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新的世界貨幣製度

(2008-11-13 06:51:24) 下一個
關於新的世界貨幣製度

一.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美元以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的角色衝突

此次美國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美國人認為是金融監管出了問題,金融欺詐泛濫造成巨大的金融泡沫和風險。表麵上看確實如此,但其真正內在的原因--美元以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內在矛盾,美國人卻拑口諱言。

美國經濟的最大優勢――美元是世界貨幣,也即其最致命的弱點。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固然可使美國政 府享有發行本位幣剝削世界各國的權利,但要實現這個經濟利益,就必須以美國際收支逆差為必要條件,唯如此美元才能流向世界,執行世界貨幣的功能,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同時也使美國通過國際貿易的交換得到世界各國的產品和勞務,占有發行世界貨幣的經濟利益。因此,世界貨幣及其促進國際貿易的功能,要求世界貨幣長期穩定供應且不斷增長的趨勢,也必然要求美國際收支逆差是一種不斷擴大的長期趨勢。由於美元在其他國家內部不能作為貨幣流通而隻能用於國際貿易,因此在理論上,美國不斷擴大的國際收支逆差總額,既是其無償占有的世界各國商品和勞務總額,同時也是貨幣市場上美元供大於求不斷增加的差額部分,因此也是美元必然貶值難以改變的長期趨勢。
但是作為世界貨幣,不僅要有國際貿易流通手段的職能,還必須有世界財富儲藏手段的職能,即不能因持有它而受貶值損失,也隻有當其具有完全不打折扣的儲藏手段職能方可勝任其流通手段的職能。因此世界貨幣絕對不可以是具有必然貶值的長期趨勢的貨幣而應是長期堅挺的貨幣,否則必將從世界貨幣的寶座上被排擠出去。所以,美元必然貶值的長期趨勢,最終必導致其退出世界貨幣的角色。
可以說,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所為美國獲得的每個經濟利益(無償占有的商品和勞務)的量,都在否定著美元世界貨幣的性質。而要消除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保住美元世界貨幣的王座,則美元就無法流向全球起世界貨幣的作用,既不能為美國帶來無償的經濟利益,也無法作為世界貨幣促進國際貿易。

我們由此可明白一個基本原理: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量,恰恰否定著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性質。世界貨幣的功能及其普遍的人類利益與一國獨自發行的貨幣功能及其特殊國家利益互相排斥。世界貨幣隻能是世界利益,而不應是哪一國的私利。
貨幣與其它商品的不同之處,正是其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完全同一,其使用價值就在於其交換價值,即通過交換變成任何一種商品或勞務,正是貨幣的使用價值所在。正因如此,不論貨幣的交換價值還是使用價值,其對象都是其所有者,因而是全社會的交換價值和(一般、萬能的)使用價值。
世界貨幣也同樣如此,美國用美元交換他國的商品和勞務,實現了自己印刷的美元的交換價值(及使用價值),而他國則通過讓渡自己商品和勞務的交換得到美元,確切地說是得到了美元的使用價值――世界貨幣的流通和儲藏手段。由於貨幣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完全同一,他國在得到美元的使用價值時也同樣得到了其交換價值(這與其它商品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因其對象不同而不可兼得的情形完全不同)。而同一個美元卻不能有兩個交換價值,美國購買他國商品勞務時所實現的美元的交換價值,必與他國因這種交換得到的美元的交換價值互相排斥。如要使同一個美元的兩個交換價值不互相衝突,這兩個交換價值必然要各自貶值一半才能成立。而這種貶值的必然性則正是對其世界貨幣性質的否定。

以上就是一國發行本位幣的特殊國家利益和功能與其成為世界貨幣的功能及其普遍的人類利益互相排斥的理論依據。我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對此已做過闡述[注1]。美國人不是不明白這個基本道理,而是利令智昏,幻想以其它手段(包括各種陰謀詭計)對抗規律,就像市場騙子以欺詐手段對抗市場等價交換法則而時有得手一樣,想以偶然的僥幸戰勝必然性。

為保住美元世界財富儲藏手段的功能,美國的辦法是將流往國外的美元再弄回美國,這樣就可使這些外國美元不再構成貨幣市場上使美元供大於求而不斷貶值的壓力。想法確實不錯,美國也為此使出全部招數,無所不用其極。這些手段既包括高利率等強勢美元的經濟政策,也包括由各種卑鄙的陰謀詭計及金融掠奪手段構成的經濟戰陰謀。
在強勢美元的經濟政策方麵,美國一方麵視通貨膨脹狀況而不時提高利率,以吸引外國美元再流回美國。另一方麵借著提高利率的美元強勢而在國際黃金和貨幣等市場(利用其所操控的國際金融資本)不時表現出美元的堅挺。而對美元不可避免的長期貶值趨勢,則力圖使其盡量平緩。總之,是將階段性的強勢美元政策作為美元盡可能緩慢的長期貶值策略的補充,以使世人堅定對美元的信心。

