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掛雲帆

每個人都能讓別人快樂,有些是在來的時候,有些是在走的時候
正文

中國什麽時候一直領先過西方世界了?(ZT)

(2008-05-05 12:29:35) 下一個
中國什麽時候一直領先過西方世界了?

中華文明淵源流長,自不待言。尤其在諸子百家時代,我們也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做出重要貢獻。然而,我們有必要客觀而清醒地看待自己。本文從文明起源時間,數學與科學,技術文化,政治法律,社會治理,經濟成就等等方麵簡要列舉中國過去和現在在世界文明中地位。如果列舉的事實或者論證有誤,請各位飽學之士指正。

論文明的起源時間,當公元3000年前,兩河流域出項文明(有文字記載),古埃及出現文明的時候,大約在中國還是那個朝代都說不清楚。所謂的夏朝,也就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為了麵子,我們硬要將3000年文明吹成5000年文明。

論數學與科學成就,中國一直落後於西方。一本歐幾裏德《幾何原理》可以難倒一直到17世紀的中國最優秀的數學家;中國人一直到近代,其物理學的水平都不一定達到阿基米德的水平。文藝複興後,這種差距更是加速度地拉大。達芬奇(1452-1519年),伽利略(1564~1642),牛頓(1642- 1727)。。。。。你比較一下,相同的年代中國在幹嗎。在相同的時代,中國的明朝的士大夫還在辯論心學,袁忠煥被作為“”被剮刑,接著李闖進京,清兵入關,嘉定三屠。當清朝皇帝搞文字獄的時候,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微積分,力學三大定理。那時候,離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有足足150年。在中學和中學以上數理化的課本裏,能看到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定理沒有?(不包括像楊振寧李政道這些留學的人)。我們領先在哪裏啊?

論生產技術與發明,兩河流域,古埃及也都比我們早。我們在堤壩建造,灌溉係統,畜力耕種等方麵一般也要晚1000年左右。拿農業文明時代的重要的技術標記 ---在鐵器的使用來說,歐洲的普遍使用大約在公元前500年,而我國的普遍使用大約要晚500年。農業時代最重要的鐵器之一----犁就不是中國人先發明的。當然,中國在作物培植,牲畜馴化方麵有重要貢獻,但也談不上領先。這些還不使最重要的,最讓人難過的是,從漢代開始使用犁,到20世紀這2000多年裏,中國的農業技術基本上沒有什麽重要性的進步,尤其是1400年以後幾乎停滯。究竟是什麽原因使我們始終徘徊在近代化的門外?

論藝術創作,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與審美。但可惜審美情趣是最沒有辦法比較的。今天的非洲原始部落也有她獨特的審美;書法中國領先於世界,有多少意義?王羲之的書法領先於當今中國人,那我們豈不是比原來更落後?我們寫不出唐代人的詩,是不是我們不如古人?即便如此,如果把作為文化藝術的創作技術,技巧做比較的話,中國也未必領先。把中國古代的雕飾與古希臘的雕塑比一比怎樣?文藝複興以後,文藝方麵的差距就更大了,現代小說與評書是有區別的,這種差距是全麵的差距。

論社會製度,中國在法律製度(成文法),社會治理方麵,都不領先。漢謨拉比法典成型於公元前18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係統的法典,那時候中國估計還在傳說時代;古希臘的共和國製度至今仍是世界政治製度的框架(別忘了我們也是“共和國”);《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00年左右)是古羅馬在社會治理方麵的一個偉大的成就,比起中國的《秦律》要早,要細,要全麵。實際上,古羅馬留下的法律傳統是今天各國民法(包括中國),國際私法,國際法的重要精神根源。我們貢獻了什麽?這裏也許最值得一提是中國的文官製度與科舉製度,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之所以持久而羅馬之所以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文官製度在英國以及後來的歐美演變成了今天世界通行的公務員製度,事務官與政務官分離,政務官選舉產生,事務官保持高度穩定,同時有一整套任命,提拔,懲罰的措施,而中國的公務員製度前幾年才剛剛開始實行。科舉製度在中國延續了1000多年,在今天,每年夏天仍然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然而我們的科舉製度,太學製度並沒有能夠產生現代大學製度。那些令人自豪的“兩彈一星”等重大成就也都是那些舊中國培養並留學的科學家們做出來的,我們這60年來培養了什麽頂尖人才沒有?不要說今天的物質條件比1920-40戰亂頻仍的時代差,是隊伍不行還是製度不行?我們的教育部今天還在為各類評估忙活,我們的大學今天還是衙門一個。我們領先在哪裏?即使原來領先了又如何?

