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專家稱022是登陸武器,中國軍迷從技術角度予以駁斥

(2008-06-24 09:54:32) 下一個
信息化的反艦利器022艇
2008年第2期的《艦載武器》刊登了一篇由美國海軍水麵戰中心研究員詹姆斯•C•巴瑟特撰寫的文章《022雙體穿浪》,文章認為022艇作為反艦兵器存在嚴重缺陷,並聲稱022艇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登陸火力支援。但筆者認為,詹姆斯•C•巴瑟特的觀點有明顯的錯誤,他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條件下海戰的特點,低估了中國海軍的信息化水平,甚至還沒有弄明白一些在機械化時代就應該弄明白的問題。
1.“音樂台”雷達
詹姆斯•C•巴瑟特根據022艇沒有安裝“音樂台”火控雷達而推斷出022的導彈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理由是022艇沒有能力為先進的遠程反艦導彈提供有效的控製和數據支持,即使導彈再好,也無法有效發揮戰鬥力。顯然,這位美國專家是看慣了美國海軍的大中型艦艇,以致忘記了雷達的探測效果不僅僅與雷達本身的性能有關,還要受雷達天線安裝高度的影響。對於像022這樣的小型艦艇來說,再好的雷達也隻是擺設,低矮的艇體會使先進雷達的技術優勢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要知道,即使是裝配在“宙斯盾”艦上的AN/SPY-1D型雷達,也因為地球曲率的原因隻能探測到83千米內的水麵目標,而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則遠達500千米以上,拿著是否說明即使是AN/SPY-1D這樣世界一流的大型無源相控陣雷達也無法滿足艦載武器的知道要求呢(美“魚叉”反艦導彈射程遠達120千米,遠遠超出了AN/SPY-1D的引導範圍)?顯然不是,美國海軍利用各種飛機為導彈提供中繼製導,可以充分發揮艦載武器的威力。這樣看來,022艇不裝“音樂台”雷達,既不是設計上的缺陷,也不是巴瑟特所認為的根本沒必要(他認為022艇主要被用於火力支援,所以沒必要),而是中國海軍綜合考慮導彈艇特點之後做出的明智之舉(而取代火控雷達作用的就是下文所要講的數據鏈),此舉有效地減輕了022艇的結構重量,降低了設計建造的難度和成本。此外,隱身設計是022艇的一大特色,隱身的優勢可以使它隱蔽地接近敵方艦艇並發起攻擊,使敵人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而如果給022艇裝上大型雷達,雷達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輻射源,它發射的雷達波無疑是在向敵人匯報022艇的位置,從而使022艇成為敵人的活靶子——畢竟022還是艇,裝了630炮也還是艇,它根本擋不住同時從多個方向射向自己的反艦導彈。綜上所述,筆者推斷,022艇在設計之初肯定考慮過安裝類似“音樂台”的大型雷達,由於想到了上麵所提到的問題,所以及時糾正,決定隻安裝用於控製630炮和“前衛”導彈進行對空自衛的小型火控雷達——這一英明果斷的決定有效地降低了022艇的建造成本,並保證了022艇具有極其優秀的隱身性能,提高了022艇隱蔽接敵的能力,從而壓縮了敵艦對反艦導彈的反應時間,增加了攻擊成功的概率。
2.數據鏈
巴瑟特在文章中指出,022艇上裝備的HN-900戰術數據鏈對導彈艇來說顯得多餘,言外之意就是此數據鏈的設置是為了在聯合登陸作戰時更好地與其他軍兵種和技術兵器進行協同——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他顯然忘記了現代戰爭是信息化的,也就是說,在現代海戰的作戰集團中,任何一個基地、一艘艦艇、一架飛機、一艘潛艇都有必要裝備數據鏈,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技術裝備的優勢,使各種裝備能互相取長補短,並爭取海戰的最終勝利。這樣一想,022艇裝備“多餘”的HN-900戰術數據鏈就合情合理了。