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魯園

沒事兒的時候有個看蛐蛐兒打架, 螞蟻上樹的地方。
正文

悲慘世界

(2012-12-27 18:37:28) 下一個

今年的聖誕節日, 去電影院看了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Les Misérables" . 看完後, 忽然覺得: 我的世界很”悲慘”, 準確地說, 是很無知,很”可憐”.

為什麽這麽說呢? 原來, 電影開演十分鍾以後, 看到神父替被士兵抓獲的偷銀器的男主圓謊, 說銀器本來就是送給他的時候, 突然額首恍悟: 這段子怎麽這麽熟悉呢? 這不是雨果名著<<悲慘世界>>裏的情節嗎?! 電影接著演下去, 心裏再無疑問. 哦! 原來大名鼎鼎的百老會音樂劇"Les Misérables", 就是我讀初中時就熟讀的<<悲慘世界>>呀! 英倫奇跡蘇珊大媽唱的成名曲”I dreamed a dream”, 原來就是女主Fantine在饑寒交迫之際發出的絕望的詠歎呀! 我對自己這麽多年來的無知感到極度羞愧.

曾幾何時, 我也是個要求進步的文藝少年,各大世界名著, 多少都有所涉獵. 用中文說起來, 不說如數家珍, 至少也勉強算得上能侃侃而談. 從啥時候開始, 這一切從我的生活中決塵而去了呢? 細想起來, 大概和出國不無關係. 出國以來, 為了生存生活,在學英語,計算機語上沒少花時間精力, 十幾二十年下來, 倒也小有成效, 過日子混溫飽是不成問題的了. 可是, 我什麽時候再關心過維克多.雨果就是Victor Hugo; Leo Tolstoy寫了<<安娜.卡列尼娜>>; 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Socrates? 這些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耳熟能詳的名字,名言,名著, 一旦搬到另一個語言環境裏, 就變成它不認識我, 我不認識它了. 我的無知, 完全源於自己這些年來的懶惰與忽略, 停止了再學習.

平心而論, 出國後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 並未固步自封,而是極力學習汲取和生存有關的專業和生活知識. 詩詞歌賦, 文學哲理之類形而上的東西, 難免被閑置在了永遠也點不著的”back burner”上. 人的時間用在了什麽地方是看得見的. 日久天長, 出現我今天這種自覺尷尬的局麵是意料之中的.

現在, 比起剛出國時, 我的物質世界是豐富得多了, 可精神世界, 實在是很” 悲慘”. 不過, 知恥是為勇. 學習這件事, 最大的好處是: 隻要肯做, 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 任何時候都不為晚. 正好趕上年底, 每個人不都要提幾條新年新誌向麽? 今年我決定化”悲慘”為力量, 專題就定為: 在新的一年裏, 我要努力進行再學習, 把中文做熟的冷飯, 用洋油再炒一遍, 讓自己在精神世界裏也豐衣足食, 做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文藝中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