支撐美元的方式並非隻是公開的經濟政策和市場行為,美國為維護此最大戰略利益,還不惜以各種手段實行陰險卑鄙的經濟戰陰謀。
如操控國際金融資本對東南亞的惡意衝擊和對拉美各國的金融掠奪,將已流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量美元又掠了回去。同時也給了所有國家一個警告:為保住本位幣安全就必須增加美元儲備,而這些美元儲備既要保持其流動性又要保值就隻有再流回美國買美國國債。
此外,不斷有輿論(甚至包括美情報部門內部人員)揭露,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就不斷派出經濟殺手(高級特工),利用一切手段收買賄賂威脅利誘各國政要,甚至不惜暗殺和策劃發動戰爭,將中東石油美元及第三世界初級產品出口國的美元再投入美國購買美國債等美元資產,以及將這些國家國內建設的重要合同簽給美國公司(也是為了回籠美元)。
中國自90年代中期以來宏觀政策處處迎合美國利益,其中就包括將外匯儲備主要都用於買美國債券。這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何其相似,無疑也是美國收買我買辦權奸的經濟戰成果。
另外,美國還誘導中、俄、東歐等經濟轉型國家缺乏法製環境的腐敗私有化改革,鼓勵因此而產生的資本外逃,並勾結中國等買辦權奸不斷製造各種利美差價和經濟波動掠奪財富,以使大量財富以美元形式流往美國。
總之,凡是別國從美國市場得到的美元,美國一律要想方設法讓這些美元能留在美國購買美國債等美元資產(通常也會以是否繼續對該國開放美國市場相要挾)。凡是美元流入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美國也總要千方百計使這些美元再回到美國。這是美國經濟戰陰謀的一個主要目的和內容。

美國的這些手段確實取得了極大成功,自冷戰結束後,各國放開金融管製,美元霸權得以在金融全球化中確立,不下10萬億外國美元回到美國,有力地支撐了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
冷戰結束後的最初8年,尤其1996年後的四年是真正的美元強勢階段,強勢美元政策使每年至少數千億乃至上萬億外國美元大規模流回美國。美元堅挺似乎可一直持續下去……

但規律畢竟是規律,人謀難勝天道。由一國貨幣與世界貨幣完全不同的性質對立,生出了一國貨幣供應量與世界貨幣供應量的對立。美元以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的角色衝突,也因此而表現為起世界貨幣作用的美元在美國以外是美元貶值的壓力,而再流回美國則又形成過剩的國內貨幣供應。
當大量美元充斥美國,而美國實體產業又日益空心化時,資本的逐利本能必然導致其因供給過剩而利率(資本的價格)下降,並且必然導致濫發貸款,促成金融投機和欺詐過分發展,因而必然使建立在有限實業基礎上的金融泡沫及風險空前脹大,乃至搖搖欲墜危若累卵。
另一方麵,高利率等強勢美元政策將世界各國的美元儲備和美元遊資弄回美國,使美國成為全世界資本最充足的地方,這固然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並似乎減輕了美元流外所產生的貶值壓力。但美元越是強勢,就越不利於美國產品的出口,而越有利於他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長期的外貿逆差是強勢美元政策的必然結果。而長期外貿逆差的積累則也是世界範圍內美元供大於求差額的積累,因而也是在繼續增加使美元不斷貶值的力量。所以,強勢美元政策不過是力圖扭轉美元長期貶值趨勢的逆規律的徒勞之舉,它把本應流向缺乏資本的低收入地區的資金逆向吸回了資本過剩的高收入地區。因此,它在使美元具有短期階段性強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蓄積了使美元長期貶值更大的動能――即不斷積累的國際收支逆差。一旦有朝一日美元再也支撐不住其幣值,這些蓄積已久的強大動能將把美元徹底打入穀底……。

美元大量充斥導致美國利率下降,以及強勢美元使外貿逆差不斷擴大造成外國美元迅速增長而產生的美元貶值壓力,終於使強勢美元政策力不從心,而隻能是美國政 府有意維持的一個表麵姿態。自2000年初以來,各種指標顯示,美元逐漸有序地貶值了10%-20%。……從2002年開始,美元相對於歐元已經從其峰值跌落了30%,相對於其它主要貨幣也在貶值,但美國政 府仍然正式稱,將維持長期的強勢美元政策。……美國財政部選擇性的強勢美元政策的目的在於,阻止日本等美國債券的大的外國持有者退出美國債券市場。[注2] 到2006年初,美元指數已從2001年的121點下跌至80多點,跌幅超過30%。

