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樓是湖南長沙五一路上的一家麵館。
知道新華樓其實是很偶然的。 一個周日的早上,聽說了五一路新華書店有當時正在熱播的廣播英語教材賣,便急急地往書店趕去。到了那裏才看到早已是人山人海,難得擠進去,那情景隻有在96年下半年股市暴漲時的證券交易所裏見過。排隊買書的人早已排出門外很遠,沒辦法隻好到後麵排隊。站在隊伍後麵,免不了東張西望,這時才發現是站在一家賣麵食的店鋪門前。店門不寬,門上“新華樓”三個字倒是很顯眼,店裏麵燈光不是很明亮,顯得比較陳舊,店門口擠了不少人,估計是食客和那些看熱鬧的人,因為那煮麵的大鍋從路邊的窗口就可以看得見。
等買到了書,忍不住要再去看看那個煮麵的地方。走近新華樓,從路邊的窗口就可以看到裏麵架著一口大鍋,削麵的師傅已經準備往鍋裏削麵了,隻見他把要削的麵放在一塊比前臂稍寬的木板上,然後把那木板往左前臂上一放,右手操刀飛快地往那麵上削去,麵片像飄雪似的飛向鍋裏,旁邊一位可能是專門負責煮麵的師傅,手裏拿根長木棍似的東西慢條斯理的把飄下來的麵片撥散,直到麵削完。煮了幾分鍾,看到水在翻滾了,煮麵師傅把那鍋上的龍頭打開,放進些冷水,如此重複三次,就可以出鍋了。
看看麵也不是太貴,忍不住想吃一碗。等那麵端上來,細看那麵好像也沒有什麽特別,隻是覺得那削麵還是要些技術,因為麵片的厚薄比較一致,都是兩邊薄,中間稍厚。再看那蓋在麵上的“醬”,是些肉末加木耳,醬色比較重,有些粘,估計加了不少芡粉。等吃了幾口,才感到功夫全在那“醬”上。
那天過得很開心,既買到了精神糧食,又品嚐到了美味。
後來到底去過新華樓多少次,真是記不起來了,隻知道那裏出除了削麵,蒸餃水餃都是十分的好。蒸餃一籠十個,薄薄的皮,咬一口,湯汁直流,五分錢買一小碟油辣椒,倒一點新華樓特有的醋,那感覺實在是愜意得很。水餃則是認“兩”賣,特點也是皮薄,肉餡鮮。
說到新華樓, 還不能不提到它的醋,新華樓的醋,絕沒有那些瓶裝醋刺鼻,“燒心”,“燒食道”的感覺,除了柔和的酸,還有讓人回味的感覺,嚐過幾次以後,覺得可以用“酸綿柔和,回味悠長”來形容,所以每次去新華樓,少不了要喝那裏的醋,而且每次喝的量還不少。 有時周末到街上逛了大半天,總想到要到新華樓去,坐下慢慢喝上幾口那裏的醋,那疲勞的感覺頓時消除大半,說起來的確是一種享受。後來在一篇文章裏讀到,說食醋可以讓人消除疲勞,就更加相信醋消除疲勞功效了。那醋到底是店裏自己的“特釀&rdquo 還是從哪裏買來的也一直沒去問過;。
新華樓後來擴建,有了樓上樓下,成了名副其實的”樓“, 那口大鍋自然搬到路人看不見的地方去了。新華樓的名氣到了90年代初已經大得不得了了,因為長沙市要“店學新華樓,人學吳冬林” (據說這吳冬林就是新華樓的人)。
再後來(這個世紀),據說新華樓因為五一路擴寬,不得不搬遷。
每當想起新華樓的削麵,總免不了有些感歎,搬遷後的新華樓也再沒去過,好在還隱約記得那師傅削麵的動作,那麵片的形狀,那麵上的”醬“。
這個山寨版的削麵在家裏已經實踐過好多次了,好在孩子們都還喜歡,正不正宗就不管了。
揉一團麵,盡量幹些
鮮肉餡半磅
加較多的芡粉
加水攪成糊狀
鍋裏放300ml左右的水,放人3-4粒八角,煮5-6 分鍾
木耳泡發,洗淨,水發香菇,生薑末少許
八角煮了5-6分鍾後,倒入木耳香菇生薑,煮5分鍾,看水隻有很少時,倒入調好的肉餡,翻炒
放鹽,加入較多的老抽,產生有醬色的感覺,如太稠,可加些水
繼續中火“熬”5-10分鍾,不斷翻動,不使粘鍋,加芝麻油,出鍋,撒上蔥花,
這張效果不好,還是看看這個削好的麵(削到碟裏的麵會粘,所以要直接往鍋裏削)
煮的時間比煮麵條時間稍長一點,(與煮餃子差不多)
出鍋
把炒好的肉醬加到麵上
攪拌一下,別忘了加點醋,可以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