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凱恩:我們為何而戰?

(2008-11-04 02:04:58) 下一個
美國總統大選發生在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的國家在海外應對著兩場戰爭,經曆著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麵臨著痛苦的經濟衰退。我相信美國的偉大之處。我相信我們有能力繁榮昌盛,更加安全,繼續擔任全球大舞台的燈塔。但未來的四年,我們不能像過去八年多數時間裏那樣度過,不能坐等運氣好轉。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我們必須為之戰鬥。

  我們曾經指望的機構──華爾街銀行、我們在華盛頓的當選領導人──辜負了我們。我們必須扭轉這些機構中盛行的腐敗和傲慢,我們必須把信任寄托在那些從未讓我們失望的人身上,尤其是美國家庭和小型企業。

  我們需要發展小型企業,而不是向他們征收苛捐雜稅。我將堅決反對民主黨的征稅計劃,這一計劃會重新分配美國勞動者的辛勞成果,把美國經濟帶入全麵的災難之中。我將對美國家庭、年長者、省吃儉用的民眾和企業實施減稅。我們需要把兒童減稅額增加一倍,削減資本利得稅,通過降低企業所得稅來保證美國的就業。

  我將最終推動政府實現預算平衡,並通過否決權執行這一紀律。我不會再次耗費將近1萬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我會實施短期的支出凍結措施,消除政府的浪費、重迭和欺騙現象。我會踏上一條與當今政府和奧巴馬(Barack Obama)都不同的道路,不會耗費你們民眾的資金隻去救助那些華爾街的銀行家和經紀商。我有一套自己的計劃,能夠通過抵押貸款再融資計劃穩定房屋價值並再次實現增值,這樣你們的鄰居就不必違約,也不會拖累你們自己的房子貶值。

  我會終結過去三十年失敗的能源政策:不再向那些反對美國價值觀並資助我們敵人的國家送去7,000億美元;鑽探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我們必須提高對所有可替代能源的支持方案,這包括了核能、清潔煤炭、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源。我們將鼓勵混合動力車、彈性燃料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生產。我們將降低能源成本,創造數百萬個新職位。

  我不會通過代價高昂的命令和罰金對美國家庭和小企業實施“大而全”的醫療方案。我會通過競爭和選擇壓低目前居高不下的醫療成本,改革保險市場確保公平,使得你們在更換工作或是選擇呆在家中後也能維持同樣的醫療計劃。

  美國有五分之一的工作崗位依賴於貿易,我將堅決反對民主黨的孤立主義計劃,因為這會威脅到這些工作崗位。我不會削弱美國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也不會扼殺更多的就業機會。我會為美國製造產品打開新市場,確保我們的貿易自由公正。我會確保我們能幫助到那些從消失的工作崗位上失業的人,幫助他們找到不會再次消失的新工作。

  奧巴馬參議員希望增加稅收,限製貿易。上次美國在經濟困難時期采取這些措施隻帶來了大蕭條。

  盡管大多數美國民眾有理由關注經濟危機,但新任總統還需要應對給我們國家安全帶來挑戰的這個世界。

  如果我們貿然撤軍,無視實際狀況,那麽過去18個月我們部隊在伊拉克取得的成就就可能付之東流。我們已經給基地組織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尤其是在伊拉克;但是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邊境找到了避難所,在那些試圖顛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的人中獲得了支持。

  阿富汗正逼近一個危機關口,就像伊拉克在2006年麵臨的情況。作為一名很早就支持伊拉克增兵政策的人,我很清楚扭轉這一狀況需要的不止是增加兵力。我們還需要一個全麵的新戰略,能夠整合和平和軍事舉措,應對阿富汗各個部落。

  我們麵臨的其它重大威脅還包括:伊朗和朝鮮核計劃、俄羅斯對其鄰國的侵略行為、委內瑞拉的冒險主義、達爾富爾種族屠殺以及全球變暖問題。而且,這些隻不過是我們所知道的危險。就像很少有人預料到俄羅斯會入侵格魯吉亞一樣,我們也不確定下一次危機會在何時何地爆發。唯一確定的就是:就像喬·拜登(Joe Biden)所保證的那樣,如果下任總統在國家安全領導方麵被視為難堪大用,那麽他將麵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我畢生都致力於保衛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George Shultz)曾把外交比做照看花園,如果你想要外交關係之花盛開,那就必須小心照料。我周遊世界,結交從異議人士到國家元首的各階層人士,為了這一事業不懈努力。世界非常需要美國的領導,我明白隻有在具有優雅和智慧的領導人帶領下,我們才能成功捍衛美國的利益。

  如果我當選總統,我不會無條件與危險的獨裁者進行會麵,也不會排斥維護美國利益的外交手段。我尊重與我們盟友的貿易協議,不會單方麵中止協議。我會關閉關塔那摩基地監獄,禁止刑訊拷打。我會擴大我們的武裝力量,對民事和軍事機構進行轉型,贏得與伊斯蘭暴力極端主義的鬥爭。

  我相信美國是一個非凡的國家,非凡的國家需要非凡的領導人。在經曆過去八年的艱難歲月後,美國民眾渴望變革,他們也應當得到變化。我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美國的安全和繁榮,以及每個渴望自由的國度。現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世界重返正確道路的時刻已經來臨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