美元難以改變的長期貶值趨勢終於為人們所認清,從而引起美元回流逐漸減少。即使美國政 府不時采取階段性強勢美元政策以掩飾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並於2004年再度提高利率以鼓勵外國投資者,卻仍未能堅定世人對美元的信心。
曆史規律終於明白無誤地呈現出其難以逆轉的趨勢是在2005年,該年全年流入美國購買美國債總共隻有五、六百億美元(其中中國占了387億美元),而在過去這個數字每年都是數千億美元(經常是五、六千億美元左右)。這主要是由於那年許多國家中央銀行為避免美元貶值的損失,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減持美國國債,增持黃金和歐元等的結果。我在2006年的那篇文章中對此評論道: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是2005年最重要的經濟事變,它非常清楚地表明:美元世界財富儲藏手段的職能已經一去不複返的喪失了。美元及建立在它基礎上的美國經濟霸權的崩潰,已經為期不遠了。[注3]

美國政 府盡管於2004年開始不斷提高利率,但利率的提高仍彌補不了外國投資者投資美國債券的貶值損失,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動搖使美元長期貶值大勢再難以逆轉,信心動搖和貶值趨勢互相強化,形成惡性循環。更進一步顯露出美元的過量發行。龐大絢麗的金融衍生神話非但挽救不了美元的宿命,卻隻會使積累起來的矛盾爆發得更猛烈。

此時美國政 府隻有以繼續提高利率,飲鴆止渴對抗美元宿命了。
而此時美國龐大的金融衍生品規模已高達100萬億美元以上,其中利率衍生品占絕大多數,近百萬億美元,遠超美國GDP 8-9倍,全球利率衍生品也達200多萬億美元。因此利率波動將給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帶來史無前例的巨大影響。尤其是虛擬的金融衍生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點的住房貸款及其衍生品。

美國政 府因而陷入了兩難困境,不提高利率,將無法抑製美元越來越明顯的長期貶值趨勢,導致美元霸權崩潰。提高利率,則將冒經濟崩潰的巨大風險。美國的作法是視情況而遊離於加息減息之間,每當經濟略有起色時就加點息,執行強勢美元政策,經濟情況一旦不好就再減息,美聯儲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力圖穩妥地在加息減息的小幅波動中緩慢而均勻地使加息逐漸大於減息,從而挽救美元貶值趨於崩潰的厄運。2005年後盡管還有掌控中國金融管理層的買辦權臣繼續將數千億中國美元儲備投資美債,但不可逆轉的規律已使美聯儲回旋餘地越來越小,美元和美國經濟都已越來越危險……
直至過度虛擬化的美國經濟再也經受不住利率上升的打擊, 2007年終於在龐大的虛擬經濟大廈狹小的實體經濟立錐之基爆發了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今年又進一步擴展到信用衍生品危機並更嚴重的波及全球金融和經濟…… 其最終結局,隻能是美元結束其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角色對立。如果美國仍頑固地繼續維持美元世界貨幣的王位,這種金融危機就會沒完沒了永遠纏繞著美國……

美國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顯然都是美元惹的禍。超前消費和金融投機欺詐,隻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流出掠奪大量財富後,為避其形成貶值壓力而又不得不弄回美國,造成美國大量美元和財富過分堆積的必然產物。這也是一國貨幣供應量與其作為世界貨幣供應量的必然衝突。即使沒有過分發展的金融衍生品和透支消費,美元也難以擺脫因其不斷貶值最後失去世界貨幣地位的宿命,並由此而引發金融及經濟災難。飲鴆止渴的強勢美元政策也隻不過是蓄積起美元貶值直至崩潰的更大動能。


二.美元失去世界貨幣王位和新的世界貨幣製度的建立

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就是美國金融泡沫破滅後對美元的一次總清算。為挽救其金融崩潰,美國當局不得不以巨額注資去填補因過分高效而繃緊的債務鏈條普遍斷裂後形成的巨大資金黑洞,美元因此而加速貶值乃至最後退出世界貨幣王座已指日可待。