作戰時,022艇可能會預先埋伏在敵艦可能出現的海域(當然也可以發現敵人再出擊),然後利用數據鏈從岸基雷達、大中型水麵艦艇、潛艇、飛機等平台獲得信息支持,一旦敵艦出現,信息支持平台立即指示022艇以合適的方式發起攻擊(比如快速抵近攻擊或射程極限處攻擊),022艇將導彈發射後,立即將導彈控製權移交給信息支持平台,由信息支持平台的火控雷達引導導彈打擊目標(即所謂的中繼製導),而022艇則快速脫離,逃之夭夭。在整個攻擊過程中,022艇隻充當導彈發射箱的角色,幾乎不暴露在敵方探測雷達上,可以有效地避免與強敵正麵對抗,降低了戰損率。這些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人們擔心中國軍的還沒有達到如此高水平的信息化,但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隨“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引進了俄羅斯生產的具有導彈中繼製導能力的卡-27直升機,經過十年的消化吸收,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中國已經掌握了導彈中繼製導技術,並將此技術與自行研製的HN-900戰術數據鏈進行了整合,並應用在了最先進的022導彈艇上,從而使022艇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可以預測,這項先進技術未來一定會在所有中國海、空軍的艦艇、潛艇、飛機、雷達陣地、火炮陣地、導彈陣地及指揮機關推廣,設置有可能和“北鬥”係統進行進一步整合,屆時我國高技術軍兵種將基本實現信息化,從而在未來的信息化戰場上找到立足之地,更好的保全自己,消滅敵人。但是,無論是機械化戰爭還是信息化戰爭,製電磁權都是雙方爭奪的重點,因此在戰時,敵方必然會通過對我實施強電磁幹擾進行針對我信息化兵器的電磁壓製,破壞我方對導彈的引導,很多人因此斷定中國海軍的導彈中繼製導會因受幹擾而無法實施(畢竟我們的電子戰能力與美軍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敵人有能力切斷我們的中繼製導數據鏈,那自然也可以用同樣的手段破壞我們的發射平台對導彈的引導。因此,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導彈進行引導,都必將麵臨敵方的強電磁幹擾,所以以會受電磁幹擾為由否定中繼製導技術的可行性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就是說,筆者認為022艇上的數據鏈絕不是多餘的,而恰恰相反,它體現了中國海軍的信息化水平,保證了022艇與其它技術兵器協同作戰的能力,使各種兵器能互聯互通,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對敵發起進攻,使敵方防禦係統飽和,並最終達成摧毀敵方艦隊,保衛我國藍色國土主權的目的。
3.艦載火力
022艇有兩座碩大的導彈發射箱,由於其發射口的卷簾門在所有公開的近距離正麵照片中都是關閉的,門上又塗了不規則的海洋迷彩,這使外界很難猜測其中導彈的型號與數量,從而使外界對022艇的作戰威力的推測難上加難,但喲一點是肯定的,這裏麵裝的是反艦導彈無疑。而詹姆斯•C•巴瑟特則提出了一個“標新立異”的說法:022的發射箱裏現在雖然裝了反艦導彈,但戰時會在其發射箱裏裝上火箭炮或巡航導彈,用於登陸作戰時的抵近火力支援或在海上發射巡航導彈對岸上重點目標進行打擊。筆者的想法是,從022艇上運用的高新技術來看,其造價可能達到了一艘千噸級輕型護衛艦(無隱身設計)的水平,用百十艘如此金貴的艦艇衝到敵人眼皮底下發射火箭彈支援登陸兵作戰,恐怕就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難以負擔啊!要知道,除非安裝3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箭炮,否則022要支援登陸就必須進入敵方岸炮的射程內,筆者實在難以想象排水量近200多噸的022艇會在敵方密集的大口徑炮彈編織的彈雨下被打成什麽樣。如果為了避免遭受打擊而選用大口徑遠程火箭炮,火箭彈飛行50甚至70多千米後會落在什麽地方恐怕誰也不知道(如果為提高精度而加裝引導頭,那玩意就不叫火箭彈,而要叫導彈),遠程火箭炮的主要任務是在遠處打擊敵方的麵狀目標,而在登陸戰中,進攻方不可能不經火力準備就貿然發動登陸,經過多天甚至數周的高強度火力打擊,敵方的麵狀目標恐怕已經所剩無幾了,剩下的零星的點狀目標,動用強擊機或武裝直升機用製導炸彈或空射火箭彈解決肯定比出動一群022艇發射一堆準頭欠佳的遠程火箭彈省時省力省錢。