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魯園

沒事兒的時候有個看蛐蛐兒打架, 螞蟻上樹的地方。
正文

年味兒

(2015-02-23 19:27:32) 下一個

一晃, 羊年新年就算過完了。洋插隊二十年,似乎今年感受到的年味兒最濃。細想起來,不外乎有這樣一些原因吧。第一,周圍大多數的華人朋友都進入了事業,生活的穩定期或穩升期,有足夠的餘心,餘力,餘財來做慶新年這種錦上添花的事。第二,也是海外華人越來越多,人氣旺了。年前年後的每一個周末,家家都有趕不完的PARTY,吃不完的聚餐,看不完的演出, 和參加不完的表演。第三,微信,還是微信!微信上一個個的親朋好友群,免費且便捷的交流方式,讓國界,距離,時間差通通消失。環球24小時不停息的拜年,恭祝,問候,發搶紅包,讓人無法無視,無法回避這鋪天蓋地的新年潮。既然如此,不妨抖擻精神,縱身加入這洶湧浪潮,玩兒個痛快!
 
回想小時候,過年是沒有關於旅遊度假的記憶的。基本上就是吃平時吃不著的大餐,穿新衣新鞋,不去學校上課,和看煙火。那時候的年味兒,是濃濃的,純純的, 不似現在這般五味陳雜,異香撩人。那時候,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無人長肉三五斤,也鮮有“三高”一說。記憶中的年味,就是酥肉味兒,蛋餃味兒,燉雞味兒,糖醋鯉魚味兒,鹹甜燒白味兒,油炸花生紅燒肉味兒,房間裏燒烤火爐味兒,再混上空氣中鞭炮煙花燃放後的硝煙味兒。再後來,有了春晚,孩子們過年的興致從純粹的吃和玩,又轉移了相當一部分到看電視上。
 
如今,人們對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興趣,新衣新鞋嘛,那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跟過不過年真沒什麽關係。春晚,每年總是喝倒彩的比叫好的多。唯有煙花,大多數人仍然是喜歡看的。對於國內各城市對於放煙火的法規我不得而知,但今年是紐約市第一次在中國新年之際,在哈德遜河上大放煙火,以示慶祝。另外,紐約州開始將中國農曆的大年初一定為全州的法定節日,華裔孩子可以不用在中國新年這一天“曠課”。中國年味兒,真的越來越濃了!
 
雖然吃喝已經不再是過年的祈盼,但天寒地凍無處撒歡兒的時候,吃喝仍然是最具有凝聚力的活動之一,
仍是過年擔綱最主要的角兒
.洋莊子裏的年味兒,比過去更加複雜多元了。東西南北各地口味,都熱熱鬧鬧地擠到了同一張桌子上。烤鴨與醉雞齊飛,熏魚攜龍蝦共遊。餃子和涼粉一爭長短,年糕與燒餅同台競鬥。這時候,拚的是"正宗“,比的是 “地道”,是誰的手藝更像“媽媽的”或“奶奶的”味道。因為,隻有留在記憶中的,才是真正的“年味兒”。
 
禮花散了,
硝煙在冷空氣中凝聚。
凝成了童年時的大院,
小夥伴們,奔跑嬉戲。

 
晚會散了,
呼吸在冷空氣中凝聚。
凝成了少年時的校園,
我們苦讀,日迎晨曦。

 
聚餐散了,
殘油在冷空氣中凝聚。

凝成了青年時的漂泊,
跨洋過海,從東到西。
 
還有什麽是不會散的嗎?
如果有,
那一定是故鄉的年味兒,
久久縈繞在我鼻尖,
年複一年,不曾離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