但光是注資縮短金融杠杆還是解救不了金融泡沫破滅最終將導致金融公司破產的厄運。好的金融體製應為實體經濟提供有益的服務,使其運行更有效率,社會風險更小更安全穩妥;而不是相反,以更大的社會風險危及實體經濟。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過於龐大的金融產業必須有可為之服務,並與之彼此受益互利的可靠實業基礎,而不能仍舊還是建立在狹小的實業立錐之基上的碩大危樓,脫離其實業根基而自我炒作循環膨脹。
而美元大幅貶值後將有利於美國出口貿易,有利於恢複其實業根基。
美國金融資本更會尋求以各種手段廉價控製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更多的產業,以便在喪失以美元霸權掠奪世界財富的手段後仍能保有盡量多的可吸血剝削的財富源泉。(中國股市跌去七、八成為國際金融資本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美國金融資本還會抓住一切相對有限的資源產品進行炒作,製造全球通貨膨脹以轉嫁危機損失。
美國政 府也必定會力爭在新的世界貨幣體製中,實現對自己最有利的規則和地位。
總之,美國力圖以各種手段,包括向中國及全球轉嫁危機,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危機損失,即使失去美元霸權,也要盡可能保住財富實力和源泉,及最強大的國際經濟和政治地位。

美國以其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並獨享其利益的荒謬,早為世界各國所厭惡。此次美元霸權導致的金融危機殃及全球更是遭到全世界一致指責,美國也將自知無力繼續維持美元霸權。因此,建立取代美元的新的世界貨幣體製已不可避免。

歐洲、日本將是新的世界貨幣製度的積極倡導者,力圖形成在統一的世界貨幣製度中,其本位幣歐元、日元與美元相差不遠的國際地位。歐洲政治上的不統一,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從屬美國的地位,使歐元和日元先天不足,尚難以匹敵美元。

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無疑也將積極參與新的世界貨幣製度的建立過程,並盡可能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和地位。其中以解決了內部機製的俄羅斯要求最為迫切。
但新興國家各有其弱點,或因其經濟規模,或因其內部原因,其本位幣不僅均不能與美元同日而語,甚至難以匹敵歐元、日元。

日益發展的國際貿易和投資不能沒有世界貨幣,而世界貨幣又不能是一國貨幣。
但如多國貨幣共同成為世界貨幣,則又與貨幣作為商品世界等一價值尺度的性質相矛盾。一切商品隻有將其交換價值相對地表現在一種(貨幣)商品上麵,以其為一般等價物,才能有商品世界統一的價值表現,表現出所有商品相對的交換價值,並通過與等一的貨幣媒介的交換實現任意不同種商品之間的交換。(這種等一的價值尺度還不能僅是一種觀念的計算貨幣,不能實際成為交換媒介的觀念貨幣也不可能具價值尺度功能。)

如仍繼續維持目前的各國貨幣浮動匯率製度,因美元將不再好使(先喪失其世界財富儲藏手段功能後又影響到其世界流通手段功能),則其它貨幣和一些國際貿易大宗基礎商品均缺乏一個等一的價值尺度標價,而隻能是以匯率浮動的各國貨幣標價,實際上隻有這些貨幣各自的價值表現體係,卻沒有全球商品(包括各國貨幣)統一的價值表現。

就像是商品交換初期還沒產生一般等價物時缺乏一個等一的價值尺度,大宗主要商品都各有能與之直接交換的一係列對立商品作為其一係列交換價值,因而這些各主要商品也就是與其各自對立的一係列商品的共同交換價值,這些主要商品也就成為局限性(一定範圍)的一般等價物。這些由大宗主要商品形成的(多種)局限性一般等價物體係,實際上就類似於缺乏世界貨幣等一的價值尺度時,由一係列匯率互相浮動的各國貨幣共同組成的國際貨幣體係。

在沒有一般等價物時,商品的等價交換原則--即同樣的物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及同樣的交換條件下不應有不同的市場交換價值,就因無法根據一個等一的價值尺度予以徹底貫徹,而隻能是在其頻繁的破壞(與等價原則背離)中靠一個無形的等價原則去調整維係。
這個無形的等價原則,即市場看不見的手,在古代還未產生一般等價物時,其最直接的(等價原則)調整,就是那些成為局限性一般等價物的主要商品之間的交換和比價變動,最初的商人和其它交換當事人為謀利而在流通領域把不同的商品換來換去的行為,使這種調整和維係更加迅速和及時。等價交換就如同\'看不見的手\'總是在不斷消除與原則相悖的東西。等價原則在一般等價物統一的價值表現還未出現的時期,已經在自動維係商品交換價值的社會等一標準,從而維係著沒有一般等價物外在表現的統一價值體係。[注4]

