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州房產商踏上瘋狂不歸路

(2008-06-29 07:10:33) 下一個
“別說月息一毛,就是兩毛我也敢借。”

  6月的浙江,進入悶熱潮濕的梅雨季,“風神”的登陸,讓浙南一帶孕育著更大的風暴。25日,連續6次來溫州“找錢”無果的武漢開發商朱軍強(化名)對記者脫口而出:“我隻借600萬,兩個月就行。”

  借高利貸是找死,不借高利貸是等死

  這就是去年那些自有資金不足、拿著銀行的錢去“賭博”的開發商們的現狀,區區600萬的缺口就能困死一個開發商。

  飲鴆止渴的錢到哪裏去找?近日,本報記者在民間借貸盛行的溫州深入調查,看到的情況是,受貨幣持續從緊的累積作用,以及“二套房貸新政”點到死穴的影響,全國各地資金鏈岌岌可危的大小開發商們蜂擁而至,背負著高利息的枷鎖千方百計進行民間短期拆借。

  月息一毛,相當於年息120%,這是銀行貸款年利率7.47%的近15倍,通俗的說法是“隻有販毒才合算”。




 借高利貸找死 不借高利貸等死 耳東東/製圖

  明知是條不歸路,開發商為何還如此瘋狂?

  “銀行貸不出錢,房子不敢明降價,回款困難,閑置的土地又必須開發,資金鏈就要斷了,實在是沒辦法了。”

  更多的開發商大膽借錢背後懷著一個希望:樓市綁架的是銀行,為了防範金融風險,政府一定會出手救市的。死撐!撐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這種希望被6月中旬中央召開的全國省市區及部委負責人會議放大了,該會議首次正式強調穩定房地產市場,這也是中央調控房價以來第一次口風生變。

  問題是,當如何穩定還未有具體配套措施出台之際,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正一廂情願地誤讀政策。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一些學者、官員都認為,政府不會希望房價暴跌,也絕不會讓房價再次暴漲。不管政策如何鬆動,開發商如果再繼續2007年的瘋狂,隻會在不歸路上越陷越深;即使政策有鬆動,也會根據企業資信優劣有保有壓,強化行業整合。

  顯然,如果讓開發商瘋狂拿地之後,再瘋狂借貸,進入惡性循環,行業潛伏的風險勢必會拖垮整個樓市。

  中小開發商們不少走的正是這條瘋狂之路。救市政策不會針對這樣的企業。而去年小心謹慎,手頭還稱得上氣粗的大開發商們,正在他們的門口靜候著,等著抄底,接下他們的樓盤、他們的地。可謂前麵是懸崖,後麵有老虎。

  不管貨幣從緊政策有沒有可能轉向,隻要再緊上二三個月,恐怕不少開發商就要頂不住了。這可能將使得潘石屹樓市“百日巨變”的預言一語成讖。

  一輪宏觀長調,打壓的是瘋漲的房價,而不是針對開發商。但是,借著瘋狂的房價來瘋狂擴張的開放商、一批沒錢的開發商,即將麵對“死亡”,這正是曾經瘋狂的代價。

  伴隨著一批開發商的死亡,樓價即將迎來一次回調,盡管不是暴跌。而正是為了避免今後可能的暴跌,必須讓瘋狂者偃旗息鼓。

   願背“兩毛利” 很多人都瘋了

  溫州商人李向前(化名)從未涉足房地產,最近卻被一撥撥找上門的開發商傷透了腦筋。來者均瞄準了他手裏的6000萬閑錢。

  “誘惑太大了!”在溫州一個寧靜的咖啡館裏,李向前始終不能安定,據他描述,自5月底一筆材料款到賬,“找錢人”就沒斷過,有的願意把項目作價出讓或合作開發,更有的開口就願給每月八九分的利,有的開價超過1毛。

  這相當於坐著不動,一年6000萬翻番。

  李向前並不傻,誘惑背後是風險:“開發商自身難保,倒閉錢就打水漂了;再說這事法律不保護,卷款跑了也沒法。”

  謹慎抵不過誘惑。6月22日,李還是一口氣放了5000萬,對方分別是蘇州和武漢的兩家開發商,年息38%。“為了安全,選擇的是較便宜的。”李向前稱,擔保人是一個近親,擁有很大的物流公司,借款人更是抵上了房產。

  李向前苦笑,稱從此和開發商綁在了一起。

  記者調查發現,在溫州,李向前這樣的“李大膽”比比皆是,而“找錢人”更多。

  據了解,在銀行關緊放貸後,溫州6000億民間資金一半都有放貸衝動。資金聚集的鹿城、甌北、樂清、瑞安等地,連開三輪的、賣菜的都有意願當“銀主”。

  記者暗訪中,輾轉見到了幾家民間借貸公司負責人。幾乎一致的是:沒關係不放貸,有抵押可減息,金額多以千萬計,按天、月、年都可以,但最好是短期拆借,6分、9分,甚至超過1毛的都有,視情況而定。

  一家剛以9分利放出1000萬的投資公司老板隨口告訴記者:“我手頭還有800萬,你要拿走就快點,這兒排隊的開發商還好幾個呢!”

  據溫州銀監分局提供的材料顯示,去年下半年來,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一路走高,而銀行融資比例則一路下滑至14.6%的低點。

  即便如此,蜂擁而至的開發商大多還是失望而回。

  武漢的朱軍強6次碰壁後仍在計劃找關係找門路。“現在給員工發工資都困難,價值幾億的房子壓在手裏賣不動,我隻要600萬周轉兩個月。”

  兩個月,這就是朱的心理底線,他認為兩個月後樓市會轉暖,“起碼政策會救市”。他一聽說記者認識“銀主”,甚至立即表示,“有兩毛利也敢借”。

  記者接觸到的開發商似乎都嗅到了政策的暖風,他們遊說“銀主”的托詞都是:“隻要熬過當前,時間將解決一切。”

  殊不知,危險正從潛伏中抬頭,或許留給瘋狂拿地後再瘋狂拿錢的開發商的時間已到了盡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