退一萬步講,即使火箭彈的精度能保證擊中點狀目標,但一艘022艇所攜帶的火箭彈也不太可能超過10枚(國產某型300毫米遠程火箭彈重達800千克,接近一枚YJ-8反艦導彈),而200多噸的022的自持力恐怕也無法勝任長時間伴隨支援的任務,花費巨額出動費去發射區區10枚火箭彈然後回家,其效費比之低恐怕是史無前例的。筆者認為,如果將老舊的“旅大”、“江湖”進行此類改裝後執行抵近支援任務肯定比022艇好很多,至少這兩型艦不用造新的艦體,改裝的成本比新造022艇的成本低了很多,而其較大的排水量使之可以攜帶大量武器,並在海上長時間巡航,隨時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此外,我國海軍陸戰隊已經裝備了火箭破障車,可以在登陸艇上發射火箭彈支援部隊作戰。因此,從效費比的角度看,022艇也不適合進行登陸火力支援。實際上,在登陸作戰的實施階段,比較強調的是數量的優勢,而裝備質量上的優勢並不非常重要,用十艘一流的022艇去發射100枚火箭彈支援登陸,其實際效果可能還不如2艘“江湖”(在攜帶更多的火箭彈的情況下,“江湖”還有自動艦炮),如果出動15艘“江湖”或8艘“旅大”進行登陸火力支援,其火力相當於1個火箭炮兵團與1個榴彈炮兵團的總和,這樣的火力足以保證壓製敵方反擊火力。但是如果隻出動15艘022去進行支援,150枚火箭彈能成什麽氣候?又有誰舍得動用如此金貴的艦艇去幹這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換言之,如果讓那些老“江湖”、老“旅大”去和敵人艦隊作戰,那豈不成了敵人的活靶子?而如果出動一支裝備精良的022艇火力突擊群在各信息支持平台的支持下對敵人艦隊進行突擊,擊沉幾艘敵人的軍艦,其實際意義不是比在水際灘頭支援登陸要大很多嗎?用火箭彈支援登陸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那巡航導彈說又是否說得過去呢?顯然也不是,根據巴瑟特的說法,中國的巡航導彈射程最近的有600千米,最遠的有2000千米,也就是說,即使用射程最近的導彈,從福建發射也足以覆蓋台灣全境,從二炮在江西樂平的導彈基地發射也足以打到台北,把這樣的巡航導彈裝在022艇上去打台灣,簡直是畫蛇添足!目前,022艇可能的火力配置有三種:1.每座發射箱內分4個火力單元,內裝YJ-81/82反艦導彈,單艇帶彈8枚,此配置下,2~3艘022即可擊沉裝有“宙斯盾”的單艦,消滅有兩艘“宙斯盾”艦的艦艇編隊(共5~6艦)隻需8~10艘;2.每座發射箱是1個火力單元,內裝1枚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單艇帶彈2枚,此時也隻需2~3艘即可擊沉裝有“宙斯盾”的單艦,消滅有兩艘“宙斯盾”艦的艦艇編隊(共5~6艦)僅需15艘左右;3. 每座發射箱內分4個火力單元,內裝YJ-83超音速反艦導彈,單艇帶彈8枚,此配置下1艘022即可擊沉裝有“宙斯盾”的單艦,10艘左右的022艇就完全有能力消滅有兩艘“宙斯盾”艦的艦艇編隊(共5~6艦),如果出動15艘就足以讓航母編隊遭滅頂之災!雖然以上僅僅是從艦載火力的強度和突防能力上得出的結論,忽略了艦艇本身突防的難度,但這也不難看出,022艇將在反艦作戰中發揮的巨大威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實戰中,隻要有20艘022艇能抵近敵艦隊發起攻擊,就能把敵方的這支艦隊送上西天(按配置3),有效削弱地方勢力,為我方奪取展區的絕對製空、製海優勢產生重要積極作用,從而有力地間接支援登陸作戰,加快我軍的勝利進程。由此可知,022艇的火力配置更適合用於反艦作戰,而對登陸火力支援,則是力不從心的。
4.外形設計