而在當代(假定)缺乏世界貨幣的國際貿易中,則是各國貨幣之間匯率自由浮動,各國貨幣大量而頻繁的兌換交易(主要是貨幣及其衍生品投機),維持著交換價值的世界等一性標準。
不論是古代無一般等價物時各主要商品構成的局限性一般等價物體係,還是當代無世界貨幣時自由浮動的各國貨幣構成的(世界範圍的)局限性一般等價物體係,這些局限性的一般等價物其本身的交換價值都是相對地表現在能與之直接交換的一係列對立商品上,因此,(無形的等價交換原則所體現的)這些局限性一般等價物之間比價的調整,就不僅是由於它們之間的頻繁交換(包括投機),而且還受到這些古時的主要商品或當代的各國貨幣與各自直接交換的商品之間的交換和比價變動,以及所有這些變化所導致的商品生產和供需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浮動匯率條件下匯率的變動還明顯受到各國貨幣對一係列大宗資源產品的標價和交易的影響。

但缺乏一般等價物統一的價值表現,不僅妨礙交換,而且等價交換就隻能是一個不斷被破壞的等價原則,其等價效果則常常因還未調整到均衡狀態就又要進行新的調整而大打折扣,因此將極大地限製商品流通及生產的效率。

我在《價值論》一書中論述擴大的價值形式時曾說:商品交換的等價原則雖說在沒有一般等價物出現的時期總是在不斷清除與等價原則相悖的情況,強製性地維係著商品世界統一的價值體係。但也正因如此,它總是處在不斷的調整之中,任何一種商品生產和消費以及交換方麵的變動,都會引起一係列的調整。等價原則調整的頻繁正說明了它遭破壞的頻繁,因此它隻是一個無形的市場調整原則,它的等價效果也不會充分體現出來,各商品之間交換價值量的相對關係不可能有穩定的表現。並且要交換的商品越多,等價原則的破壞和調整就越頻繁,商品之間的相對價值關係就越不穩定。因此,還未產生一般等價物的曆史時期隻能是商品種類還不很豐富的時期。隨著商品種類的增多,市場便呼喚著能將等價原則徹底貫徹的新形式。[注5][注6]

這些論述不僅適合還未出現一般等價物的古代,而且也更適合當代沒有世界貨幣等一價值尺度的情況。
在金融及各種經濟關係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國際貿易規模巨大,商品種類繁多,光是各國貨幣就不下一、二百種。這上百種貨幣以匯率自由浮動維係的世界價值交換體係將因其過於複雜而陷於極大的混亂,其沒完沒了的頻繁調整(包括與其它眾多商品交換的相互影響)使其不會有任何穩定的表現,從而失去了維係交換價值世界統一標準的作用。因此在一般等價物缺位時,靠匯率自由浮動維係的世界交換價值標準體係不能容下太多種貨幣,而隻適合於少數幾種貨幣組成,就如還未產生一般等價物的曆史時期隻能是商品種類還不很豐富的時期一個道理。
而少數幾國本位幣成為世界貨幣與一國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同樣悖理。要起世界貨幣作用,就必須以逆差流出國門。因此形成要麽組成世界貨幣體係的幾國貨幣都在貶值,從而否定其世界貨幣(財富儲藏手段)的性質;要麽這幾國消除逆差,則沒有世界貨幣。
不僅如此,在金融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強勢者可充分利用各種金融杠杆頻繁製造某些貨幣體係劇烈的金融動蕩和危機而掠奪財富,從而更加劇了國際貨幣體係所維係的世界等一價值標準的嚴重混亂,並導致不斷出現經濟災難。因此最終必導致各國紛紛采取安全的貨幣管製政策,限製其貨幣自由兌換,從而徹底動搖浮動匯率的存在基礎。加之這少數幾種組成世界貨幣體係的國際貨幣(類似現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其所維係的價值標準體係必陷於極度紊亂而徹底崩潰。
因此,在無世界貨幣條件下,以各國貨幣按浮動匯率自由兌換來維係的世界統一的交換價值標準體係,不僅低效多災,而且沒有發展的可持續性。

而如果將貨幣兌換由浮動匯率變成固定匯率,則不僅缺少了市場浮動匯率所維係的世界等一標準的交換價值體係,而且還必將引起各主要國際貨幣濫發無度,導致世界交換價值標準體係的徹底混亂和瓦解。從而造成更大的全球金融災難乃至崩潰。因此其比浮動匯率更荒謬,更不可持續。
而各種定期調整的半固定匯率製度,則其既不能脫離自由兌換的市場浮動匯率體係(以作為定期調整的基礎標準),從而仍是浮動匯率在發揮作用,同時又兼有固定匯率濫發貨幣及導致世界交換價值標準紊亂之弊。