也許有必要提一下四大發明,這在我們眼裏是祖先給世界帶來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是,四大發明也並非完全沒有爭議。例如,火藥的成分,指南針與六分儀的區別,埃及的草莎紙等,姑且不論。就算它們都是中國的發明,這些發明給我們帶來什麽?魯迅很早就批判過,別人用火藥造武器,我們用火藥當玩意。在世界普遍進入熱兵器時代的時候,大清帝國還在冷兵器上做千秋大夢。順便說一下,明朝的時候火器就已經落後很多,明朝後期曾大量引進西洋火炮,還被用來對付關外的清兵(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西洋大炮炸傷而死的);如果借鑒技術,中國也許可能發展出好的熱兵器,但是,清朝政府怕國內造反,怕先進技術落到漢人手中。其實對於統治者來說,用冷兵器已經足夠對付老百姓了。後來鴉片戰爭的時候,號稱有80萬常備軍的天朝大國,竟然打不過隻有6千人的遠洋艦隊(後來最多也就2萬人),岸炮的射程竟然不及艦跑,“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實在是有悠久的傳統阿。後來,你對一個能把海軍軍費挪用於祝壽的國家(領袖)有多高指望?對與一個在軍艦能打出假冒偽劣的炮彈的國家有多高指望?類似的命運不隻在火藥,我們發明了紙張與印刷,卻無法用它來傳播與繼承優秀思想,因為統治者要禁止,新聞審查據說從秦檜開始,後來的文字獄更是如此;民間其實不用活版,手抄最流行(這也是今天有人懷疑中國有過活版印刷的原因之一,我們竟然找不到多少有說服力的證據),更別說報紙,新聞出版等製度了。直到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有些禁忌還在延續。我們發明了紙與印刷有什麽用?類似地,再好的航海技術,指南針也敵不過政府的“禁海令”。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這些令人悲哀的落後,怪誰?它們不是發生在西方對中國的侵略之後,而是發生在西方侵略中國之前!

