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得罪中國,韓國付出了慘痛的經濟代價!

(2008-06-25 01:52:48) 下一個
朝鮮日報產業部記者 宋義達 (2008.06.24 17:43)


朝鮮日報產業部記者 宋義達最近,韓國產業界麵臨的新問題之一是“貿易收支”。新政府上台後采取韓元疲軟政策,即便如此貿易收支不見好轉的跡象,反倒呈現出惡化的征兆。物價、就業、消費等經濟指標已亮起紅燈,如果支撐韓國經濟的出口再搖搖欲墜的話,整個國家經濟必然會受到重創。

韓國的貿易收支自去年12月起連續5個月逆差,直到上月才扭轉為順差。如果沒有出口13億美元的大型船舶這一利好因素,就不可能實現貿易順差。今年1月到5月份的貿易收支逆差已達52億美元。人們擔心,今年會不會是1997年之後時隔11年的“貿易收支逆差元年”。

縱觀進出口詳細內容,我們就不難發現造成這種局麵的罪魁禍首。首先是對華貿易順差減少。中國是韓國出口創匯的代表性貿易國。僅在2005年一年,韓國的對華貿易順差就達到233億美元。但去年,這一順差規模縮減為190億美元,今年截止4月僅為56億美元。

專家指出:“更嚴重的問題是,對華出口的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比如,以前的主要對華出口產品——鋼鐵、電腦、汽車配件等行業紛紛“倒戈”出現逆差。今年截止4月,鋼鐵產業的逆差為33億美元。隨著厚板、鋼筋、H梁等產品的進口增加,今年末鋼鐵產業逆差有望超過100億美元。電腦行業的逆差也達到了1.3億美元,可能會淪為今年首次逆差的項目。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政府對加工貿易(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在中國加工後出口)采取了限製措施,以優化產業結構。從此之後,韓國的對華出口受到直接打擊。韓國貿易協會屬下的國際貿易研究院在本月初發表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去年禁止了1140個項目的加工貿易,令韓國原材料及配件的對華出口受挫,這將使韓國貿易收支嚴重惡化。”專家們警告說:“照此下去,3至5年內韓國的對華貿易將出現逆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