綜上所述,那些靠多種局限性一般等價物所維係的社會統一價值體係隻能是一種暫時的過渡形態,即使在商品流通和生產尚不發達的古代,它也隻是曆史的一瞬;更何況在經濟金融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它就更不可能持久。
我在《價值論》擴大的價值形式那一節最後寫道:等價交換機製維持的統一價值體係遲早以它內在陰場的引力從商品大千世界中吸附出一個一般效用物外在的陽形。成為這個統一價值體係客觀的交換價值物。當人們無法將自己的商品及時換到所需要的具體商品或暫時不需要什麽具體商品但必須及時實現自己商品的交換價值並保存其一般效用時,於是就需要商品世界有與具體使用價值形式分離的獨立的一般使用價值。人們會本能地用自己的商品交換那些能隨時方便地交換其它商品的商品,這種特殊商品不僅是由於使用廣泛,而且與其它商品相對的交換價值不能處於下降的趨勢,不能因保有它而受損失,因此它的物質形式也不能是易損物。如此才會廣泛為人所接受,越是廣泛為人所接受,可替代性就越大,其相對的交換價值也就越是處於上升趨勢,它也因此越是廣為人所接受,從而越是成為超脫其原具體用途的一般使用價值物。社會共同的一般使用價值物和交換價值物終於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注7]

因此,那久違的實物貨幣--黃金,將無可置疑地王者回歸。此必然性並非僅因黃金本身的物質屬性,而且還是商品交換的內在等價法則必然選擇的結果。正如我在《價值論》中所說是這個內在統一的交換價值標準和體係選擇了一般等價物的外在形式和表現,而不是一般等價物造就了交換價值統一的社會標準。總之是交換產生的等價原則選擇了一般等價物而不是相反。在一般等價物的外在陽形還未出現時,它內在的陰場已經在發揮作用,維持著商品交換鐵一樣的紀律。[注8] 而現在,等價交換原則所維係的世界統一交換價值體係又將再次選擇經千年曆史選擇出的世界貨幣--黃金。

但是,黃金不管是其產量還是存量都很有限,無法滿足敞開供應。因此,它最終必將成為各國國內禁止擁有和交易,而隻能用於各國中央銀行相互清算的國際儲備貨幣。而白銀則會因黃金數量的有限而成為其補充品和替代品,更多地在國際貿易領域執行流通手段職能。雖然在每一特定時期,隻會有一種唯一的交換物實際起一般等價物作用,但一般等價物不可或缺的功能可能會與這唯一的交換物因各種原因產生的局限性發生矛盾(如黃金則因其數量太少),因此其也需有副手便於分工和替換,就像司令需要副司令。如最古老的伴生貨幣牛和羊,金屬貨幣時代的金、銀、銅。要緊的是伴生貨幣之間的比價,(如在我彝族同胞的曆史中還能找到的最古老伴生貨幣之間的比價一牛等於五羊。[注9])
因此,必將出現的貴金屬世界貨幣體係,其最重要的事隻是規定黃金和白銀之間的兌換率,並定期調整。

如此世界貿易似將又回到最終受製於黃金、白銀供應量的金銀本位。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倒退,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在沒有出現世界政 府以前隻能如此。因為紙幣隻能是靠政 府法律強製用於償債和流通的法幣。

曆史上的金銀本位製曾極大地限製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也是導致各類經濟周期尤其是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的根本原因。
但專用於國際貿易的金銀本位製與過去的金銀本位不同之處在於,各國國內的貨幣依然隻是紙幣,其供應量可不受金銀供應量的限製。金銀將隻是世界貨幣,因此受到限製的不是各國的內部商品流通和生產,而是國際貿易的擴展速度和規模。況且在當代金融技術和信息產業高度發達,電子信息貨幣的普遍使用導致貨幣流通速度空前加快的時代,白銀也都可能主要用於國際貿易差額的清償而並非實際的交換貨物。黃金加白銀的供應量是否真正會限製國際貿易的發展,還有待於其成為世界貨幣後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

但是在目前,金銀暫時還不可能立刻複辟王位,因為各資本主義強國一般都是國際收支逆差國。他們絕不願順差國賺走自己的黃金!(而這本身就是對黃金的肯定!)他們現在想的是變美元獨霸世界貨幣寶座為幾家(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共同分享世界貨幣的經濟利益。這幾國都有較嚴肅完備的法律製度和雄厚的財力,不怕他國利用全球化金融開放對其貨幣及金融進行惡意衝擊,因此都會讚同由主要國際貨幣共同組成的以匯率自由浮動維係世界統一交換價值標準的新世界貨幣製度。變美國一國利用其貨幣霸權剝削全世界為西方國際資本共同利用世界貨幣體係剝削全世界。

