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時評〗剖析布什與薩科奇聯大飆聲的意圖
(2008-09-25 08:48:05)
下一個
如今美國自身深陷金融危機當中,而在政治上又遭遇了俄羅斯冷戰後最猛烈的反擊,美國政治與經濟的兩線作戰,究竟能否撼動美國世界老大的地位,還無從知曉,可至少對於世界割據來說,是一次洗牌的契機。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法國在地中海構建了法西意“三駕馬車”;俄羅斯大舉進軍拉美,一方麵鞏固中亞五國,一方麵力推原中美洲聯邦與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左翼勢力合流;至於英國,雖然動作不大,但是信號很明確,也要搭殖民主義回流的趨勢分的一杯羹,做重點是恢複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中國做出了驚人的調整,北和俄羅斯,東緩日本,很有可能同時在中南半島與南亞次大陸發起兩場有限戰爭;美國愈發的無法滿足小弟國家的需求,就連以色列三番兩次的提出空襲伊朗核設施,也被美國拒絕了,要知道美國對待以色列從來是心口不一的。
大布什閃爍其詞
在表麵上風平浪靜而又颶風隨時有可能襲來的背景下,聯大會議召開了。期間,外國領導人有兩個信號較明顯的講話,一個是布什高唱將“反恐”進行到底的嘶吼,一個是薩科奇兜售其法國製造的外交理念。布什的反恐,其實就是美國統治世界的一個工具罷了,所謂的恐怖組織也隻是襲擊了美國極其盟國,就可以下定論,而其他國家定性的恐怖組織則是受美國資金與軍事雙向援助,並且受中情局統一指揮,構建了美國的秘密戰線。其實布什力推的反恐就是曾經反共的翻版,所謂的“不反恐便支恐”和以往的“不反共即親共”更是如出一轍。反恐的效果是越反越恐,這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因為經濟難以發展,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為了生存,當地居民就會以身試法,何況受宗教的影響,法律與宗教觀念所塑造的到特體係又是像衝突的,當地居民更多的是選擇後者,如果把這個人群固定到受過教育而又社會無法為之提供匹配的就業崗位時,自然而然的形成塔利班。美國打出的口號是建立新體係的聯合殖民地,並試圖混淆解放者與殖民者的概念。
美國深刻的認識到,自己是英語係國家的老大,正是憑借英語係國家構築的統治支柱,美國才可以盡可能的為所欲為。布什任內進行的兩場戰爭,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隻是一個虛有其表的金融帝國,其自身勢力還無法達到英國當年的能同時對付世界第二強國與第三強國的挑戰,故而一直是采取分化中俄的策略。美國隻是繼承了大部分昔日屬於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地區為自己的外交版圖,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就屬於此。至於印度與非洲的利益,則在二戰後被當地民族主義者所取代,美國一直不分裂印度,就是要再次進入印度,至於在南非的殖民地,美國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而在北非,則遭遇了比印度更為強烈的排斥。美國與中俄結仇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導致的,而是因為在美國把大英帝國改名為美利堅帝國之後的“再擴張”過程中受到了蘇俄的阻撓,在中東失陷之後,蘇聯隨即開始入侵阿富汗,借中南半島形成兩麵夾擊之勢。中國則是要恢複被殖民者掠奪去的土地,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是要收複的。
美國政壇有一個怪現象,研究俄羅斯的,方法是對抗,研究中國的,策略是和善。前者是賴斯,後者是基辛格,基辛格被譽為近代與俾斯麥最接相似的外交家,不過民族要排除在外。俾斯麥外交策略的基點就是不動英國,並且後來願意成為英國的陸軍,至於其他國家,那就一個打字足以形容。基辛格同樣也是如此,他除了對中國友好之外,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都沒給過笑臉。基辛格很早就看出了中國隻是在政治上與美國相左,在外交方麵不會跟蘇聯的,實施證明,他是正確的,他在東方見到了一位不會妥協的民族主義者。不要妄想通過軍事來戰勝毛主席的影響下的中國就如同不要妄圖用軍事來戰爭華盛頓總統影響下的美國是一個道理。在東方集權國家當中,國家領袖居然沒有替身,斯大林用替身躲刺殺,甘地死在刺殺之下。有一種偉大,是可以具體觸摸的。
佩林外交不行,可她明白基辛格行,所以決定向基辛格取經,至於海軍飛行員與國民警衛隊飛行員有什麽不同,我想應該是麥凱恩更主張進攻性吧!美國戰前是解放者,戰後是殖民者的這種尷尬可能會被打破,一個國家願意成為美國的海軍陸戰隊,那對於麥凱恩來說無以是最好的,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兩國能拿的出手的太少,至於德國與日本,又名聲不好,而以色列又無法抽身,隻有中國是最合適的選項。要想走的遠,就要放慢速度結伴而行,麥凱恩與奧巴馬能為自己挑選一個四年或者是八年的搭檔,能否為美國挑選一個搭檔?也許看下屆政府的國務卿會有所了解吧!
