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時評〗詳解胡總四箭平定薩蠻擾華
(2008-12-10 04:53:43)
下一個
如果可以選擇的,請不要錯誤的選擇你的對手。很遺憾,薩科奇錯誤的選擇了他的對手。對中國人而言,錯誤選擇對手的西方人士比較出名的是麥克阿瑟,可他與彭德懷的交鋒是機緣巧合下造成的,這是一個軍事將領不能自我選擇的。麥克阿瑟敗於彭德懷元帥之手後,美國人極力吹捧麥克阿瑟治理日本時的政績,並且融入了戰前治理菲律賓時被保留的讚揚語句。需要注意一點,彭德懷元帥戰前進京時,是攜帶了西北開發方案的。換句話來說,隻要把開發方案嫁接一下,就完全可以在朝鮮半島“解放區”實施,從這一點上,能夠看出彭德懷元帥的超前意識。回顧一下當時誌願軍的配置,彭德懷與毛岸英,這是被人經常提及的,若是重溫曆史,大將軍與太子同列中軍,就會詩人聯想到蒙恬與扶蘇。
選擇與胡總做對手,那是極其不明知的行為,牛仔風格的布什,自然是願意與最強的對手過招。可這並不符合薩科奇,為了利益人可以毫無保留的去付出一切,可對於政治家,總是要有所保留的,至少名聲是需要顧及的。若是超出道德的束縛而謀取利益,又與流氓無賴有何差異?這些問題是不值得過深思考的,沒有價值,有胡總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目前,法國政府已經拋出“希望與華保持對話與戰略夥伴關係”,可以得知先階段內的中法交鋒所投入的實力與所形成的格局形成了均勢。毛主席是一個不會妥協的偉人,在國民黨拋出和談論調之時,毛主席認為這是戰略反攻的信號彈。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目前的形勢。借胡總對薩科奇擾華的戰略部署,來領略一下偉人的魅力。
第一箭
胡總出訪南美諸國,就是在為預防薩科奇新一輪的擾華舉動做部署,其中的關鍵點是古巴。需要注意一點,胡總抵達哈瓦那前後美國政府的論調,說是要關閉關塔那摩,並且撤出。這是讓人非常不解的,俄羅斯海軍進入南美與委內瑞拉搞軍事演習,目標直指美國。在前一段時間,厄瓜多爾曾聲明在租用期到達之後是要關閉美軍基地的。美國的以退為進顯然有些不合時宜。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南美可以以退為進,而如今俄羅斯強勢出擊,北約東擴的成果又有些不保之際,選擇以退為進,不像是策略性行為,反倒更像是無奈之舉。
事實如此,胡總對美國救市方案施以援手,不是無條件的,已探知的條件之一就是把關塔那摩歸還給古巴。從某種程度上講,關塔那摩是胡總提古巴贖回來的。對此,古巴現任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高歌一曲《東方紅》。所表達之意很明顯,用一首歌頌毛主席的歌曲來歌頌胡主席,關鍵點不是歌詞在歌頌誰,而是唱給誰聽,聽者即使歌頌的對象。俄羅斯能把關塔那摩給美國要會來嗎?實力不允許俄羅斯這樣做。俄羅斯會為關塔那摩而自掏腰包把其贖回來嗎?感情不允許俄羅斯這樣做。隻有中國才能這樣做,首先,中國和美國是沒有直接領土糾紛的,存在的琉球群島歸屬權,也在七十年代“過戶”成為中日雙方的領土糾紛。至於間接的與菲、與越等國在南沙存在的領土糾紛,戰略意義則不大。
美國把關塔那摩交還給古巴之後,古巴人民的反美事業就取得了勝利,對於世界反美大業,也是一個局部勝利。在勝利後,古巴人民在不遺忘帝國主義份子罪行的基礎上是會寬容對方的。古巴反殖就得到了重大進展,而繼續反殖的對象必然在法國與英國之間徘徊。相比較之下,英國在南美的殖民地麵積遠不如法國,而法國還曾在墨西哥獨立後發起新一輪的殖民活動,雖然最後是失敗的。但可見,法國殖民之心不死。
盤踞在南美最大的殖民勢力是法國,法國的四個海外省當中有三個就在美洲,分別為瓜德羅普、馬提尼克、法屬圭亞那。前兩者主要是靠旅遊業創匯,如今金融危機,各國的旅遊業都受挫,必然引起島內失業率激增,引起當地與殖民當局的矛盾。而法屬圭亞那,則有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已經走在了法國前麵。早在上個時機六十年代中國先於法國試驗氫彈時就已形成,到如今的航天事業,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庫魯地區的航天發射中心,在法屬圭亞那脫離法國之後,就會成為拉美的共同財產。對第三世界而言,是勢力的增加,無形之間,中國就有了一個現成的分公司,至於美國入股,那不是現在要考慮的。搶奪了歐洲的市場,這個空缺就會被邊緣化的俄羅斯所得,也就是說中美俄都存在利益。
現在的南美,整合政治格局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查韋斯的玻利瓦爾計劃,顯然把原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原中美洲聯邦的左翼國家集合在一起。同時在進行整合的還有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四國。一方構成了拉美的親俄集團,一麵構成了拉美的親美集團。對中國而言,兩個陣營是有著廣泛的中間勢力的,如哥倫比亞是同時親中美,委內瑞拉是同時親中俄。至於圭亞那,則是拉美整合的空白區域,雖然整合進程,圭亞那三國的整合也會被提上議事日程,一個由圭亞那、蘇裏南、法屬圭亞那組成的拉美兩個陣營的中立國家就會應運而生。
不得不說一點,台灣與法國的關係,重要紐帶就是台灣所謂的“建交國”集中與加勒比海,與法國的政治延伸勢力形成交匯點。現在兩岸關係沿和諧道路持續發展,三通、保釣等領域達到了步調一致。在APEC會議期間,連永平曾對胡主席說:“你是領袖,我是代表。”對於格外重視話外之音的中國人,此話的意義是難以具體測量的。中國在拉美一方麵走中間路線,一方麵迂回包抄,薩科奇在拉美還有什麽本錢與中國抗衡?