但正如上文所述,這種多國貨幣匯率自由浮動維係的世界統一價值標準隻能是一個暫時的過渡。美元失去其獨占世界財富儲藏手段功能後,也將逐漸再失去其獨占世界流通手段功能。而各國關於建立何種新世界貨幣製度又很難取得共識。因此,黃金、歐元、日元、英鎊等會自然而然填補美元退潮留出的空缺。但很快黃金就會嶄露頭角,成為真正的世界一般等價物。而歐元、日元等卻也因多國貨幣組成世界貨幣體係與一國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同樣悖理,(要起世界貨幣作用,就必須以逆差流出國門,從而形成其貶值趨勢否定其世界貨幣財富儲藏手段性質。)因此被黃金嚴重排擠。而各主要資本主義富國會充分利用世界黃金存量太少,且其占有世界黃金存量絕大部分並控製世界黃金交易的有利地位,聯合打壓黃金甚至凍結其交易。但這種對黃金的恐懼本身就是對黃金價值的肯定,他們打壓黃金卻不願為此過多拋售而隻能依靠非市場行為,這反而會使黃金黑市價格暴漲,促使世界各國盡量儲備黃金。結果會導致各國對黃金實行管製,鼓勵其流入而嚴限其流出,從而使其成為無法抗拒的國際間最終清償手段。而那幾種國際貨幣則因其作為世界貨幣的悖理而被淘汰。由於黃金太少,白銀接下來就將成為黃金的替代品和補充品。新的世界貨幣體係的建立將以金銀複辟宣告完成。
而在此之前,當美元不再是世界財富儲藏手段並影響其世界流通手段職能後,會自然形成一個由黃金、歐元、日元、英鎊等填補美元留出的真空,並自發地與美元共同組成國際貨幣體係的暫時過渡。


三.中國與新的世界貨幣製度

新的世界貨幣製度事關全球經濟能否健康發展及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關係到中國人民的重大民族利益。因此,中國無疑應與世界各國一起,為建立一個高效安全,公平合理,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新世界貨幣製度而積極努力。這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重大利益所在。

中國應明確反對任何一國或少數幾國有發行本位幣剝削全世界的權力!並明確指出以一國或少數幾國本位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荒謬悖理之處,指出應吸取以美元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導致全球經濟災難的教訓,指出其損人害己必然的最終結局。
中國應向全世界闡明以下道理:
世界貨幣隻能是一種世界利益,而不能是哪一國的私利。這個基本原理不僅適用於一國貨幣,而且同樣適用於不能代表世界利益的多國貨幣。
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量(等於其外貿逆差),否定著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性質(外貿逆差形成的該貨幣貶值趨勢否定著其世界儲藏手段功能)。
而多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量(這些國家的外貿逆差),也同樣否定著多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世界儲藏手段)的性質。
而如果要消除這些以其本位幣組成世界貨幣體係的多國的外貿逆差(及以此逆差作為剝削世界的手段),則這些多國貨幣就無法流出國門執行世界貨幣功能。
因此,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荒謬悖理,也同樣構成多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荒謬悖理。

中國還應明確提出:以金銀作為世界貨幣的最終清償手段。並積極倡導世界各國普遍參與協商建立以此為基礎的新的世界貨幣製度,包括國際清算規則、貿易結算支付及融資規則等等;並積極參與解決有關的金融技術問題,使國際經濟往來和支付融資等即以金銀為世界貨幣,同時又可不受其實物性質和有限的供應量限製。
中國采取以上立場不僅完全符合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要求,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經得起曆史檢驗,而且有利於世界各國人民,也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利益。
中國是貿易出超國,雖然由於過去的錯誤將每年的一、二百噸黃金產量全部出口交換不斷貶值的美元,以致我黃金儲備30多年沒有增加,僅有的600噸黃金儲備還全部運到美國存放;即使黃金家底如此之薄,但世界貨幣的金銀本位畢竟是對出超國有利。我們的金銀儲備會因貿易順差而不斷增長,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理應得到相等的交換價值,而不應再是不斷貶值且交換功能有限的蒙人紙鈔。

盡管當前世界有影響的重要國家還不可能就新的世界貨幣製度達成一致意見,但中國積極表明自己合情合理的正確觀點必將得到多數國家的讚同和支持,從而加強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及關於此重大世界性問題的主導權和發言權,因為隻有正確合理的世界貨幣製度解決辦法才是將來唯一可使世界各國最終都能接受的方案。也唯如此積極的建設性主導作用,才能有效阻止各種對中國不利的國際金融體係和規則修改方案。

中國應積極爭取和維護自己在新的世界貨幣製度建立過程中的權益,維護自己各方麵的發言權、規則製定和表決權、監督權。

中國應抓住最後的天賜良機,毫不遲疑地積極增加黃金和白銀儲備。亡羊補牢,尤還未晚。並且應立即取消黃金、白銀的進口關稅及一切進口環節稅,大幅提高黃金、白銀(不可退稅)的出口稅率,鼓勵民間增加金銀儲備。國家則以人民幣(按高於國際市場即時標價)收購符合國際交易標準的黃金、白銀,並為此提供一切方便條件。

