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7回鄉記: 食在廣州 (三)

(2017-03-28 03:23:35) 下一個

不少人旅遊喜歡踩點,拍照,發微信,到此一遊。

我喜歡慢下來,好好欣賞一個新的地方。走路是個辦法,但如果時間有限,走去不了多少地方。在廣州,香港,不妨坐公交巴士。老城區交通不便,巴士普遍行走緩慢,正好能夠好好地觀賞本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老城區的風貌。年輕人要上班,大部分選擇地鐵,不受堵車的影響。坐巴士的基本都是老人。由於政府鋪貼,他們坐車是不花錢的,也緩解了地鐵的擁擠狀態。巴士上的人不多,多的時候往往由於堵車,影響巴士的準點。一般來說,上車不久都有位置坐,尤其是上下班高峰過後。

我發現所下榻的旅館門口就有不少巴士直達所要去的地方,比如白雲山等。巴士慢慢地經過居住過的荔灣老城,改革開放人人皆知的高第街(賣走私貨的地方),海珠廣場,黃沙,等等。我發現街景還是跟幾十年前差不多,到處都是商鋪,穿睡衣買菜的人群,一幅雜亂無章的場景。如果從太空來看,人類基本跟細菌差不多,當然不排除幾個瘋子在狂叫”人定勝天!“

每次返鄉必吃陳村粉。陳村粉起源於廣東佛山順德陳村,是一種特殊的河粉,具有薄,爽,滑,軟的特征,口感特別好。我長大的地方沒有陳村粉,新鮮粉隻有普通的河粉還有一種叫桂林米粉,形狀跟烏冬麵差不多,圓圓長長的,隻不過是用米做的。吃桂林米粉的不多,絕大部分是吃寬寬的米粉。在那個年代,吃的米都是陳年的,口感味道都很差。米粉也是這樣。當時的米粉是沒有放麵筋的,直接用磨米的米漿,所以特別容易斷。炒粉大多都是齋炒。牛肉在當時是不容易吃到的。牛可以說基本都是水牛,是用來耕地的,不是用來吃的,農民當神來貢。有人因虐待水牛被判刑的。市場賣的牛肉不是病死就是老死的水牛,肉很瘦很結實,不剁成餡根本咬不動。可以說,幹炒牛河是後來的事情。米粉大多用在早餐,比如湯粉,炒粉,等等。我還記得,8分錢就可以買到一碗齋粉,新鮮河粉用開水燙後,加上高湯。想吃肉的,必須得花兩毛錢,在齋粉上加上一塊肥瘦相間的扣肉和少許的汁。還記得高湯上有一層厚厚的油,不小心會燙嘴。

陳村粉由兩部分組成,粉,汁。汁大多是排骨汁,沒吃過的可以想象,將廣東早餐的齋腸粉跟豆豉排骨混合在一起。一般來說,粉跟事先混合好的排骨一起蒸。比起腸粉,陳村粉口味會更重一些,基本取決於排骨的調料,排骨的質量。美國的排骨由於有瘦肉精,特柴,半肥瘦的最好。當然,陳村粉的一大毛病是,汁太少,粉沒汁就沒啥味道,跟吃白飯差不多。這次返鄉,吃過好幾次陳村粉,包括順德的,感覺最好的還是王府迎賓館的,汁足,排骨夠味道,粉也非常好,賣相也不錯,價格公道,沒人吸煙。

陳村粉也可以加上不同的料,比如肉末,等等。可以說,陳村粉不亞於意粉,可惜陳村粉目前還脫離不了低檔次的狀態。國人剛脫離溫飽,而高檔車需要時間,知識,創意,這對打足雞血的土豪們來說是要求太高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