大的建立話語權之舉,在此時自然而然施放,顯見中國已將眼光放到危機過後的世界秩序上去了。
此外,麵對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西方世界一片自我批評之聲,這也起到了放大中國聲音的效果。最近,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日本《讀賣新聞》上撰文說,西方的民主價值完全是西方的東西,它既源於啟蒙思想,也源於基督教教義,因此,在亞洲並不行得通。 就以美國來說,正像有人指出的,美國自身的選舉製度和民主形式早已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民主訴求,選民不能直接投票給自己屬意的總統候選人,人民投完票後便一 無所有,選舉總是以金錢為主導並且充滿偽善和貪婪。
當然,這場話語權的建立,也表現在國內。一是中共第四號人物賈慶林年初發表講話,明確宣布多黨製不是中國的選項。(其實縱觀西方陣營,瑞士就是一種沒有反對黨的四黨聯合執政)。二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房寧發表《民主還是中國的好》一文。(其實本人對此文的理解是還是中國的模式好,房寧先生隻不過借了民主的殼而已)。他在文章中提出: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在一定的政治製度下實現的,經濟成功總有政治上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客觀地觀察一個國家所實行的政治製度的實際社會效果。顯然,中國長達三十年而且仍然在持續的經濟成功,如果說和中國的製度無關,或者認為中國的製度不成功但經濟卻成功是不合邏輯的。這也難怪房寧先生最後得出民主還是中國的好的結論。
不錯,中國模式是否可以繼續成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就如同今天的西方世界沉淪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一樣。但我們相信,如果中國可以從危機中迅速調整過來,甚至迎來更大的進步和繁榮,哪我們有什麽理由懷疑我們中國的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