中國尤其不能被人忽悠為他人墊背買單,造成自己在嚴重困境中更雪上加霜。

在此國際金融劇烈動蕩之時,我更應嚴肅法紀,嚴格內部監督控製。防止美國等國際資本與我內部買辦勾結,控股我民族產業經濟命脈。防止內外勾結以境外投資陷阱造成我重大財富利權外流。防止內外勾結將我擴大內需的巨額投資向外國利益傾斜,形成新的嚴重財富利權外流。
中國應積極響應國際社會普遍要求加強金融監管和建立有效的金融問責製的呼聲,首先嚴格自己的金融監管,建立嚴肅的金融問責製,撤換懲辦瀆職犯罪金融大員。這既是維護自己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利益,也是對世界金融穩定的重大貢獻。

新的世界貨幣製度雖然將以金銀本位複辟宣告其建立,但這將是在全新曆史條件下,有別於以往曆史金銀本位的新世界貨幣製度。
這是在國際貿易已空前發展,而黃金數量有限,隻能將其用於各國央行間清算的最終儲備貨幣的金銀本位。這也是在金融和電子信息技術已高度發達的時代,完全可以使有限的實物黃金擔負比曆史上更繁重得多的世界貨幣任務和功能的效率更高的金銀本位。
在此嶄新的金銀本位世界貨幣製度中,各種國際貨幣在黃金麵前並非被其排擠得毫無地位,而是輔佐金銀,以金銀為等一標準,成為銜接金銀與國際貿易商品之間的重要渠道。各種國際貨幣將以黃金標價自由交換,這將更有效地調節各國貨幣供需及匯率和進出口實現均衡,從而使全球經濟更有效率。由於各國進出口都會逐漸趨於均衡,從而使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中,各種主要外匯也仍會是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國際貨幣體係,將是以金銀為等一價值尺度的世界貨幣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此全新的金銀統帥的世界貨幣製度中,人民幣屆時能否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不取決於他人隻取決於中國自己。
人民幣最大的軟肋,即中國最大的弱點,不在外而在內,不在經濟而在政治。中國腐敗的政治和法製環境,使人民幣至今必須保持其不可自由兌換性質才能有最起碼的金融和經濟安全,否則各種貪腐收入形成的資本外逃,及內外勾結製造的經濟波動,將導致財富外流如大河奔騰般難以阻擋。而現在卻恰恰因中國與國際金融接軌及人民幣越來越接近可兌換貨幣,使中國麵臨前所未有的巨大金融風險。

我在2006年的那篇文章中曾說:如果有一天,美國為保衛美元而付出的慘痛代價使其真正清醒地認識到美元的世界貨幣角色更是一條套在脖子上的絞索,為此而導致其經濟崩潰的代價將大大超過其世界貨幣的經濟利益時,美國則有可能選擇放棄美元獨占的世界貨幣地位而謀求一種公正的世界貨幣體係。如果屆時中國已完善了法紀,這個新的世界貨幣體係中必有人民幣重要的,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如果屆時中國法紀混亂依舊,則新的世界貨幣體係仍不會有人民幣的位置,人民幣仍不能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如強行取消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限製,則必有一天會走向俄羅斯、拉美、東南亞那樣的經濟災難。[注10]

中國經濟早晚要融入世界經濟體係之中,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很重要。但當今世上沒有一個富強的大國能夠將其複雜龐大的社會經濟體係建立在腐敗混亂的基礎上。如腐敗盛行法製缺失的問題不解決,中國就必須與世界金融有所隔絕。腐敗及法紀問題永遠不解決,中國金融就隻能永遠與世界經濟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中國能否避開前進道路上的劫難和陷阱,真正步入富強的大國行列,如何清除掉自身潰爛的毒瘤,蕩滌腐敗發臭的汙泥濁水,並建立起真正法製化的社會製度,是一道繞不過去的曆史關隘。

----------------------------
注1:見楊芳洲《中美兩國各自最大的財富失血口》2006年9月28日。
注2:見廖子光《金融戰爭》。
注3:同注1。
注4:楊芳洲《價值論》137頁。
注5:勞動產品越是轉化為商品,由商品到貨幣的轉化就依比例越是完成。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64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二版)。
注6:見楊芳洲《價值論》139-140頁。
注7:見楊芳洲《價值論》140-141頁。
注8:楊芳洲《價值論》137-138頁。
注9:見龍建民《市場起源論》。
注10:同注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