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9的廣州(12):我離開了大院群

(2019-12-24 16:50:03) 下一個

為什麽?無話可說,非常無聊。

當年大院小孩的家長可以簡單地,按照學曆,分為兩種人:上過學的和沒上過學的。誰的官大?您猜對了,是沒上過學的。不少老紅軍也是這樣,一介武夫,大字不識,最多小學水平。反圍剿,井岡山年代的幾乎沒有。經過若幹戰爭,也基本犧牲掉了,能活下來絕對是屬於小概率事件。大多數是後來參軍的。有的是在長征路上。你看看他們的籍貫就知道了,不外是湖南,貴州,四川,陝西等等。他們文盲很多。部隊裏需要文人才行,尤其是打下天下之後。

當年也有不少文人投奔延安解放前,但還是很少,女的就更是。她們到了延安都基本嫁給首長,過上與眾不同的生活。不少文人是在解放後參軍的。延安當時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不光物質貧瘠,而且還缺乏女人。一般的文人會去嗎?解放前的天再晴朗也需要吃飯,生活。還有一撥人是跟著四野南下的,從東北來的。當中有的還會日語。給首長做秘書的不少。

小的時候貪玩。這些文盲領導的小孩年齡普遍比我們大,他們很會玩。打鳥,捕魚,玩彈弓,打氣槍。我也跟著他們玩了一陣,但後來還是跟自己同年的小朋友一起玩,畢竟共同語言多點。再後來,因為恢複高考,基本誰也不玩了,專心複習。

能考上大學的基本都是家長有文化的孩子。還沒見到沒文化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當時大學錄取隻有幾個百分數,競爭非常激烈。沒考上的孩子也沒啥抱怨。他們不少通過家長關係參軍去了。記得他們不少在廣州軍區通信營,就在白雲山腳下,樹林子裏麵,外麵山頂根本看不見它。有人說,整個白雲山都給挖空了,成了軍區地下指揮部。退伍後這些人幹什麽就不知道了,因為沒有繼續來往。

現在大院的這幫孩子都已經退休了。整天無事可做,經常吃吃飯,唱唱卡拉OK。有些還參加了四野子弟群。這幫人基本玩的還是封建社會的血統論。老子英雄兒好漢。什麽劉亞洲的兒子,黃永勝的兒子,真是一代傳一代。這些人是忘了初心,也忘了使命。當初老爸老媽參加革命難道是為了今天的貪腐嗎?絕對不是。也不知道這幫四野子弟到底想玩些什麽。有能力有勇氣應該去為林彪將軍平反。沒有林彪,哪有四野?這幫人膽子也小。聚會紀念連林豆豆都不敢邀請。擔心個啥?

總的來說,這幫當年大院的孩子讓人感覺腦袋有問題,除了吃喝,啥也不感興趣。我也隻好退群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多少軍不清楚。他們其實很多都是黃埔軍校的。我幾年前去過,在一個小島上,重建的。每一期學員都刻在上麵。兩黨反目真不值得,否則就是美國的民主和共和黨。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四野南下, 有部隊就留在當地。 應該是51軍? 葉帥開始也是留在廣州, 後來才進京。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龍' 的評論 :

黨國跟土匪的差別是文人利用粗人造反。黨的一大沒有文盲,

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長沙代表:毛澤東[b]、何叔衡[5];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廣州代表:陳公博;日本留學生代表:周佛海;
古龍 回複 悄悄話 你這還隻是廣州的軍隊大院。到北京看看。那就又是一片天地了。你也太高看那些老紅軍老八路了。他們的初心就是反正沒好日子過,就鬧革命,過好日子了。這些高幹子弟才是沒忘初心呢!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amyam' 的評論 :

上麵有個雷達站。進不去。有啥好東西?
yamyam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廣州軍區通訊團。和我說說吧。我上過最高峰,外人進不去那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