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火坑往裏跳-溫家寶總理:已準備好參與國際救市
(2008-10-01 01:03:51)
下一個
——記溫家寶總理與美國經濟金融界人士座談美國金融危機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 李詩佳王星橋) 9月的紐約華爾街,人們惶恐不安。從美國房貸兩巨頭——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再到美林、AIG、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資銀行被收購、政府接管或轉為銀行控股公司,這場自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在華爾街引發了“金融海嘯”,波及世界。
9月24日下午,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麵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斬釘截鐵的聲音說:“在經濟困難麵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中國密切關注這場危機。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的溫家寶總理在短短48小時的行程中,特意安排了這場與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座談會。
與會者都是美國經濟、金融和學術界的頂尖人物: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花旗集團董事長、美國前財長魯賓,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陶氏化學公司董事長利偉誠,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
“美國金融出現問題,我們很關注。問題程度究竟如何?將向何處發展?對美國和世界影響如何?該如何應對?我很關心。”溫總理開門見山,拋出一連串問題。“美國當前的危機是長期低估風險造成的,是多種強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處理起來更困難。這也是一場信心危機,”魯賓說。
“這場危機持續時間長,波及麵廣,美國經濟將要經曆一個較長時期的緩慢增長,其他國家經濟也會受其拖累,”蓋特納這樣認為。
“實體經濟出現波動,不穩定因素增多,人們開始失去信心,”利偉誠表示出擔憂。
溫總理說,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同時也應看到,現在的情況與上世紀30年代不盡相同。美國實體經濟,包括高科技經濟基礎還是好的。過去幾十年,世界經濟曆經風風雨雨,最終都渡過了危機,實現了新的發展。今天,國際社會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經驗更加豐富。麵對危機,關鍵是要鼓起勇氣和信心,這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如何應對危機,與會者各抒己見:政策調整要快速有力並兼顧各方利益、大力改革銀行監管體製,解決金融市場杠杆率過高和過度消費問題。
溫總理說,我們注意到美國政府和金融界已為穩定國內金融市場采取了一係列重要措施,希望這對緩解當前困難會起到積極作用。
“美國應當承擔主要責任,采取主要行動,但也需要其他國家合作,”魯賓說。
溫總理說,中美經濟關係日趨緊密,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美國金融出現問題,中國很關注。中國對外傳遞的是穩定和合作的信號。盡管我們也存在對資金安全問題的關切,但我們對美國經濟還是有信心,願發揮自己的作用。溫總理強調,保持美國經濟金融穩定,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協調與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美方與會者紛紛表達了對中國的期待。蓋特納說,在當前世界經濟下滑的形勢下,人們更重視中國發出的信息。中國是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和信心的來源。利偉誠說,在美國經濟趨弱的情況下,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強勁有力,是對世界的福音。斯蒂格利茨說,全球金融監管體係過去忽略了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今後應更多地傾聽中國的聲音。斯蒂格利茨還向溫總理建議:采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從美國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加強金融監管,重視金融衍生品安全和金融創新問題;此外,還應完善社會保障體係。
溫總理感謝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他說,中國已經著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中國力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要在經濟發展與增加就業和抑製通貨膨脹之間找到平衡點。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近逐月下降。無疑,外部需求減少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但中國經濟有自身的特點,中國有13億人口,其中8億農民,國內市場廣闊,特別是農村市場有很大潛力。我們必須立足擴大內需。溫總理還說,麵對變化的形勢,中國加強宏觀調控,采取靈活、審慎、富有彈性的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保持金融市場穩定,保持資本市場穩定。談到擴大內需時,溫家寶幽默地說:“美國是借錢消費,中國是存錢不消費,兩者都有問題。中國儲蓄達4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16萬億是居民儲蓄,相當於3年的財政收入。”美方與會者聽後無不感歎:美國現在儲蓄幾乎近零,真希望美國有中國同樣的“問題”。不正是無節製的消費加上金融家無節製的貪欲導致了金融危機嗎!美方與會者一致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加強美中經濟關係對全球經濟尤其重要。哈斯等建議,美中兩國應繼續通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中美戰略對話等重要雙邊機製,加強對話協調,擴大合作。
溫總理說,中美經貿關係迅速發展,不僅使兩國和兩國人民獲得了巨大利益,實現了互利共贏,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關於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溫總理說,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都是美國消費者需要的,而又是美國不生產的。有人說,中國輸美產品搶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最近,我讀了一本美國女記者寫的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2004年,她決定帶全家嚐試在新的一年中不買中國製造的產品,看看到底能不能活下去。一年後她發現,不用中國商品過日子,太難了。因為這意味著永遠不買手機、電視機、孩子們喜歡的水槍、太陽鏡、運動鞋和萬聖節的小玩具。最後,他們決定,還是和中國商品共存的好。溫總理表示,中方努力增加從美國進口,同時希望美方放寬對華出口限製,特別是增加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一架波音747飛機能換5000萬件襯衫。”溫總理打的比方令在場所有人印象深刻。
溫總理還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麵臨諸多挑戰,中美加強對話合作,增進互信具有重要意義。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中美戰略對話等有效機製應繼續進行。雙方還要加強投資保護,並在能源、環保、氣候變化領域拓展新的合作。中美攜手、國際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中國總理的話擲地有聲,它所傳遞的信息是那樣堅定、那樣明確。華爾街聽到了,美國聽到了,世界聽到了。法新社在第一時間發稿評稱,“中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持有美國債券數額僅次於日本。溫總理有關表態說明,中國已準備好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動蕩的行動,同時也暗示,美國應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一道克服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