022艇是至今為止中國設計建造的隱身性能最好的一型小型水麵艦艇,其艇體采用大量簡單幾何平麵,對武器也做了隱身處理,並在其表麵塗了隱身塗料,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022艇的隱蔽性,而對導彈艇這種小型艦艇來說,隻有具備一流的隱蔽性,才能出其不意的打擊敵方占優勢的艦隊,然後全身而退,而不是在攻擊開始前就被敵方優勢兵力發現並消滅。為了使022艇具有這樣的隱身能力,中國已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這導致了022艇的造價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僅為進行火力支援而花這麽多銀子,中國的領導人和軍事家麽也未免太傻了點吧?在進行登陸戰時,進攻方必然要預先奪取登陸場附近的絕對製空、製海權,並將敵方防禦體係基本摧毀,否則派兵登陸就無異於讓自己的部隊去自殺,而這種事是任何一個有腦子的指揮官都不會做出來的。在奪取了戰區絕對製空、製海權的情況下,讓火力支援艦艇具備隱身能力顯然是多餘的,而用隱身艦艇去執行火力支援任務則是極其奢侈的。由於我方已經掌握了戰區的絕對製空、製海權,因此我方火力支援艦不可能遇到敵方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的打擊,唯一要警惕的就是來自海岸的威脅。火力準備之後,敵方岸艦導彈對我軍艦艇的威脅已微乎其微,真正危險的是那些不用雷達,看見就能打的火炮——而隱身設計並不能把這個威脅降低多少(如果隱身艦靠塗海洋迷彩隱蔽,非隱身艦也可以這麽做)。岸炮的特點是,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現目標並在多種方式的引導下打擊目標,不一定要用雷達,望遠鏡也可以,因此戰時敵方岸炮雷達不大可能會開機,還會對陣地進行精心的偽裝隱蔽,從而使我軍的打擊變得相當困難。即使敵方陣地被發現並遭到打擊卻沒有被徹底摧毀,其幸存的火炮仍可以對我軍部隊構成威脅——隻要陣地上還有一具望遠鏡,就能引導火炮射擊。現代軍用望遠鏡在氣象條件較好時能看清30千米外車輛大小的目標,發現一艘軍艦自然也不在話下,因此無論是隱身艦還是非隱身艦,都可能被發現,然後遭受炮擊,而價格高昂、性能先進的隱身艦一旦被擊沉,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心理衝擊將遠遠高於非隱身艦,加上隱身艦執行任務本身就需要高額的“出場費”,因此筆者認為,用022艇執行火力支援任務是多餘並且奢侈的。此外,為了減小阻力,獲得較高航速,022艇采用了雙體穿浪艇體設計,這使它的吃水肯定比同噸位的單體船深,較深的吃水會使022艇在灘頭戰結束,部隊進入敵縱深後無法抵近海岸支援,即使可以也要冒著擱淺的危險進入淺水,而付出了這麽大代價獲得的高航速,對登陸火力支援似乎並無多大好處(除了吃水深,雙艇體還導致022艇的續航力嚴重下降,航速無法保證022具有優秀的機動力;但速度對反艦戰的接敵和脫離是很重要的)。可見,與其花大價錢用新技術造不適合登陸戰的雙體船,還不如搞幾條老登陸艦改裝來得實用。所以,從外形設計看,022艇不適合登陸支援戰,倒更可能在反艦作戰的戰場上成為敵人的死神。

後記:
022艇曾是很多西方政客和評論家鼓吹“中國威脅論”的重要談資,他們曾大大誇大022艇的戰鬥力,認為這種先進的小型艦艇會嚴重威脅他們的艦隊在中國周邊活動時的安全,是中國海軍反艦的利器,而如今巴瑟特又改口稱022艇在反艦戰中並無多大用處,而會在對台灣的登陸戰中發揮威力——這無疑是在替台獨分子叫苦,企圖通過誇大台灣受到的來自大陸的軍事壓力而促使美國擴大對台軍售(美國也正在擴大對台軍售)。而巴瑟特的文章的出現又恰好在兩岸關係的敏感期(台灣大選和“如聯公投”前夕),這不得不使我們提高警惕:美國正試圖更深的介入台灣問題,而美軍中也確實有一部分人打算幫台獨分子以武拒統!雖然現在馬英九的上台使兩岸關係有所回暖,但台獨分子依然沒有被徹底消滅,還有一些反華勢力想要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台灣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還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兩岸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任何妄圖逆曆史潮流而動的人都將被我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消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