第二箭
法國的大部分海外領地都集中在太平洋,就算中國的遠洋能力再差,也算是亞太國家,就算法國的遠洋能力再強,也隻是北大西洋國家。法國在太平洋的海外領地中,法屬波利尼西亞與新喀裏多尼亞是有很強烈的獨立願望的。如果把殖民地獨立比作是一座火山的話,那麽法屬波利尼西亞與新喀裏多尼亞則是近期活動比較頻繁的火山,離爆發之日並不遙遠。
對於太平洋中的這些殖民地的島嶼來說,獨立是非常迫切的,因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麵上升,將會淹沒島內居民的居住地。道路有兩條,一是向其宗主國法國全民搬遷,而法國是不會接受如此龐大的人口,他們將會是法國經濟的一個負擔,而隻會有選擇的接受一些政經要人。另外一條路就是向地廣人稀且氣候與其接近的澳大利亞全體搬遷,可這就是國際問題了。澳大利亞不會蠢的自己給自己製造與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和建安大魁北克相同的問題,故而也是有所保留的。前途堪憂,他們的選擇隻能是地廣人稀的國家,而地廣人稀的國家則是因為地區發展不均衡加重了地廣人稀,即使居住地有了著落,也是屬於開墾荒涼之地的勞動力。
解決的方案有一個,那就是全體搬遷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與華人勢力形成製衡,這樣堪培拉當局的阻力才會減小,同時英聯邦國家的反對也容易克服。如此一來,就會形成馬來亞的三族並存的局麵,政治就會混亂。若是華人與法屬殖民地居民並存,他們的勢力就會受挫,畢竟從中國出去的怎麽能比不過被殖民久矣的居民呢?澳大利亞與美國是一脈相承,可就不懂得移民管製的好處,隻顧一時國內市場的開拓,而不顧及長久的政治穩固。善於權謀之徒、長於趨利之輩是非常危險的。為了確保日後能夠在澳洲壓製法屬殖民地居民,中國應當提防堪培拉當局的遣返移民行為。
三四箭並談
法國在非洲的勢力是比較大的,但並不未達到無懈可擊的地步,隻需三團即可破解:醫療團、維和團、顧問團。中國和法國一樣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在五常中,提倡共同督管。中國謀求的是長遠利益,近期內,突破了馬裏與乍得,看來單方麵行動也是有成效的,隻是有點驟興驟逝的意味。
法國在歐洲的根基並不牢固,最大的爭議是阿爾薩斯這片土地,不過可行性不大。重點是布列塔尼與安道爾,這兩個地區是法國依靠封建製度獲取的,既然是封建製度所得,那麽英國保留了封建製度,同樣可以奪過來。布列塔尼是法國國王娶了當地的女大公,當作嫁妝劃入法國的,這點上,完全可以尋找其皇室支係,來與英國王室聯姻,使布列塔尼成為英法共管公國。薩科奇是安道爾的兩位大公之一,而民主國家卻有如此封建的身份,不合適。若要民主,就要放棄封建,若要封建,就需要民主革命。法國的空缺由英國補缺,或者是深受德國影響的丹麥,隻是享有一個額外名譽而已。最保險的是兩個問題都交由英國,至少能確保一個。
支持英國王室在名譽上擴張,來換取英聯邦國家內部的通行證,以尋求一個製衡法國的利益循環鏈。分裂科西嘉?太小,徹底的瓦解法國統治支柱才是可選之選。美國肯定會支持中國,畢竟在法屬印度支那問題上兩國並不和諧,以及法屬殖民地並入英語係國家上,這是無法妥協的問題。前三點依照胡總戰略部署而來,第四點隻是一個構思補充。胡總的偉大是把實現利益放在未來,胡總的戰略部署是薩科奇近期再施擾華的根源,此時不反撲,以後就很難有機會了,可迎來的卻是失敗。
退役新兵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