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 -- 兼談中國人為什麽這麽愛吃
(2007-08-17 21:26:36)
下一個
"犧牲" -- 兼談中國人為什麽這麽愛吃
古今旭
------------------------------------------
古今旭 版權所有 轉載敬請注明
------------------------------------------
上古時代, 國家隻有兩件大事: 祭祀和打仗. 其他的各種活動, 在我們可愛的祖先有待複雜的頭腦看來, 都屬於阿貓阿狗, 上不了台麵的. 所以呢, 典籍中隻要出現 "事" 這個字, 一定不是祭祀就是打仗, 別無其它. 舉個例子, <<論語>>說: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就是說:"季氏想攻打顓臾", 沒有其他歧義.
打仗就會有犧牲, "犧牲"是什麽東西? "犧牲"這個詞, 其組詞原則跟 "美麗", "怨恨", "記憶", "責罵"一樣, 是"同義反複". 換句話說, "犧" 和 "牲" 意思大體相同. 什麽個意思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犧" 的本意是 "祭祀用的純色牲畜", 顏色要求純淨一致. 有句話說 "天子祭犧, 必用純色". 古代物質資源不如現在這麽豐富, 顏色純淨的大牲畜並不好找. 漢朝初年, 文帝景帝出門坐車, 連四匹顏色一樣的牛都找不全. 這話扯的稍遠了點, 我們還回來說"犧牲". 天子祭祀用純色的動物, 而且祭天祭社稷這些大型活動, 要備齊牛,羊,豬三種動物, 這叫"太牢"; 其它的祭祀, 譬如祭宗廟, 祭祖先, 用羊,豬兩種牲畜就可以了, 叫"少牢". 牛嘛, 可以不殺, 留下來耕地種田, 以助我們繁衍生息.
"牲"的本意是"體全", 缺胳膊少腿的不行. 也是指祭祀的動物說的.
"犧牲"合起來成為一個詞, 意思有三層:
1. 祭祀用的牲畜;
2. 為了一個自以為崇高的目的舍去生命或權利; 如, "為祖國, 犧牲生命打美帝".
3. 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如, "他犧牲了周末給她搬家".
"祭祀用的牲畜"是以死亡的狀態呈現在大家麵前的, 所以, "犧牲"一般跟"死亡", 或者 "蒙受損失" 緊密關聯.
祭祀完了, 這些牛羊豬的屍體拿它們幹什麽? 扔了可惜, 老放著, 看著眼讒不說, 也會發臭的. 為了不犯暴殄天物的毛病, 我們的祖先就把它們燒熟了, 配上自釀的小酒, having a good time. 這就扯到吃了.
不但祭祀完了的牲畜, 被我們的祖先分吃了. 就是打仗, 也是一個大吃的場合. 要打仗了, 大家聚集在一起, 聽領導作完鼓動工作, 擺出酒肉, 大快朵頤一番, 然後出征. 打敗了, "犧牲"了, 一了百了; 打勝了, 就又有好吃的吃了.
老外打仗可不這樣, 他們大多是要自己攜帶幹糧的.
頭等大事的祭祀打仗, 有好飯吃; 二等大事的會盟婚喪, 更是要吃. 這樣吃來吃去, 幾千年下來, 中國人很自然的就把"吃好飯"和"做大事情"聯係起來. 我們的血液裏流淌著愛吃的因子, 而且大家誰不是做大事情的材料? 所以, 等下次你饞了, 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 笑一笑, 滿足滿足自己吧.
------------------------------------------
古今旭 版權所有 轉載敬請注明
------------------------------------------