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工程:煤海變油田
(2008-07-01 07:07:05)
下一個
當每桶油價超過45美元時,即有利可圖。如果達到300萬噸的經濟規模,加上催化效率的改進,成本還可降低。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石油供應緊張加劇、價格持續高漲,我國首批煤製油示範項目的進展狀況更加為全球所關注。今年9月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正式試產,我國煤製油示範項目正順利推進。與此同時,圍繞其經濟性和環保問題,國內外的爭議也此起彼伏。
試產進入倒計時
新華社報道,全球矚目的中國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啟動以來,首條生產線現已建成,已進入調試階段,預計將於今年9月試產。
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位於“煤海”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於2004年8月啟動建設。靠近神華集團煤製油有限公司,遠遠就看到近60米高的兩座大型煤液化反應器。廠區內到處是環繞迂回的管線,一座座儲油、製氫等裝置錯落有致,工程人員正加緊為試產做準備。
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規劃規模為500萬噸,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為三條生產線、共320萬噸。其中,首條生產線投資達123億元,每年可轉化約350萬噸煤,生產柴油、液化石油氣、石腦油等產品108萬噸。
按照計劃,如果首條生產線今年順利投產,神華集團2010年前後還將再建成一期工程的另外兩條生產線。
與此同時,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雙旺也告訴記者,該集團投資25億元興建的煤間接液化製油國家示範項目,自2006年啟動以來進展順利,首條16萬噸生產線也將於9月底試產。
產業發展提速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進行煤製油相關技術和軟、硬件的研發。近年來更是獲得全麵突破,一批中試項目也陸續取得成功。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煤轉化國家重點試驗室副主任兼煤轉油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永旺介紹說:“從理論、技術和中試結果看,我國已全麵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製油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時機也已基本成熟!”
“十一五”以來,本著“有序推進”的原則,我國先後批準了7個煤直接、間接液化製油示範項目,由神華集團、伊泰集團、兗州礦業集團、潞安礦業集團等煤炭業巨頭實施。其中,神華集團煤直接製油項目還被定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
目前,兗礦集團、潞安礦業集團等企業建設的其他5個示範項目也在加緊實施,單條生產線規模從16萬噸級至100萬噸級不等,預計近年內也將陸續進入試產階段。
據李永旺分析,當前300萬噸是煤間接液化製油項目的經濟規模。記者采訪了解到,眼下首批示範項目都在擬訂後續發展規模,其中伊泰集團為500萬噸、潞安礦業集團520萬噸,徐州礦業集團等企業規劃的項目都為300萬噸。
此外,新疆、江蘇、貴州、陝西等產煤地區也都在規劃建設煤製油項目。專家預計,至2020年左右,我國煤製油產業的規模將達到0.3億噸至0.5億噸。
科學推進 辨證看待
“富煤、少油,有氣”的資源稟賦,導致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結構中占比超過70%,並提供了超過60%的化工原料;與之相應的則是,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接近50%。供應缺乏保障和高油價,已嚴重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
為此,2007年1月發布的《煤炭工業十一五規劃》中,國家提出“有序推進煤炭轉化示範工程建設,推進煤炭液化示範工程建設”,為後十年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並將“石油替代工程”列入了《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建設重點。
也有些專家對發展煤製油產業的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作為公認的技術、資金密集型項目,煤製油每噸產能投資在1億元左右,風險高。中國煤炭資源雖然總量大,但人均較少,煤間接和直接製油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分別低於30%和50%,浪費嚴重。
此外,合成一噸油的耗水量在10噸至12噸左右,每噸產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原油精煉工藝的7倍至10倍左右。
對此,李永旺告訴記者,煤直接、間接液化製油每噸產品分別耗煤3.5噸、4.2噸左右。按當前的煤炭坑口價格綜合測算,當每桶油價超過45美元時,即有利可圖。如果達到300萬噸的經濟規模,加上催化效率的改進,成本還可降低。
張雙旺分析說,從國家能源安全層麵看,發展煤製油產業意義重大,而且汙染可以通過技術革新、清潔生產克服。至於技術風險,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煤製油技術產生時相比,眼下我國的化學工業技術、裝備已不可同日而語,技術風險較低,產業化周期也將大為縮短。
並且,如果從開采、精練等環節計算,生產成品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不低。與火力發電站相比,煤製油生產環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70%以上。
使用化石燃料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科學的對策是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穩步推進煤製油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技術、完善鏈條,盡可能的按照政府提出的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要求,提高能效、降低水耗,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的排放。
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