論整體經濟實力,這也許是近代以前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最為顯赫的一個指標。很多人都津津樂道,在鴉片戰爭前,我們的GDP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及時今天的美國也達不到這個水平。在黃河流域,長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出現大城市的時候,相對時期的歐洲,在羅馬帝國崩潰以後的1000多年裏,仍是相當空曠的大陸。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在18世紀,長三角地區的市場交易,水陸交通也可以與歐洲相媲美。然而,如果按人均計算,中國的GDP並沒有優勢,我們的人口在曆史上也大約是世界的四分之一。其實近代以前的世界,人均財富的增長極其緩慢,一個清代的農民的生活水平與漢代比幾乎沒有什麽區別,實在是談不上領先。最致命的我們缺乏一個激勵與保證財富的持續創造的基本社會製度。3000年來,中國曆史雖長,但是超過100年沒有重大內戰的時代有幾個?最多也就能數出3個:漢初文景之治(中間有呂氏掌權與七國之亂);唐初貞觀到開元盛世(中間有李唐武周之爭);清初所謂的康乾盛世;在大部分的時間裏,不是課征猛於虎,就是內戰不斷,或者外敵入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們從來就沒有辦法好好地讓社會積累財富。就拿這三個盛世來說,即使承認它們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這些財富一方麵嚴重分配不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另外一方麵也不穩固,刹那間被內戰所破壞。其中,主要的製度缺陷無非兩個:第一,沒有國內的權力製衡,特權階層對下層階層的壓迫剝削不可能靠他們的自覺來製約,於是開國的時候百廢待興,但後來吃皇糧的人越來越多,權欲膨脹,稅收增加,最後終於超出社會承受力,這就是溫總理也提到的“黃宗羲定律”;第二,沒有和平和有效的統治者選擇模式,導致每一次的領導人更換都驚心動魄,大則內戰,小則政變。這是兩個最考驗人類政治智慧的問題,中國領先了嗎?在光榮革命後,英國在300多年內沒有發生內戰,而從1689到1989,中國發生了多少內戰(外戰不算)?從 1865年到2004年,美國順利地進行了26次最高領導人的更換,不管是在外戰期間,總統被刺殺,還是選票有爭議;法國盡管在帝製、革命與共和國之間百年徘徊,但是最後也確立了共和製度;那麽中國就算1949年以來,我們才在最近有一次和平權力交接,到今天,仍然還沒有確立大家有望都遵循的政權交接原則與模式,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至少中國在這50年內無望解決,但願這是悲觀估計),將製約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我們領先在哪裏?也許有人說,我們沒有中世紀的黑暗,是的,但是我們有文字獄,冤死於宗教裁判所的人與冤死於朝廷衙門的人還真不好比。我們看起來沒有中世紀,但是每次改朝換代要死多少人?更“難得”的是,別人中世紀在500年前結束,中國的中世紀還能在20世紀60-70年代出現。我們領先在哪裏?

最近這三十年的發展,中國人抓住了機會,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空前的發展。在有些地方,短短20年裏,人均GDP翻了幾十倍。毫無疑問,這是無數中國人的努力的結果。這也給我們帶來空前的自信。然而,不要以為這一切是奇跡,更不要以為奇跡會無來由持續。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日本在經濟起飛的60年代,亞洲四小龍在70年代中後期,他們的人均GDP水平與中國在80年代初相當,然而,同樣是高速增長,日本到80年代初就進入了發達國家水平,隻花了20年;亞洲四小龍到90年代初也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關口,也隻花20年不到的時間。在起點類似的情況下,我們這20多年來的增長率與它們差不多,但是為什麽我們還那麽窮,人均GDP還在1000左右?是我們的增長率的數據有問題,還是我們的增長質量有問題?是的,中國人是吃苦耐勞的,我們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幹的比牛累,但是為什麽賺的比誰都少?按每周工作時算,我們比歐美要多多了,甚至也超過印度,為什麽回報不與勤勞程度成比例?看看我們的血汗工廠,看看那些沿海地區的加工廠多少年沒有加工資,看看多少資源被浪費,你可能才會覺得這裏頭的代價。其實,大量的資源是耗在無用功上的,如果不是這樣,按照那麽高速的發展,我們即使達不到當年日本的水平,至少我們整體水平不會低於10前的新加坡。

我們都希望中國能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但是,這種可能性必須建立在一套可靠的邏輯與製度基礎之上。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與過去的曆史文化遺產沒有多大關係(也許很多人自豪我們的大一統遺產,因為西羅馬崩潰以後再也沒有統一過。但是這是領先嗎?今天當年西羅馬帝國治下的國家全都是發達國家,人民安居樂業,領跑世界近代化潮流,而當年秦始皇治下的各個省今天如何?),我們過去和現在都沒有領先過世界,將來如何還是未知數。這不是否定中國的文化,中國有它獨特的文化,但是也無非是“中人之資”,比差的好,比好的差,並沒有太多自豪的資本,近代以來更是如此。再說,曆史本來就不是驕傲的資本,“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性家”,更何況這些“自豪”還是虛妄而盲目的呢?自信心要建立在求真的基礎之上(那麽熱愛故國的人,為什麽不多讀點書,即使官方的教課書也行)。其實,“英雄不問出處”,過去如何並不重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有多少年曆史?最最重要的是,要認清楚缺點,以圖改進。多少年來,都反思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卻不反思為什麽會落後,把責任一推給外因就以為萬事大吉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與諸君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