薩科奇義正嚴詞
法國最恨的不是德國,而是英國,為什麽新英格蘭與新法蘭西合並就要讓法國靠邊站?為什麽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國而不是法語?英語無非就是法語的一個分支罷了,曾經許多英國國王都是使用法語的。法國是一個注重文化使命感的國家,說的淺顯些,民眾的愛國主義就是建立在國家厚實的優越感之上,無疑文化是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言則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試想一下,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諸國把日語做為第二語言,你會作何感想?不過好在韓國與越南隻是用方言做為的官方語言。
拿破侖之後法國兩位堅定的殖民主義者戴高樂與薩科奇,都在進行恢複法蘭西的帝國榮譽,戴高樂進軍法屬印度支那,薩科奇進軍非洲西北地區。薩科奇奧運期間的北京之行,給他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政府決定把器械無償捐獻給印度,供其舉辦英聯邦運動會。薩科奇居然沒有哭,還真有素質,英聯邦有53個國家,而法蘭西共同體則被戴高樂於1969年解散。老師被學生打,被學生反超的心理不單存在與中國,還存在於法國。我不知薩科奇有沒有亞洲與非洲聯合運動會的設想,但我知道薩科奇有法日聯運會的設想,薩科奇在聯大的講話可以充分證明這點。
薩科齊說:“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我們不能再等。在將8國集團(G8)擴大,將中國、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納入其中的問題上,我們也不能再等。意大利將舉辦下屆的八國峰會,它已經朝著這個方向提出采取重要步驟的建議。這樣做是對的。”首先,薩科奇把聯合國安理會改革與八國集團擴員相提並論,也就是說把被世界公認的第一權力機構與第二機構相提並論。薩科奇還強調下一屆八國峰會是在意大利舉行,也就是說薩科奇構築的南歐三駕馬車之一的國家舉辦,薩科奇完全可以用接納發展中五國擴充實力,借以把“日本心理”擴大。日本認為雖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可卻是八國集團之一,認為這就是外交資本,這就是地位象征,歐洲老牌強國都或多或少的有這種心理。如果把這種心理擴展到除中國之外的其他發展勢頭強勁的發展中國家的話,那麽八國集團就會形成一個殖民國家與殖民地國家相提並論的現象,也就是說,法國搭建這個平台是激發印度、南非、巴西的反殖情節,通過擁有相同敵人的即使朋友的共識,把仇視英國與葡萄牙的殖民地國家擴充到法國勢力範圍內,形成反英勢力。至於墨西哥,則好說,同樣是使用法國重要盟友西班牙來完成,墨西哥是使用西班牙語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又被美國掠奪許多國土,加之曾經加入墨西哥的國家現在形成聯盟,壓縮墨西哥發展空間,種種因素,必然導致為了持續發展,而與法國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
薩科奇這番講話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在於為日本講話,畢竟發展對日關係是薩科奇任內的一大外交突破。對於日本來說,日本一直是以尚武精神民族的發達國家為榜樣,德國與美國就是如此。但是對於英國和法國也是有一定的人群,政客傾向英國,因為同為君主立憲文人當政。至於法國則很難說,以前日本軍人傾法隻局限於拿破侖,勢力並未在國內擴散開。薩科奇還真是命好,碰上了有親法情結的福田康夫,幫助他促成了地中海國家聯盟,但不幸的是福田康夫下野了。可薩科奇知道,短期騎牆可以不顧及牆是否會倒塌,而長期騎牆則需要顧及牆體本身的堅固與否。砌牆在於把握尺度,所以需要給聯合國內提出如果安理會不改革,那麽八國集團擴員之後就要分散轉移安理會的權利。如今跟法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就是日本,法國這的做作用並不大,而是在於影響力。法國一方麵取悅日本,一方麵能夠向德國示好。還能發出西班牙與意大利的聲音,一舉多得,何樂不為?不然的話,總裁選舉管理委員會委員長臼井日出男也不會希望,新首相能參加9月23日至10月1日在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及時的給與一定的外交報酬,保持重建法蘭西共同體與日本聯邦的合作計劃。
布什的講話兩點內容,反恐與支恐的矛盾,一個是為統治世界尋求一個搭檔;薩科奇的講話同為兩點內容,對原利益投資分給與一定的利潤報酬,吸引新一匹的利益投資方。美國給中國開出的條件是做一字並肩王,法國開出的條件是反美一極三點,細節微調方麵,還需繼續觀望。
退役新兵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